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教学与评价体制之间的矛盾思考

思想品德课教学与评价体制之间的矛盾思考

刘英杰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第五中学731605

当每年的中考成绩尘埃落定后,评比成了惯例,但思想品德课成绩始终不尽如人意,中考政史合卷总分为150分,其中思品80分,历史70分。

然而,思品考试结果显示,平均成绩还不如只占37%的历史分数,全县13所初中九年级思品平均成绩都在40上下,而历史却达到58分以上。面对这样的成绩,每一位思品教师都会思考,因为150分的总分,思品要占80分,思品成绩往往会拖后腿。这种境遇使本人很是尴尬,也对课改后的考试充满了恐慌。

课改带来了全新的教学变化,这种变化使我们在思考成绩和教学方法的同时也在思考一个问题:思品的教学过程和结果与当下只用考试成绩来评价的方式是否也存在不足?或者单一?甚至矛盾?不是我们推卸成绩差的责任,十三年的思品教学中,我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以下是本人对这种矛盾的一些归纳和总结。

首先,应该正确认识思品这门课程的实际作用。

新课标“教学建议”中要求老师拓宽视野,转变观念,改进教学行为,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改进学习方法,以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繁”“难”“偏”“旧”的问题。然而,目前我们大部分老师使用的教学方式几乎全是“旧式”的,所有教学方式和方法都要围绕一个终极目的——考试(分数)。因为,没有很高的成绩支撑,你的教学效果就无法用其他的方式来评价。

在现有评价体制下,事实证明这种旧的教学方法还比较凑效。也就是说它能出成绩,有些老师干脆把考试内容作为课堂主要攻克的目标,反复让学生记忆,甚至背诵,老师的工作就成了检查背诵和画勾。

在一次外出听课学习中,我听了别人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据说她教出来的成绩很好),没有讨论,没有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只见同学们上课时就准备了三种不同颜色的荧光笔,(那时候我们农村学校的学生还没有见过这种笔)把老师要求的内容用不同的颜色勾画,以便归类记忆。

不可否认,在应试教育下这种教学的确能考出高分。那么在以创新为先导的当下,这种教学方法适不适合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求?当我们的学生毕业以后,或者不必要再去关心这门课的考试成绩的时候,这门课还对我们的学生有多大的影响?那时候我们还会不会具备当初思想品德课中要求的那些素质:爱国、责任、集体主义、尊老爱幼等等。这些问题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那么重视思想品德课的实际作用,突出这门课的德育地位便成了关键。

其次,应注重视学生实际素质的提高。

在九年级的思想品德课中,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国情国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服务意识,全册书始终没有脱离“爱国主义”这个主线和核心。如果把这样的一门爱国主义为主题的课程只用刻板的“选择题”和“简答题”考试来评价,那本身就是一种失败。这种教学与评价的不对称,使思想品德课的实际作用大打折扣。

那么,要突出实际作用就要用鲜活的实例。比如,我在讲精神文明建设的时候给学生讲述我在某个景区街道见到的一幕:一位外国人和几个中国人在照相馆窗口等相片,很多中国人都在窗口挤,(尽管都知道挤是没有用的,因为里边的相片是按照交进去的次序往外出的)唯独这个外国人在凳子上悠然的抽着香烟,然而,最让我着迷的是他抽烟的细节,他脖子上挂一个小罐,把烟灰都投在小罐里,最后还把烟蒂也放进去,盖好盖。等照相馆里的人叫他时他才起身取相。整个过程看上去很优雅,也很自然。然而中国人的拥挤习惯和随地扔烟蒂的习惯也是那样的自然。

学生们每每听到这个故事,都会目瞪口呆。当然,在讲这些与外国人有关的实例时我肯定会注意导向问题,避免学生脑海里形成“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错觉,类似这些反复强调的养成教育却很难用试题来量化。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素质,我会及时联系社会上的一些热点。比如,在景区屡见不鲜的“到此一游”。我反复强调我的学生,在我讲过类似问题以后不要再犯这些低级错误,哪怕类似问题不会出现在考试中。有时候,那些出现在学生身上的不文明行为也不尽然是学生的过错,恰恰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

最后,应把教学生如何更好的融入社会、服务社会作为基点。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考试制度改革也被提上日程,很欣慰我们赶上了又一波改革的春风,改变当前考试评价体系存在的“三个相对单一”(评价标准相对单一,选拔方式相对单一,入学通道相对单一)。要想真正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必须鼓励个性,做到减轻课业负担,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局面。学业水平不再是评价学生能力的唯一指标,有望形成的学业水平考试+综合水平的合理评价体系能够很好的避免分分必争的刻板局面。而综合素质(指社会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经历和艺术修养等等)的考评一定会使我们的教育充满生机和活力。

解决这些矛盾,可以试点多考模式。即就是一学期多次考试,重点考察学生在试题中反应出的思想品德意识;可以将参加过的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活动经历纪录在案,适当加分;可以试点命题或不命题小论文考试,将社会服务和责任意识等内容融入文章要求,将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作为重点考察,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考察;采用灵活多样的爱国主义活动,将每个学生的表现纪录在案,加入综合考察的范围。总之,我们要改变刻板的考试,建立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以及与社会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全面考察体系,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紧跟时代步伐,引领时代潮流。

标签:;  ;  ;  

思想品德课教学与评价体制之间的矛盾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