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强化铜论文_张小红,申景园,孙宇,胡连喜

导读:本文包含了弥散强化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合金,复合材料,质点,组织,铜合金,力学性能,致密。

弥散强化铜论文文献综述

张小红,申景园,孙宇,胡连喜[1](2019)在《挤压致密超细WC/纳米Al_2O_3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组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纳米Al_2O_3颗粒、超细WC粉末、工业纯Cu粉末为原料,通过热挤压致密获得了超细WC/纳米Al_2O_3弥散强化铜基(WC-Al_2O_3/Cu)复合材料,研究了挤压态WC-Al_2O_3/Cu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成分为5%WC-2%Al_2O_3/Cu和10%WC-2%Al_2O_3/Cu(质量分数)的两种原料粉末,经机械球磨、冷压、真空烧结和热挤压后,其相对密度均达到了99%以上,超细WC和纳米Al_2O_3强化相颗粒呈均匀弥散分布,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及力学性能;其中,5%WC-2%Al_2O_3/Cu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更佳,其抗拉强度达到235.06 MPa,延伸率为15.47%,导电率可达85.28%IACS,软化温度不低于900℃。(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张小红,申景园,李超,胡连喜[2](2019)在《超细WC/纳米Al_2O_3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粉末制备及其压制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研究了超细WC-纳米Al_2O_3弥散强化Cu基复合材料粉末的机械球磨制备工艺。采用XRD、SEM、EDS等表征手段,研究了机械球磨过程WC/Al_2O_3/Cu粉末形貌、强化相WC与Al_2O_3分布形态、Cu基体晶粒尺寸的变化规律。通过室温压制试验,研究了所制备粉末的压制特性。结果表明:在球磨转速300 r/min、球料比10:1(质量比)的条件下,经过100 min球磨,可获得WC、Al_2O_3颗粒均匀分布的Cu基复合材料粉末,Cu基体晶粒尺寸细化到约0.4μm。机械球磨WC/Al_2O_3/Cu复合材料粉末具有较好的压制成形性,其压制特性可用黄培云双对数压制方程描述。(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工业》期刊2019年06期)

宋丹,葛熔熔,陈建清,倪世展,江静华[3](2019)在《原位合成TiC弥散强化铜合金工艺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热力学计算分析了在Cu-Ti-C体系中原位合成TiC弥散强化Cu合金的可行性;采用直接熔炼法原位合成了含1wt%TiC的弥散强化Cu合金,优化了工艺参数。采用XRD、SEM和EDS分析了合金的相结构及显微形貌。结果表明,TiC颗粒呈微团聚状分布(粒径0.5~1μm),分布均匀,与基体结合良好。制备的Cu-1wt%TiC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导电率分别为258.5 MPa和76.5%IACS;与重熔态纯铜相比,合金的力学性能显着提高而导电性能下降。(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9年22期)

闫志巧,陈峰,刘咏,汪涛[4](2019)在《扩散法制备Al_2O_3弥散强化铜-锡合金粉末及其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Al2O3弥散强化铜合金(简称"弥散铜")粉和雾化锡粉为原料,经600,700和800℃扩散处理制备弥散铜-锡合金粉末,研究扩散温度对合金粉末物相组成、组织形貌、松装密度、流动性、显微硬度和粒度分布等性能的影响,并考察合金粉末的成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经700℃和800℃扩散处理后,可获得锡分布均匀的弥散铜-锡合金粉末;该合金粉末整体呈不规则形状,局部呈近球形。于700℃扩散处理制备的弥散铜-锡合金粉末具有最佳的综合粉末特性,其松装密度、流动性、显微硬度(HV0.05)和中位粒径分别为2.74 g/cm3,35.1 s/(50 g),140.2和38.8μm;扩散法制备的弥散铜-锡合金粉末具有松装密度低、流动性好、显微硬度高和粒度细小等特点,并且成形稳定性良好,可用于规模化生产。(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9期)

李文甫[5](2019)在《Al_2O_3弥散强化铜合金轧制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热模拟试验机对Al_2O_3弥散强化铜合金在不同温度、不同应变速率、相同变形量条件下进行热压缩试验,分析了Al_2O_3弥散强化铜合金应力-应变关系,依据动态材料理论和试验数据绘制弥散铜热加工图,并选取了3组试验温度进行热轧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不同的应变速率变形机制不一致,分别通过不连续屈服和动态再结晶实现塑性变形;轧制试验验证了该合金最佳变形区温度为750~850℃、应变速率为1~10 s~(-1)。(本文来源于《材料开发与应用》期刊2019年04期)

