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块耦合论文_陈伟桐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块耦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方程组,矩阵,椭圆,算法,流网,模型,格式。

分块耦合论文文献综述

陈伟桐[1](2017)在《面向超稀疏数据的矩阵分块耦合因子化方法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化不断深化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生活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利用网络中海量数据挖掘用户信息,提升用户体验和工作效率,成为学界与工业界的关注热点。但遗憾的是,现有方法大多依赖用户历史行为信息进行分析,而在实际应用中(如信息推荐、协同过滤以及图像恢复等),我们对用户的历史信息知之甚少,即表现为用户信息矩阵极端稀疏,进而造成系统性能劣化甚至不可用。因此如何利用超稀疏用户信息矩阵重构用户信息,成为网络数据挖掘的关键瓶颈。矩阵重构方法为研究者们提供了新的思路,特别是耦合非负矩阵分解方法,因其能够在保持原有矩阵特征的情况下,提升矩阵的稠密度,解决矩阵稀疏的问题,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随着对耦合非负矩阵分解方法研究的深入,现有算法仍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1.如何提高超稀疏数据利用效率?在用户信息矩阵极端稀疏的情况下,提升数据的利用率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数据稀疏问题的思路。但考虑矩阵中数据过于稀少,相互关联并不紧密,特别是传统的耦合非负矩阵分解方法还丢弃了部分原有矩阵中的信息。因此在用户信息数据本身已经是极端稀疏的情况,如何充分利用所有原始矩阵信息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方法来对数据特征进行增强,来提升数据重构时的准确性。2.如何保持数据矩阵分块耦合关系?在用户信息矩阵分解重构时,如何保持不同分块间的耦合关系,对准确重构用户信息矩阵至关重要。但传统的耦合非负矩阵分解方法方法较少考虑此类问题,只是简单的使用了初值关联的方法,难以有效解决分解过程中保持耦合关联关系的难题。3.如何加入数据间潜在关联关系?实际应用中,如信息推荐、协同过滤以及图像恢复等领域,数据间普遍蕴含关联关系,如何利用这些关联关系构建正则化算子,对用户信息矩阵重构提供强有效约束,提高重构性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分块耦合因子化(Blolcks-Coupled NonNegative Matrix Factiorization,B-NMF)算法,该算法的主要贡献是:1.为了提高超稀疏数据利用效率,我们提出了B-NMF算法,利用螺旋分块方法,在不丢弃任何用户信息数据的基础上,将原始用户信息矩阵按螺旋方式四次分块重构。不仅保持了用户信息矩阵数据的充分利用,同时还提升了矩阵重构的稳定性。2.为了保持数据矩阵分块耦合关系,我们通过引入分解耦合正则项的方法,加强矩阵分解时不同分块间的耦合关系。同时通过引入特征增强矩阵,利用不同的函数关系对数据进行增强。解决矩阵迭代过程中,保持两分块矩阵之间耦合关联关系特性。3.为了加入数据间潜在关联关系,我们通过引入同质性假设,即相似的用户应该有相似的表达向量,为用户信息矩阵重构增加同质性系数正则化约束。通过用户信息矩阵中潜在的用户关系,对用户信息矩阵重构提供强有效约束,提高重构性能。最后,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验证了所提出的B-NMF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对比现有的非负矩阵分解及其扩展方法,B-NMF的算法性能明显优于其他主流方法,且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另外,我们分别在协同过滤和人脸识别两个领域进行了实验,针对超级稀疏的条件下,经过B-NMF算法重构后的性能有了明显的提升,特别是在人脸识别领域的性能已经可以媲美稠密的原始图像。(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7-05-01)

孙芳锦,梁爽[2](2015)在《分块降阶模型及其在风与膜结构流固耦合计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分块降阶模型,将流固耦合体系看成由力模型和结构动力模型构成,力模型中作用于结构上的力由力幅和频率信号构成,考虑膜结构的非线性,对模型进行了非线性校正。校正时采用本征正交分解方法,对每一个模态利用其时间系数进行比例调整;最后将力模型输出结果输入到结构动力模型中,计算得到膜结构的风振响应。将降阶模型应用于风与膜结构的流固耦合分析中,计算得到膜结构风压系数、风振响应等参数,并与全阶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降阶模型可以准确预测膜结构的风致响应和风压系数,且计算效率大大提高。(本文来源于《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胡世良,鲁传敬,潘展程,秦楠[3](2012)在《基于分块紧耦合方法的流-固耦合运动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块紧耦合的耦合方法,模拟了流场与柔性板之间的耦合运动。流场部分通过求解不可压N-S方程模拟,而结构的运动则由非线性的弹性动力学方程描述。在流固交界面上数据进行传递与插值。文中计算了在静止流场中弹性板的自由振动以及方柱尾部平板的涡激振动。研究了不同的材料属性对振动过程的影响。并通过与前人的结论进行比较,验证了本文采用的耦合方法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并周培源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文集(上册)》期刊2012-08-25)

