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太阳能大棚的建筑原材料干燥系统论文和设计-曾晓予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原材料干燥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太阳能大棚的建筑原材料干燥系统,其技术要点是:包括大棚本体,大棚本体顶部铺设太阳能蓄电板,大棚本体内设有换热器、进风管、干燥机构和输风管,太阳能蓄电板通过输电线与换热器的加热结构连接。进风管起始端位于大棚本体上部,进风管与换热器进气端连接,输风管上连接有空气泵,输风管一端与换热器出气端连接,另一端与位于大棚本体下部的干燥机构连接。解决了现有建筑原材料干燥时,采用曝晒需要连续晴天才能完成干燥,采用常规干燥机靠近加热源的物料易因温度过高大致焦化,从而影响物料品性的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基于太阳能大棚的建筑原材料干燥系统,包括大棚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本体(1)顶部铺设太阳能蓄电板(4),大棚本体(1)内设有换热器(2)、进风管(9)、干燥机构(6)和输风管(22),所述太阳能蓄电板(4)通过输电线(3)与换热器(2)的加热结构连接,所述进风管(9)起始端位于大棚本体(1)上部,进风管(9)与换热器(2)进气端连接,所述输风管(22)上连接有空气泵(5),输风管(22)一端与换热器(2)出气端连接,另一端与位于大棚本体(1)下部的干燥机构(6)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基于太阳能大棚的建筑原材料干燥系统,包括大棚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 大棚本体(1)顶部铺设太阳能蓄电板(4),大棚本体(1)内设有换热器(2)、进风管(9)、干燥 机构(6)和输风管(22),所述太阳能蓄电板(4)通过输电线(3)与换热器(2)的加热结构连 接,所述进风管(9)起始端位于大棚本体(1)上部,进风管(9)与换热器(2)进气端连接,所述 输风管(22)上连接有空气泵(5),输风管(22)一端与换热器(2)出气端连接,另一端与位于 大棚本体(1)下部的干燥机构(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太阳能大棚的建筑原材料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换热器(2)内设有换热管(10)和加热丝(12),所述换热管(10)为弯折结构,换热管(10)的 起始端与进风管(9)连接,换热管(10)的末端与输风管(22)连接,换热管(10)和加热丝(12) 外围填充有加热剂(11),所述加热丝(12)两端均与输电线(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太阳能大棚的建筑原材料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弯折结构为S形结构,且换热管(10)的拐角处位于换热器(2)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太阳能大棚的建筑原材料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加热丝(12)与位于换热器(2)内的换热管(10)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太阳能大棚的建筑原材料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干燥机构(6)上表面设有干燥槽(7),干燥槽(7)内铺设有待干燥建筑原材料(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太阳能大棚的建筑原材料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干燥槽(7)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出风结构(13)和第二出风结构(14),干燥槽(7)底部中间处 设有第三出风结构(15),所述输风管(22)分别与第一出风结构(13)、第二出风结构(14)和 第三出风结构(15)的进风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太阳能大棚的建筑原材料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一出风结构(13)的进风口处设有第一调节阀(16),所述第二出风结构(14)的进风口处 设有第二调节阀(18),所述第三出风结构(15)的进风口处设有第三调节阀(17)。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原材料干燥领域,具体的讲是一种基于太阳能大棚的建筑原 材料干燥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原材料主要是指用于工程结构上的钢筋、水泥和用于墙体的粘土和涂料。其 中用于墙体的粘土在制备完毕后为了方便贮藏和运输需要对其干燥处理,现有干燥方法分 为两类,一种是进行曝晒,另一种则是选用干燥机进行干燥处理,前者对环境要求高,需要 连续晴天才能完成干燥,如碰见雨天可能导致粘土软化潮化,后者在进行干燥时基于物理 加热结构,靠近加热源的物料易因温度过高大致焦化,从而影响原材料的品性。

