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代吖啶酮论文_李晓娜,张育川,张默君

导读:本文包含了硫代吖啶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丁基,动力学,荧光,光敏剂,离子,烷基化,激光。

硫代吖啶酮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娜,张育川,张默君[1](2002)在《N-丁基-2-乙氧基硫代吖啶酮的光化学反应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荧光光谱研究了N 丁基 2 乙氧基硫代吖啶酮的光化学反应机理 .结果表明 :在Xe灯光照下 ,N 丁基 2 乙氧基硫代吖啶酮转变成了相应的吖啶酮 ,用紫外 可见光谱和质谱证实了吖啶酮的存在 ;生成的吖啶酮可被二苯基碘盐猝灭 ,它们之间的荧光猝灭遵循电子转移的反应机理 .实验又证明了由硫代吖啶酮、二苯基碘盐和硫代水杨酸叁者组成的光聚合引发体系的引发效果最好 .(本文来源于《感光科学与光化学》期刊2002年06期)

李晓娜,张育川,张默君,郭东华[2](2002)在《不同结构N-取代硫代吖啶酮光敏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乌尔曼反应、酸催化环化、N-烷基化和硫代化四步反应路线合成了5种不同结构的N-取代硫代吖啶酮,利用IR和MS分析手段表征了其结构,UV分光光度计的测定结果表明5种硫代吖啶酮在可见光区都有较强的吸收。其中N-丙基硫代吖啶酮的吸收波长为490nm,与氩离子激光的主发射波长相匹配。由硫代吖啶酮、二苯基碘鎓盐和活化剂组成的共引发体系使光聚合涂层的感度大大提高。(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2年03期)

李晓娜[3](2002)在《新型光敏剂硫代吖啶酮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合成了吖啶环2位带乙氧基的硫代吖啶酮增感剂,并对其光敏特性和光化学反应机理作了研究,研究内容如下: 1、通过正交试验等手段,探索了脱水环化等反应的最佳条件,合成出叁种不同结构的吖啶环2位带乙氧基的硫代吖啶酮,并用红外光谱、质谱等分析方法表征了各反应中间体和目标产物的结构; 2、研究了不同结构的硫代吖啶酮的最大吸收波长、摩尔消光系数、光分解速率等光敏特性以及在氙灯光照下,含有硫代吖啶酮的光敏涂层的感度; 3、研究了吖啶酮或硫代吖啶酮类化合物的荧光特性,较详细地讨论了不同吖啶酮与不同的二苯基碘鎓盐之间的荧光猝灭作用; 4、对曝光前后硫代吖啶酮的紫外可见光谱、质谱和荧光光谱进行分析,初步探讨含有硫代吖啶酮的光聚合化学反应体系的反应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吖啶环2位带乙氧基的硫代吖啶酮的最大吸收波长均达到500nm,N-丁基-2-乙氧基硫代吖啶酮与二苯基碘鎓盐和硫代水杨酸配合使用时,引发效果较好,其涂层感度也最高。含有N-丁基-2-乙氧基硫代吖啶酮的光聚合化学反应的反应机理为:Xe灯曝光后硫代吖啶酮转变为吖啶酮,含有硫代吖啶酮和二苯基碘鎓盐的两组分或叁组分光引发体系是在硫代吖啶酮吸收长波长光,转变为激发态的吖啶酮后再进一步与二苯基碘鎓盐作用从而引发单体发生聚合反应的。由二苯基碘鎓盐猝灭吖啶酮荧光的实验,发现猝灭曲线符合Stern一Volmer方程,且碎灭速率常数对应的电子转移自由能均小于零,证实了二苯基碘蹋盐与叮咤酮衍生物之间的反应是经由电子转移的反应机制进行的。(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02-04-28)

