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机器人测试治具和机器人,包括主框体和连接杆,主框体上开设有多个连接孔,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分别通过对应的连接孔与主框体可拆卸式连接,形成一保护空间;还包括外接组件,主框体上设有组件安装孔,外接组件通过连接件插接于组件安装孔以将主框体可拆卸式连接在机器人主体上。在测试机器人时,该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可直接将机器人主体架起,无需安装外壳保护,故,避免测试时频繁地拆装外壳,方便测试,方便调试过程中机器人主体的搬运,结构简单可靠。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体和连接杆,所述主框体上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连接杆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分别通过对应的所述连接孔与所述主框体可拆卸式连接,形成一保护空间;所述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还包括外接组件,至少一个所述外接组件用于连接所述主框体和机器人主体,所述主框体上设有组件安装孔,所述外接组件通过所述组件安装孔安装在所述主框体上。
设计方案
1.一种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体和连接杆,所述主框体上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连接杆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分别通过对应的所述连接孔与所述主框体可拆卸式连接,形成一保护空间;
所述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还包括外接组件,至少一个所述外接组件用于连接所述主框体和机器人主体,所述主框体上设有组件安装孔,所述外接组件通过所述组件安装孔安装在所述主框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体和\/或所述连接杆是由增韧改性聚酯材料,或者增韧改性聚丙烯材料,或者轻型合金材料制备而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体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连接杆为平直的中空管状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组件包括牵引模块,所述牵引模块通过所述主框体上靠近所述保护空间顶部的所述组件安装孔连接于所述主框体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组件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主框体上靠近所述保护空间底部的所述组件安装孔连接于所述主框体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两端设有固定台的支撑弧,所述支撑弧弧形中间的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接孔的位置与靠近所述保护空间底部的所述组件安装孔相对应,所述支撑弧两端的所述固定台均开设有固定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框体包括互为镜像对称的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在一平面上的投影均为长方形,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靠近所述保护空间底部的部分相对向外弯折;
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上分别开有多个位置一一对应的所述连接孔,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位置一一对应的所述连接孔。
8.一种机器人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以及安装有所述机器人主体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设置于所述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的保护空间内,并与所述主框体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器人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包括前侧支架、后侧支架和肩部支架,所述肩部支架连接于所述前侧支架的顶部和所述后侧支架的顶部,并通过位于所述主框体上靠近所述保护空间顶部的所述组件安装孔与所述主框体连接;所述前侧支架和所述后侧支架通过位于所述主框体上靠近所述保护空间底部的所述组件安装孔与所述主框体连接。
10.一种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主体可拆卸式连接有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且所述机器人主体位于所述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的保护空间内。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机器人测试治具和机器人。
背景技术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主要由机械身体、记忆或程序功能和核心零部件等组成。它既可接收人类指挥,又可运行预先编排好的程序,还可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指定的原则纲领行动。显然,机器人会包括多种电子元器件,为保护这些重要部件,通常需要在机器人主体外设置保护用的外壳。另外,在产品样机阶段,或出厂使用前,通常需要对机器人进行各项性能测试,因这些测试可能需要在不同的环境,不同时间等情况下进行,也可能会多次重复地进行,故此,测试人员需要频繁地拆装外壳,不便于测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旨在解决机器人测试时需要频繁地拆装外壳,不便于测试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包括主框体和连接杆,主框体上设有多个连接孔,连接杆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分别通过对应的连接孔与主框体可拆卸式连接,形成一保护空间;
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还包括用于连接机器人主体的外接组件,主框体上设有组件安装孔,外接组件通过组件安装孔安装在主框体上。
进一步地,主框体和\/或连接杆是由增韧改性聚酯材料,或者增韧改性聚丙烯材料,或者轻型合金材料制备而成。
