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传网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前传网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前传网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前传,复用,网络,波长,分配,无源,可调。

前传网络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杨春,胡春琳[1](2019)在《5G无线前传网络中的单纤双向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5G前传网络中,单纤双向是重要的特征之一,相比4G和光纤接入(FTTx)网络中的单纤双向,5G前传网络中的单纤双向更为复杂。文章分析了在5G前传网络中实现单纤双向的情况及实现单纤双向关键光器件的原理,并分析了单纤双向系统的串扰源问题。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单只密集波分复用(DWDM)器件的DWDM单纤双向方案比基于光环行形器的DWDM单纤双向方案更有优势。(本文来源于《光通信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王婷,田凤,崔岩松[2](2019)在《面向5G前传网络的编码调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5G网络发展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频分复用的自适应Turbo码和网格编码调制级联的新型编码调制方法。论文阐述了新型级联编码调制的原理,搭建了基于级联编码调制的广义频分复用仿真系统及实验平台。研究结果表明,与未编码的16QAM相比,新型级联编码调制误码性能明显提升,该方法实现了高频谱效率、高编码增益的系统性能,为5G技术的发展提供灵活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软件》期刊2019年06期)

杨勋发,赵凯[3](2018)在《基于移动前传网络的WDM-PON波长带宽分配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WDM-PON以其技术优势已成为承载移动前传网络的重要可选方案,可将其运用到移动前传网络中,进一步研究波长带宽分配算法。在移动前传网络传输场景下,对WDM-PON固定波长分配方式和共享波长分配方式进行分析,考虑各小区平均业务量差异,提出了一种共享波长分配方式下基于CAT(小区平均业务量)的动态波长带宽分配算法。通过仿真对比分析原有SSA(静态顺序分配算法)和基于CAT的动态分配算法下的系统时延性能发现,新算法能有效保证移动前传网络各类小区的Qo S(服务质量)。(本文来源于《通信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吕娅婷[4](2018)在《基于大规模天线阵列的光移动前传网络资源优化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应对无线业务及应用的不断增长,大规模天线阵列技术以其大幅提升频谱效率和功率效率的能力,为移动无线通信带来了新的性能优化潜能。然而,随着移动网络的大范围部署和基带处理云化的发展趋势,前传网络,作为连接基带处理单元池与天线端之间的枢纽,也迎来了接入方面的挑战。为提升前传网络性能,下一代无线接入网架构引入基带功能分割的思想,以缓解带宽压力,提升网络的灵活性。在这种架构下,光与无线资源的共存共享,增加了资源联合优化及调度的难度。本文围绕光与无线资源的优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的工作成果为:(1)提出了面向波束成形技术的TWDM-PON前传网络资源优化方案。本文研究了未来大规模天线波束成形技术与TWDM-PON网络架构的适配特点,并针对光与无线资源利用的关键问题,结合波束、光资源、无线资源的特点,建立了整数线性规划模型,且提出了优化光与无线资源利用的叁种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以最小前传带宽为目标的算法1、以最大无线资源利用率为目标的算法2,以及联合优化带宽与无线资源利用率的算法3均能够分别达到接近ILP Objectivel、ILPObjective2、ILPObjective3 的资源优化效果。(2)设计并实现了光与无线资源联合调度控制器的核心模块Bod。该模块主要实现了光与无线领域的资源配置和算法支持等功能。经平台实验验证,本模块能够配合所在平台以软件定义网络的形式实现前传网络的灵活配置与智能管理,并且可以提供支持光与无线领域的不同算法的运行环境,达到多种资源联合调度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03-14)

苑巍[5](2018)在《面向功能分割的TDM-PON移动前传网络时延建模与优化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前传(MFH)是集中式无线接入网(C-RAN)架构中的一种信息传送技术,负责实现射频拉远单元(RRU)与基带处理单元(BBU)之间的无线数据传输。由于具有低成本、高容量的特点,时分复用无源光网络(TDM-PON)被认为是一种可行的前传网络组网方案,但是如何进一步降低移动前传网络的时延,同时合理有效的将无线业务的服务质量(QoS)需求适配到光网络上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针对TDM-PON移动前传网络的时延建模与优化技术进行了研究,在时延模型、优化策略、网络控制架构方面做出了相应的工作:1)针对一个TTI(发送时间间隔)数据量的直接发送会造成ONU(光网络单元)发送时延和等待时延较大,本研究提出采用分块传输的方式优化时延问题,并建立了 TDM-PON移动前传网络在不同带宽分配机制下的上行传输可控时延模型。将一个波长通道的时分复用和时分多址接入抽象为轮询服务下的排队模型,并详细阐述了模型的数学关系和计算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分块传输能够显着降低时延,并且可以提高时延约束条件下的网络规模。2)考虑到在一个轮询周期内调度的先后次序影响了 ONU上传数据的时延表现,本研究提出采用BBU与OLT(光线路终端)协同的方式获取ONU内的无线数据时延敏感优先级,通过无线业务的带宽信息和优先级信息计算映射出ONU的优先级,优先保证高优先级的ONU进行数据上传,从而满足该ONU内时延敏感业务的QoS。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于传统方法能够更好的感知无线业务,根据无线业务的时延敏感优先级提供差异性服务,显着降低高优先级ONU和时延敏感业务的平均时延。(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03-12)

