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天永:公文写作要借鉴创新莫照搬照抄论文

兰天永:公文写作要借鉴创新莫照搬照抄论文

一、照搬照抄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在日常工作中,常常看到不少领导干部或者文秘工作者对待文字材料往往事先不认真思考,不深入调查研究,而是照搬照抄以前的材料,把往年的材料拿过来改改数据、换换提法;也有的遇有写作任务,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上网抄袭,采取“剪刀+浆糊”的方式或者“CV大法”东拼西凑、移花接木;还有的领导者直接让下属代笔,个人签字署名算完成任务。这里有两个非常典型的案例:

案例1:2017年6月23日,《延安日报》二版以《欲明人者先自明 欲正人者先正己》为题刊发了某县委书记的署名文章。7月2日,有网民发现该文章与两年前新华社播发的《新华时评:严以律己在自重、自省、自律》高度雷同,前者1566字的文章中有847字和所发时评几乎一致。该事件随后引起广泛热议。

案例2:2014年1月8日、5月4日,某市原市长和原市委书记分别前往该市CBD孵化器视察工作。事后,发布在政府官网上的两则视察报道,除了日期、领导职务和名字不一样外,其余内容居然一模一样,甚至连标点符号都完全一样,仿佛一对“双胞胎”。该事件同样引发高度关注和热议。

这些情况在日常工作中并不新鲜,甚至可以说不胜枚举。笔者认为,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有几个方面原因:

一是“不愿写”。写文章是件苦差事。不少管理者或者文稿起草者态度不端正,心态浮躁,耐不住寂寞,习惯于台前、不甘于幕后,习惯于干轰轰烈烈、见效快的工作,而不愿意坐冷板凳,静下心来思考问题。

上述问题的解决,要从几个层面入手。首先,各级领导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带头转变工作作风,认真对待文字材料,自觉做到严细实;各级机关要采取相关措施,深入调查研究,推行一线工作法,有效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广大文秘工作者肩负着重要使命和责任,应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当好改进文风的践行者,发挥好表率作用、参谋助手作用。

三是“不重视写”。文章具有宣扬思想、承载教化、提出主张、推进工作的作用,自古就有“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之说。然而很多领导者未能认识到这一点,对文字材料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高。不少领导会说我忙于抓生产、搞经济的时间都不够,哪有精力去写文章,于是对待文字材料能抄则抄、能混则混、得过且过、敷衍了事。

这个版块是针对大学生的体育基础知识进行科普。通过针对运动装备、运动规则和运动场地的介绍,还有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科学地选择健身饮食等,构建合适的健身计划等。

四是“没时间写”。不得不承认,现在各种迎来送往、考核检查比较多,领导人的时间精力被大量占用,来不及消化、认真思考一些问题,很多文稿、讲话只好由他人代笔,以此来应付各种检查考核。

分析授课专业对数据处理的需求,抽取低年级学生易于理解的、需要进行数据处理的典型专业问题,设计成专题项目,如:共享单车混线设计管理、矿石储量数据管理、高速公路车辆管理、长江水质分析与预测管理等。同时收集与专业问题关联的数据集,创建项目数据库。整合这些项目信息,构建专题项目资源库。该资源库的结构由专题项目的原始数据集、项目资料、教学用专题项目数据库、数据库应用程序等数据项组成。

上述几个原因,既存在于不少领导人员和领导机关,在一些文稿起草者身上也比较常见。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工作作风不严不实所致,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二、文章写作要借鉴创新,不要照搬照抄

二是“不会写”。对于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者而言,写作能力是基本素质甚至是核心能力。但是,现实工作中不少管理者能力水平不够,工作思路不清,调查研究不深,政策把握不透,对很多问题从未深入学习思考过,实在无从下手,写不出材料来,只好照搬照抄。

诚然,文章写作尤其是公文写作有别于文学作品创作,需要大量的理论依据、政策依据和基层实践为支撑,这样才能做到以文载道、以文辅政,为管理者出思想、谋思路。因此,在公文写作过程中,是离不开“抄”的。正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很多初入行的新手甚至很多老笔杆子都离不开这招。但是,我们反对的是机械式照搬照抄、简单的复制粘贴,提倡和鼓励的是学习借鉴、消化吸收,在模仿中创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借鉴南北朝瘐信《马射赋》中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一句创作而成的,王勃的借鉴较之原句有静有动、语言豪放,意境也更加高雅,成为千古名句。

我的画:我这些年主攻大写意花鸟画,尝试着以散淡之心趋之而自娱自乐,不会去作有意的准备,但求握笔徐来,挥之渐速,以眼观纸,以心达意;笔到之处,笔意相映,神往随达,不求形似,以求在水墨画法技巧中,柔水穿连,随势推笔,应流引色而吐纳畅快,做到笔迹简淡的写意风格。

在公文写作中,如何“抄”呢?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借鉴文体格式、写作思路。尽管工作报告、领导讲话稿等综合性文稿写作相对灵活随意,但不同类型的文稿也有一般的写作规律,遵循一定的内在逻辑。作家徐迟称“诗从毛主席,文崇马克思”。文秘工作者应多学习一些伟人的优秀作品,学习借鉴他们的朴实文风和巧妙构思。二是直接引用原文。公文姓公,不管文章出自写作班子还是领导者本人,一经公开发布,代表的就是一级组织,如十九大报告代表的就是党中央的新思想、新理论、新要求。这些重要讲话、政策要求、重要论述,必须根据写作需要,恰当地、准确地予以直接引用。三是在借鉴基础上做好总结提升。各级基层组织报送的各种总结材料、经验材料都是他们在工作实践中创造出的劳动成果以及得出的经验教训,我们必须广泛收集整理、消化吸收,在起草文章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并加以总结归纳、提炼升华。四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文秘工作者应秉承“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的治学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地求证。开展调查研究,既要注重文献资料研究,也要注重实地考察。

2014年春节之后,60岁的二哥为了减少自己的压力,为了避免家族企业利益与情感的冲突期,感到应该是自己退出职场的时候了,他没有考虑退休后的生活保障,没有要任何钱,无条件退出倾注自己心血与汗水的工作平台。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华东石油局总经理办公室)

标签:;  ;  ;  ;  ;  ;  ;  ;  ;  ;  

兰天永:公文写作要借鉴创新莫照搬照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