进一步地,主框体为中空的管状结构,连接杆为平直的中空管状结构。
进一步地,外接组件包括牵引模块,牵引模块通过主框体上靠近保护空间顶部的组件安装孔连接于主框体上。
进一步地,外接组件包括连接件,连接件通过主框体上靠近保护空间底部的组件安装孔连接于主框体上。
进一步地,连接件为两端设有固定台的支撑弧,支撑弧弧形中间的位置开设有通孔,连接孔的位置与靠近保护空间底部的组件安装孔相对应,支撑弧两端的固定台均开设有固定孔。
进一步地,主框体包括互为镜像对称的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在一平面上的投影均为长方形,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靠近保护空间底部的部分相对向外弯折;
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上分别开有多个位置一一对应的连接孔,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位置一一对应的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的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的机器人测试治具,机器人测试治具还包括安装有所述机器人主体的支撑体,支撑体设置于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的保护空间内,并与主框体连接。
进一步地,支撑体包括前侧支架、后侧支架和肩部支架,肩部支架连接于前侧支架的顶部和后侧支架的顶部,并通过位于主框体上靠近保护空间顶部的组件安装孔与主框体连接;前侧支架和后侧支架通过位于主框体上靠近保护空间底部的组件安装孔与主框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机器人主体的机器人,该机器人主体可拆卸式连接有上述的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的机器人,且机器人主体位于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的保护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利用主框体和连接杆形成保护空间,并通过外接组件实现主框体和机器人主体之间的可拆卸式连接,以将机器人主体设置在保护空间中,这样,测试时无需在机器人主体外安装外壳保护,而是通过该保护装置直接将机器人主体架起,以此方便调试,且方便调试过程中机器人主体的搬运,即使发生跌倒,主框体也能先于机器人主体着地,从而有效地保护机器人的内部元器件。另外,测试完成后,可直接将该保护装置拆下,再安装外壳,故此,非常方便,利于提高测试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测试治具的整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的连接件示意图。
上述各附图中所涉及的标号明细如下:
100-主框体;101-第一框体;102-第二框体;110-连接孔;120-组件安装孔;210-连接杆;220-牵引模块;221-环状结构;222-连接棒;230-连接件;231-支撑弧;232-固定台;233-通孔;234-固定孔;310-肩部支架;320-前侧支架;330-后侧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包括主框体100和连接杆210,主框体100上设有多个连接孔110,连接杆210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分别通过不同的连接孔110与主框体100相连接并固定,形成一保护空间;
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还包括用于连接机器人主体的外接组件,主框体100上设有组件安装孔120,外接组件通过组件安装孔120安装在主框体100上。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是这样工作的:主框体100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110,连接杆210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分别连接不同的连接孔110,主框体100和连接杆210形成一个与机器人的主体外形相匹配的、立体的保护空间并外接在机器人的主体上,这样,一方面使得机器人跌倒时主框体100先于机器人主体着地,吸收一部分冲击能量,减小机器人跌倒触地瞬间的加速度,对机器人的重要结构或者脆弱部件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在主框体100上设置组件安装孔120用于安装外界功能组件,外接组件可以是吊挂组件、缓冲组件、测试传感组件或者装饰性的外壳等,使得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具备了多功能性;可选的,可以通过外接吊挂组件或者缓冲组件进一步地优化保护装置的缓冲效果,提高其跌倒防护能力;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还能起到便于握持、方便机器人取放的效果。
可选的,主框体100可以是一个整体也可以是多个框体共同构成,当主框体100为一个整体时,连接杆210主要起到固定和加强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起到配合安置外接组件的效果;当主框体100由多个主框体分件共同构成时,连接杆210主要起到连接和固定的作用,用于与主框体100共同构成用于安置机器人的保护空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利用主框体100和连接杆210形成保护空间,并通过外接组件实现主框体100和机器人主体之间的可拆卸式连接,以将机器人主体设置在保护空间中,这样,测试时无需在机器人主体外安装外壳保护,而是通过该保护装置直接将机器人主体架起,以此方便调试,且方便调试过程中机器人主体的搬运,即使发生跌倒,主框体100也能先于机器人主体着地,从而有效地保护机器人的的内部元器件。另外,测试完成后,可直接将该保护装置拆下,再安装外壳,故此,非常方便,利于提高测试效率。
进一步地,主框体100由增韧改性聚酯材料,或者增韧改性聚丙烯材料,或者轻型合金材料制备而成;或者,连接杆210是由增韧改性聚酯材料,或者增韧改性聚丙烯材料,或者轻型合金材料制备而成;或者,主框体100和连接杆210是由增韧改性聚酯材料,或者增韧改性聚丙烯材料,或者轻型合金材料制备而成。
具体的,主框体100是由增韧改性聚酯材料或者增韧改性聚丙烯材料或者轻型金属材料通过注射成型制成;或者连接杆210是由增韧改性聚酯材料或者增韧改性聚丙烯材料或者轻型金属材料通过注射成型制成;或者主框体100和连接杆210是由增韧改性聚酯材料或者增韧改性聚丙烯材料或者轻型金属材料通过注射成型制成。上述材料具有密度低、可塑性好,韧性好的特征,可以使得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轻量化,便于保护装置的运输与安装、拆卸,同时能够有效吸收缓和冲击力,在确保对机器人主体具有足够支撑力的基础上,还能在机器人跌倒落地时吸收瞬时冲击,起到防护机器人脆弱的、重要的零部件的作用。
进一步地,主框体100为中空的管状结构,连接杆210为平直的中空管状结构。
