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蒸馏论文_张秀梅,李慧,韩维娜,杨宏韬,CAI,Liping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子蒸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分子,精油,塑化剂,柠檬,成分,脱臭,玉米油。

分子蒸馏论文文献综述

张秀梅,李慧,韩维娜,杨宏韬,CAI,Liping[1](2019)在《基于变论域模糊PID算法的提高分子蒸馏五味子油质量和产量的真空度控制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超临界萃取五味子粗油作为实验原料,在多级分布式分子蒸馏装置中进行五味子精油的提纯实验,对分子蒸馏实验的工艺参数与产品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并以分子蒸馏的真空度控制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分子蒸馏真空度的数学模型。由于分子蒸馏控制系统具有非线性、纯滞后、时变的特点,针对传统PID控制及模糊PID控制难以很好地满足控制要求的缺点,本研究提出了利用变论域模糊PID算法实现分子蒸馏真空度的定值控制,通过引入变论域的收缩和膨胀因子,对模糊阈值和PID控制器的参数进行了在线调整,对模糊控制器的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进行了动态调整,从而提高了控制精度。在Matlab环境下与PID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对比,结果表明变论域模糊PID控制方法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自适应能力,该控制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五味子精油的质量和产量。(本文来源于《林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贺红宇,朱永清,李敏,王自鹏,詹敏[2](2019)在《分子蒸馏技术纯化柠檬精油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对柠檬精油进行浓缩精制,分别考察了蒸馏温度、刮膜转速和蒸馏压力对浓缩精油中柠檬醛浓度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设计试验确定了柠檬精油分子蒸馏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柠檬精油分子蒸馏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进料速度1 mL/min,分子蒸馏温度45℃,刮膜转速240 r/min,蒸馏压力40 Pa。浓缩精油经过气相色谱仪(GC)测定,柠檬醛浓度由1.41 mg/mL上升至11.17 mg/mL,浓缩倍数达7.9。经过分子蒸馏后的浓缩精油呈深棕色,质地浓稠,气味浓郁、醇厚。(本文来源于《保鲜与加工》期刊2019年06期)

刘多强,邢军,林军,邵万昌,王强[3](2019)在《分子蒸馏与传统蒸馏在防冰剂基础组分提纯中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蒸馏技术是一种适合分离纯化热敏性混合物料的新型分离技术,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对防冰剂基础组分进行了分离纯化,最佳工艺条件:蒸馏温度120℃、刮膜转速300 r/min,冷凝器温度<30℃、蒸馏塔真空压力10~(-1)~10~(-4) Pa。并与传统精馏条件得到的产品进行了数据对比,结果表明分子蒸馏工艺得到的产品纯度高达99.5%以上,性能指标满足了规范要求。(本文来源于《化工时刊》期刊2019年10期)

张榴萍,崔素芬[4](2019)在《分子蒸馏法提取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天然维生素E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维生素E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抗氧化性,大量富集于油脂脱臭馏出物中。本研究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对大豆油脱臭馏出物(SODD)中的天然维生素E进行提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VE含量。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蒸馏温度210℃,刮膜转速450 r/min,流量为3.7 g/min,压强为10 Pa,此条件下可制备得到质量分数达40%的天然维生素E产品。(本文来源于《粮食与饲料工业》期刊2019年08期)

帖金鑫,李永生,郝贤伟,张立立,毕一鸣[5](2019)在《超临界萃取—分子蒸馏分离烟末香味成分提升再造烟叶可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提高再造烟叶的感官品质和工业可用性。【方法】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废次烟末,利用分子蒸馏技术对萃取物进行分离、蒸馏得到叁个等级(80℃、120℃、160℃)馏分。组配不同馏分添加到再造烟叶中,通过感官评价、化学分析进行筛选。将再造烟叶添加到成品卷烟中,最终根据感官评价结果确定最优馏分组配方案。【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现有再造烟叶工艺基础上添加3‰80℃馏分和2‰120℃馏分后,新型再造烟叶香气丰满细腻,刺激小,余味干净,整体协调,较柔和,同等比例新型再造烟叶加入成品卷烟中,感官品质明显改善。【结论】烟末超临界萃取物的分级分子蒸馏技术及其组配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再造烟叶产品的品质,从而提高卷烟品质。(本文来源于《中国烟草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琪,张娴[6](2019)在《分子蒸馏技术在有效成分分离提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蒸馏是一种非平衡的短程液-液蒸馏技术,由于不同物质分子的平均自由程不同,所以它们的表面蒸发速率也有差异,在高真空的条件下,分子受热逸出液体表面,使液体中的不同成分在远低于沸点的温度下分离。分子蒸馏比起常规蒸馏具有操作温度低、被分离物质受热时间短等优点,特别适用高沸点、遇热易分解、易挥发、易氧化等物质以及沸点相近的物质的分离,是一种最温和的分离手段。(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导刊》期刊2019年27期)

