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不同厚度货物的包装盒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适用于不同厚度货物的包装盒,包括:盒体,其由底面、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和第五面围成,第一面、第二面和第三面分别与盒体的三条侧边连接,第三面位于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第三面、第四面和第五面顺次连接,第一面、第二面和第三面与盒体的三条侧边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压痕线,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和第五面上均间隔设置有多道可折线,第一面上任一可折线弯折时,第二面、第三面均有一条可折线弯折,第五面上有两条可折线弯折,第一面和第二面上远离底面的一侧分别与盒体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五面上远离第四面的一侧与盒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包装厚度和数量不一的物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主设计要求

1.适用于不同厚度货物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其由底面、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和第五面围成,盒体内形成长方体形或正方体形的容置空腔,所述底面为方形,且位于第四面的下方,第一面、第二面和第三面分别与盒体的三条侧边连接,第三面位于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底面、第三面、第四面和第五面顺次连接,第一面、第二面和第三面与盒体的三条侧边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压痕线、第二压痕线和第三压痕线,第一压痕线和第二压痕线平行,且与第三压痕线垂直,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和第五面上均间隔设置有多道可折线,第一面、第二面上的可折线分别与第一压痕线平行,第三面和第五面上的可折线均与第三压痕线平行,第一面上任一可折线弯折时,第二面、第三面均有一条与其对应的可折线弯折,第五面上有两条与其对应的可折线弯折,第一面和第二面上远离底面的一侧分别与盒体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五面上远离第四面的一侧与盒体的底部固定连接。

设计方案

1.适用于不同厚度货物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体,其由底面、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和第五面围成,盒体内形成长方体形或正方体形的容置空腔,所述底面为方形,且位于第四面的下方,第一面、第二面和第三面分别与盒体的三条侧边连接,第三面位于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底面、第三面、第四面和第五面顺次连接,第一面、第二面和第三面与盒体的三条侧边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压痕线、第二压痕线和第三压痕线,第一压痕线和第二压痕线平行,且与第三压痕线垂直,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和第五面上均间隔设置有多道可折线,第一面、第二面上的可折线分别与第一压痕线平行,第三面和第五面上的可折线均与第三压痕线平行,第一面上任一可折线弯折时,第二面、第三面均有一条与其对应的可折线弯折,第五面上有两条与其对应的可折线弯折,第一面和第二面上远离底面的一侧分别与盒体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五面上远离第四面的一侧与盒体的底部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不同厚度货物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第一面、第二面和第三面上的可折线的条数相等,第五面上的可折线的条数为第一面上的可折线的条数的两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不同厚度货物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上设置有固定件,固定件的一部分固定在底面上,另一部分形成缠绕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不同厚度货物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十字形,固定件的中部固定在底面的中部上,四个端部分别向着底面的四个侧边所在的方向延伸,且由四个端部形成缠绕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不同厚度货物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气泡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不同厚度货物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为双层结构,且其上层上间隔设置有四个通孔,所述底面的上层和下层间的中部设置有一块长方体形的固定块,固定块固定在底面的上层和下层之间,固定块与底面同轴设置,固定块的四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固定孔,一个固定孔与一个通孔对应,四个固定孔两两相对,且相对设置的固定孔相互连通,相互连通的两对固定孔中分别穿设有一根布条,每根布条的两端分别延伸出与其相对的两个通孔。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盒。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适用于不同厚度货物的包装盒。

背景技术

包装盒是大家熟悉的应用十分广泛的包装收纳用具,特别是在物流快递业,用量很大。而用得最多的无疑就是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包装盒。这些包装盒的形状和空间都是固定的。

但是,毕竟被包装物成千上万种,大小形状厚度不一,绝大部分的时候很难找到合适的非定制包装盒。包装盒太小的话,装不下被包装物。包装盒太大的话,在运输搬动过程中,被包装物会因为晃荡而可能导致损坏。这种情况,只能给盒子中塞垫杂物,或者削足适履——把盒子割掉部分,这样做,十分费事又浪费材料。有的用户只好购备很多大小不一的包装盒。