具体的,将主框体100和连接杆210设置为中空管状结构,可以进一步减轻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的重量;同时中空管状结构的框体也便于保护装置在跌落触地时发生形变,吸收冲击能量从而更好的保护机器人;另一方面也便于在连接杆210管状结构内侧加工出螺纹,便于将其可拆卸式安装在主框体100上。
进一步地,外接组件包括牵引模块220,牵引模块220通过主框体100上靠近保护空间顶部的组件安装孔120固定连接于主框体100上。
具体的,牵引模块220是钥匙状的,包括环状结构221,以及用于连接环状结构221和机器人的连接棒222,环状结构221和连接棒222一体成型。安装时,将连接棒222从靠近保护空间顶部的组件安装孔120穿入,并安装在机器人本体上,这样,一方面起到了将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固定在机器人上的作用,结构简单可靠,便于拆装,可以通过保护装置将机器人架起,方便调试与搬运,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绳索穿过环状结构221将机器人本体吊装,防止机器人跌倒后僵硬地摔在地上造成损坏。
进一步地,外接组件包括连接件230,连接件230通过主框体100上靠近保护空间底部的组件安装孔120固定连接于主框体100上。
具体的,连接件230用于将保护装置固定连接在机器人上,与牵引模块220共同作用,增加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固定在机器人上时的受力点,使得在搬运或者测试过程中保护装置对机器人施力均匀合理;连接件230采用增韧改性聚酯材料或者增韧改性聚丙烯材料,通过注射成型制成,其主要作用在于将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固定在机器人上,同时也能够在机器人跌倒冲击地面的瞬间吸收一定的冲量,起到保护作用。
进一步地,连接件230为两端设有固定台232的支撑弧231,支撑弧231弧形中间的位置开设有通孔233,连接孔110的位置与靠近保护空间底部的组件安装孔120相对应,支撑弧231两端的固定台232均开设有固定孔234。
具体的,连接件230通过螺钉和螺母固定在主框体100上,螺钉从主框体100靠近保护空间底部的组件安装孔120穿入,再穿入位置上与之相对应的通孔233后拧上螺母即可实现连接件230与主框体100的固定连接。连接件230上开设的固定孔234用于将连接件230固定连接在机器人本体上,这样,连接件230就可以将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固定在机器人上,同时其弧形结构也能够在机器人跌倒冲击地面的瞬间吸收一定的冲量,有利于减小机器人跌倒时冲击地面对其造成的损害。
进一步地,主框体100包括互为镜像对称的第一框体101和第二框体102,第一框体101和第二框体102在一平面上的投影均为长方形,第一框体101和第二框体102靠近保护空间底部的部分相对向外弯折;
第一框体101和第二框体102上分别开有多个位置一一对应的连接孔110,连接杆210的两端分别连接位置一一对应的连接孔110。
具体的,第一框体101、第二框体102和连接杆210形成一个长方体状的保护空间,机器人安装在保护空间中;第一框体101和第二框体102靠近保护空间底部的部分向外弯折,利于该保护装置更加平稳地支撑机器人主体,另外,弯折还可以增加出一块空间用于安装连接件230,以利于在机器人跌倒时保证主框体100先于机器人本体着地,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的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的机器人测试治具,该测试治具还包括安装有所述机器人主体的支撑体,支撑体设置于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的保护空间内,并与主框体100连接。
进一步地,支撑体包括前侧支架320、后侧支架330和肩部支架310,肩部支架310固定连接于前侧支架320的顶部和后侧支架330的顶部,并通过位于主框体100上靠近保护空间顶部的组件安装孔120与主框体100固定连接;前侧支架320和后侧支架330通过位于主框体100上靠近保护空间底部的组件安装孔120与主框体100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该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当需对机器人主体进行测试时,为方便测试,提高测试效率,以及确保测试时机器人主体的安全性,机器人主体设置于上述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的保护空间内,并与上述的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主框体100包括长方形的第一框体101和第二框体102,每个主框体100的每个长边上开有三个连接孔110,每个主框体100的每个短边上开有一个组件安装孔120,主框体100的长边竖直放置,靠近底部的位置向外弯折,连接杆210和主框体100都是中空管状结构,连接杆210两侧设有内螺纹,第一框体101和第二框体102之间由五根连接杆210通过螺钉连接并构成一保护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测试机器人时,该机器人还可以进一步使用上述的机器人测试治具,以将机器人主体安装于保护空间中由其包围,如上所述的测试治具包括肩部支架310、前侧支架320和后侧支架330。肩部支架310连接在前侧支架320和后侧支架330的顶部位置,通过牵引模块220安装在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的保护空间内;前侧支架320和后侧支架330通过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的连接件230的固定孔234可拆卸式连接在连接件230上,从而连接在保护装置上。
在本实施例中,外挂式机器人保护装置安装有牵引模块220,牵引模块220连接一根绳索或链件,这样,除了通过上述保护装置可以将机器人主体放置在在测试平台或地面上测试外,还可方便测试人员将机器人主体吊起来测试,另外,还可减少机器人主体倾倒的几率,对机器人主体起到双重保护的作用,以避免机器人内重要零件损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3682.6
申请日:2019-01-0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551791U
授权时间:20191029
主分类号:B25J 19/00
专利分类号:B25J19/00
范畴分类:40E;
申请人: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学苑大道1001号南山智园C1栋16、22楼
发明人:刘梅春;熊友军;庞建新
第一发明人:刘梅春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张全文
代理机构:44414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机器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