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超重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发病率的相关性分析

持续性超重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发病率的相关性分析

长沙力源健康发展有限公司宁乡门诊部湖南宁乡410600

摘要:目的:对持续性超重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发病率的相关性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3月至2018年11月间在我中心开展体检的480例胆囊结石或者是胆囊息肉患者,其中380例为胆囊息肉,另外100例为胆囊结石,对其年龄、性别、身高、体重、BMI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MI≥24kg/m2的胆囊息肉或胆囊结石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BMI<24kg/m2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可知,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发病和持续性超重存在紧密联系(OR=24.457,95%CI:11.080~53.983,P<0.05)。

结论:持续性超重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发病率有关,是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持续性超重;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发病;相关性

临床上胆囊息肉、胆囊结石具有很高的发病率,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肥胖可能与胆囊息肉与胆囊结石的发病有关,鉴于此,本文就主要对持续性超重与胆囊息肉、胆囊结石之间的相关性予以总结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3月至2018年11月间在我中心开展健康体检的480例胆囊结石或者是胆囊息肉患者,其中380例为胆囊息肉,另外100例为胆囊结石,所有患者年龄处于30~78岁之间,男女患者分别为452例、28例。

本文所选患者的纳入标准为:(1)对本次研究知情,并且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签订知情者同意书的患者;(2)BMI在五年内维持在18.5~23.9kg/m2之间的患者;或者是BMI≥24kg/m2的患者;(3)超声检查没有见到胆囊炎表现或者是没有见到胆囊炎症的患者。

本文所选患者的排除标准为:(1)BMI在五年内存在较大变化的患者;(2)长期有饮酒习惯的患者;(3)BMI<18.5kg/m2的患者;(4)怀孕或者处于哺乳期的患者;(5)正在做力量训练的患者;(6)运动员;(7)久坐不动或者是身体虚弱的患者[1]。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开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探头频率设置为5MHz,患者空腹8~12小时之后取左侧卧位或者是仰卧位开展检查,检查过程中为了使患者肋间距离增宽方便探头的置入,指导患者将双手上举放置在头侧枕上,应用多切面联合扫查的方式开展检查,在左侧卧位下配合深吸气动作,以便于胆囊及肝脏向坐下移动,从而尽可能的防止盲区,可以进行大范围的观察,在胆囊检查过程中,尽可能能够清晰的看到整个胆囊,尤其是胆囊底及胆囊颈,查看胆囊液性无回声当中是否存在异常的回声团,若是发现存在异常回声团,应对其大小、数目、形态、回声特性等进行观察记录,在对结石进行检查的过程中,指导患者多次转动体位开展检查,防止将结石与胆囊息肉混淆[2]。

1.3观察指标

分析总结持续超重与胆囊息肉、胆囊结石发病的相关性,其中关于肥胖的诊断标准参考国际通用的BMI基准,其中肥胖为BMI≥28kg/m2;超重表示:24kg/m2≤BMI<28kg/m2[3]。

关于超声检查中胆囊息肉与胆囊结石的鉴别,胆囊结石能够在胆囊当中看到强回声团,并且后方伴有声影,大部分都会随着患者体位的改变而移动[4]。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0处理本次研究中的相关数据,若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则以P<0.05来进行表示。

2结果

2.1超重与未超重患者胆囊息肉、胆囊结石发病情况比较分析

BMI≥24kg/m2的胆囊息肉或胆囊结石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BMI<24kg/m2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2.2多因素logistic分析

通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可知,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发病和持续性超重存在紧密联系(OR=24.457,95%CI:11.080~53.983,P<0.05)。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3讨论

现如今,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超重、NAFLD以及肥胖已经成为体检人群中的一种常见多发疾病类型,这类病症的显著特点在于均属于机体代谢心疾病,而这类病症之间所存在的关系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注视。相关研究指出,这类疾病中的胆囊结石属于一种发病原因较为复杂的疾病,且通常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而导致胆囊结石发生的危险因素可分为多种,比如高血压、肥胖、超重、糖脂代谢异常以及NAFLD等。在本文中通过初步分析后初步可知,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的发生率会受到超重因素的影响而增加,同时超重也可能是导致该病症发生的原因或是其发病的独立因素,而NAFLD则可能与超重发生协同作用,继而增加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发生的风险[5]。

相关横断面流行病学分析后可知,胆囊结石或胆囊吸收的发生和肥胖以及NAFLD存在紧密联系,同时肥胖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胆结石的发病率。具体而言,肥胖产生的原因主要为胰岛素抵抗,继而胰岛素不敏感且常伴有高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此外,胆囊收缩性是影响患者产生肥胖的主要原因,当患者过于肥胖,则可能导致患胆囊排空功能减弱以及排空异常。而肥胖患者若持续食用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后,则可能增高胆汁中脂质的分泌以及胆固醇含量的异常升高,继而促使胆汁内的胆固醇持续处于饱和状态,继而增加了胆结石的发生率。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看出,通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可知,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发病和持续性超重存在紧密联系(OR=24.457,95%CI:11.080~53.983,P<0.05)。王凌[6]通过研究得到了和本文类似的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超重与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发病关联。

综上所述,持续性超重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发病率有关,是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胆囊息肉样病变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主要相关因素分析[D].河南中医学院,2015.

[2]粘蛋白在胆固醇结石和胆囊息肉胆囊组织中的表达和分泌差异[J].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16,13(6):341-344.

[3]邓家琦,付文广,雷正明.胆囊息肉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5):723-725.

[4]赵海鹰,刘金钢.从过度和不足角度看无症状性胆囊结石与胆囊息肉的规范化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6,36(10):1053-1057.

[5]刘昆.胆囊胆固醇性结晶沉着的超声诊断价值与鉴别要点[J].医药前沿,2015(19):149-150.

[6]王凌,马茂.持续性超重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发病率的相关性分析[J].安徽医药,2018,22(12):2354-2357.

标签:;  ;  ;  

持续性超重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发病率的相关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