能够为每一件被包装物定制紧贴合身的包装盒,自然是最理想不过的事情。但是,从经济角度和时间性来看,这是不可能的。我们以书籍的包装情况来做例子,就很容易理解:要邮寄书本,能给予书本最好保护的包装方式是用盒子包装。而书本的厚度千差万别,有时候一个邮件只包装一本书,有时候是包装两本或者两本以上,而且每一本的厚度可能相同或者不同。但是,常见的书籍的开本就只有32开、16开、24开等几种。同一种开本专用的盒子,如果它的厚度可调,我们就可以包装一本50页的书,也可以包装一本500页的书,还可以包装该开本的数本页码一样或者不一样的书。这样,我们只要准备几种开本的包装盒,就可以随时随意包装成千上万种书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适用于不同厚度货物的包装盒,包装盒对被包装物的包裹性很好,能给予被包装物最大限度的保护,同时在仓储、运输方面最大限度地压缩了所占的空间。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适用于不同厚度货物的包装盒,包括:

盒体,其由底面、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和第五面围成,盒体内形成长方体形或正方体形的容置空腔,所述底面为方形,且位于第四面的下方,第一面、第二面和第三面分别与盒体的三条侧边连接,第三面位于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底面、第三面、第四面和第五面顺次连接,第一面、第二面和第三面与盒体的三条侧边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压痕线、第二压痕线和第三压痕线,第一压痕线和第二压痕线平行,且与第三压痕线垂直,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和第五面上均间隔设置有多道可折线,第一面、第二面上的可折线分别与第一压痕线平行,第三面和第五面上的可折线均与第三压痕线平行,第一面上任一可折线弯折时,第二面、第三面均有一条与其对应的可折线弯折,第五面上有两条与其对应的可折线弯折,第一面和第二面上远离底面的一侧分别与盒体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五面上远离第四面的一侧与盒体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适用于不同厚度货物的包装盒,第一面、第二面和第三面上的可折线的条数相等,第五面上的可折线的条数为第一面上的可折线的条数的两倍。

优选的是,所述的适用于不同厚度货物的包装盒,所述底面上设置有固定件,固定件的一部分固定在底面上,另一部分形成缠绕部。

优选的是,所述的适用于不同厚度货物的包装盒,所述固定件为十字形,固定件的中部固定在底面的中部上,四个端部分别向着底面的四个侧边所在的方向延伸,且由四个端部形成缠绕部。

优选的是,所述的适用于不同厚度货物的包装盒,所述固定件为气泡膜。

优选的是,所述的适用于不同厚度货物的包装盒,所述底面为双层结构,且其上层上间隔设置有四个通孔,所述底面的上层和下层间的中部设置有一块长方体形的固定块,固定块固定在底面的上层和下层之间,固定块与底面同轴设置,固定块的四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固定孔,一个固定孔与一个通孔对应,四个固定孔两两相对,且相对设置的固定孔相互连通,相互连通的两对固定孔中分别穿设有一根布条,每根布条的两端分别延伸出与其相对的两个通孔。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一个盒子可以包装厚度和数量不一的物品,包装底面一样或者底面差不多规格的物品,不需要购备很多种厚度的盒子;

2、包装盒对被包装物的包裹性很好,给予被包装物最大限度的保护,同时在仓储、运输方面最大限度地压缩了所占的空间;

3、由于它的灵活性、便利性,如果材质比较耐用,比如塑料盒子,将会使大众乐于多行业交叉重复使用,成为“共享式”包装盒,大大有利于环保。

4、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5、包装之前,包装盒成品为片状,储存、运输方便、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适用于不同厚度货物的包装盒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适用于不同厚度货物的包装盒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适用于不同厚度货物的包装盒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适用于不同厚度货物的包装盒使用时的第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适用于不同厚度货物的包装盒使用时的第二种状态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适用于不同厚度货物的包装盒使用时的第三种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6所示,图1中虚线为可折线,本实用新型提供适用于不同厚度货物的包装盒,包括:

