陈洁:从文化变迁的调适理论看天主教在越南传播与发展*论文

陈洁:从文化变迁的调适理论看天主教在越南传播与发展*论文

摘 要:本文从文化变迁的调适理论出发,探讨分析越南天主教在发展历程。试着从天主教这一异国宗教文化在越南生根发芽成长的过程来越南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历史。

关键词:文化变迁;越南;天主教

文化变迁作为文化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近年来有诸多学者对该问题进行了探索开拓。外来文化的传入对本土文化带来的影响与改变,本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抵御,在这过程中一系列奇妙的“化学变化”引起人们的注意与探讨。天主教这一代表西方文化的外来宗教自16世纪传入越南,短短四五百年间,经历了开拓——发展——受挫——恢复四个阶段,在越南社会生根发芽,最后融入越南社会,成为越南文化的一部分。“在以儒、释、道思想为传统信仰的越南民众中,天主教作为完全异质的一神教文化在越南同样有着深厚的信仰基础,同时也呈现出诸多独有的越南化特色。”[1]可以说天主教在越南现今的传播结果,也是它适应本地文化的结果。本文就天主教在越南的发展历程来探讨这过程中引起的文化变迁以及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调适,试图从中摸索出越南文化对待外来文化所采取的态度与理念。

一、天主教在越南的发展历程

与佛教相比,其天主教传入越南的时间晚了一千多年,然而在短短四百多年间,天主教已发展成为越南的第二大宗教。2016年越南的全国总人口数为93421835人,其中天主教信徒人数达600多万人,约占越南7%的人口。大多数学者以1856年编定的《钦定越史通鉴纲目》中提到的洋人来传教的具体时期1533年作为天主教传入越南的开始。因这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相关文字记载,因此本文中同样以该时期作为天主教传入越南的时间。

在此背景下,我们不难理解张斯桂为《万国公法》作序,开篇第一句便是:“间尝观天下大局,中华为首善之区”,末了却不得不承认“则是书亦大有裨益于中华,用储之以备筹边之一助云尔”。还要美其名曰:“曲体其情而俯从其议”。

天主教传入越南之初,传教士多为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的传教士。“他们的传教工作带有一定的试探性和开创性,并没有与当地民众建立起广泛联系,而是注重与朝廷贵族交往。”[1]耶稣会的传教士进入越南传教后,传教工作在越南才开始真正发展起来。天主教在越南发展的开拓初期,耶稣会的传教士们功不可没。耶稣会的传教士们以利玛窦和范礼安为例,吸取他们在异国传教的经验:主动出击,积极融入越南本土社会。为了方便传教,加强当地人对天主教教义的认同感,学会了当地语言,遵从当地风俗习惯。其中的代表人物是传教士亚历山大.德.罗德,“以六月之力,习安南语,颇能以土音演讲教义,郑(安南相国)亦敬爱之。”[2]亚历山大为了便于传教,还根据越语发音创造了拉丁化的越语拼音系统,方便了法国日后在越传教活动的进行,也推动了现代越南语的产生。亚历山大罗德在回国后,竭力宣传在越南传教的必要性。此后,法国的天主教传教组织异域传教会进入越南传教,并逐渐渗透入越南社会。直到19世纪后期法国侵略越南之前,天主教在越南的发展可以说是在艰难曲折中上升发展。尽管在郑阮纷争时期由于政局对天主教采取“时禁时容”的态度,以及阮朝初期阮福映为报答法国对他夺取政权的支持而容许天主教在越南的传播,但这些都是短暂的。纵观17世纪至19世纪后期越南朝廷对天主教的态度,基本都是警惕提防甚至是厌恶敌视的,先后多次出台政策禁止传播天主教,更为激烈时甚至出现过逮捕绞杀传教士与教徒。“自1848年至1860年间,约有25位欧洲神父、300位越南神父和近3万教徒被处决。”[3]但天主教传教士们在严厉的禁教政策下仍然坚持传教,并且深入越南社会,培养当地传教士,因此至19世纪初,天主教在越南的传播已形成一定规模,到1850年,越南境内的天主教徒人数已达50万人,其中北方38万,南方12万。[3]