黄胤杰,骆登高,李周,肖柱,龚深[6](2019)在《不同处理状态下弥散强化铜合金的力学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力学、电学性能测试,EBSD分析和透射电镜观察,研究冷锻态(变形量为56%)、375℃退火处理和375℃退火+600℃真空蠕变时效处理态Cu-0.05%Al_2O_3弥散强化铜合金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构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原始状态即冷锻变形态合金的抗拉强度为354MPa、屈服强度为345MPa、伸长率为9.6%、电导率为94.5%IACS。在对冷锻态试样进行375℃退火处理后,合金的屈服强度下降1.7%,但电导率提升0.5%;在375℃退火处理的基础上,对合金进行600℃、6h真空蠕变时效处理,相比于冷锻变形态,蠕变时效后的样品屈服强度下降9.6%,但电导率提高1.6%。合金经600℃、6 h真空蠕变时效后屈服强度较冷锻态下降幅度不大的原因是:弥散强化铜合金中纳米弥散分布且高温稳定性好的Al_2O_3第二相粒子在较高温度下对晶界、亚晶界具有强烈的钉扎效果,使弥散铜经过蠕变时效后亚晶粒并未明显长大。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确定合金的主强化机制为亚结构强化和第二相强化。(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蒋少文,程立金,刘耀,刘绍军[7](2018)在《纳米氧化铝弥散强化铜的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动力学及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经典热压模型,系统研究纳米氧化铝颗粒弥散强化铜的放电等离子烧结(SPS)致密化过程与机理。结果表明,放电等离子烧结初期,氧化铝弥散强化铜的致密化过程由晶界滑移和晶界扩散共同控制。随保温时间延长,烧结机制转变为由晶界滑移所主导。烧结后期致密化主要以塑性变形的方式进行。纳米氧化铝颗粒抑制了铜的烧结致密化,导致材料的密度降低。抑制机理为氧化铝颗粒阻碍晶界和位错运动,导致晶界滑移和塑性变形的激活能提高,从而增大致密化抗力。在外力和纳米氧化铝颗粒的共同作用下,塑性变形的主要形式为孪生。(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温毅博,上官宝,张永振,宋晨飞,杨正海[8](2018)在《碳纤维质量分数对Al_2O_3弥散强化铜复合材料的载流摩擦磨损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内氧化法制作出一种Al_2O_3弥散强化铜–碳纤维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碳纤维质量分数对材料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的加入会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降低弥散强化铜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提升材料的载流稳定性和载流效率。随着碳纤维质量分数的升高,材料的磨损机制由粘着磨损、熔融堆积变为粘着磨损;随着碳纤维质量分数的进一步增加,材料的磨损形式变为轻微的磨粒磨损,说明碳纤维能够在载流摩擦中起到良好的润滑作用。(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张雪辉,李晓闲,刘位江,杨凯,祝绳健[9](2018)在《冷加工变形量对Al_2O_3-弥散强化铜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原位反应合成技术制备了Cu-1.12%Al_2O_3合金(质量分数),通过力学性能、导电率测试及显微组织观察系统研究该合金的冷变形行为。结果表明:对热挤压态合金进行不同变形量的冷拉抜加工处理后,合金的硬度和强度均随变形量的增大而增加,合金加工硬化现象明显,但导电率的变化甚微;冷加工使合金的致密度和位错密度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同时由于Al_2O_3粒子的钉扎位错和阻碍晶界滑移作用,出现位错线缠结和位错塞积,并发展成为变形位错胞组织和亚晶组织。(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谢鲲,张惠,张守清[10](2016)在《稀土氧化物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氧化物RO_x由于特殊的结构而成为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最理想的强化相之一,稀土氧化物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Cu-RO_x优良的性能使其具有广阔的应用。然而Cu-RO_x的制备异常困难;本文综述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6年10期)

弥散强化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试验研究了超细WC-纳米Al_2O_3弥散强化Cu基复合材料粉末的机械球磨制备工艺。采用XRD、SEM、EDS等表征手段,研究了机械球磨过程WC/Al_2O_3/Cu粉末形貌、强化相WC与Al_2O_3分布形态、Cu基体晶粒尺寸的变化规律。通过室温压制试验,研究了所制备粉末的压制特性。结果表明:在球磨转速300 r/min、球料比10:1(质量比)的条件下,经过100 min球磨,可获得WC、Al_2O_3颗粒均匀分布的Cu基复合材料粉末,Cu基体晶粒尺寸细化到约0.4μm。机械球磨WC/Al_2O_3/Cu复合材料粉末具有较好的压制成形性,其压制特性可用黄培云双对数压制方程描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弥散强化铜论文参考文献

[1].张小红,申景园,孙宇,胡连喜.挤压致密超细WC/纳米Al_2O_3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组织性能研究[J].粉末冶金技术.2019

[2].张小红,申景园,李超,胡连喜.超细WC/纳米Al_2O_3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粉末制备及其压制特性[J].粉末冶金工业.2019

[3].宋丹,葛熔熔,陈建清,倪世展,江静华.原位合成TiC弥散强化铜合金工艺与性能[J].热加工工艺.2019

[4].闫志巧,陈峰,刘咏,汪涛.扩散法制备Al_2O_3弥散强化铜-锡合金粉末及其表征[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李文甫.Al_2O_3弥散强化铜合金轧制性能试验研究[J].材料开发与应用.2019

[6].黄胤杰,骆登高,李周,肖柱,龚深.不同处理状态下弥散强化铜合金的力学行为[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9

[7].蒋少文,程立金,刘耀,刘绍军.纳米氧化铝弥散强化铜的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动力学及机制[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8

[8].温毅博,上官宝,张永振,宋晨飞,杨正海.碳纤维质量分数对Al_2O_3弥散强化铜复合材料的载流摩擦磨损性能影响[J].粉末冶金技术.2018

[9].张雪辉,李晓闲,刘位江,杨凯,祝绳健.冷加工变形量对Al_2O_3-弥散强化铜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8

[10].谢鲲,张惠,张守清.稀土氧化物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J].热加工工艺.2016

论文知识图

弥散强化铜烧结态的模型低、中浓度弥散强化铜合金Hv随...Cu/Cr2O3弥散强化铜合金硬度随...Cu/Cr2O3弥散强化铜合金导电率...超细A l2O3p弥散强化铜材料900℃...弥散强化铜-弥散强化铜生产工艺流程...

标签:;  ;  ;  ;  ;  ;  ;  

弥散强化铜论文_张小红,申景园,孙宇,胡连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