盒体1,其由底面100、第一面110、第二面120、第三面130、第四面140和第五面150围成,盒体1内形成长方体形或正方体形的容置空腔,所述底面100为方形,且位于第四面140的下方,第一面110、第二面120和第三面130分别与盒体1的三条侧边连接,第三面130位于第一面110和第二面120之间,底面100、第三面130、第四面140和第五面150顺次连接,由第三面130、第四面140和第五面150形成盒盖,第一面110、第二面120和第三面130与盒体1的三条侧边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压痕线170、第二压痕线180和第三压痕线190,第一压痕线170和第二压痕线180平行,且与第三压痕线190垂直,第一面110、第二面120、第三面130和第五面150上均间隔设置有多道可折线160,第一面110、第二面120上的可折线160分别与第一压痕线170平行,第三面130和第五面150上的可折线160均与第三压痕线190平行,第一面110上任一可折线160弯折时,第二面120、第三面130均有一条与其对应(或等高)的可折线160弯折,第五面150上有两条与其对应的可折线160弯折,任何一种情况下,容置空腔均为长方体形或正方体形,第一面110和第二面120上远离底面100的一侧分别与盒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五面150上远离第四面140的一侧与盒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

本方案提供的适用于不同厚度货物的包装盒,在使用时,将货物,如书本平放在与书本正面一样规格的盒子的底面100上,先把盒盖依书本的厚度依次在第三面130上选择一条可折线160进行弯折、在第五面150上选择两条可折线160进行弯折,使盒体1的顶部紧贴书本盖上,盒盖的舌稍(即第五面150上远离第四面140的一侧)往底面100折紧,用不干胶带固定;然后分别把两边的盒身片(第一面110和第二面120)也各依书本的厚度,分别选择一条可折线160往盒盖的上面折紧,也用不干胶带固定,最后,再检查并用不干胶带加固。

由于包装盒与书本能够紧密贴合,形成一个相对结实的整体,因此,包装盒对被包装物的保护性能不会因为可折线160的增多而导致比现有盒子的性能低。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适用于不同厚度货物的包装盒中,第一面110、第二面120和第三面130上的可折线160的条数相等,第五面150上的可折线160的条数为第一面110上的可折线160的条数的两倍。例如第一面110、第二面120和第三面130上的可折线160的条数为三条,则第五面150上的可折线160的条数为六条,如图4-6所示,图中圆圈所在的位置为可折线160,图4、5、6分别为容置空腔最大、中和最小时的结构示意图。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适用于不同厚度货物的包装盒中,如图2所示,所述底面100上设置有固定件2,固定件2的一部分固定在底面100上,另一部分形成缠绕部。