梁栋[6](2018)在《基于TWDM-PON的移动前传网络协同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数据业务的兴起以及智能终端的大规模普及,流量的大幅增加给移动网络带来了压力。近年来,以C-RAN为主的移动接入网架构通过将BBU(基带处理单元)集中,RRU(射频拉远单元)拉远的方式,对资源进行集中式的控制,提升网络覆盖率,降低运营成本,获得了运营商的青睐。然而,随着5G的推进,移动前传网络(连接BBU和RRU之间的网络)面临着更大的带宽以及更低的时延压力。当前,业界提出了将BBU/RRU的功能进行重新划分并将PON网络用于承载移动前传的解决方案。作为下一代PON网络技术选型的TWDM-PON无疑是承载前传的最佳选择。实现移动前传网络的资源协同以及不同业务的时延需求是TWDM-PON承载移动前传的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主要关注于TWDM-PON承载移动前传网络协同机制的研究,从TWDM-PON网络的统一控制和资源调度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目标是实现前传网络的协同控制以及低时延高效的资源调配,主要创新成果如下:在协同控制方面,研究基于不同TWDM-PON承载的前传网络间的协同控制问题。为了实现5G的平滑演进,未来一段时期内将出现4G/5G网络并存的情况,同时根据部署条件的差异,移动前传网络中不同厂商、不同制式的TWDM-PON混合组网难以避免。由于不同厂商、不同制式的TWDM-PON网络之间存在着私有接口、协议的差异,给资源的统一控制和协同调度带来问题。本文通过构建跨厂商、异制式的TWDM-PON前传统一控制平面,实现设备差异的屏蔽,打破不同设备资源间的壁垒实现移动前传网络资源的统一控制和协同调配。通过搭建硬件设备平台进行实验,验证了本文所提的前传统一控制平面在资源统一和协同控制方面的能力。在资源调配方面,研究基于TWDM-PON的资源优化问题。为了充分挖掘TWDM-PON资源优势,更好的承载移动前传网络,高效低时延的TWDM-PON资源调度算法是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在TWDM-PON资源调度周期中引入预测机制,结合业务对于时延方面需求的差异,将资源调度周期划分为时延敏感子周期和非时延敏感子周期,实现对于不同业务时延需求的差异控制,降低时延敏感业务的等待时间。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的基于预测和业务区分的资源调度算法相比于两种经典的TWDM-PON资源调度算法在降低包平均时延,提升上升通道利用率方面的具有优势。(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03-12)

李万里[7](2018)在《移动前传网络中传输承载需求及方案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移动互联网流量的爆发式增长以及4G频谱特性,C-RAN网络结构已成为LTE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单纯以裸光纤承载方式很难满足BBU至RRU的大量CPRI链路需求,文章描述了移动前传网络承载需求,并对各移动前传网络中的传输承载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8年01期)

沈世奎,王光全[8](2017)在《G.metro技术及其在5G移动前传网络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G.metro标准、特性以及关键技术,分析了G.metro技术在5G移动前传网络中的应用及优势。(本文来源于《电信网技术》期刊2017年09期)

吴万红,赵玉祥,莫寒[9](2017)在《面向5G的下一代前传网络接口及承载方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下一代前传网络接口产生的背景、定义及潜在方案,分析NGFI前传的各种技术承载方案,给出前传承载的相关建议,为5G前传承载网络建设提供有益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电信技术》期刊2017年08期)

刘新光[10](2017)在《Microsemi分享OTN应用在5G前传网络的最新研究成果》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017年中国光网络研讨会(Opti Net 2017)上,美高森美(Microsemi)举办了以"从产业链角度看OTN在5G承载中的角色"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在研讨会上,Microsemi分享了OTN应用在5G前传网络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OTN直接可以满足5G前传的绝大多数基本要求。只有时延这一项属于未知。有鉴于此,Microsemi开展了针对OTN时延的专门研究;根据实际测量结果,得出结论是当前已经在现网中运行的OTN设备,其时延处于平均每跳2.5μm的水平;通过理论分析,(本文来源于《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期刊2017年08期)

前传网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5G网络发展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频分复用的自适应Turbo码和网格编码调制级联的新型编码调制方法。论文阐述了新型级联编码调制的原理,搭建了基于级联编码调制的广义频分复用仿真系统及实验平台。研究结果表明,与未编码的16QAM相比,新型级联编码调制误码性能明显提升,该方法实现了高频谱效率、高编码增益的系统性能,为5G技术的发展提供灵活解决方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前传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1].杨春,胡春琳.5G无线前传网络中的单纤双向技术探讨[J].光通信研究.2019

[2].王婷,田凤,崔岩松.面向5G前传网络的编码调制技术[J].软件.2019

[3].杨勋发,赵凯.基于移动前传网络的WDM-PON波长带宽分配方法研究[J].通信技术.2018

[4].吕娅婷.基于大规模天线阵列的光移动前传网络资源优化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

[5].苑巍.面向功能分割的TDM-PON移动前传网络时延建模与优化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

[6].梁栋.基于TWDM-PON的移动前传网络协同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

[7].李万里.移动前传网络中传输承载需求及方案探讨[J].信息通信.2018

[8].沈世奎,王光全.G.metro技术及其在5G移动前传网络中的应用[J].电信网技术.2017

[9].吴万红,赵玉祥,莫寒.面向5G的下一代前传网络接口及承载方案分析[J].电信技术.2017

[10].刘新光.Microsemi分享OTN应用在5G前传网络的最新研究成果[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7

标签:;  ;  ;  ;  ;  ;  ;  

前传网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