1858年,法国借口越南迫害传教士,联合西班牙炮轰岘港,开始对越南发动了侵略战争,一步步蚕食侵吞越南领土,胁迫越南统治者与其签订各项不平等条约,最后完全占领越南,使越南成为其殖民地。法国殖民者为天主教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政策条件,天主教在越南的发展进入迅猛时期。据越南政府宗教管理委会2006年发布的数据,1890年越南已有近65万名教徒,930座教堂。[3]一直至1975年南方吴廷艳政权垮台,越南南北统一后,由于当时南方天主教势力大多为支持吴廷艳政府的反动势力,因此在越南共产党执政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越南天主教的活动被严格限制。天主教在越南的发展受挫,教徒活动受到限制,教徒数量也有所影响。直到2005年以后,越南政府才逐渐相对放松对天主教的活动限制,天主教在越南的活动回温,越南政府与梵蒂冈之间开始恢复联系,双方就双方关系进行了会晤讨论。梵蒂冈数次派出代表团访问越南部分天主教教区。尽管目前越南与梵蒂冈尚未建交,但就越南天主教的主教的任命,两国之间经过沟通,形成了特殊的“越南模式”——由越南政府确定越方天主教的主教候选人名单,交给梵蒂冈选择,越南政府确认了最终人选后,再由教皇正式宣布任命。越南天主教进入了恢复发展期。

二、发展历程中的文化调适

在天主教教义中,死亡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代表着永恒生命的开始。他们对死亡并不持悲观的态度,因此对于逝者的祭祀纪念行为并不十分重视。而越南本国非常注重祭祀祖先,他们认为逝者仍与生者们同在,只是生者看不见他们而已。祭祀活动也是生者与逝者间的交流的途径。因为天主教禁止偶像崇拜,祭祀问题一度是信徒与非信徒之间的重要矛盾。后来传教士们为了能够吸引教徒,扩大传教事业的发展,对信徒祭祀祖先多采取了宽容灵活的态度。到20世纪70年代,“梵二会议”之后,越南天主教正式发布通告承认信徒可以参与祭祀供奉祖先的仪式,“并将祖先崇拜很好地融入到其宗教中,通过祖先崇拜使教徒加深对天主教教理教义的理解。每年的天主教大礼日,也是分散各地的信徒回乡祭祖的日子。”[1]现今大部分天主教信徒家中都设供桌,供奉祖先,可见传统文化与天主教已互相融入,外来宗教文化与本土信仰文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调适已形成一种新的平衡的关系,成功实现了天主教在越南的“本土化”。

“文化变迁是文化进化与文化传播相结合的过程,在文化传播中,又存在着文化冲突与文化适应这对矛盾运动。”[4]天主教在越南现今的传播结果,也是它适应本地文化的结果。徐平和张群就“变迁与调适”问题指出,文化调适是文化变迁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社会变迁的内在要求。而发展本身就是一个调适的过程。一种文化要想存在下去并求得发展,它就必须要适应环境。文化调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成不变的。[4]天主教其实代表着西方文化,而属“儒家文化圈”的越南属东方文化,两种文化的孕育环境截然不同,其各自所代表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也不相同,这些差异自然而然地也造成了两种文化群体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具体表现为群体的行为、社会的制度以及风俗习惯等。这些差异如处理不好,很容易造成两种文化之间差异升级为冲突。天主教在越南发展过程中遇到要调适的矛盾之一,就是越南本土延续了千年的祖先崇拜信仰与天主教严苛教理要求之间的矛盾。天主教早期,视其他一切宗教为“异端”,禁止崇拜他神,禁止偶像崇拜,要求信徒与违背天主教信仰的原有传统生活相隔离,避免“乱教”,要求信徒砸碎家中的祖先牌位,不得祭拜宗祠,不得参加乡祭。这些禁止祭祖的规定,引发了信徒与非信徒间的纠纷,甚至造成了流血牺牲事件,出现了越南历史上的“良教”问题。天主教作为一种外来思想文化,进入越南后面对的这些阻碍其实本质是越南的社会文化对天主教背后的西方文化的排斥所造成冲突。在祭祀祖先的问题中,本质上是西方宗教文化与本土信仰文化之间的冲突。天主教若如要在越南立足发展,就要被越南本土社会文化接纳与包容,这就要求传教士学习了解越南本土文化,根据本土文化的特点,调整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与越南本土传统文化相融合,通过调适使越南社会能接受天主教这一外来文化,完成传教任务。

天主教在越南传播发展过程中要调适的第二个重点就是与当权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在封建时期,封建统治者们担心天主教会带来外来者入侵以及对人民的思想产生“腐蚀”。在圣经中,人间君王并不是至尊,世上唯有上帝才是值得全身心跟随的主。在书中经常可以看到耶稣对君王们错误与罪恶的批判。这与儒家文化圈的“忠君”思想相反的。封建统治者担心民众一旦接受了天主教的思想,会影响到他们统治的威信力和凝聚力。此时期正好也是越南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时期,朝代更迭、政权割据导致战争连绵不断,农民起义频频爆发。挣扎在这样痛苦的生活中,当不堪忍受现实时,人们难免会在精神上寻求帮助和慰藉。马克斯.韦伯认为:“当一个社会出现政治、经济、伦理、宗教或心理危机时,人们就会对原有的价值观念和信仰发生动摇,转而去接受一种新的信仰和社会理念。”天主教正好在这一时期主动积极进入越南传播天主教,符合了该时期部分有精神需求人民的要求,因此直到法国侵略越南之前,尽管出台了禁教政策甚至捕杀传教士与信徒,越南天主教的人数与教堂数量仍在增长。

