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环保新技术应用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环保新技术应用分析

宁夏昱程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宁夏750001

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化建设也越来越完善。环保理念已日渐深入人心,其不仅反映在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上,也彰显在诸多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当传统的施工理念及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如今社会发展的需求时,相关水利水电施工单位就必须更新理念,在环保意识的引导之下,开展相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作,缓和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间的矛盾。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环保新技术;应用

引言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工程建设事业的资金投入力度,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大进步。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许多环境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包括挤占耕地、大气污染以及噪音问题等,这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长期发展是比较不利的。因此,政府部门与建筑企业应当高度重视水利水电施工引起的环境问题,加快研发施工环保新技术,并将其合理应用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在保证水利水电基础功能得到发挥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促进水利水电的现代化发展。文章分析了目前水利水电施工的新技术,针对施工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为建筑企业提供有益参考。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所引发的环境问题的现状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相关部门及项目负责人的监管力度有限,或者说其不具备先进的、与环境保护相适宜的理念,外加监管机构(或部门)的缺失,导致无法收获理想的监管效果;而且部分工作人员始终未重视环保问题以及环境破坏所引发的恶性后果,以进度为导向,不顾空气质量与水环境破坏的日益严重。在诸如此类问题的影响下,缺乏环保理念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所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首先,不妥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所引发的对森林植被的破坏。现阶段我国的生态环境颇为脆弱,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废弃物,恰恰加剧了这种脆弱性,诱发各种水污染及对森林植被的破坏。从长远来看其必然会对我国经济和生态建设的可持续性造成影响。其次,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片面追求效率,而忽视了环保问题。部分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缺乏技术操作规范,导致现场出现大量的烟尘、废弃物,这些不仅严重影响现场施工的空气质量,还会造成大面积的生态污染,影响周边区域尤其是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新技术

2.1优化水利工程自排能力

在河流汛期,水利工程能够有效排出河道中的积水,充分发挥其防汛功能,避免洪涝灾害;在平时,水利工程能够有效改善河流水质,同时对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在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自排、强排等方式达成水利工程的设计目标。自排就是指启动水泵进行强行抽水,以此将河道积水排出。相较于自排方式,采取强排的方式进行排水,其能源消耗量更大。因此,施工人员应当着重优化水利工程自排能力,减少能源消耗。水利工程不仅可以充分实现防汛抗灾功能,还能进一步优化水系安排。在优化水利工程的自排能力时,施工人员要考虑到工程实际情况,对河道断面、水闸孔宽度等参数进行合理确定,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环保新技术应用分析此降低泵站建设规模、节约泵站施工费用。在开关闸门时,可以充分利用该阶段水位,同时在调配水资源、防汛排涝上,充分发挥出水利工程的自排功能。

2.2综合考虑区域排水模式

在设计区域排水水系时,排水系统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一级排水与二级排水。合理划分排水区域是首要任务,排出的水需要集中在一级泵站中。然后启动一级泵站,在水泵的作用下,水会流动到二级泵站中,然后才能真正被排到区域外部。在排水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对二级排水水位进行合理确定,充分利用河道水位与地面的高差,使得一级排水能够流入到二级排水河道中,从而取消一级排水泵站。同时,这种排水模式还能充分发挥出二级泵站的动力,大大增加其运作时间。二级排水系统本身具备蓄水能力,即便增加二级排水泵站的工作动力,与一、二级泵站的动力综合对比,其耗能更少,节能效果良好。不仅如此,减少一级排水环节还能实现工程经济效益的提升,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值得推广。

2.3合理选择水泵与电动机的连接方式

水泵与电动机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两种,齿连和直接连接。齿连就是在齿轮变速箱的作用下,对水泵、电动机进行有效连接。变速箱主要起到辅助功能,在施工过程中可使用高速电动机。效率高、体积小是高速电动机的主要特点,将其添加到齿轮变速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能源消耗量,并且会产生较大噪音;直接连接就是将水泵、电动机进行直接连接,使其构成水泵电动机组,在这一阶段,可以有效控制水泵与电动机的运转速度,使其保持相同。与此同时,直连需采取中大型轮流水泵,由于其运转速度较低,应当据此选取较低速度的电动机,确保其运转正常。

2.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技术

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所采取的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主要目的在于避免工程施工引发水质污染,降低水域活性,从而对水中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其主要包括各种类型水坝建筑的设计(如鱼形等),用于改善水中生物生存环境的各类排水工程,改善水坝下方低温情况的建筑物,提高水温的措施及入海河口的排沙防淤工程等。

2.5防治水污染方面的技术

在防治水污染方面所采取的技术(或措施)主要原理在于提高水域的自净能力,避免一时污染的长期聚集,尽可能减少污水的产出,防止流域面积扩大。具体包括,增加环境用水、确保环境要求的流量计水位,进而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通过修建闸坝等工程,灵活调节水量;建立土地处理工程系统;建设氧化塘处理工程系统;设计污水库、调节水库、增设曝气设备、截流工程等;增加诸如污水深水排放工程,提高水体稀释自净能力,来增加水流量,保持维系环境所需的基本水位与流量。

2.6合理布设泵闸

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阶段,仅仅对水利工程自排能力进行利用是无法充分实现水利工程使用功能的,要想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防洪排涝、调水等功能,需要进行具体泵站的建设。泵站本身必须具有水利工程的自排功能。在进行泵站设计时,设计师需要考虑到泵、闸等设施,对其进行合理布设。泵闸通常设置在在泵站周围、下部等处,自排功能是其核心功能。在恶劣天气和水位差较大的情况下,需要发挥出泵闸的强排功能,从而有效缩短水利工程排水时间,尽可能减少浪费现象。

结语

鉴于如今社会舆论对水利水电工程所引发的环境问题日渐关注,相关工作人员及管理部门要注重对其影响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分析,提出符合当前我国国情及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行之有效的解决方式,为我国现代化水利工程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追求能源资源的调配、水力资源的充分运用、电力资源稳定且长久发展——这些愿景、理想和目标的同时,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还要注重在保护环境资源方面下工夫,且不可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观点。“可持续发展”是战略,更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有力之举,水利水电工程切不可为造福于民,反而走上给自然环境带来消极恶劣影响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段百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探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J].2016(24):51-52.

[2]李卫东.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于环境保护[J].科技风,2015(18):146.

[3]付立梅,吴涛.浅谈水利水电工程的环保策略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5):157.

标签:;  ;  ;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环保新技术应用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