陆秋琴,韦献刚[4](2010)在《巷道热流蔓延及阻滞的分块耦合LBM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掌握地下矿火灾发生后遇到易燃物蔓延、障碍物阻滞的规律,提出用分块耦合格子Boltzmann方法(LBM)进行巷道热流蔓延与阻滞的仿真方法.该方法使用分块耦合算法将巷道分为若干相对规则的块,并应用速度-温度双分布LBM对巷道热流蔓延及阻滞过程进行仿真.仿真时,在巷道随机设置多处易燃物,当热流流经巷道时采用热流蔓延模型使得易燃物在一定条件下被引燃,产生热流与原有热流共同传播;在巷道随机设置障碍物,采用热流阻滞模型分析热流遇到障碍物后其方向和温度变化状况.仿真结果表明,该仿真方法可得到关于热流流动速度、热流温度和压力的详细数据,获得关于巷道热流流态的直观信息,从而为制定有效的规避热流的方案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汪子梅,杨翠容,武薇,范影乐[5](2008)在《采用分块耦合广义分形维的语音端点检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克服传统广义分形维算法存在的边缘效应,提高低信噪比环境中语音信号起止点的检测能力,我们提出了一种分块耦合(Boxes-coupling)的广义维数计算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语音信号的端点检测中。首先确定各分块之间的耦合边长,利用耦合的分块覆盖待检测的语音信号,求得容量维数、信息维数和关联维数,以构成叁维特征向量;然后根据特征距离和相似度之间的关系,用一般距离度量进行特征提取;最后采用双门限模式分类进行决策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适合多种噪声环境下的语音端点检测。与传统广义维数(Original generalized di-mension,OGD)以及谱熵(Spectral entropy,SE)算法相比,在低信噪比情形下,具有检测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以及强系统稳定性(Robustness)等优点。(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2008年03期)

邹建锋[6](2005)在《多体静止绕流和振荡流系统的研究:分块耦合法和虚拟体法程序的设计和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多体系统绕流场是典型的复连通区域,此类流场的典型代表是多柱体和多球体绕流问题,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各种工程生产设备中。多体系统绕流研究涉及到流动模式的转捩、流场涡结构的识别及其相互作用分析以及工程应用中特别关注的宏观流体力响应行为等等多方面的物理特性研究。由于复连通区域的复杂性使得对于多体系统绕流场很难甚至不可能获得满意的分析解,因此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代替理论分析成为多体系统研究的主要手段,特别是在计算手段和计算技术飞跃发展的今天数值模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复连通区域的网格生成困难阻碍了单区域贴体系统求解方法的应用,而研究多体系统在振荡状态下的流场物理特性更是对数值模拟技术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根据作者的文献查新工作发现,建立在非结构网格基础上的有限元方法及谱元方法在复杂几何形体绕流的数值模拟上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传统的有限差分方法由于采用的网格系统具有很强的结构性限制,缺乏对复杂计算域的适应能力,因此有限差分算法极少涉足复杂多体系统的研究。本文作者根据合则分之、分则合之的辩证思想,分别采用区域分解算法和虚拟体方法解决了复连通区域的网格生成问题,在此基础上选用合适的差分离散算法,很好的模拟研究了多体振荡系统的绕流场,分析了若干典型复杂多体系统的流态转捩情况和动力响应特征。本文设计的基于分块思想及虚拟体思想上的差分算法在解决复杂区域网格生成困难的同时,很好的保留了传统差分算法的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特性,这对于研究流体流动这一具有多尺度特征的物理问题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本文第一部分设计和实现了高精度的分块耦合算法程序。算法专门针对不可压缩粘性流体,采用任意曲线坐标系下的原始变量形式的N-S方程进行描述。差分离散过程中对粘性空间导数项选用四阶精度的Pade紧致格式;为了保证算法的稳定性,对流空间项用傅德薰、马延文等人提出的叁阶迎风紧致格式离散:时间坐标上采用低存储要求的四阶显式Runge-Kutta格式离散。程序中实现了两类内边界处理算法处理子域之间的流场信息传递:即处理重迭对接子域的Dirichlet条件,相当于Schwarz算法:对于异构子域网格之间的信息传递采用Dirichlet-Neumann边界耦合算法。借助公开的MPI并行库编写了算法的并行机版本,并在浙江大学工程与科学计算中心的SGI Onyx3900并行机上平稳的运行了绝大多数的计算任务,避免了传统PC机上运行大容量问题对硬件配置的苛刻要求。对流场进行分区时需要同时兼顾每个子域上的计算载荷平衡问题,这对提高并行效率至关重要。 文中用高精度分块程序模拟了雷诺数在20~1000之间的单圆球绕流场,揭示(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5-05-01)

