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塑性论文_柴恒远,郭宏超,蔡玉军,孙建龙,李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弹塑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塑性,围岩,承载力,极限,斜拉桥,静力,特性。

弹塑性论文文献综述

柴恒远,郭宏超,蔡玉军,孙建龙,李慧[1](2019)在《西安火车站改造东配楼弹塑性时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安站改造东配楼是由3个单体组成的刚度和质量均不对称的多塔连体结构,结构的扭转效应明显.采用大型通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对该结构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该结构在8度多遇、罕遇地震作用下,其层间位移角均满足规范要求,支撑连接体处和角部框架柱区域的位移响应较大,构件内力发展迅速,悬臂梁下框架柱弯矩为弹性地震的3.96倍.大部分框架梁先进入塑性发展阶段,随后仅部分框架柱进入塑性区,且发展程度较小,符合结构"强柱弱梁"的原则.支撑连接体的框架柱、悬挑梁为薄弱构件,均进入"立即使用"状态.悬挑梁下的框架柱超过防倒塌阶段,进入极限强度状态.建议对支撑连体处构件和角部框架梁柱采取加固措施.(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9年12期)

杜妍辰,江小亮[2](2019)在《弹塑性微颗粒-钢球碰撞阻尼器衰减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弹塑性微颗粒-钢球碰撞阻尼器是在传统的碰撞阻尼器的基础上提出的,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弹塑性微颗粒-钢球碰撞阻尼器与其它阻尼器的实验结果对比以及在不同的颗粒减振剂、钢球直径和填充率条件下,悬臂梁振幅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由于这种阻尼器结合了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优势,具有更优异的减振性能,减振效果提高了29%;同时钢球直径和填充率均会对阻尼器的时间恢复系数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直径越大减振效果有稍微的减弱,填充率在40%左右减振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9年12期)

王志坤[3](2019)在《某大空间建筑罕遇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市剧院为分析对象,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并评估了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构件损伤分布情况。分析结果表明,结构主体在六种工况下,仍然保持不倒的状态,满足预期性能目标的变形要求。(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21期)

梁涵[4](2019)在《舰船结构弹塑性冲击响应数值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舰船在执行作战任务时受到的冲击主要来自水上和水下两方面。其中,水下爆炸会对船体造成较大的冲击作用,引起船体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严重的可能导致船舶断裂等事故。本文针对舰船在水下爆炸冲击作用的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等工具建立船体框架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对舰船结构的弹塑性冲击响应进行了数值计算和仿真。(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22期)

金松梅[5](2019)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高层剪力墙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以及罕遇地震下高层剪力墙结构的计算方法,并且给出了高层剪力墙结构的稳定性验算公式,从而为评估罕遇地震下的高层建筑结构的工作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20期)

龚超,程国强,张磊,李旭[6](2019)在《基于弹塑性及过渡基础假定下的坚硬顶板力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采场坚硬顶板的力学特性,在将煤层分为塑性区及弹性区的基础上,引入描述煤层未屈服,但其与上部直接顶交界呈现屈服状态的过渡区域。将直接顶和煤层视为基础,基本顶视为基础上的岩梁,运用地基梁理论与极限平衡区理论,推导基于弹性、过渡和塑性基础下顶板岩梁挠曲线微分方程及基础反力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实例运算,并运用FLAC3D软件进行相应的模拟验证。结果表明考虑过渡部分的基础反力和顶板岩梁挠度的数值解相比于未考虑时更接近模拟值,所得结果可用于煤矿顶板力学特性分析。(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9年11期)

侯炜,贺拴海,吴礼杰,闫磊[7](2019)在《基于失效模式的双联塔非对称PC斜拉桥弹塑性极限承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双联塔非对称PC斜拉桥主梁的破坏形式和弹塑性极限承载力,利用其破坏形式和安全储备指导实际车辆合理安全运营。以某在建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基于弹塑性有限位移理论,考虑材料、几何双重非线性,采用叁维弹塑性实体有限元法,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作用公路-Ⅰ级和汽车-超20级设计荷载的成桥叁维实体弹塑性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了5个最不利荷载工况下结构成桥状态的破坏形式及弹塑性极限承载力。结果表明:在两种设计荷载作用下,主跨最大正弯矩区加载为结构安全系数最小工况,其安全系数分别为2.61和2.79,极限承载状态为主梁受压区破坏;公路-Ⅰ级荷载作用与汽车-超20级荷载作用相比较,5种工况下前者的结构安全系数均小于后者,差值在3.6%~17.2%,且两者的结构安全系数最小工况一致;荷载增量因子小于5时,结构基本处于弹性状态;结构达到极限承载状态时,汽车-超20级荷载增量因子大于公路-Ⅰ级;由于汽车-超20级荷载作用下的结构极限安全系数大于公路-Ⅰ级荷载作用下的,因此在桥梁运营阶段,按汽车-超20级的车辆布置形式进行实际车辆的运行管理控制是有效且安全的。分析结果对更好地保障结构的设计承载能力安全设计水平有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祝传钰,陈文科,徐立新,缪宸,袁远[8](2019)在《15000Psi闸板防喷器装配体弹塑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闸板防喷器是保障钻井安全的重要设备,随着海洋钻井水深越来越深,目前深水钻井均采用15000Psi防喷器。水下15000psi防喷器由多个部件构成,其工作时各个部件受力情况非常复杂。本文采用AnsysMechanical软件,依据API16A、API6X和ASMEⅧDiv.2标准,采用弹塑性分析方法,考虑井口压力、井口载荷(由钻井船等外部条件引起)以及防喷器各个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接触、螺栓预紧力等),对在15000psi操作工况下的防喷器装配体进行了整体强度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防喷器是安全的,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本文来源于《石油和化工设备》期刊2019年11期)

