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周期论文-谷彦龙,张晓蓉,叶建聪,颉成利,王永亮

振动周期论文-谷彦龙,张晓蓉,叶建聪,颉成利,王永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振动周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冲击振动,参数匹配,单周期运动,稳定性

振动周期论文文献综述

谷彦龙,张晓蓉,叶建聪,颉成利,王永亮[1](2019)在《叁质块冲击振动系统的周期运动稳定性与参数匹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非线性振动理论定性分析和数值仿真方法对一类叁质块冲击振动系统的动力学响应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参数的合理匹配证实了系统单周期运动的存在性和稳定性,并对不同参数下系统的周期运动和分岔特性进行了分析。结合Poincaré映射方法分析了该系统单周期运动的转迁规律以及通向混沌运动的途径,仿真结果表明:单周期运动随激振频率的递增发生了Hopf分岔,转迁为概周期运动。(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期刊2019年05期)

郭子健,薛斌,薛程,苏战发,王雪涛[2](2019)在《柴油机周期双层隔振系统振动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船舶动力设备双层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基于柴油机双层隔振系统,利用周期结构对弹性波的带隙特性,将双层隔振系统的筏体设计成周期结构。在ANSYS软件中对双层隔振系统进行谐响应计算,并对传统筏体双层隔振系统、直方柱周期筏体双层隔振系统和斜方柱周期筏体双层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斜方柱周期筏体双层隔振系统在200 Hz~1 000 Hz内具有更好的隔振效果,在410.5 Hz和807 Hz处出现带宽分别为15.0 Hz和29.5 Hz的带隙。此外,采用缩减周期数的斜方柱周期筏体建立双层隔振试验系统,验证斜方柱周期结构的带隙特性。(本文来源于《船舶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张惠,卫晓娟,丁旺才[3](2019)在《一类弹性碰撞振动系统周期倍化分岔预测及其神经网络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一类单自由度含间隙和预紧弹簧的弹性碰撞振动系统的分岔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Lyapunov指数及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分岔预测及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系统的Poincaré映射,推导了弹性碰撞振动系统周期运动存在的条件,研究了在主要分岔参数平面中的动力学分布;其次利用Lyapunov指数分析了系统的稳定性,提出利用追踪Lyapunov指数谱分岔点来预测周期倍化分岔发生的方法;最后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设计了参数反馈分岔控制器、基于周期倍化分岔点处的最大Lyapunov指数构造适应度函数,并利用Lyapunov指数判断是否实现了分岔控制,以引导自适应混合引力搜索算法对控制器的参数进行优选,从而实现周期倍化分岔控制。(本文来源于《振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邵韬[4](2019)在《泰勒级数展开在小幅振动周期问题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幅振动的周期问题是高中生物理学习的难点,教材中直接给出单摆周期公式而未求证,如何将小幅振动近似处理为简谐运动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主要以单摆模型为例,阐述泰勒级数展开在小幅振动周期问题的应用方法。(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中学)》期刊2019年06期)

茅凯杰[5](2019)在《周期结构减振系统振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周期结构是指几何或材料呈周期性变化的结构。周期结构与弹性波相互作用,在一些特定频段的弹性波在周期结构中传播会大幅衰减,这些频段被称为带隙。可以利用周期结构的带隙特性抑制振动结构中的弹性波传播,进而实现减振的目的。因此,周期结构在振动控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浮筏隔振是目前舰船上应用较为广泛的隔振技术之一,随着新型舰船对隐身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浮筏隔振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浮筏隔振技术有待进一步提升;海洋平台是目前海上能源开发的常用平台,但洋流、地震等复杂海洋坏境对海洋平台的减振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有效控制海洋平台结构的振动一直是研究热点。本文将研究周期结构的带隙特性,探索周期结构在船舶辅机浮筏隔振系统和海洋平台结构减振中的应用。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利用集中质量法对一维周期结构的带隙进行了分析。通过集中质量法计算一维无限周期结构的带隙,得到其能带结构图,并研究结构几何和材料等参数对周期结构带隙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有限元法计算一维有限周期结构的传输特性,结果表明:有限周期结构在带隙频段内同样对弹性波的传播有较大衰减作用。为后文周期隔振器的研究奠定基础。(2)研究了周期隔振器的带隙特性,分析了其对浮筏隔振系统隔振性能的影响。分析有限周期结构横波效应和材料顺序对周期结构带隙特性的影响。结合周期结构的模态特性,通过周期结构的截面优化其带隙特性,以得到低频宽带的第一带隙。最后,建立了周期隔振器浮筏隔振系统,并对其隔振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浮筏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在周期隔振器带隙内得到了显着的提升。(3)研究了两种周期蜂窝结构的带隙特性。对两种在几何上呈周期性变化的周期蜂窝结构进行了带隙特性分析,分别使用有限元法和有限元与Bloch定理结合的方法得到了两种周期蜂窝结构的带隙特性,并研究了原胞的结构参数对带隙的影响规律。(4)研究了周期筏架对辅机浮筏隔振系统隔振性能的影响。设计了两种周期筏架结构,建立了周期筏架浮筏隔振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浮筏隔振系统相比,周期筏架浮筏隔振系统在中高频段具有更好的隔振效果,两种周期筏架浮筏隔振系统的振级落差在500Hz-2000Hz频段比传统浮筏隔振系统分别降低了8.8dB和13.0dB。(5)研究了海洋平台周期桁架结构的减振性能。首先,将不同壁厚的导管组成周期导管结构,分析了周期导管的纵向和弯曲振动特性,结果表明:周期导管存在带隙特性。研究了周期导管单元长度、周期数、壁厚等参数对周期导管的带隙特性影响。最后,探索了周期导管在海洋平台桁架结构减振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周期导管结构带隙对应的频段,海洋平台周期桁架结构有更好的减振效果。(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期刊2019-04-22)

