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对方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大学生应对方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学生应对方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方式,大学生,焦虑,幸福感,职业,警校,成熟度。

大学生应对方式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张红玲[1](2019)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了高校大学生在遇见问题时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影响,选取了某高校300名大学生作为试验对象,分别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以及大学生应对方式量表的测评,其中心理健康量表包含有固执、与人交往敏感、学业压力、情绪稳定性以及心理平衡性;应对方式量表包含有解决问题、寻求帮助、隐忍、发泄情绪以及幻想五个方面,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采用不良的应对方式会提高自身的负面情绪,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为此高校必须要教导大学生采用正确的应对方式,确保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本文来源于《作家天地》期刊2019年22期)

高甜,杜昊楠[2](2019)在《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以山西大同大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大学生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其关系。方法: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综合幸福感问卷》对27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不同专业类型、年级的大学生应对方式存在显着差异;(2)不同恋爱情况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显着差异;(3)积极应对与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呈显着正相关;消极应对与消极情感呈显着正相关。(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上旬刊)》期刊2019年11期)

熊玫[3](2019)在《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警校大学生应对方式影响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警校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心理学专业量表对1534名警校大学生进行测评及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警校大学生采用积极型应对多于消极型应对;应对方式与人格特质、社会支持、心理健康、背景资料内容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格特质、社会支持、心理健康中共12个项目对积极应对有影响,预测力达到51.9%,而对消极应对有影响仅有6项,预测力仅为9.6%。警校大学生的人格特质、社会支持、心理健康及不同的背景资料能够影响其对应对方式的选择,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充分考虑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地指导。(本文来源于《宿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温兴盛,何培宇,李玉林[4](2019)在《情绪智力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研究主要从心理病理学范式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从挖掘人性优势潜能以及提高幸福感的视角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常被忽视。然而完整的心理健康状态应涵盖包括主观幸福感在内的积极心理状态与消极心理状态两个方面。作为衡量心理健康的积极指标之一,主观幸福感与情绪体验高度相关,故可能与情绪智力关系密切。应对方式是心理应激过程中影响应激与应激结果之间关系的一种重要的中介因素,采用不同应对方式的个体心理健康状况不同。国内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缺乏对其作用机制的分析。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探讨情绪智力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考察应对方式在其中的作用。研究采用情绪智力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以及主观幸福感量表对66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情绪智力高分组和低分组大学生在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和主观幸福感上存在显着差异(t=0.21,P<0.01;t=0.38,P<0.05;t=0.52,P<0.01);(2)积极应对与情绪智力、主观幸福感显着正相关(r=0.44,0.28,P<0.01),消极应对与情绪智力、主观幸福感显着负相关(r=-0.09,-0.28,P<0.05);情绪智力与主观幸福感显着正相关(r=0.33,P<0.01);(3)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部分中介了情绪智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Bootstrap检验发现,两条间接路径效应95%CI分别为0.098?0.377,0.036?0.149,均不包含0,中介效应显着。情绪智力对主观幸福感的直接效应95%CI=0.214?0.574,直接效应显着。表明情绪智力不仅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还可以通过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丁寒月,魏红仕,陆运清[5](2019)在《大学生职业动机、应对方式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职业成熟度是指个体完成与其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发展任务的程度,是衡量个体职业准备发展水平的一项典型指标。本研究以方便取样的方式在河北师范大学选取380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以张智勇编制的《职业成熟度量表》、丁雪红编制的《职业动机量表》、解亚宁编制的《应对方式量表》为工具。在将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联系起来,并同时将积极应对方式与消极应对方式联系起来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职业动机、应对方式和职业成熟度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24.0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分析得出:1.职业动机与应对方式之间相关显着;2.内在动机与积极应对之间显着正相关;外在动机与消极应对、内在动机显着正相关;职业成熟度与积极应对内在动机之间显着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外在动机之间显着负相关。3、就对职业成熟度影响来看高内部动机且低外部动机显着高于低内部动机且低外部动机;高内部动机且低外部动机显着高于高内部动机且高外部动机显着高于低内部动机且高外部动机;低内部动机且低外部动机与低内部动机且高外部动机、高内部动机且高外部动机之间差异不显着。4、就对职业成熟度影响来看高积极应对且低消极应对显着高于低积极应对且低消极应对显着高于低积极且高消极应对;高积极应对且低消极应对显着高于高积极应对且高消极应对显着高于低积极应对且高消极应对;低积极应对方式且低消极应对方式与高积极应对方式且高消极应对方式之间差异不显着。(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李玲[6](2019)在《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学接受教育的时期是个体在成长中十分重要的时期。遇到应激事件,能运用合理的应对方式,有效地调节和降低自己的焦虑水平,是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据此,主要研究应对困难的方式方法和大学生焦虑的相关研究情况,以及大学生如何面对困难与紧张不安的关系的研究现状。(本文来源于《湖北农机化》期刊2019年19期)