李晓娜,张育川,张默君[4](2002)在《光敏剂N-丁基-2-乙氧基硫代吖啶酮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邻氯苯甲酸和对乙氧基苯胺为原料 ,经过胺的苯基化、二芳胺的环化、N-烷基化、硫代化反应合成了 N-丁基 -2 -乙氧基硫代吖啶酮。各步中间产物和目标产物的结构均经红外光谱和质谱确认。通过正交设计实验 ,得出环化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 :温度为 1 0 0℃ ,时间为 3 0 min,浓硫酸与 2 -羧基 -4′-乙氧基二苯胺的配比为 5∶ 1 (m L/ g) ,在此条件下反应收率达 78.6%。N-丁基 -2 -乙氧基硫代吖啶酮的光吸收可延伸到 5 40 nm,在可见光区的最大吸收峰为 5 0 3 nm。(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02年01期)

李晓娜,张育川,张默君,郭东华,朱丹[5](2001)在《增感剂硫代吖啶酮的合成及光谱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十二种硫代吖啶酮,就其最大吸收波长和摩尔消光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正丙基和N-正丁基硫代吖啶酮的最大吸收波长与氩离子激光主发射波长最匹配,其摩尔消光系数也较大.(本文来源于《中国感光学会第六次全国感光(影像)科学大会暨第五届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1-10-01)

郭东华,张育川,张默君[6](2001)在《含硫代吖啶酮的光敏体系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膨胀计法 ,在 30℃的恒温条件下 ,研究了由N 正丁基硫代吖啶酮 (NBTA)、二甲基二苯基碘钅翁盐(DMDPI)、硫代水杨酸 (TS)和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组成的光敏聚合体系在氙灯照射下的聚合反应动力学 ;研究了温度对光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30℃下 ,该体系的光聚合速率与各组分的关系可用下述动力学方程式表示 :Rp=K[NBTA]0 78[DMDPI]0 56[TS]0 6[MMA]0 94 ;随着温度的增加 ,光聚合速率增大(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1年02期)

郭东华,张育川,张默君,朱勇华[7](2001)在《新型硫代吖啶酮的合成及在PS版光敏涂层中感光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十种硫代吖啶酮,通过IR,UV,MS等分析方法,测定了产物的结构,并研究了10种不同结构硫代吖啶酮在光聚合型PS版光敏涂层中的感光特性。结果表明,含N-丁基硫代吖啶酮的涂层的感度最高。(本文来源于《影像技术》期刊2001年02期)

郭东华[8](2001)在《光敏树脂型直接制版版材用硫代吖啶酮光敏体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在光敏树脂型直接制版版材用增感剂的合成和其它基础性研究方面作了一些工作,具体工作如下: 1.合成了八种吖啶酮和六种新型硫代吖啶酮,并用红外光谱、质谱等分析方法表征了各反应中间体和目标产物的结构; 2.研究了10种具有不同结构的硫代吖啶酮的最大吸收波长、摩尔消光系数、光分解速率等光敏特性; 3.以氙灯为光源,着重考察了不同结构的硫代吖啶酮、二苯基碘鎓盐、活化剂组成的光敏引发体系对光敏树脂型版材光敏涂层感光性能的影响; 4.采用膨胀计法,侧重研究了不同结构的硫代吖啶酮、鎓盐、活化剂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组成的光敏聚合体系在氙灯下的聚合反应动力学; 5.就含硫代吖啶酮的光敏引发体系的光敏涂层对氩离子激光的感度进行了测定。 实验的结果表明:吖啶环上不带取代基的四种硫代吖啶酮的光敏性能明显好于吖啶环上4位带不同取代基的六种硫代吖啶酮的光敏性能;硫代吖啶酮与活化剂和鎓盐组成的光敏引发体系能有效地引发MMA聚合,其中,N-正丁基硫代吖啶酮(NBTA)、二甲基二苯基碘鎓盐(DMDPJ)、硫代水杨酸(TS),MMA组成的光聚合体系在30℃下的光聚合速率与各组分的关系可用下述动力学方程式表示: R_p=k[NBTA]~(0.78)[DMDPJ]~(0.56)[TS]~(0.6)[MMA]~(0.94);北京化工天学硕士学位沦文NBTA,N一正丙基硫代叮咤酮(NXTA)的综合光敏性能较好,含它们的光敏涂层对氛灯和氢离子激光的感度均较高。关键词:硫代叮陡酮,光敏树脂型版材,光聚合,动力学, 氢离子激光(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01-05-10)

