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与节水、防水技术

“海绵城市”建设与节水、防水技术

1.桂林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广西桂林541002;2.桂林市排水工程管理处广西桂林541002

摘要:加强“海绵城市”建设不仅是适应时代发展所需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雨水资源利用最大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最优化的关键性一环。所以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切实注重节水、防水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在雨水资源利用方面,对于落实有关习主席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的重要指示精神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而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视角,结合桂林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践,首先分析了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内涵;其次对该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事项进行了探讨;再次对“海绵城市”建设中的节水防水技术要点进行了探讨。最后就全文进行了总结,以便于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相关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节水;防水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城市的实践,对其建设的潜能进行分析,并在节水防水技术上下功夫,才能更好地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成效。以下笔者就此展开探究。

1.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内涵

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其目的来看,主要是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方式,用于缓解城市降雨和城市水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所在,从而更好地确保城市生态安全。所以“海绵城市”,主要是将城市比喻成海绵,不仅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且还能应对自然灾害,在下雨时,可以利用其达到吸水和蓄水以及渗水和净水的目的,而在需水时,则能将之前蓄存的水进行释放和利用,有效的保证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同时,最大化的在城市区域内对雨水进行积存和渗透以及净化,实现雨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所以加强“生态城市”的建设就显得尤为必要。具体如图1所示:

2.实践分析

桂林市地处南岭山系的西南部,为中、低山地形,有喀斯特山地、丘陵和台地。桂林为典型的岩溶地貌,两侧高,中部低,处在自西北向东南延伸的喀斯特(岩溶)盆地中,海拔在400-700m之间,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25mm,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4~9月是雨季,总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造成春夏季节水量丰沛、秋冬时节干旱,水多与水少问题并存,不同程度地出现区域性、季节性缺水。年平均气温在13℃到14.5℃之间,7月份的平均气温为28℃,极端高温时超过了40℃(有气象记录以来)。而每年1月份的平均气温是7.9℃,年均无霜期高达309d。年平均风速是2.2-2.7m/s,最大的风速则超过了17.5m/s。在该市区域内,山地主要是以植被为主,植被以暖温带阔叶林为主,有着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但土壤的类型较为复杂,属于广西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区“海绵城市”建设的通知中就已经明确,重点抓好南宁市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和柳州、桂林、梧州、北海、防城港、玉林、百色等7市“海绵城市”试点区的建设工作,2017年在全区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试点片区和项目,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全区“海绵城市”建设。

3.探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节水防水技术要点

3.1切实注重海绵体的应用

这里主要是加强对原有海绵体的保护,例如河流、湖泊和池塘等水系,花园、绿地和可渗透路面等方面的城市配套设备等,其均属于城市海绵体,所以加强对其的应用,主要是雨水利用海绵体进行下渗和滞蓄以及回用,其剩余部分则从泵站和管网外排,有效的将城市排水系统的性能提升,有助于城市内涝压力的缓解。而对于一些受到破坏的海绵体,则需要综合的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将其逐步恢复,确保其占有一定的生态空间。若为新建的海绵体,则需要将小区、绿地和广场以及道路等作为其载体,这样城市才能更好地将热岛效应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还能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3.2切实注重屋面防水工作的开展

在屋面防水工作中,主要是在建筑工程中,也需要注重屋面雨水收集与回用工作。例如在雁山新城项目建设中,不仅注重屋面防水工作的开展,而且还开展了种植屋面,在节能的同时还能有效的促进生态环境的优化和完善。尤其是在本工程中,注重建筑工程防水工作的开展,强化防水防渗工作的开展,有效的促进了整个工程的性能。

3.3提高建筑工程防水技术水平

3.3.1致力于防水定价权的改革

改革防水定价权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建筑工程防水技术水平的提升。一般而言,建筑工程施工招投标需要开展两次。第一次是由设计方提供设计方案,而建设单位则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选择施工总承包商。而第二次则是施工总承包商结合建设单位的招投标方案,就建筑防水工程实施二次招投标,那么防水施工分包商就会结合设计方案内的相关防水要求,以及自身的优势,将防水设计构造和选材要求提出来,并对防水工程造价进行计算。所以在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标准和计算规则上应不断改进,例如把预算定额标准作为功能评价系数指标,对不同工程项目利润计价比例间调整,利用价格这一杠杆将直接成本较低且功能性较强的项目得到与之所创造功能价值相符的工程造价,才能更好地保障防水工程的质量。

3.3.2注重工程防水一体化在房屋渗漏中的应用

由于房屋渗漏一直是防水工程中的重点所在。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房屋渗漏防治成效的提升,就应尽可能地提高工程防水的一体化水平,也就是在防水施工中,既要注重本专业的优势,又要与不同专业之间有着良好的联系与协调,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防水工程中促进多种防水技术体系的综合应用,才能更好地提高整个工程的防水效果。

