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盆周山区土壤发生特性与系统分类研究

四川省盆周山区土壤发生特性与系统分类研究

论文摘要

土壤系统分类已是国际土壤分类的主流。为了完善我国土壤系统分类体系,在国家基础性科技工作专项“我国土系调查与《中国土系志》编制”的支持下,全国开始了大范围的土壤系统分类研究。本研究选取四川盆地周边中低山区域土壤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条件下,因多种复杂成土因素共同作用下,土壤的发生学特性,并对供试土壤进行土壤系统分类至土系。旨在完善四川省土壤系统分类,为今后该区域的系统分类研究打下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盆周山区土壤母质类型多样,以残、坡积物为主,洪、冲积物次之。土壤涉及颜色类型较多,色调以10YR最常见,明度彩度跨度广。主要土壤结构类型以块状为主,占总数的85%以上,角块状和亚角块状为块状的主要类型。新生体以黏粒胶膜、腐殖质胶膜和锈斑纹最为常见。42个剖面中有15个剖面具有石灰反应,强度以轻度为主。大多数土层石砾含量小于2%或没有,土壤质地类型以壤土类为主。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在剖面中分布均为随着深度的增加呈不规律降低。土壤盐基离子组成,大小关系为Ca2+>Mg2+>K+>Na+,交换性酸中Al3+基本上都高于H+。(2)盆周山区土壤主要包含以下诊断层和诊断特性:4个诊断表下层,漂白层、雏形层、低活性富铁层和黏化层;8个诊断特性,岩性特征、石质接触面、土壤水分状况、氧化还原特征、土壤温度状况、铁质特性、铝质特性和石灰性。(3)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提供的系统分类标准,盆周山区供试土壤检索出以下土壤类型: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共计4个土纲;常湿富铁土、湿润淋溶土、寒冻雏形土、潮湿雏形土、常湿雏形土、湿润雏形土、冲积新成土、正常新成土,共计8个亚纲;简育常湿富铁土、钙质湿润淋溶土、铝质湿润淋溶土、酸性湿润淋溶土、铁质湿润淋溶土、简育寒冻雏形土、淡色潮湿雏形土、钙质常湿雏形土、简育常湿雏形土、钙质湿润雏形土、紫色湿润雏形土、铝质湿润雏形土、铁质湿润雏形土、简育湿润雏形土、潮湿冲积新成土、湿润冲积新成土、红色正常新成土、湿润正常新成土,共计18个土类;斑纹简育常湿富铁土、普通钙质湿润淋溶土、黄色铝质湿润淋溶土、铝质酸性湿润淋溶土、斑纹铁质湿润淋溶土、普通简育寒冻雏形土、石灰淡色潮湿雏形土、石质钙质常湿雏形土、铁质简育常湿雏形土、铁质简育常湿雏形土、普通钙质湿润雏形土、石灰紫色湿润雏形土、酸性紫色湿润雏形土、普通紫色湿润雏形土、石质铝质湿润雏形土、斑纹铝质湿润雏形土、普通铝质湿润雏形土、红色铁质湿润雏形土、普通铁质湿润雏形土、斑纹简育湿润雏形土、普通简育湿润雏形土、石灰潮湿冲积新成土、斑纹湿润冲积新成土、普通红色正常新成土、石质湿润正常新成土,共计25个亚类。(4)根据土族划分标准,划分建立41个土族;选取景观位置、新生体绝对含量、表层土壤质地、成土母质、土壤颜色和土层厚度6个指标作为土系的鉴别依据,进一步划分出42个土系。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土壤分类
  •   1.2 近代国际土壤分类进展
  •     1.2.1 土壤发生学为代表的定性分类
  •     1.2.2 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为代表的的定量分类
  •   1.3 中国土壤分类发展
  •     1.3.1 中国近代土壤分类
  •     1.3.2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     1.3.3 四川省土壤分类进展
  • 第二章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目标
  •   2.2 研究内容
  •   2.3 技术路线
  •   2.4 研究方法
  •     2.4.1 研究区概况
  •     2.4.2 野外调查与样品采集
  •     2.4.3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 第三章 盆周山区成土因素特点
  •   3.1 气候
  •   3.2 地形
  •   3.3 母质
  •   3.4 土地利用现状
  • 第四章 盆周山区土壤发生学特性
  •   4.1 土壤形态特征
  •     4.1.1 土壤颜色
  •     4.1.2 土壤结构、新生体和土壤反应
  •   4.2 土壤理化性质
  •     4.2.1 土壤机械组成和质地
  •     4.2.2 土壤pH和 CaCO3相当物含量
  •     4.2.3 土壤有机碳、全氮和碳氮比
  •     4.2.4 土壤交换性能
  • 第五章 盆周山区土壤系统分类归属
  •   5.1 高级分类
  •     5.1.1 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     5.1.2 高级分类单元归属
  •     5.1.3 盆周山区土壤发生与系统分类参比
  •   5.2 基层分类
  •     5.2.1 盆周山区土族划分
  •     5.2.2 盆周山区土系的建立
  •   5.3 土壤系统分类的讨论
  •     5.3.1 系统分类的优点
  •     5.3.2 目前土壤系统分类存在的问题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付宏阳

    导师: 袁大刚

    关键词: 盆周山区,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发生特性,诊断层,诊断特性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

    专业: 自然地理学和测绘学,农业基础科学,农艺学

    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

    基金: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2014FY110200A12)

    分类号: S155

    DOI: 10.27345/d.cnki.gsnyu.2019.000139

    总页数: 62

    文件大小: 2484k

    下载量: 10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模糊k-均值算法模型的土壤数值化分类——以河南省境内分布的雏形土为例[J]. 土壤 2017(06)
    • [2].基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体系的湖南省土壤系统分类研究 Ⅱ.湖南省土壤系统分类的高级单元检索[J]. 湖南农业科学 2015(04)
    • [3].广西紫色土系统分类研究[J]. 广西农业科学 2010(09)
    • [4].武夷山土壤发生特性与系统分类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 2009(08)
    • [5].紫色土再研究Ⅱ——全球性紫色土[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7)
    • [6].湘东地区花岗岩红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J]. 土壤 2017(04)
    • [7].基于野外调查信息的河南省灵宝市和襄城县典型烟田的土系建立[J]. 土壤 2013(05)
    • [8].重庆市更新统沉积物发育土壤的特性及分类[J]. 土壤学报 2020(02)
    • [9].河南省潮土主要分布区代表性土壤系统分类研究[J]. 土壤通报 2015(02)
    • [10].重庆市黄壤的成土特点与系统分类研究[J]. 土壤学报 2020(03)
    • [11].郴州市典型土壤的发生特性及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归属[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9(01)
    • [12].贵州省土壤的系统分类及其与发生分类的参比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26)
    • [13].吉林东部暗棕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24)
    • [14].河南省正阳县典型土壤系统分类[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3(01)
    • [15].武夷山山地黄壤的系统分类与开发利用[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21)
    • [16].湘东地区板岩红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J]. 湖南农业科学 2017(04)

    标签:;  ;  ;  ;  ;  

    四川省盆周山区土壤发生特性与系统分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