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几何技术规范论文-本刊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论文-本刊

导读:本文包含了产品几何技术规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排气净化催化剂,陶瓷载体,柴油机,ISO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论文文献综述

本刊[1](2019)在《GB/T 4249—2018《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基础 概念、原则和规则》标准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9月1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T 4249—2018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基础概念、原则和规则》。GB/T 4249—2018由TC240 (全国产品几何技术规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及执行,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该标准起草单位为: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郑州大学、奥曼克(上海)咨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卡尔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海克斯康测量技术(青岛)有限公(本文来源于《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期刊2019年09期)

刘洋,张曦[2](2019)在《GB/T 17852—2018《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几何公差 轮廓度公差标注》标准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9月1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T 17852—2018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几何公差轮廓度公差标注》。GB/T 17852—2018由TC 240 (全国产品几何技术规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及执行,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该标准起草单位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戴克伊(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卡尔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郑州大学、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观致汽车有(本文来源于《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期刊2019年05期)

杜晓宇,钞仲凯,张旭,张博文[3](2019)在《新一代产品几何技术规范及其在我国轴承行业推广应用的必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新一代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的标准体系、优势和应用情况等方面,阐明了在我国滚动轴承领域推广应用新一代GPS的必要性,并探讨了在推广应用新一代GPS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本文来源于《轴承》期刊2019年05期)

石照耀,姜海洋,张敏[4](2017)在《新一代产品几何技术规范标准中齿轮非理想表面建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差规范贯穿于几何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为了解决现行的计算机辅助公差工具无法从物理几何角度实现对于产品制造误差的真实表达,提出1种普适性的公差建模方法,能够在几何产品最初的设计阶段便对产品制造、检测过程中的几何变化量予以考虑。以新一代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为基础,将小波分析和功率谱密度分析等信号处理技术运用到产品表面形貌分析中,研究出1种能够反映产品叁维表面及其二维轮廓的宏观及微观多尺度形貌误差成分的非理想表面模型表征方法,并应用于具有齿廓误差的圆柱齿轮模型上,实现其在通用商业CAD软件中的显示,以解决产品在设计、制造、检验过程中公差规范表达难以统一的难题,为产品几何变化量的有效控制提供了1种可行、可靠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文》期刊2017年16期)

单庆成,代小波,李阳[5](2016)在《机械设计图样中产品几何技术规范一些问题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机械设计图样中经常出现的几何技术规范使用不当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论述了公差原则的应用问题、基准和基准体系问题、几何公差与功能尺寸的关系、综合公差与单项公差的关系,为机械设计图样中几何公差的合理选用提供了可行的办法。(本文来源于《工业设计》期刊2016年09期)

陈洁,郑中民,马艺清[6](2016)在《ISO 8015产品几何技术规范公差原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规范的图纸标注与正确的图纸理解对设计、生产、检测都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ISO 8015及GB/T 4249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实例介绍了产品几何技术规范的公差原则部分,其中包括独立原则、尺寸公差(线性尺寸公差和角度尺寸公差),以及尺寸公差和几何公差互相关联的公差要求。(本文来源于《工业计量》期刊2016年03期)

李小兵,李馨,周林玉[7](2016)在《新一代产品几何技术规范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新一代产品几何技术规范中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对蒙特卡洛仿真法、灰色系统模型法和传统GUM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蒙特卡洛仿真方法与传统GUM法的不确定度计算结果接近,但蒙特卡洛方法克服了传统GUM法求解中的一些缺陷,且计算结果更加精确;灰色系统模型法针对小样本数据,计算过程所需条件受限制小,而且不用区分A类、B类不确定度,不确定度的计算简单化。(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期刊2016年01期)

薛玮珠[8](2015)在《基于CDIO理念的“产品几何技术规范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CDIO工程教育体系和理念,对"产品几何技术规范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采用小项目教学模式,系统化教学载体,提倡"教学练一体化教学方式",并建立完整系统的课程评价题库,改革成绩考核办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5年23期)

龚江帆[9](2015)在《基于产品几何技术规范的叁维公差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一代GPS(Dimensional and 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 and Verification,产品几何技术规范)是一套面向产品设计、制造与检验认证的统一的数字化规范标准,它为公差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与传递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也使公差设计的自动化成为可能。本文在总结国内外GPS标准与公差设计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面向新一代GPS标准的公差规范设计、公差分析与综合等技术开展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阐述了新一代GPS标准的基础理论,给出了与新一代GPS理论相一致的产品几何定义。对尺寸公差与几何公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二者的转换关系。(2)结合定位特征的分类与优先级别研究了运用定位图对零件的装配定位情况进行描述;给出了基准参考系中定位特征的公差规范模式与方法,并在总结基准参考系之间方位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定位特征的附加规范;给出了公差带恒定度的定义与标识,研究了基于拓扑判断的基准参考框架的选择;最后,以一个装配实例对以上公差规范方法的流程进行了详细说明。(3)提出了基于分析线法的最小成本公差优化分配方法。运用分析线法建立几何功能要求与各定位特征误差变动的关系,得到功能表面的误差传递方程;给出了不同连接的位移表达,实现对误差的累积进行计算,并以一个简单的实例说明了叁维公差分析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以最小制造成本为优化目标、分析线法的误差传递方程为约束条件进行优化求解,实现对公差的优化分配。(4)利用CATIA/CAA二次开发技术,设计开发了计算机辅助公差设计原型系统,并结合实例分析了系统的工作流程。(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5-03-01)

[10](2015)在《产品几何技术规范标准化工作:力推标准化项目研究,深化更多业务合作》一文中研究指出12014年产品几何技术规范标准化工作回顾(1)加强标准制修订工作目前,ISO/TC 213产品几何技术规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产品几何技术规范标委会")正在制定的标准为《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区域法第6部分:表面结构测量方法的分类》、《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区域法第601部分:接触(本文来源于《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期刊2015年01期)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8年9月1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T 17852—2018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几何公差轮廓度公差标注》。GB/T 17852—2018由TC 240 (全国产品几何技术规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及执行,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该标准起草单位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戴克伊(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卡尔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郑州大学、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观致汽车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论文参考文献

[1].本刊.GB/T4249—2018《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基础概念、原则和规则》标准解读[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19

[2].刘洋,张曦.GB/T17852—2018《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几何公差轮廓度公差标注》标准解读[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19

[3].杜晓宇,钞仲凯,张旭,张博文.新一代产品几何技术规范及其在我国轴承行业推广应用的必要性[J].轴承.2019

[4].石照耀,姜海洋,张敏.新一代产品几何技术规范标准中齿轮非理想表面建模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2017

[5].单庆成,代小波,李阳.机械设计图样中产品几何技术规范一些问题探讨[J].工业设计.2016

[6].陈洁,郑中民,马艺清.ISO8015产品几何技术规范公差原则研究[J].工业计量.2016

[7].李小兵,李馨,周林玉.新一代产品几何技术规范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16

[8].薛玮珠.基于CDIO理念的“产品几何技术规范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

[9].龚江帆.基于产品几何技术规范的叁维公差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

[10]..产品几何技术规范标准化工作:力推标准化项目研究,深化更多业务合作[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15

标签:;  ;  ;  ;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论文-本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