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基于太阳能供电,同时依托热风进行干燥的一种基于太 阳能大棚的建筑原材料干燥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建筑原材料干燥时,采用曝晒需要连续晴天才能完成干燥, 采用常规干燥机靠近加热源的物料易因温度过高大致焦化,从而影响物料品性的问题,提 供一种基于太阳能大棚的建筑原材料干燥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太阳能大棚的建筑 原材料干燥系统,包括大棚本体,大棚本体顶部铺设太阳能蓄电板,大棚本体内设有换热 器、进风管、干燥机构和输风管,太阳能蓄电板通过输电线与换热器的加热结构连接,进风 管起始端位于大棚本体上部,进风管与换热器进气端连接,输风管上连接有空气泵,输送管 一端与换热器出气端连接,另一端与位于大棚本体下部的干燥机构连接。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在大棚本体上设置太阳能蓄电板,太阳能蓄电板能够 采集太阳能,同时将太阳能进行存储,以便于在没有太阳光照时能够持续供能,同时,太阳 能蓄电板将存储的太阳能传递至换热管中,使通过进风管中的空气温度得到提升,并最终 从干燥机构中排出,完成对建筑原材料的干燥,整个过程温度可控,且依托空气做热量传播 媒介,大幅降低建筑原材料在干燥时发生焦化的风险,现有建筑原材料干燥时,采用曝晒需 要连续晴天才能完成干燥,采用常规干燥机靠近加热源的物料易因温度过高大致焦化,从 而影响物料品性的问题。

进一步的,换热器内设有换热管和加热丝,换热管为弯折结构,换热管的起始端与 进风管连接,换热管的末端与输风管连接,换热管和加热丝外围填充有加热剂,加热丝两端 均与输电线连接。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成弯折结构的换热管能够提高空气与加热剂的接 触面积,从而提高换热效率,同时加热丝基于太阳能蓄电板提供的电能加热换热器中的加 热剂,使得能够将能量传递至空气中。

可选的,弯折结构为S形结构,且换热管的拐角处位于换热器外部。

可选的,加热丝与位于换热器内的换热管垂直。

进一步的,干燥机构上表面设有干燥槽,干燥槽内铺设有待干燥建筑原材料。

进一步的,干燥槽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出风结构和第二出风结构,干燥槽底部中间 处设有第三出风结构,输风管分别与第一出风结构、第二出风结构和第三出风结构的进风 口连接。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三个出风结构,两个位于干燥槽两侧,一个位于干 燥槽底部,使得能够对干燥槽中建筑原材料进行立体送风烘干,提高干燥效率,降低建筑原 材料因受热不均产生的品性下降几率。

进一步的,第一出风结构的进风口处设有第一调节阀,第二出风结构的进风口处 设有第二调节阀,第三出风结构的进风口处设有第三调节阀。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分别设置三个调节阀,从而可以对三个出风结构出风 量进行调整,使得能够对干燥槽中建筑原材料进行立体送风烘干,提高干燥效率,降低建筑 原材料因受热不均产生的品性下降几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是以下之一:

1.通过在大棚本体上设置太阳能蓄电板,太阳能蓄电板能够采集太阳能,同时将 太阳能进行存储,以便于在没有太阳光照时能够持续供能,同时,太阳能蓄电板将存储的太 阳能传递至换热管中,使通过进风管中的空气温度得到提升,并最终从干燥机构中排出,完 成对建筑原材料的干燥,整个过程温度可控,且依托空气做热量传播媒介,大幅降低建筑原 材料在干燥时发生焦化的风险,解决了现有建筑原材料干燥方法中存在对环境要求高,需 要连续晴天才能完成干燥,靠近加热源的物料易因温度过高大致焦化,从而影响物料品性 的问题。

2.通过设置成弯折结构的换热管能够提高空气与加热剂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换 热效率,同时加热丝基于太阳能蓄电板提供的电能加热换热器中的加热剂,使得能够将能 量传递至空气中。

