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兴趣培养为先

小学作文教学,兴趣培养为先

俞梁浙江省嵊州市甘霖镇苍岩小学

众所周知,小学作文是刚起步的阶段,小学生对于作文没有任何感性与理性的认识,面对这样一门功课,他们甚至显得茫然无措,继而产生畏惧心理,这是正常的,而且作文体现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要求较高。因此,要想让小学生写出好作文,其关键,我认为在于培养他们对于作文的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作文教学才能顺利进行,学生的作文水准才有可能提高。当然我提出的兴趣培养为先,绝不仅仅停留在培养兴趣上,有效的写作训练同样很重要。

一兴趣的培养放在第一位的原因

有位哲学家说过:“兴趣是知识宝库的敲门砖。”言下之意,对任何事物有了兴趣之后,方可产生研究及探索的推动力。其他各学科的情况也是这样,作文也不例外。作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功课,它可以很好地考察小学生各方面知识掌握的情况,所以不单单是一两门知识作根底就能写好它的,它需要更全面的知识。没有兴趣,作文只能是一件让学生头疼的事情,教师教作文也会很吃力,而且收效甚微。

古今中外,许多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在他们创出成绩的最初阶段乃至整个过程中,无一不是对事物(研究的对象)持有浓厚的兴趣,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那份浓厚的兴趣作基础,他们根本就无法取得日后的卓越成就。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如果不是对蒸汽机的推动力产生兴趣,那么他可能去认真研究吗?从而全面推动了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我国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如果对书法没有兴趣或者兴趣很淡,那么他能够练字达到如痴如醉的程度吗?他时常用手指在自己的衣服上划动,以致他的衣服经常出现划破的小洞,最后他成为名垂史册的“书圣”。此外如《孙康映雪》《凿壁借光》等故事也无不鲜明生动地说明上述的道理。

根据作文自身的特点,我们也应看到,没有足够的兴趣,小学生们就不会对作文课产生好感,更不会为写好一篇作文去搜集一些好的有意义的书本资料和现实生活中的材料,因为他们不关心。这样,他们在老师要求下“硬逼”出来的“大作”往往枯燥无味,令人不忍卒读,有时实在没有办法,只好交一张白卷。

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对作文一旦有了兴趣之后,他们的畏难情绪就会渐渐消失,写作文的主观能动性也能较好地自觉地调动起来,从而变老师“要我写”,为“我要写”。例如,我班的某某同学,在三、四年级写作时,凡是在校作文总写得不合要求,一旦布置家庭作文,就写得比较令人满意,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家访了解到家庭作文时,该同学就缠住妈妈跟她一起选材、构思、打草稿,有时甚至是听写,作文简直成了榨文。到了四年级下学期,我就注意引导她,掌握写作的诀窍,同时指导她多读课外书籍,向独立作文过渡,经过五年级一年的写作训练,其写作兴趣调动起来了,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现在六年级了,她的作文再也不依赖她的妈妈了,并且多篇作文都达到优等。

由此可见,缺乏必要的兴趣培养,小学生作文教学将是盲目的、危险的、不切实际的,效果也可想而知。

二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策略

(1)利用课内外的一小部分时间,给同学们讲一些古今中外名人成才的故事,着重指出强烈的兴趣在他们的成功路上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理性上使学生们明白这个道理。

(2)课堂教学力避沉闷,追求生动活泼的气氛。课堂气氛一旦沉闷,毫无生气,这样的教课是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的,因为它抑制了学生们的正常思维,几乎每个人都三缄其口——一潭死水,他们的兴趣根本就无法被激发出来。记得有一次,我在作前指导时,黑板上列出了几个死板的提纲,限制用上几个规定的词语,结果,同学写出的文章不但千篇一律,而且干巴巴的,根本没有达到写作要求。课后与几个同学聊天,他们都说:“我们对写作文没有兴趣。”后来我就吸取这次教训,作前指导时,学生审题构思后,让几个优秀学生各自先把将要写的内容口述给大家听,然后再让大家给予补充和修改,这样你一言我一语,思维毫无拘束,结果大部分同学的文章列入优等。所以我的作文课的气氛总是力求生动活跃,从不一本正经,从不严肃,使学生们感到轻松,我相信那是有益的。

(3)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相结合。阅读课文是范文典型,体裁新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它不但给作文起示范作用,同时也可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因此,在阅读训练中,始终贯穿着写作方法的指导。一篇课文从捕捉中心入手,分析结构、布局、选材及突出的写作方法。告诉学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学生想写。想写就一定能写出好文章。同时还要注意寻找话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然后把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写下来。

低年级有《狐狸和乌鸦》这则寓言故事,待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后,就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社会上存在的类似的人或事。紧接着进行命题作文《乌鸦想到的..》抓住学生思维最活跃的一刻进一步开动脑筋,帮助学生想明白该怎样对待身边的人和事。这样的练习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目的,又训练了写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4)具体的教学应该是以启发式为主,而非单纯的填鸭式,把教材上的内容几乎原封不动读给学生听,而不作或者很少作通俗易懂的解释这是不足取的,不与自己教授的对象作交流,不考虑他们的接受程度,学生怎么可能提高作文的兴趣,那种传话筒式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无疑是一种损害。学生对作文的印象依旧是空中楼阁。教学看图作文《节日的早晨》时,我仅把教材上的文章,照文宣读了一遍,再让学生写作时,多半的同学也就照抄一遍,完全扼杀了同学们的想象力。教学“送束菊花献真情”庆祝教师节的看图作文时,我首先启发学生认真看画面上都有哪些人,心里想的什么?准备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诱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并抽几名写作突出的同学先把图意说给大家听多,学生各抒己见,在图意的基础上产生了丰富的联想。这次作文生动、形象。这一实例充分说明启发式作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5)对于学生中出现的某些较好的作文,应及时进行评点,对优点要多表扬,让小作者们有一种成就感和荣誉感,当然这并不是说对存在的缺点与不足视而不见,我的意思是说要尽量看到积极的方面,这也是为提高学生们整体的写作兴趣服务的,既鼓励了作文较好的那些学生,同时也可渐渐驱散那些害怕作文的学生身上的畏惧心理,一举两得。这方面我做得较多,效果也很不错,至少对作文课有兴趣的学生多了起来。

总之,在充分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的基础上,再适当增加作文的训练数量,以求数量质量都能提高,这是我坚持多年的并认为行之有效的途径,事实证明,其效果是明显的。

标签:;  ;  ;  

小学作文教学,兴趣培养为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