将货物放置在底面100上,通过柔性缠绕部(如绳子、布条、塑料膜)等缠绕住货物,之后将缠绕部打结或用透明胶固定,即可将货物固定在盒体1内,之后再依据货物的高度调整盒体1的高度,使货物稳定地固定在盒体1内,这样避免了在盒体1内塞报纸、气泡膜等进行固定,稳定性更高,使用时操作更简单。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适用于不同厚度货物的包装盒中,所述固定件2为十字形,固定件2的中部,如通过不干胶固定在底面100的中部上,四个端部分别向着底面100的四个侧边所在的方向延伸,且由四个端部形成缠绕部,当包装盒展平时,朝着第三面130延伸的端部延伸至第五面150处。使用时将货物放置在固定件2的中部,之后将朝着第三面130延伸的端部向上翻折,包住货物,并使该端部固定在与其相对的端部上,之后将其他两个端部向上翻折后固定在朝着第三面130延伸的端部上,最后依据货物的高度调整盒体1的高度,使货物稳定地固定在盒体1内。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适用于不同厚度货物的包装盒中,所述固定件2为气泡膜或具有拉伸弹性的薄片物。这样能进一步地对货物进行保护,既能防止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晃动,也能避免货物碰撞损坏。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适用于不同厚度货物的包装盒中,如图3所示,所述底面100为双层结构,且其上层上间隔设置有四个通孔,所述底面100的上层和下层间的中部设置有一块长方体形的固定块3,固定块3固定在底面100的上层和下层之间,固定块3与底面100同轴设置,固定块3的四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固定孔,一个固定孔与一个通孔对应,四个固定孔两两相对,且相对设置的固定孔相互连通,相互连通的两对固定孔中分别穿设有一根布条4,每根布条4的两端分别延伸出与其相对的两个通孔。因固定块3固定在底面100的上层和下层之间,能保证固定块3无法移动,进而保证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无法移动,这种方式较用粘胶将固定件2粘贴在底面100上更稳定。使用时,将货物放在底面100的中央,之后使两根布条4的两端分别向上绕至货物的顶部后缠绕或固定在一起,即可使货物稳定地固定在盒体1内,再依据货物的高度调整盒体1的高度即可。

如果成品为纸盒,可以用纸板经过印刷线条(或者不印刷线条)、模切、压痕,即可得到成品。压痕线也可以用钻孔的虚线代替,而且效果更理想。按照目前的技术情况,压痕线或钻孔的虚线的线距普遍可以做到小至3毫米或者更小。如果成品为塑料盒,可以用塑料片材吸塑压痕成型,也可以视具体情况采取注塑等其它加工方法成型。如果是复合材料的盒子,底面100和第四面140可各为硬板,第一面110、第二面120、第三面130和第五面150为软质可折的材料(如布质),或者在与整个盒子造型完全一样的整块软质片状物上,紧密粘贴底面100和第四面140,这种盒子将获得一定限度以内的无级包装厚度。

本实用新型将现有盒子的盒身进行改进,以纸盒为例:

1、被包装物自身具有承压性,在不需要包装盒四周盒身来承压的情况下,由现有盒子的盒身在同一水平高度只各预设有一道可折线160(从而限定了它的唯一厚度),增加为各预设有多道平行可折线160;

2、在需要包装盒的四周盒身来承压的情况下,由盒身不预设任何限定厚度的可折线160,该部位改为印刷等同于刻度的若干道平行的线条,包装的时候借助简单压痕工具依被包装物的厚度压制可折线160,沿着这些印刷线条可以方便和准确压制可折线160。通过这两种情况的改进,从而获得相应多种不同的包装厚度。

包装盒摒弃了现有盒子只固定有一个包装厚度的模式,可以比较迅速、方便、结实地包装两种以及两种以上厚度的货物。

其最大特点是:同一个盒子,可以适应于包装底面规格相同或相接近的多种厚度的货物。这种包装盒通过将现有的正方体或者长方体盒子作为厚度的固定不变的只有一条可折线的盒身变为各自具有多级或者无级可折线的盒身,从而获得不同的包装厚度。这种包装盒使用灵活方便,包装紧密结实,可以节约资源,使大众乐于在各个行业交叉使用,若其材质比较耐用(如塑料)将成为快递物流行业“共享”式包装盒,给环保带来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设计图

适用于不同厚度货物的包装盒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5175.8

申请日:2019-03-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5(广西)

授权编号:CN209667573U

授权时间:20191122

主分类号:B65D 5/02

专利分类号:B65D5/02;B65D5/42

范畴分类:34B;

申请人:张志农

第一申请人:张志农

申请人地址:530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高新大道150号莱茵鹭湖9栋2单元301室

发明人:张志农

第一发明人:张志农

当前权利人:张志农

代理人:靳浩

代理机构:11369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优先权:CN201820335926X

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适用于不同厚度货物的包装盒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