3.通过设置三个出风结构,两个位于干燥槽两侧,一个位于干燥槽底部,使得能够 对干燥槽中建筑原材料进行立体送风烘干,提高干燥效率,降低建筑原材料因受热不均产 生的品性下降几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太阳能大棚的建筑原材料干燥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干燥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为大棚本体、2为换热器、3为输电线、4为太阳能蓄电板、5为空气泵、 6为干燥机构、7为干燥槽、8为待干燥建筑原材料、9为进风管、10为换热管、11为加热剂、12 为加热丝、13为第一出风结构、14为第二出风结构、15为第三出风结构、16为第一调节阀、17 为第三调节阀、18为第二调节阀、19为透气窗、20为门、22为输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 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 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太阳能大棚的建筑原材料干燥系统,包括大棚本体1,大棚本 体1顶部铺设太阳能蓄电板4,大棚本体1内设有换热器2、进风管9、干燥机构6和输风管22, 太阳能蓄电板4通过输电线3与换热器2的加热结构连接,进风管9起始端位于大棚本体1上 部,进风管9与换热器2进气端连接,输风管22上连接有空气泵5,输送管22一端与换热器2出 气端连接,另一端与位于大棚本体1下部的干燥机构6连接。

使用中,在大棚本体上设置太阳能蓄电板,太阳能蓄电板能够采集太阳能,同时将 太阳能进行存储,以便于在没有太阳光照时能够持续供能,同时,太阳能蓄电板将存储的太 阳能传递至换热管中,使通过进风管中的空气温度得到提升,并最终从干燥机构中排出,完 成对建筑原材料的干燥,整个过程温度可控,且依托空气做热量传播媒介,大幅降低建筑原 材料在干燥时发生焦化的风险,解决了现有建筑原材料干燥方法中存在对环境要求高,需 要连续晴天才能完成干燥,靠近加热源的物料易因温度过高大致焦化,从而影响物料品性 的问题。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如图2所示,换热器2内设有换热管10和加热丝12,换热管10为弯折 结构,换热管10的起始端与进风管9连接,换热管10的末端与输风管22连接,换热管10和加 热丝12外围填充有加热剂11,加热丝12两端均与输电线3连接。

使用中,设置成弯折结构的换热管能够提高空气与加热剂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 换热效率,同时加热丝基于太阳能蓄电板提供的电能加热换热器中的加热剂,使得能够将 能量传递至空气中。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2,弯折结构为S形结构,且换热管10的拐角处位于换热器2外部。

实施例4

基于实施例2,加热丝12与位于换热器2内的换热管10垂直。

实施例5

基于实施例1,如图3所示,干燥机构6上表面设有干燥槽7,干燥槽7内铺设有待干 燥建筑原材料8。干燥槽7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出风结构13和第二出风结构14,干燥槽7底部中 间处设有第三出风结构15,输风管22分别与第一出风结构13、第二出风结构14和第三出风 结构15的进风口连接。

使用中,通过设置三个出风结构,两个位于干燥槽两侧,一个位于干燥槽底部,使 得能够对干燥槽中建筑原材料进行立体送风烘干,提高干燥效率,降低建筑原材料因受热 不均产生的品性下降几率。

实施例6

基于实施例5,第一出风结构13的进风口处设有第一调节阀16,第二出风结构14的 进风口处设有第二调节阀18,第三出风结构15的进风口处设有第三调节阀17。

使用中,设置三个出风结构,两个位于干燥槽两侧,一个位于干燥槽底部,使得能 够对干燥槽中建筑原材料进行立体送风烘干,提高干燥效率,降低建筑原材料因受热不均 产生的品性下降几率。

设计图

一种基于太阳能大棚的建筑原材料干燥系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0781353.3

申请日:2019-01-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0(成都)

授权编号:CN208688118U

授权时间:20190402

主分类号:F26B9/02

专利分类号:F26B9/02;F26B21/00;F26B21/12;F26B25/18;F24H7/02

范畴分类:35E;22G;

申请人:成都市容德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成都市容德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二环路北四段2号附104号1层

发明人:曾晓予

第一发明人:曾晓予

当前权利人:成都市容德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代理人:谢敏

代理机构:51248

代理机构编号:成都市鼎宏恒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  

一种基于太阳能大棚的建筑原材料干燥系统论文和设计-曾晓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