袁岐山,张东豫,朱琦,赵阔,张博[7](2019)在《浓香型烟叶浸膏分子蒸馏轻组分微波裂解产物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浓香型烟草提取物在裂解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采用微波裂解技术对浓香型烟叶浸膏分子蒸馏轻组分进行裂解,并对其裂解产物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①微波裂解时间为120 s时,裂解产物中香味物质的数量及含量均较高;②微波裂解功率为900 W时,裂解产物中香味物质的数量及含量均较高;③5次重复试验的组分峰面积RSD为2.76%,方法重复性良好;④轻组分裂解产物中,甲基麦芽酚、DDMP、2-甲基苯乙酮、二氢猕猴桃内酯、4,7,9-巨豆叁烯-3-酮等均为烟草中重要香味物质。(本文来源于《农产品加工》期刊2019年17期)

刘秀明,李源栋,张翼鹏,李超,高莉[8](2019)在《基于分子蒸馏分离云南冰糖脐橙“褚橙”精油结合GC-MS分析香气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分子蒸馏得到的云南冰糖脐橙精油香气成分进行分析,为调香提供依据。【方法】选用云南特有地理品种冰糖脐橙的代表"褚橙"作为原料,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对压榨得到的褚橙全果初油进行分离,并对馏分进行GC-MS分析,结果与ISO标准中甜橙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比较,最后对褚橙精油进行加香评价。【结果】褚橙精油中共鉴定出58种化学组分,占褚橙精油化学成分的97.344%;其中,醇类7种(2.418%),醛类11种(3.403%),酯类2种(0.034%),烷烯烃类31种(90.959%),酮类3种(0.164%)以及其他化合物6种(0.521%),烷烯烃类化合物含量占主要地位。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柠檬烯(76.769%)、月桂烯(7.001%)、芳樟醇(1.912%)、正癸醛(1.112%),α-蒎烯(3.046%)、桧烯(1.783%)和辛醛(0.959%)等。检测结果与ISO标准中甜橙油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对比,发现甜橙油中14个主要化学成分在褚橙精油中均被检出,但含量占比差异较大。将分离产物用于卷烟加香试验,感官评吸表明:添加褚橙精油的卷烟样品香气细腻度增加,口腔舒适度提高,甜味明显增加,丰富性提高,生津感较好,口腔残留有所改善。【结论】分子蒸馏得到的褚橙精油与传统的甜橙油主要化学成分相近,但所占比例差异较大。研究为卷烟调香中不同橙油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程倩,王风艳,苗木,周澍堃,王满意[9](2019)在《分子蒸馏脱除玉米油中3-氯丙醇脂肪酸酯和缩水甘油酯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分子蒸馏法脱除玉米油中3-氯丙醇脂肪酸酯(3-MCPDE)和缩水甘油酯(GE)的效果。结果表明:蒸馏温度和进油速度是影响3-MCPDE脱除效果的显着因素;在进油速度160mL/h、刮膜速率240 r/min的条件下,玉米油中3-MCPDE的含量随着蒸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蒸馏温度达到230℃时,玉米油中3-MCPDE的含量即可从2. 90 mg/kg降低到0. 82 mg/kg,脱除效率达到71. 7%;在蒸馏温度210℃、刮膜速率240 r/min的条件下,玉米油中3-MCPDE的含量随着进油速度的减缓而降低,3-MCPDE的脱除效率在15. 9%~60. 3%之间;在蒸馏温度210℃、进油速度160 mL/h的条件下,刮膜速率的改变对玉米油中3-MCPDE的含量影响不显着。在所有实验中,分子蒸馏可以使玉米油中的GE含量从4. 73 mg/kg均降至0. 5 mg/kg以下,脱除效率均超过91. 8%。(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9年07期)