郭伟刚[6](2019)在《反应谱长周期段的振动台试验评估及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抗震设计反应谱是当前各国工程设计中计算地震作用的主要依据,采用反应谱法进行的结构抗震设计在多数情况下可以满足抗震设计的目标。现有的一些研究表明采用反应谱的长周期段进行设计可能存在一定不合理性,导致在实际设计中对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很难符合要求。伴随着超高层建筑在国内的应用日益增多,对于长周期结构地震动响应特性以及抗震设计谱长周期段的研究再次受到工程界以及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的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展开。本文通过振动台试验结合数值模拟分析以获取多高层模型结构的楼层加速度响应,并基于我国抗震规范中的SRSS规则,推导分解出结构各阶振型对应的单自由度体系的动力放大系数,并拟合出完整的SDOF动力放大系数谱曲线,以此评估我国规范抗震设计反应谱(以下简称规范设计谱)长周期段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同时对比文献[32]提出的建议抗震设计反应谱(以下简称建议设计谱)。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进行40层有机玻璃试验模型的振动台试验,选取3条具有丰富低频长周期分量的地震记录Northridge波、Chi-Chi波和人工地震波,以及1条典型的地震记录El Centro波作为台面输入激励,按设防烈度为7度多遇地震、7.5度多遇地震,8度多遇地震、8.5度多遇地震来分别确定台面输入加速度,分4个时间段依次进行4组(分为A、B、C、D组)试验测试。试验中不同地震烈度从上述四条地震波中选择3条地震波进行测试。(2)对获得的振动台试验模型的楼层加速度响应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利用SRSS规则,可推导分解出此试验模型结构X向前3阶振型分别对应的SDOF动力放大系数。(3)按与试验基本相同的条件,建立多个不同自振周期的结构进行数值计算,计算多条地震激励作用下的楼层加速度响应,最后形成完整的SDOF动力放大系数谱。与我国规范给出的动力放大系数谱(以下简称规范动力放大系数谱)及文献[32]中的建议动力放大系数谱(以下简称建议动力放大系数谱)进行对比。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合理推导分析,可将试验测试及数值分析获取的动力放大系数分解出结构各阶振型对应的SDOF动力放大系数,并拟合出完整的SDOF动力放大系数谱。(2)分别对结构顶点处与等效SDOF高度处获得的动力放大系数进行计算并拟合出SDOF动力放大系数谱,二者的曲线变化趋势和谱值均相差较小。这说明SDOF动力放大系数谱与结构的高度位置无关,只与结构振型的阻尼比和自振频率相关。亦说明用此方法评估抗震设计谱具有可行性。(3)在长周期段,随着自振周期的增大,平均SDOF动力放大系数谱与规范动力放大系数谱的谱值均不断衰减,但规范动力放大系数谱的衰减趋势异常,其衰减幅度较小,在长周期段取值偏大,偏于保守。说明规范抗震设计谱并没有合理地反映长周期结构在地震激励下的动力响应。(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21)

何斌,刘成清,盛涛[7](2019)在《大跨度结构人致振动舒适度及生命周期费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人致荷载作用下,大跨度人行桥、连廊和楼盖等结构易产生过量振动,引发舒适度问题,现行规范给出的静力挠度控制不能充分解决这一问题。利用人群荷载的功率谱密度分布求得均方根加速度响应;结合烦恼率模型,建立了评价大跨度结构的人致振动舒适度的生命周期费用模型;以位于上海地区的某大跨度悬挑楼盖为对象,采用生命周期费用模型计算不同设计方案下结构的生命周期费用,对该大跨度楼盖是否安装多重调频质量阻尼器(MTMD)进行了投资决策,说明了本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S1期)