张育川,张默君,朱丹,郭东华[9](2001)在《新一类光敏剂硫代吖啶酮的合成及其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邻氯苯甲酸经乌尔曼反应,酸环化、烷基化和硫代化四步反应制得N上具有取代基的5种不同结构的硫代吖啶酮,利用IR和MS分析手段表征了其结构,实验结果表明5种硫代吖啶酮在可见光区都有强的吸收。随着N上取代基的给电子性的增加,吸收向长波方向移动,其中N-丙基硫代吖啶酮的吸收波长为490nm,与氩离子激光的发射波长相匹配。硫代吖啶酮中加入二苯基碘鎓盐和活化剂组成的共引发体系使光聚合涂层的感度大大提高。(本文来源于《第五届中国辐射固化年会论文集》期刊2001-05-01)

郭东华,张育川,张默君[10](2000)在《硫代吖啶酮结构及光谱性能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就10种硫代吖啶酮的结构与最大吸收峰波长、光分解速率的关系及其对光聚合型PS版光敏涂层感光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正丙基硫代吖啶酮、N-正丁基硫代吖啶酮的最大吸收峰波长与氩离子激光主发射波长匹配,分解速率较高,含它们的涂层的感度最高.(本文来源于《2000年非银盐信息记录材料学术报告会论文集》期刊2000-11-01)

硫代吖啶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乌尔曼反应、酸催化环化、N-烷基化和硫代化四步反应路线合成了5种不同结构的N-取代硫代吖啶酮,利用IR和MS分析手段表征了其结构,UV分光光度计的测定结果表明5种硫代吖啶酮在可见光区都有较强的吸收。其中N-丙基硫代吖啶酮的吸收波长为490nm,与氩离子激光的主发射波长相匹配。由硫代吖啶酮、二苯基碘鎓盐和活化剂组成的共引发体系使光聚合涂层的感度大大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硫代吖啶酮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晓娜,张育川,张默君.N-丁基-2-乙氧基硫代吖啶酮的光化学反应机理[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2002

[2].李晓娜,张育川,张默君,郭东华.不同结构N-取代硫代吖啶酮光敏性能的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3].李晓娜.新型光敏剂硫代吖啶酮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2

[4].李晓娜,张育川,张默君.光敏剂N-丁基-2-乙氧基硫代吖啶酮的合成[J].化学试剂.2002

[5].李晓娜,张育川,张默君,郭东华,朱丹.增感剂硫代吖啶酮的合成及光谱特性[C].中国感光学会第六次全国感光(影像)科学大会暨第五届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2001

[6].郭东华,张育川,张默君.含硫代吖啶酮的光敏体系反应动力学的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

[7].郭东华,张育川,张默君,朱勇华.新型硫代吖啶酮的合成及在PS版光敏涂层中感光性能的研究[J].影像技术.2001

[8].郭东华.光敏树脂型直接制版版材用硫代吖啶酮光敏体系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1

[9].张育川,张默君,朱丹,郭东华.新一类光敏剂硫代吖啶酮的合成及其特性的研究[C].第五届中国辐射固化年会论文集.2001

[10].郭东华,张育川,张默君.硫代吖啶酮结构及光谱性能关系的研究[C].2000年非银盐信息记录材料学术报告会论文集.2000

论文知识图

随Xe灯曝光时间的增加BETA的紫外-可...BEA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曝光前BETA的质谱图充分曝光后BETA的质谱图BETA的荧光光谱BETA曝光后产物的荧光光谱

标签:;  ;  ;  ;  ;  ;  ;  

硫代吖啶酮论文_李晓娜,张育川,张默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