3.3.3注重节水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节水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是适应“海绵城市”建设所需的重要举措。所以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中,需要我们结合实际强化对其推广。例如在“彰泰.鸣翠新都”小区中,采用了诸多绿色节水技术。比如在小区道路铺装渗透砖、渗透管沟等雨水利用设施,将地面雨水和下沉式广场地形收集雨水;径流的输送终端采用雨水滞留沉淀、过滤、吸附等处理,每年收集雨水量4.75万m3,收集的雨水主要用于小区景观、浇灌、物业管理清洗等用水;采用各种雨水渗透设备,还有缓解地面沉降、减少水涝等多种效益。

3.4“海绵城市”建设中节水防水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正确的意识到“海绵城市”建设中强化防水节水技术应用的重要性,且防水工作能否高效的开展,主要取决于其材料性能和质量是否达标,构造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施工技术是否具有较强是实践性和可靠性。所以需要我们不断的转变观念,正确的做好防水工作。二是在当前工程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防水技术和节能技术带来的挑战较高,在技术和质量上的制约因素较多,所以需要我们切实注重现状的分析和未来发展的研究,才能更好地破解目前以材料为主的防水思路,三是在政策、资金以及技术上加大力度,切实注重“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才能更好地提高节水防水的功效。

3.5雨水入渗绿地建设技术要点

3.5.1下沉式绿地设计

下沉式绿地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保证雨水可以顺利流入绿地之中。在高程低于路面大约500-100mm,且注重土壤地质改善,这样才能将土壤的渗水保水能力提升,并在绿地中建设配套的雨水导流设施。在设置坡度时,由于其主要是采取地面排水,所以往往需要考虑地形条件带来的影响,主要适用于面积小、径流污染小的区域之中,在“华御公馆”小区雨水回收利用工程项目中,此类绿地建设率为35%,在桂林市绿色建筑和节水示范工程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

3.5.2绿色屋顶设计

绿色屋顶主要是在屋顶绿化的方式达到蓄存雨水的目的。这样在屋顶滞留一部分雨水后,作为屋顶绿化用水,而另外的雨水则利用落水管截流之后,将雨水排入蓄水池和雨筒、透水区域之中,并非流入雨水管道之中,常见的绿色屋顶设计如图2所示:

3.5.3植草沟设计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植草沟设计也是雨水入渗绿地建设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在明沟和暗沟等沟渠上种植植被,通过土壤、植被、砂砾净化后,在收集、输送、排放地表径流雨水的同时还能对其净化。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应在此基础上注意其景观性,尽可能地将其建设和后期维护成本降低。常见的植草沟如图3所示:

3.6道路广场建设

3.6.1透水铺装设计

在对道路广场铺装时,主要是结合道路功能针对性的确定其铺装类型,从而更好地保证地面压力强度达标,其最终的目的则在于确保地面具有较强的透水性,常见的透水铺装如图4所示,主要是在蓄水层内安装透水管,及时的将多余的雨水汇入雨水管道之中。

3.6.2纵横坡设计

在纵横坡设计时,主要是保证道路雨水从透水铺装排除的基础上,通过道路周边的绿地与雨水管道排除,例如在小区的非机动车道和广场、停车场以及庭院等没有下渗的雨水全部集中的进入下沉式的绿地入渗之中,这样就能有效的将雨水流入绿地之中,并在绿化带内设置雨水口,其高程应比路面低,但是要比绿地高,这样没有下渗的雨水就能及时的汇入市政管道系统之中。

3.7给排水系统建设

在建设给排水系统时,主要是采取分流的排水体制。若在建成区形成的了合流制,那么就需要逐步规划和改造,致力于发散的生态式污水处理,并在排放雨水时,在植草沟的基础上,安装配套的工程设施,这样才能将雨水的径流流速减少。

3.8水系整治

(1)断面。主要是以复式生态断面为主,并注重与周边景观的结合。

(2)雨水湿地。主要是在不影响泄洪的前提下,注重河道蓝线内因地制宜的建设多功能的湿地,从而保证其不仅能除污,而且还能滞留洪水。

(3)滞留(流)设施。此类设置应尽可能地与景观设计和用水设施相结合,采用便于维护和管理的设施。

(4)水景和用水设施。也需要考虑泄洪的影响,采取自然湿地的方式促进水质的改善,将换水周期延长。

(5)雨水排出口末端处理。主要是采取自然生态活动填料工艺进行物理截污,也可以采取雨水湿地、与水塘和生物浮岛实现生态处理。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应注重节水技术和防水技术的应用,深刻领悟“海绵城市”的内涵,结合本地的实际,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才能更好地促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成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晗.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的应用与研究[J].城乡建设,2016,(10):68-69.

[2]叶琳昌.“海绵城市”建设与节水、防水技术[J].城市住宅,2016,(07):18-21.

[3]叶琳昌.“海绵城市”建设与节水、防水技术[A].中国建筑学会施工与建材分会防水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防水技术网.防水技术专业委员会换届年会暨防水堵漏工程“系统”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建筑学会施工与建材分会防水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防水技术网,2015:7.

标签:;  ;  ;  

“海绵城市”建设与节水、防水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