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江双磁异常带论文_汪兴旺,薛典军,周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雅鲁藏布江双磁异常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雅鲁藏布江,青藏高原,异常,青藏,磁性,局部,测量。

雅鲁藏布江双磁异常带论文文献综述

汪兴旺,薛典军,周伟[1](2008)在《磁性场源深度成像在雅鲁藏布江航磁异常带解释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介绍磁性场源深度成像方法原理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模型试验给出场源深度计算的精度,并应用此方法计算出引起雅鲁藏布江航磁异常的磁性体深度,为进一步探讨雅鲁藏布江航磁异常带的性质提供了新的依据。(本文来源于《物探与化探》期刊2008年02期)

薛典军,熊盛青,余钦范,姚正煦[2](2002)在《再论雅鲁藏布江双航磁异常带的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1998~1999年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负责完成的“青藏高原中西部航磁概查”项目,发现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航磁反映为规模巨大的、近于平行的南、北两条航磁异常带。异常南带和北带东段与地表出露蛇绿岩体相吻合。问题的焦点是磁异常北带西段是否也是由蛇绿岩引起的。1.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地球物理场特征雅鲁藏布江双线性航磁异常带间距约25~30 km,异常南带由仁布向西,经白朗、昂仁至达吉岭,长约450 km,呈东西向延展。异常北带东起朗县,向西经桑日、大竹卡、谢通门南、如角、冈仁波齐、扎西岗至国界,全长约1400 km。异常北带与异常南带具有相似的特征,异常强度大,一般为300~500 nT,负值在-100~-200 nT之间。异常形态比较规则,北陡南缓。异常北带明显不同于南带异常的是,其背景异常上迭加有幅度不大的小异常,可能与地表出露的磁性不均匀的中酸性岩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期刊2002-10-01)

薛典军[3](2002)在《青藏高原航磁测量及雅鲁藏布江双航磁异常带的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国家专项的“青藏高原中西部航磁概查”于1998-1999年在青藏高原实施并完成,填补了西部航磁最大的空白区,实现了我国大陆航磁工作的全覆盖。结合其它地质及地球物理研究成果,对青藏高原的航磁异常特征及雅鲁藏布江双磁异常带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 1、在青藏高原航磁测量过程中,将科研与生产紧密相结合,解决了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难题,进一步完善了野外航磁预处理系统监控质量功能,改变了以往航高监控困难的状况,使我国航空磁测上升到新水平,工作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2、根据模拟试验结果,提出了地面磁日变站网的设置方案,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在大范围航磁作业中地面磁日变网的长时间同步观测,取得了大量宝贵的基础资料,并用于对全区磁数据进行磁日变校正。 3、通过对所获得的高精度航磁资料的研究发现: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是由南、北两条呈线性展布的航磁异常带构成;塔里木盆地与青藏高原磁性基底截然不同,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弧形线性异常带是它们的分界线。航磁异常图上NNE向负磁异常带,在上延航磁图上异常清晰,包含着更为丰富的地壳深部信息。 4、磁源参数成像结果显示,雅鲁藏布江双磁异常带是由隐伏岩体引起的,为进一步研究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性质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证据。 5、以重力、地震资料为约束条件,对双磁异常带进行正、反演拟合计算,给出了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上磁性体的空间分布,其特征表明雅鲁藏布江双磁异常北带中的磁性体向南倾,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连续性。 6、雅鲁藏布江的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表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处于地震波速为6.0—6.2km/s的强磁异常带,且该带在布格异常中呈现为缓变化的梯度特征,应为具有强磁性、高密度的岩体所产生,故而推断雅鲁藏布江双磁异常带北带是蛇绿岩型的基性和超基性的隐伏岩体所引起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02-05-01)

姚正煦,周伏洪,薛典军,刘振军,张永军[4](2001)在《雅鲁藏布江航磁异常带性质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航磁概查发现雅鲁藏布江航磁异常带东西相连长达 140 0km ,它由北、南 2条线性异常带构成 ,并认为它由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侵位的北、南 2条蛇绿岩带引起 ,且以北带为主 ,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是由 2条蛇绿岩带组成 ,而不是过去地学界所认同的一条。航磁异常带实质上是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存在的客观反映 ,不仅为识别缝合带提供了比较典型的磁场模式 ,也为探讨新特提斯洋演化、可能存在 2次开合过程 ,提供了新的依据。(本文来源于《物探与化探》期刊2001年04期)

雅鲁藏布江双磁异常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98~1999年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负责完成的“青藏高原中西部航磁概查”项目,发现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航磁反映为规模巨大的、近于平行的南、北两条航磁异常带。异常南带和北带东段与地表出露蛇绿岩体相吻合。问题的焦点是磁异常北带西段是否也是由蛇绿岩引起的。1.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地球物理场特征雅鲁藏布江双线性航磁异常带间距约25~30 km,异常南带由仁布向西,经白朗、昂仁至达吉岭,长约450 km,呈东西向延展。异常北带东起朗县,向西经桑日、大竹卡、谢通门南、如角、冈仁波齐、扎西岗至国界,全长约1400 km。异常北带与异常南带具有相似的特征,异常强度大,一般为300~500 nT,负值在-100~-200 nT之间。异常形态比较规则,北陡南缓。异常北带明显不同于南带异常的是,其背景异常上迭加有幅度不大的小异常,可能与地表出露的磁性不均匀的中酸性岩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雅鲁藏布江双磁异常带论文参考文献

[1].汪兴旺,薛典军,周伟.磁性场源深度成像在雅鲁藏布江航磁异常带解释中的应用[J].物探与化探.2008

[2].薛典军,熊盛青,余钦范,姚正煦.再论雅鲁藏布江双航磁异常带的性质[C].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2002

[3].薛典军.青藏高原航磁测量及雅鲁藏布江双航磁异常带的性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2

[4].姚正煦,周伏洪,薛典军,刘振军,张永军.雅鲁藏布江航磁异常带性质及其意义[J].物探与化探.2001

论文知识图

一2雅鲁藏布江双磁异常带一西藏一江两河东段地区航磁△T立体图一5西藏一江两河东段地区地貌立体图一2亚东一一纳木错(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深...一8冈仁波齐峰综合剖面图(张德润,2002...雅鲁藏布江航磁异常双带特征收稿日期...

标签:;  ;  ;  ;  ;  ;  ;  

雅鲁藏布江双磁异常带论文_汪兴旺,薛典军,周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