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学治疗功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文学,功能,史诗,苦闷,行状,心态,蒙古。
文学治疗功能论文文献综述
陈爽[1](2019)在《《七发》文学治疗功能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七发》的文学治疗功能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尝试将《七发》还原到原生态的文学语境中进行探究。首先,对文学治疗过程进行描述;然后,从人物身份、治疗时机、治疗空间叁个方面对文学治疗过程作进一步分析;最后,揭示枚乘的创作意图(文学治疗)得以实现的原因。如此,《七发》的文学治疗功能在从深入内容层面到跳出文本本身的探究过程中,抽丝剥茧般地展现了出来。(本文来源于《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龙珊[2](2019)在《白先勇作品文学治疗功能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白先勇是中国现代最具艺术魅力和艺术影响力的作家之一。白先勇的创作基于对人心人性、人的命运和生命意义的永恒叩问与终极关怀,在历史的沉浮和时间的洪流中,以个体和个体的命运的形式来表现人类多舛莫测的生命本然与必然;在万树花开的"心灵镜像"中,映现人生的幻变无常和挥之不去的孤独,期冀"把人类心灵中无言的痛楚表达出来",疗愈生命中难以承受的孤独之哀、情欲之痛和时间之殇,以寻求自我的救赎和对人类永恒困境的突围。(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19年09期)
贾飞,叶舒宪[3](2018)在《行状文体功能演变及其文学治疗功能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行状文体经过历史演变,由察举选士所用发展到后来主要为死者议谥、史传和墓志铭等的撰写提供原始材料。与之相适应,其行文增长,句式多变,趋于散文化,创作者的主观参与程度也得以加深,行状的文学属性逐渐凸显,并且创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与逝者沟通,治疗自己的悲痛内心,从而使行状拥有文学治疗这一新功能。在曾肇、杨万里、王世贞和福临等人创作的行状中,均能找到他们创作时对自我内心治疗的依据,其中王世贞为亡弟创作行状的前后过程体现得尤为明显。(本文来源于《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王艳凤[4](2016)在《论印度史诗与蒙古史诗的文学治疗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印度史诗与蒙古史诗均产生于民族发展之初,其中透视着人类早期的宗教信仰、思维方式、情感特征等文化信息。用文学人类学的理论透视史诗,解读其文化功能,必将有助于重构并深化对史诗的认识和理解。研究印度史诗和蒙古史诗文学治疗功能生发的土壤、史诗在讲唱中的治疗功能、史诗的复活情节与治疗功能,目的是获得史诗的人类学信息。(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王艳凤,杨荣[5](2014)在《试论《罗摩衍那》的文学治疗功能和禳灾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当我们以文学人类学的视角去透视古代作品时,会发现那里有原始人类的思维方式、生活模式。而发生在人类童年时期的这一切,既是当代人类文明的前奏,又为现代人提供了最好的镜子,我们没有理由不与他们沟通。所以,探究远古史诗中的文化信息意义深远。本文主要运用文学人类学的理论阐释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文学治疗功能和禳灾功能。(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李媛媛[6](2013)在《倾诉与救赎——毕淑敏《拯救乳房》的文学治疗功能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除了审美、认识、教育功能,文学还有着润物细无声的教化、治疗作用,它是治疗心灵疾病的医生。作为一部有关疾病叙事题材的文学作品,毕淑敏的《拯救乳房》无疑是一部用语言凸显文学治疗功能的佳作。(本文来源于《剑南文学(经典教苑)》期刊2013年04期)
张蔚[7](2013)在《浅谈《诗经》的文学治疗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的文学理论大讲文学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审美作用,却恰恰忽视了文学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作用:包括治病和救灾在内的文化整合和治疗功能。现以《诗经》中让人类进行精神的自我救援的诗歌为例,从文学人类学的角度对《诗经》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张昕[8](2012)在《释放苦痛 淡忘忧伤——从文学治疗功能解读迟子建的作品》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人类学认为,文学四大功能之一,即内在的精神治疗功能。这是文学对于"人学"本质——关爱人的体现。迟子建童年孤独,少年丧父,中年丧夫,这些不幸经历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她的创作,使她的作品始终流露出一种忧伤的气息。迟子建借助对死亡的书写、对童年的追忆和对自然的回归,释放了压抑的苦痛,疗治了心灵的创伤,使苦闷的心态得到了调节,内心世界变得静穆松弛,客观上起到了恢复心灵健康的治疗作用。(本文来源于《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3期)
张昕[9](2011)在《苦闷的宣泄 精神的治疗——从文学治疗功能解读安妮宝贝的作品》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具有内在的精神医学功能——治疗功能。安妮宝贝通过小资群体的塑造,展现了现代都市人的精神苦闷与心灵困惑,完成了对生命的质疑和对人性的探讨,并从苦难中找寻人生的意义,从而排遣了非理性情感,宣泄了内心的压抑与焦虑,苦闷心态获得释放和治疗。(本文来源于《作家》期刊2011年18期)
张昕[10](2011)在《从文学治疗功能解读余光中的乡愁诗》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人类学认为,文学具有内在的精神医学功能,即治疗功能。它是拯救人类灵魂、维系人类身心健康的一剂良药。余光中以乡愁诗作为文学治疗途径,通过乡愁物象宣泄负性情感,在传统文化的认同中找到心灵的归宿,使乡愁的苦痛升华为期盼祖国统一的积极情感,客观上起到了引导作家脱离苦闷心态的作用,对作家的非常态心理起到了修复、疗救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文学研究)》期刊2011年03期)
文学治疗功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白先勇是中国现代最具艺术魅力和艺术影响力的作家之一。白先勇的创作基于对人心人性、人的命运和生命意义的永恒叩问与终极关怀,在历史的沉浮和时间的洪流中,以个体和个体的命运的形式来表现人类多舛莫测的生命本然与必然;在万树花开的"心灵镜像"中,映现人生的幻变无常和挥之不去的孤独,期冀"把人类心灵中无言的痛楚表达出来",疗愈生命中难以承受的孤独之哀、情欲之痛和时间之殇,以寻求自我的救赎和对人类永恒困境的突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学治疗功能论文参考文献
[1].陈爽.《七发》文学治疗功能探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龙珊.白先勇作品文学治疗功能阐释[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
[3].贾飞,叶舒宪.行状文体功能演变及其文学治疗功能探究[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4].王艳凤.论印度史诗与蒙古史诗的文学治疗功能[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5].王艳凤,杨荣.试论《罗摩衍那》的文学治疗功能和禳灾功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6].李媛媛.倾诉与救赎——毕淑敏《拯救乳房》的文学治疗功能浅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
[7].张蔚.浅谈《诗经》的文学治疗功能[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8].张昕.释放苦痛淡忘忧伤——从文学治疗功能解读迟子建的作品[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9].张昕.苦闷的宣泄精神的治疗——从文学治疗功能解读安妮宝贝的作品[J].作家.2011
[10].张昕.从文学治疗功能解读余光中的乡愁诗[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