刘玉兰,陈莉,张小龙,张振山,马宇翔[10](2019)在《分子蒸馏对沙棘果油中8种塑化剂组分脱除及综合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沙棘果油因富含多种有益活性成分而成为价格高昂的食用植物油,但受生长环境、采摘方式、储存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其塑化剂含量存在超标风险。利用两级分子蒸馏工艺对沙棘果毛油中8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phthalic acid esters,PAEs)进行脱除,并对脱除前后沙棘果油的脂肪酸组成及活性成分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研究分子蒸馏对沙棘果毛油中PAEs脱除效果以及活性成分保留的影响。结果显示,本实验所取沙棘果毛油样品中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bis(2-ethylhexyl) phthalate,DEHP)含量分别为1.626、10.933 mg/kg,明显超出GB 968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限量(DBP含量不超过0.3 mg/kg、DEHP含量不超过1.5 mg/kg)。经一级分子蒸馏,DBP含量从1.626 mg/kg降至0.071 mg/kg,明显低于GB 9685—2016限量;经两级分子蒸馏,DEHP含量从10.933 mg/kg降低至0.668 mg/kg,明显低于GB 9685—2016限量,DBP、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isononyl phthalate,DINP)及8种塑化剂含量总和的脱除率分别为98%、94%、85%和93%,VE、甾醇、黄酮类成分的保留率分别为14%、32%、46%,脂肪酸组成没有明显变化,基本无反式脂肪酸形成,游离脂肪酸质量分数明显降低。两级分子蒸馏工艺是脱除食用植物油中高含量PAEs的有效方法,但会造成油脂中VE、甾醇、黄酮类成分的较大损失。因此,为避免活性成分损失,在保证油脂中DBP和DEHP脱除达到GB 9685—2016限量时,可采用一级分子蒸馏,此时VE、甾醇、黄酮的保留率可分别提高至35%、55%、63%。(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13期)

分子蒸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对柠檬精油进行浓缩精制,分别考察了蒸馏温度、刮膜转速和蒸馏压力对浓缩精油中柠檬醛浓度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设计试验确定了柠檬精油分子蒸馏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柠檬精油分子蒸馏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进料速度1 mL/min,分子蒸馏温度45℃,刮膜转速240 r/min,蒸馏压力40 Pa。浓缩精油经过气相色谱仪(GC)测定,柠檬醛浓度由1.41 mg/mL上升至11.17 mg/mL,浓缩倍数达7.9。经过分子蒸馏后的浓缩精油呈深棕色,质地浓稠,气味浓郁、醇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子蒸馏论文参考文献

[1].张秀梅,李慧,韩维娜,杨宏韬,CAI,Liping.基于变论域模糊PID算法的提高分子蒸馏五味子油质量和产量的真空度控制研究(英文)[J].林业工程学报.2019

[2].贺红宇,朱永清,李敏,王自鹏,詹敏.分子蒸馏技术纯化柠檬精油工艺研究[J].保鲜与加工.2019

[3].刘多强,邢军,林军,邵万昌,王强.分子蒸馏与传统蒸馏在防冰剂基础组分提纯中的对比研究[J].化工时刊.2019

[4].张榴萍,崔素芬.分子蒸馏法提取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天然维生素E工艺研究[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9

[5].帖金鑫,李永生,郝贤伟,张立立,毕一鸣.超临界萃取—分子蒸馏分离烟末香味成分提升再造烟叶可用性[J].中国烟草学报.2019

[6].李琪,张娴.分子蒸馏技术在有效成分分离提纯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19

[7].袁岐山,张东豫,朱琦,赵阔,张博.浓香型烟叶浸膏分子蒸馏轻组分微波裂解产物分析研究[J].农产品加工.2019

[8].刘秀明,李源栋,张翼鹏,李超,高莉.基于分子蒸馏分离云南冰糖脐橙“褚橙”精油结合GC-MS分析香气成分[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9].程倩,王风艳,苗木,周澍堃,王满意.分子蒸馏脱除玉米油中3-氯丙醇脂肪酸酯和缩水甘油酯效果的研究[J].中国油脂.2019

[10].刘玉兰,陈莉,张小龙,张振山,马宇翔.分子蒸馏对沙棘果油中8种塑化剂组分脱除及综合品质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分子蒸馏设备示意图由TMCp前聚物和过渡金属TM’反应合成...分子蒸馏的分离过程分子蒸馏远程监控系统主界面分子蒸馏前后油树脂产品的气相...分子蒸馏装置-图6-26 分子蒸馏装置流...

标签:;  ;  ;  ;  ;  ;  ;  

分子蒸馏论文_张秀梅,李慧,韩维娜,杨宏韬,CAI,Liping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