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美学思想论文-邓洁宁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论文-邓洁宁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古典美学思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天人合一,生态美学,生生,生生美学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论文文献综述

邓洁宁[1](2019)在《“天人合一”思想孕育下的“生生美学”——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生态美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进入后工业文明时代后,生态文明危机日趋严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严重失衡。为使人类社会能持续健康发展,最早受到威胁的西方世界提出了"环境美学"等相关概念。改革开放后,中国文艺美学界也随即提出适合本土"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态美学"概念。"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融汇了儒释道各家思想精髓。在"天人合一"思想孕育下的"生生美学"充分彰显了当代美学新转向——生态美学,它是中国诗性智慧在现代的复活。随着中西对话的加深,赋予中国特色的生态美学将发挥自己的优势,带领人类完成自身救赎历程。(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Z2期)

邢伟明,邹泉[2](2019)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了中国古典园林作为我国古典建筑中的一种,艺术性和观赏性极强,其体现出来的美学思想主要为中国传统艺术价值观,其中最典型的有儒释道叁家思想与中华传统诗词、书画中蕴含的艺术美感。古典园林的整个勾画、组织将几者相向融合,运用较多的空间留白、景物设置、色彩搭配与自然相结合,以展现中华上千年博大的美学思想。基于此,对中国古典园林中艺术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郝雅静[3](2019)在《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研究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典园林总是强调与大自然相结合,崇尚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与西方园林截然不同。中国古典园林通过改造自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了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9年04期)

高扬鹏[4](2018)在《道家美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风格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不论是北方的皇家园林还是江南的私家园林在建园风格、审美艺术方面都深深受到了道家美学思想中的"天人合一""效法自然""虚实相间"的影响。道家"天人合一"的意境美运用在古典园林建筑的风格中使得游览者体悟情即是景、景即是情、物即是我、我即是物,情景合一、物我同一的美的境界。"道法自然"使得中国古典园林在景物、风格、布局上呈现出动静相兼、山水相依、宛若天成的视觉效果。古典园林中建筑中运用虚实相生组织空间,扩大空间,丰富了审美感受。(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上)》期刊2018年11期)

康明慧[5](2018)在《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思想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美学思想,探寻中国现代景观中的设计思想和现代景观的和谐发展,从而论述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景观设计发展的启示。(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8年21期)

张丹,圣倩倩[6](2018)在《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运用——以泰州梅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古典美学思想在我国已经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和发展,逐渐形成独树一帜的园林设计形式,特别是对于现代化园林建设来说,古典美学思想以真、实、意、美的特点融入其中,给予后世莫大的影响。纵观现有的园林建筑,无不从"天人合一"这一思想出发[1],从不同的层次去展现美学意念,而蕴含了深厚文化和古典美学思想的泰州梅园则成为当代的典型之作,真正实现了古典美学与现代鉴赏的双重结合。(本文来源于《设计》期刊2018年22期)

陈真[7](2018)在《浅谈中国古典画论美学思想对本土美术批评的启示——从宗炳的《画山水序》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要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艺术批评就是要站在一种立场上去亮开观点,在某种文化建设与理论建设的层面上开展批评。艺术批评是一个全球时代的学术问题,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艺术家的价值需要通过艺术批评放大,以此取得更大的认同,为社会带来有益的推动与精神养料。近年来,西方艺术批评理论发展进入中国,深深影响了中国艺术发展的面貌。但是中国艺术的鉴赏与研究需要建立在东方审美理论的放大镜下,丢掉中国传统批评理(本文来源于《中国美术馆》期刊2018年05期)

黄玉洁[8](2018)在《顺天造物: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思想探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先贤的"天人合一"观,具有天然的美学品格,中国人内心有渴望亲近自然与天地融合的文化性格,这决定了中国的建筑及园林艺术把自然作为心灵交流的对象而非改造对象。中国古典园林中所蕴含的传统审美方式和布局法则,以及中国传统设计"顺天造物"这一美学特征,蕴含着中国传统艺术无限的内在魅力和身后的文化价值,现代园林建筑设计对其继承和借鉴是其未来创新和发展的新途径。(本文来源于《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张文清[9](2017)在《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一)起源什么是园林?园林是一种由自然中存在的物质为主题进行的创造而形成的叁维立体的表现性空间艺术,造园者将内心情感通过对工程和艺术手段的运用加以表达,营造出恬淡自然等风格的境域。明末清初的造园专家计成着有《园冶》,概括了中国古代园林的创作理念:"虽有人做,宛自天开"。这极高的评价说明中国的园林和大自然以及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文化是合为一体的。利用(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下)》期刊2017年09期)

王丽娟[10](2017)在《试论毛泽东诗词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继承与超越》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关于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学思想。毛泽东的诗词既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学思想,又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具有非同以往的突破性、创造性的发展。本文试从诗词的功能、本色、风格叁个方面探讨毛泽东诗词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继承与超越。(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8期)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指出了中国古典园林作为我国古典建筑中的一种,艺术性和观赏性极强,其体现出来的美学思想主要为中国传统艺术价值观,其中最典型的有儒释道叁家思想与中华传统诗词、书画中蕴含的艺术美感。古典园林的整个勾画、组织将几者相向融合,运用较多的空间留白、景物设置、色彩搭配与自然相结合,以展现中华上千年博大的美学思想。基于此,对中国古典园林中艺术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1].邓洁宁.“天人合一”思想孕育下的“生生美学”——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生态美学[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

[2].邢伟明,邹泉.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J].绿色科技.2019

[3].郝雅静.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研究思想[J].明日风尚.2019

[4].高扬鹏.道家美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风格的影响[J].美与时代(上).2018

[5].康明慧.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思想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J].明日风尚.2018

[6].张丹,圣倩倩.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运用——以泰州梅园为例[J].设计.2018

[7].陈真.浅谈中国古典画论美学思想对本土美术批评的启示——从宗炳的《画山水序》说起[J].中国美术馆.2018

[8].黄玉洁.顺天造物: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思想探源[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9].张文清.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思想[J].新课程(下).2017

[10].王丽娟.试论毛泽东诗词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继承与超越[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标签:;  ;  ;  ;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论文-邓洁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