侍玉青,杜叁山,吕小红,罗冠炜[8](2019)在《含间隙振动系统低频周期冲击振动的模式类型及分岔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带有间隙-刚性约束(弹性约束)振动系统的低频振动特性,分析了系统低频范围内基本周期冲击振动和亚谐冲击振动的模式类型、多样性、参数平面内的分布规律及分岔边界特征。通过多目标、多参数协同仿真分析发现了相邻基本周期冲击振动相互转迁的不可逆性及其伴随的两类转迁区域-迟滞域和舌形域,研究了迟滞域和舌形域的形成和分布特征及舌形域内亚谐冲击运动的模式类型及规律特征,分析了基本周期冲击振动向非完整和完整颤冲击振动的转迁过程。(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06期)

刘雄巍,黄建坤,胡雨村,李亚光,刘问[9](2019)在《周期多孔板的面内振动衰减域及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Bragg散射型周期多孔板难以实现较低起始频率并维持较宽衰减域的问题,优化设计了一种含菱形孔的周期多孔板。采用有限元法结合周期边界条件,并运用COMSOL对周期多孔板的面内弹性波频散关系进行计算,通过ANSYS模拟有限尺寸周期多孔板的频率响应,将周期多孔板悬吊进行了正弦波激励的振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含菱形孔的周期多孔板相比于含圆形和六边形孔的周期多孔板具有更宽的衰减域;材料属性对衰减域影响较大,丁晴橡胶和硅橡胶易于获得低频衰减域;孔隙率的增大有利于获得低频宽带的衰减域;增大菱形孔水平夹角能获得较宽的衰减域。对衰减域的形成机理分析发现,含菱形孔的周期多孔板同时具有Bragg散射型和局域共振型声子晶体的特性,表明两种衰减域机理具有内在的联系。优化设计的周期多孔板存在一条5281.76 Hz至8824.30 Hz的完全衰减域,经过至少2个周期,振动即得到较明显衰减。数值和试验得到的衰减区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该研究为减振降噪板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且由于制作过程便捷,在改善建筑声环境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声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刘启杭,陈国平,何欢[10](2019)在《叁组分周期梁结构纵向和弯曲振动带隙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梁类结构是工程中一种很常见的结构。因而长期以来,在理论和工程界,对其进行振动控制一直是备受关注和着力解决的热点问题之一。最早,Rayleigh对于周期结构的能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证明了在周期媒介中,存在一定的频率范围,波在此范围内不能够传播~([1])。后来,Brillouin~([2])对波在周期结构中的传播特性进行了更系统深入的研究,通过推导得到了电滤波器和晶体格子这样的周期结构中的波数和频率的函数关系,并用它来描述周期结构的能带特性。这对后来对(本文来源于《江苏航空》期刊2019年01期)

振动周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提高船舶动力设备双层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基于柴油机双层隔振系统,利用周期结构对弹性波的带隙特性,将双层隔振系统的筏体设计成周期结构。在ANSYS软件中对双层隔振系统进行谐响应计算,并对传统筏体双层隔振系统、直方柱周期筏体双层隔振系统和斜方柱周期筏体双层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斜方柱周期筏体双层隔振系统在200 Hz~1 000 Hz内具有更好的隔振效果,在410.5 Hz和807 Hz处出现带宽分别为15.0 Hz和29.5 Hz的带隙。此外,采用缩减周期数的斜方柱周期筏体建立双层隔振试验系统,验证斜方柱周期结构的带隙特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振动周期论文参考文献

[1].谷彦龙,张晓蓉,叶建聪,颉成利,王永亮.叁质块冲击振动系统的周期运动稳定性与参数匹配[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9

[2].郭子健,薛斌,薛程,苏战发,王雪涛.柴油机周期双层隔振系统振动特性[J].船舶工程.2019

[3].张惠,卫晓娟,丁旺才.一类弹性碰撞振动系统周期倍化分岔预测及其神经网络控制[J].振动工程学报.2019

[4].邵韬.泰勒级数展开在小幅振动周期问题上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9

[5].茅凯杰.周期结构减振系统振动特性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9

[6].郭伟刚.反应谱长周期段的振动台试验评估及数值模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7].何斌,刘成清,盛涛.大跨度结构人致振动舒适度及生命周期费用分析[J].建筑结构.2019

[8].侍玉青,杜叁山,吕小红,罗冠炜.含间隙振动系统低频周期冲击振动的模式类型及分岔特征[J].振动与冲击.2019

[9].刘雄巍,黄建坤,胡雨村,李亚光,刘问.周期多孔板的面内振动衰减域及其优化[J].声学学报.2019

[10].刘启杭,陈国平,何欢.叁组分周期梁结构纵向和弯曲振动带隙特性[J].江苏航空.2019

标签:;  ;  ;  ;  

振动周期论文-谷彦龙,张晓蓉,叶建聪,颉成利,王永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