王明年,董宇苍,于丽[9](2019)在《基于双线性强度准则的黄土隧道围岩弹塑性解析解》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室内叁轴试验方法,给出黄土的双线性强度准则;基于该强度准则,推导深埋黄土隧道围岩弹塑性应力和位移的解析解,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其合理性;采用解析解,分析支护反力、强度比(R_b/P_0)和洞径对围岩应力场、位移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黄土强度包络线具有明显双线性特征;隧道开挖后随径向深度增加,围岩径向应力呈逐渐增加趋势,切向应力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且增长段具有双线性特征;黄土结构性强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围岩塑性扰动范围,双线性强度准则相比于传统M-C准则更能体现该特性;随强度比增加,塑性区Ⅱ的范围呈减小趋势,而塑性区Ⅲ的半径不变;随强度比增加,塑性区Ⅱ半径逐渐减小而塑性区Ⅲ半径不发生变化;隧道洞周径向位移与强度比呈负相关关系;塑性区半径、隧道洞周径向位移均与开挖半径呈线性正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谈至明,从志敏,姚尧[10](2019)在《再论文克勒地基板极限承载力的弹塑性解》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完善文克勒地基板极限承载力的理论基础,针对圆形荷载作用下的文克勒地基上无限大板达到其极限承载力状态时的破坏性状,即板顶出现环状裂缝,以板切向弯曲曲率是否达到其弹性极限弯曲曲率为准则将板划分为2个区域,环内屈服区采用刚塑性假设,环外弹性区采用线弹性假设,联立方程求解,推演得到了文克勒地基板上作用圆形均布或刚性承载板荷载的极限承载力问题的解析解。分析了材料泊松比、残余弯矩比、荷载圆半径、荷载类型等因素对地基板的极限承载力、屈服区和环裂区范围的影响,并将分析结果与刚塑性解、其他弹塑性解进行对比。最后,归纳给出了2种荷载形式下的地基板极限承载力近似计算式。研究结果表明:板材料的泊松比对屈服区半径、环状裂缝半径及极限承载力影响不大;当荷载圆半径较小时,环状裂缝发生在屈服区,当荷载圆半径较大时,环状裂缝出现在弹性区;板残余弯矩比对环裂半径的影响随荷载圆半径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板残余弯矩比的减小,屈服区边界内缩,板极限承载力减小;在荷载圆半径相同时,刚性承载板荷载的环裂半径比圆形均布荷载的环裂半径略大,相应的极限承载力也稍大,最大偏差约为30%;在常见荷载圆半径范围内,刚塑性解的极限承载力比所提方法弹塑性解要大,偏差随荷载圆半径的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弹塑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弹塑性微颗粒-钢球碰撞阻尼器是在传统的碰撞阻尼器的基础上提出的,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弹塑性微颗粒-钢球碰撞阻尼器与其它阻尼器的实验结果对比以及在不同的颗粒减振剂、钢球直径和填充率条件下,悬臂梁振幅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由于这种阻尼器结合了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优势,具有更优异的减振性能,减振效果提高了29%;同时钢球直径和填充率均会对阻尼器的时间恢复系数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直径越大减振效果有稍微的减弱,填充率在40%左右减振效果最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弹塑性论文参考文献

[1].柴恒远,郭宏超,蔡玉军,孙建龙,李慧.西安火车站改造东配楼弹塑性时程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

[2].杜妍辰,江小亮.弹塑性微颗粒-钢球碰撞阻尼器衰减特性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9

[3].王志坤.某大空间建筑罕遇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J].山西建筑.2019

[4].梁涵.舰船结构弹塑性冲击响应数值计算[J].舰船科学技术.2019

[5].金松梅.罕遇地震作用下高层剪力墙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J].山西建筑.2019

[6].龚超,程国强,张磊,李旭.基于弹塑性及过渡基础假定下的坚硬顶板力学特性分析[J].煤矿安全.2019

[7].侯炜,贺拴海,吴礼杰,闫磊.基于失效模式的双联塔非对称PC斜拉桥弹塑性极限承载力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9

[8].祝传钰,陈文科,徐立新,缪宸,袁远.15000Psi闸板防喷器装配体弹塑性分析[J].石油和化工设备.2019

[9].王明年,董宇苍,于丽.基于双线性强度准则的黄土隧道围岩弹塑性解析解[J].中国铁道科学.2019

[10].谈至明,从志敏,姚尧.再论文克勒地基板极限承载力的弹塑性解[J].中国公路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构件屈服状况沥青路面车辙示意覆冰应力应变曲线:理想刚塑性模型衬砌结构应力监测点布置图悬臂钢柱Mises应力云图(极限位移状态...

标签:;  ;  ;  ;  ;  ;  ;  

弹塑性论文_柴恒远,郭宏超,蔡玉军,孙建龙,李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