王兴勇,郭军,刘树坤,谢省宗[7](2004)在《Lattice Boltzmann方法的分块-耦合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Lattice Boltzmann方法(LBM)是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流场计算方法,由于具有一些明显的优点,它将成为传统CFD方法的有力竞争者。本文针对边界形式比较复杂的流场特征,提出了LBM的分块-耦合算法。这种算法利用LBM的自身优点实现块与块之间的数据交换,充分利用计算资源从而有效地提高计算效率。最后,以“T”形和“+”形分岔管道流场计算为例,详细地说明了分块-耦合算法的计算过程和它的优点。与FDM和LBM整体网格方法的计算结果相比,分块-耦合算法的计算结果是正确而有效的,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计算流体力学研究进展——第十二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期刊2004-08-01)

鲁晓东,任安禄,周永霞[8](2001)在《用高精度紧致差分格式分块耦合求解二维粘性不可压缩复杂流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张量形式的粘性不可压缩流场方程的高精度分块耦合求解方法。在分块算法中用重迭一层的方法来实现子块间的数据交换 ,同时克服子块剖分所造成的数值奇性。利用本文所提出的算法成功地模拟了椭圆柱绕流问题的时间发展过程 ,如尾流 ,旋涡的产生 ,脱落过程以及Karman涡街的形成等(本文来源于《空气动力学学报》期刊2001年04期)

鲁晓东,任安禄,周永霞[9](2001)在《用高精度紧致差分格式分块耦合求解二维黏性不可压缩复杂流场》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张量形式的黏性不可压缩流场方程的高精度分块耦合求解方法。在分块算法中用重迭一层的方法来实现子块间的数据交换同时克服子块剖分所造成的数值奇性。利用所提出的算法成功地模拟了椭圆型绕流问题的时间发展过程,如尾流,旋涡的产生与脱落过程以及Karman涡街的形成等。(本文来源于《自然、工业与流动——第六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1-04-01)

蒋勇,陈军,朱宁,范维澄[10](2000)在《TM法与分块耦合技术生成复杂结构计算网格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运用网格生成微分法中的TM方法以及分块耦合技术 ,构造复杂结构在笛卡尔直角坐标系下的叁维伪极坐标计算网格系统和叁维直角坐标计算网格系统 ,为复杂结构形状的流体动力学计算和燃烧过程数值模拟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火灾科学》期刊2000年04期)

分块耦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一种分块降阶模型,将流固耦合体系看成由力模型和结构动力模型构成,力模型中作用于结构上的力由力幅和频率信号构成,考虑膜结构的非线性,对模型进行了非线性校正。校正时采用本征正交分解方法,对每一个模态利用其时间系数进行比例调整;最后将力模型输出结果输入到结构动力模型中,计算得到膜结构的风振响应。将降阶模型应用于风与膜结构的流固耦合分析中,计算得到膜结构风压系数、风振响应等参数,并与全阶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降阶模型可以准确预测膜结构的风致响应和风压系数,且计算效率大大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块耦合论文参考文献

[1].陈伟桐.面向超稀疏数据的矩阵分块耦合因子化方法研究与应用[D].北京工业大学.2017

[2].孙芳锦,梁爽.分块降阶模型及其在风与膜结构流固耦合计算中的应用[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5

[3].胡世良,鲁传敬,潘展程,秦楠.基于分块紧耦合方法的流-固耦合运动的数值模拟[C].第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并周培源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文集(上册).2012

[4].陆秋琴,韦献刚.巷道热流蔓延及阻滞的分块耦合LBM仿真[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0

[5].汪子梅,杨翠容,武薇,范影乐.采用分块耦合广义分形维的语音端点检测技术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8

[6].邹建锋.多体静止绕流和振荡流系统的研究:分块耦合法和虚拟体法程序的设计和应用[D].浙江大学.2005

[7].王兴勇,郭军,刘树坤,谢省宗.LatticeBoltzmann方法的分块-耦合算法[C].计算流体力学研究进展——第十二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2004

[8].鲁晓东,任安禄,周永霞.用高精度紧致差分格式分块耦合求解二维粘性不可压缩复杂流场[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1

[9].鲁晓东,任安禄,周永霞.用高精度紧致差分格式分块耦合求解二维黏性不可压缩复杂流场[C].自然、工业与流动——第六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1

[10].蒋勇,陈军,朱宁,范维澄.TM法与分块耦合技术生成复杂结构计算网格的研究[J].火灾科学.2000

论文知识图

采用分块耦合广义维数不同信噪...传统分块覆盖图和改进的分块耦合在分块耦合广义维数的不同背景...Re=200时串列椭圆柱后卡门涡街形成过...基于不同耦合长度的一般距离结果示意...计算区域15块划分图

标签:;  ;  ;  ;  ;  ;  ;  

分块耦合论文_陈伟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