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四川大学论文_刘乔

导读:本文包含了国立四川大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四川大学,华西,麻省,抗日战争,医院,新文学,校史。

国立四川大学论文文献综述

刘乔[1](2019)在《档案见证国立四川大学与成都城市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大学档案馆馆藏档案中有一份珍贵的档案,即《四川省政府办理川大迁移校地委员会一年来会务进行状况及工作报告书》,见证了国立四川大学(老川大)与成都城市发展共生共荣的关系。1937年之前,老川大的校址主要是在皇城(也就是现在天府广场旁的省科技馆处),后迁至望江公园旁。老川大迁址,在当时是学校规模发展以及支持成都城市建设,而政府亦倾力支持的结果;老川大迁址后留下的场地,成为成都城市的商业经济中心。(本文来源于《文史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袁昊[2](2015)在《国立四川大学与新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处于内陆的国立四川大学在现代转型中努力推进新文化与新文学的接受与发展,但因限于地理区位条件,其文学教育始终以传统旧学为主,新文学创作与研究未能取得知识话语建构的主动权。校园活动却异常活跃,各种社团与期刊纷纷创建,整体上推进了国立四川大学的新文学进展。(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文学论丛》期刊2015年02期)

万涛[3](2015)在《晏阳初在国立四川大学的演讲》一文中研究指出1936年3月14日,晏阳初受国立四川大学校长任鸿隽的邀请为师生们作了"培养民力与解除国难"的演讲,此时,正值任鸿隽致力于川大"国立化"、晏阳初也准备将乡村建设重点转向四川之际,演讲激发了川大师生的爱国热情,也为我们今天研究晏阳初思想提供了重要史料。(本文来源于《中华文化论坛》期刊2015年08期)

熊飞宇[4](2013)在《国立四川大学首任校长王兆荣着述脞谈》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兆荣,四川(现重庆)秀山人,为国立四川大学首任校长。除此之外,王兆荣与中华学艺社和全国学术工作咨询处也有很深的关联。其着述,体现出法学家的深湛理念与时评家的深刻洞察。王兆荣的思想,以爱国为基点,主张法政立国、学术报国、教育救国和实业强国。(本文来源于《宜宾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5](201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李涛教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生物医学合作研究项目中获准立项》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双边合作协议,2012年双方共同进行了第二轮生物医学合作研究项目的征集与评审。共受理144项申请,42个项目获得批准(执行期限2013年1月-(本文来源于《华西医学》期刊2012年08期)

[6](2012)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分管资助对外科研基金主管及麻省大学精神科主任一行四人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访问》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5月8日上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分管资助对外科研基金的主管Emmeline Edwards教授,麻省大学精神科主任Carl Fulwiler教授,副主任Jean King教授,Nanying Zhang教授一行4人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访问。Emmeline Edwards教授一行参观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研基地。科研基地办公室黄强老师就科研基地的现有(本文来源于《华西医学》期刊2012年06期)

孙娟[7](2012)在《多元视角下的一部大学史研究新着——评王东杰《国家与学术的地方互动—四川大学国立化进程(1925—1939)》》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校史研究通常将大学作为关注重点,而与之相关的社会环境则常被忽视。但王东杰对四川大学国立化进程的叙写,是把四川大学放在了一个更为广泛的文化、社会和政治背景下去考察,它已不仅仅是一部大学的发展史,更是在现代国家统一运动下,国家、中央、地方与大学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的展现,是中国近代复杂历史面相的反映。(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2年18期)

全守杰[8](2011)在《国立四川大学校长任鸿隽办学之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任鸿隽作为"中国现代科学事业的拓荒者",秉持科技救国理念,出任四川大学校长,革新校政,形成了五大"道":造成"国士"的育人之道、注重效率的管理之道、面向"应用"的服务之道、"汇通内外"的开放之道、"叁位一体"的和谐之道,对当今高等教育改革有借鉴之策。(本文来源于《教育与教学研究》期刊2011年07期)

许红,杜瑛,冯小明[9](2008)在《MBA培养方案的比较分析及启示——以四川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介绍四川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MBA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从入学方式、培养年限、必修及选修课程的设置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对国内MBA课程设置的浅显建议。(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家》期刊2008年09期)

张永汀[10](2007)在《“打通一条血路”: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的建设与发展(1935-1945)》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战爆发以后,由于国内急需农业人才,而东部地区的农学院遭到破坏,川大农学院经过几年的发展,也逐渐成熟。经过历任川大校长不断的礼聘知名农业学者,再加上抗日战争爆发给川大农学院发展提供的良好的机遇,川大农学院的师资力量得到了明显的增强,成为当时中国农业科研教育水平最高的学校之一,被邵维坤称之为“将来复兴中国农村的策源地”,以致李约瑟在1943年认为“川大最强的学科是农学”。抗日战争时期的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坚持开展高等农业教育,为国家和地方培养急需的农业人才,并且开展多种适应战时农业改良的科研和农业知识推广工作。四川大学农学院为开发四川农业支持前线抗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而且在战时形成的“教育、研究与推广”叁位一体教育体系,也值得我国的农业院校在现在的农业推广工作中借鉴。(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7-05-11)

国立四川大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处于内陆的国立四川大学在现代转型中努力推进新文化与新文学的接受与发展,但因限于地理区位条件,其文学教育始终以传统旧学为主,新文学创作与研究未能取得知识话语建构的主动权。校园活动却异常活跃,各种社团与期刊纷纷创建,整体上推进了国立四川大学的新文学进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国立四川大学论文参考文献

[1].刘乔.档案见证国立四川大学与成都城市发展[J].文史杂志.2019

[2].袁昊.国立四川大学与新文学[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5

[3].万涛.晏阳初在国立四川大学的演讲[J].中华文化论坛.2015

[4].熊飞宇.国立四川大学首任校长王兆荣着述脞谈[J].宜宾学院学报.2013

[5]..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李涛教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生物医学合作研究项目中获准立项[J].华西医学.2012

[6]..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分管资助对外科研基金主管及麻省大学精神科主任一行四人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访问[J].华西医学.2012

[7].孙娟.多元视角下的一部大学史研究新着——评王东杰《国家与学术的地方互动—四川大学国立化进程(1925—1939)》[J].才智.2012

[8].全守杰.国立四川大学校长任鸿隽办学之道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

[9].许红,杜瑛,冯小明.MBA培养方案的比较分析及启示——以四川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为例[J].社会科学家.2008

[10].张永汀.“打通一条血路”: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的建设与发展(1935-1945)[D].四川大学.2007

论文知识图

皇城国立四川大学校门FigureZ·...段佑云1今日四川大学肇始于文化教育 医疗卫生四川农业大学——西部百...文化教育 医疗卫生四川农业大学——西部百...文化教育 医疗卫生四川农业大学——西部百...

标签:;  ;  ;  ;  ;  ;  ;  

国立四川大学论文_刘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