天主教在越南发展的四百多年间,经历了开拓——发展——受挫——恢复四个时期,尽管中间起伏波折不断,总体来说呈向上发展趋势。代表着西方文化的天主教进入了属于东方文化的越南,它们之间产生了互动变迁,“两种文化在接触互动的过程中,会有调适或疏离,有时甚至充满张力特征。”天主教与越南的本土文化接触、碰撞、对抗、融合,经过调适,最终调和平衡,形成了带有越南特色的本土天主教,也成为了越南文化的一部分。在这过程中,哪些部分需要进行调适,是如何进行调适的,最终效果如何?这些都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问题。

②机器人检测所采集的影像资料可作为水库运行管理的依据,针对涵洞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好水库加固和调度工作。

不过越南封建统治者们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当时的传教士进入越南传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其实是充当法国当局侵略越南的侦探先锋,为法国政府提供了越南的地理、社会等情报。这样看来,天主教在越南的传播其实体现越南与西方两种政治文化之间较量。因此在初期,越南封建统治者采取了镇压的措施,禁教政策才因此出台。天主教一开始以打入越南封建朝廷势力内部为目标,很快发现收效甚微,越南封建统治者势力对其一直心怀戒备,并到后期会发展为忌恨。为保证传教任务的进行和国家的殖民利益,传教士们建议法国当局在越南建立殖民地。在法国侵略越南后,在法国殖民当局的支持下迅速发展。在该时期,天主教传播引起的文化变迁是带有强制性的,从殖民时期一直到越南国家南北统一,天主教在越南的传播都是依靠政治引起的强制性文化变迁,采取的调适手段是激烈的,因此这段时期天主教在越南的传播一直为人诟病。1975年越南南北统一后,对支持吴廷艳政权的天主教进行了严格的管理控制,这也是天主教在之前的传播中依靠政治强权的后果。在这段受挫期,越南天主教也对自身进行了反省调整,服从越南执政政府的管理,更积极主动地融入当地社会与文化,重新以一种低调谦虚的态度与当地文化进行调适,终于在21世纪初逐渐迎来新世纪的发展期。现今越南天主教已经成为越南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天主教的各大教堂也成为越南当地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吸引无数国内外游客游览参观。

三、结语

从天主教在越南的传播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天主教在越南的传播发展经过起起伏伏最终趋于平缓。在结构主义者看来,文化的变迁过程就是文化结构从不平衡到平衡的调适过程。在这个发展和调适过程中,天主教在越南的传播无论是采取融入当地文化的方法还是伴随强权政治传播的方法,其方针都是积极推动。而越南本土社会对于天主教文化既有抗拒也有包容,两种文化经过对抗碰撞了后最终调适至平衡融合的状态,创造出了与当地信仰文化相结合的、具有越南特色的天主教文化。天主教在越南传播与变迁的过程也让我们对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有更进一步的思考。

将闲置的椅子挖个洞摆上餐盘,“美酒佳肴”分开盛放,一切就会变得“有品”起来。谁说宠物就不需要仪式感呢?

[ 参 考 文 献 ]

[1]李春霞.从冲突到融合:天主教在越南的本土化过程[J].东南亚研究,2012(4).

[2]邵循正.中法越南关系始末[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3]尚锋.16-19世纪天主教在越南的传播及其影响[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7(1).

[4]徐平,张群.国家民委门户网站.社会变迁与文化调适.http: // www. seac. gov. cn/ art/ 2009/6/4/ art_ 2318_62107. html,2015-10-20.

[5]马凤鸣.社会学视野下的文化变迁理论[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2).

[6]孙琥瑭.调适与疏离:当代中国天主教本土化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

[7]韦福安.天主教在法国据越侵华中所起的作用——兼论近代环北部湾殖民经济圈的建立[J].钦州学院学报,2010,25(1).

[8]吴德群.文化变迁:理论与反思[J].百色学院学报,2015,28(1).

[9]杨健.交融与内聚:越南文化流变的多为透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10]张英顺.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越南阮氏王朝天主教政策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6.

中图分类号:K333;B9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9)01-0028-03

*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国际区域问题研究及外语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项目课题编号:201702010060),项目编号:[2017]9081,得到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 作者简介:陈洁(1994-),女,广西人,2012年-2016年在云南师范大学就读本科越南语专业,2016年至今就读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华文学院,亚非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2017-2018年或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越留学一年,研究方向:越南文化。

标签:;  ;  ;  ;  ;  ;  ;  ;  ;  ;  ;  ;  ;  ;  

陈洁:从文化变迁的调适理论看天主教在越南传播与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