杨玲,郭瑾瑾,曹华,杜琴琴[7](2019)在《应对方式在大学生童年创伤与攻击行为关系中的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大学生童年心理虐待与忽视、应对方式和攻击行为的关系。采用童年忽视与虐待量表、应对方式问卷、攻击问卷对43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虐待阳性率为43.61%,忽视阳性率为55.45%;和常模相比,大学生积极应对得分要显着高于常模,消极应对得分要显着低于常模;相关性分析表明童年心理虐待和忽视与攻击性行为各维度为显着的正相关,与积极应对方式为显着的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为显着的正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攻击性行为各维度为显着的正相关关系,积极应对方式只与言语攻击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与其他维度的相关均不显着;中介检验发现消极应对方式在童年创伤与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表明大学生攻击行为的预防和干预一方面可以从早期的心理虐待和忽视入手,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应对方式入手,特别是消极应对方式。(本文来源于《心理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10期)

陆芳[8](2019)在《儿童期虐待与大学生的应对方式:自尊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自尊在儿童期虐待与大学生应对方式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罗森伯格自尊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324名大学生的儿童期虐待经历、自尊水平和应对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情感忽视在各种类型的虐待中发生频率最高;各种类型的儿童期虐待经历均与成年期的积极应对相关显着,而与消极应对没有明显关联,其中情感忽视能显着负向预测积极应对;自尊在童年期情感忽视与积极应对的关系中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情感忽视不仅对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有直接影响,而且还通过自尊水平间接作用于积极应对。(本文来源于《心理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10期)

温舒艺[9](2019)在《叙事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特质应对方式的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叙事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的特质应对方式进行干预。结果发现叙事团体心理辅导在安全、温暖、真诚、平等的氛围之中,通过问题外化,解构并重新建构问题故事,改写生命故事,实现成长与改变,进而改变其特质应对方式。(本文来源于《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期刊2019年10期)

陈芸,赵云艺[10](2019)在《大学生状态—特质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大学生的焦虑与应对方式进行调查,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程度。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STAI)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327名大学生展开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的性别在特质焦虑和积极应对方式上存在显着差异(p<0.01),都是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在状态焦虑和消极应对上性别差异不显着。大学生的专业、年级、生源地在状态焦虑、特质焦虑、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上都不存在显着差异。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得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呈显着正相关(p<0.01),与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呈显着负相关(p<0.01)。结论:状态—特质焦虑与应对方式之间联系密切,焦虑水平较低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可以从积极地采用合理的应对方式入手来应对应激状况、缓解焦虑并降低不良影响。(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下旬)》期刊2019年09期)

大学生应对方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大学生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其关系。方法: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综合幸福感问卷》对27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不同专业类型、年级的大学生应对方式存在显着差异;(2)不同恋爱情况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显着差异;(3)积极应对与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呈显着正相关;消极应对与消极情感呈显着正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学生应对方式论文参考文献

[1].张红玲.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研究[J].作家天地.2019

[2].高甜,杜昊楠.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以山西大同大学为例[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

[3].熊玫.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警校大学生应对方式影响机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

[4].温兴盛,何培宇,李玉林.情绪智力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5].丁寒月,魏红仕,陆运清.大学生职业动机、应对方式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6].李玲.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J].湖北农机化.2019

[7].杨玲,郭瑾瑾,曹华,杜琴琴.应对方式在大学生童年创伤与攻击行为关系中的作用机制[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9

[8].陆芳.儿童期虐待与大学生的应对方式:自尊的中介作用[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9

[9].温舒艺.叙事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特质应对方式的干预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

[10].陈芸,赵云艺.大学生状态—特质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9

标签:;  ;  ;  ;  ;  ;  ;  

大学生应对方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