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桨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螺旋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螺旋桨,包括螺旋桨本体、传动轴和船舶艉管,还包括沿航行方向依次设置的保护筒、过滤罩和切割装置,所述保护筒将螺旋桨本体包围,所述过滤罩的底部口径大于保护筒的端部口径;切割装置包括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第一切刀可拆卸地垂直连接在传动轴的外周上,第二切刀可拆卸地垂直连接在第一切刀上,且相邻两第二切刀异侧设置;第一切刀包括第一刀身和两个第一刀刃,两第一刀刃固定连接在第一刀身的前后两侧,两个第一刀刃的刀尖相背设置;第二切刀包括第二刀身和两个第二刀刃,两第二刀刃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刀身的前后两侧,两个第二刀刃的刀尖相背设置。本实用新型具有螺旋桨防缠绕效果好的优点。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螺旋桨,包括螺旋桨本体(1)、传动轴(2)和船舶艉管(3),所述螺旋桨本体(1)通过所述传动轴(2)传动连接所述船舶艉管(3)内的艉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航行方向依次设置的保护筒(4)、过滤罩(5)和切割装置,其中,所述保护筒(4)水平固定在船底,并将所述螺旋桨本体(1)包围,所述过滤罩(5)的底部口径大于所述保护筒(4)的端部口径,所述切割装置靠近所述船舶艉管(3)设置;所述切割装置包括第一切刀(6)和第二切刀(7),其中,所述第一切刀(6)可拆卸地垂直连接在所述传动轴(2)的外周上,所述第二切刀(7)可拆卸地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切刀(6)上,且相邻两第二切刀(7)异侧设置;所述第一切刀(6)包括第一刀身(601)和两个第一刀刃(602),其中,两第一刀刃(602)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刀身(601)的前后两侧,且两个第一刀刃(602)的刀尖相背设置;所述第二切刀(7)包括第二刀身(701)和两个第二刀刃(702),其中,两第二刀刃(702)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刀身(701)的前后两侧,且两个第二刀刃(702)的刀尖相背设置。

设计方案

1.一种螺旋桨,包括螺旋桨本体(1)、传动轴(2)和船舶艉管(3),所述螺旋桨本体(1)通过所述传动轴(2)传动连接所述船舶艉管(3)内的艉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航行方向依次设置的保护筒(4)、过滤罩(5)和切割装置,其中,所述保护筒(4)水平固定在船底,并将所述螺旋桨本体(1)包围,所述过滤罩(5)的底部口径大于所述保护筒(4)的端部口径,所述切割装置靠近所述船舶艉管(3)设置;

所述切割装置包括第一切刀(6)和第二切刀(7),其中,所述第一切刀(6)可拆卸地垂直连接在所述传动轴(2)的外周上,所述第二切刀(7)可拆卸地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切刀(6)上,且相邻两第二切刀(7)异侧设置;

所述第一切刀(6)包括第一刀身(601)和两个第一刀刃(602),其中,两第一刀刃(602)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刀身(601)的前后两侧,且两个第一刀刃(602)的刀尖相背设置;

所述第二切刀(7)包括第二刀身(701)和两个第二刀刃(702),其中,两第二刀刃(702)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刀身(701)的前后两侧,且两个第二刀刃(702)的刀尖相背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刀身(601)的左右两侧分别开有第一螺孔(8),所述第二刀身(701)的垂直连接部端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孔(8)相配合的第一螺杆(9),其中,所述第二切刀(7)可通过旋入第一螺孔(8)内的第一螺杆(9)与所述第一切刀(6)形成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刀身(601)的垂直连接部端面上设有第二螺杆(10),所述传动轴(2)的外周表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螺杆(10)相配合的第二螺孔(11),其中,所述第一切刀(6)可通过旋入第二螺孔(11)内的第二螺杆(10)与所述传动轴(2)形成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舶艉管(3)与传动轴(2)的连接处上设有保护套筒(12),其中,所述保护套筒(12)的一端固定在连接处的外周上,并将连接处包围,所述保护套筒(12)的另一端为传动轴(2)的伸入端,并靠近所述第一切刀(6)设置,所述传动轴(2)在伸入所述保护套筒(12)后,与所述保护套筒(12)形成间隙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鱼装置,其中,所述驱鱼装置包括LED水下灯(13)、出气管(14)和控制器;

所述保护筒(4)的外周表面上开有若干放置槽(401),其中,所述LED水下灯(13)位于所述放置槽(401)内,所述出气管(14)的数目为两根且分别位于所述保护筒(4)的航行方向两侧,所述出气管(14)的两端封闭,且所述出气管(14)的外周表面上开有若干出气孔(15);

所述出气管(14)通过管道连通有旋涡式空气增氧机,所述控制器分别通信连接所述LED水下灯(13)的受控端和所述旋涡式空气增氧机的受控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本体(1)包括桨毂(101)和4个桨叶(102),其中,所述桨叶(102)环向均匀分布在所述桨毂(101)的外周表面,所述螺旋桨本体(1)的直径为2245mm,且所述桨叶(102)的叶梢高于所述桨毂(10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102)的高度为48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筒(4)的外周表面上还开有若干通孔(402),所述保护筒(4)的横截面为梯形结构,且所述保护筒(4)的小口靠近所述过滤罩(5)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筒(4)、所述过滤罩(5)、所述第一切刀(6)或所述第二切刀(7)上涂抹有耐海水腐蚀材料层。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螺旋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旋桨。

背景技术

随着航海技术的快速发展,船舶数量急剧的增加,航行距离也越来越长,但是由于绝大部分船舶上的螺旋桨都采用外置式,裸露在水中,船只在长时间的航行中,会遇到各种漂浮物和水草等,螺旋桨会极易被水草、杂物等缠绕,使螺旋桨不能正常工作,严重时还会导致船舶失去动力,造成重大事故。现有的船只虽然在螺旋桨的四周设有保护罩来防止水草、杂草等杂物进入螺旋桨,但是这种保护方式只能起阻挡作用,效果并不好,水草缠绕问题也得不到完全解决,给船舶的航行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螺旋桨保护罩所存在的防水草、杂物缠绕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切碎缠绕的水草和杂物,螺旋桨本体保护效果好的螺旋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螺旋桨,包括螺旋桨本体、传动轴和船舶艉管,所述螺旋桨本体通过所述传动轴传动连接所述船舶艉管内的艉轴,还包括沿航行方向依次设置的保护筒、过滤罩和切割装置,其中,所述保护筒水平固定在船底,并将所述螺旋桨本体包围,所述过滤罩的底部口径大于所述保护筒的端部口径,所述切割装置靠近所述船舶艉管设置;

所述切割装置包括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其中,所述第一切刀可拆卸地垂直连接在所述传动轴的外周上,所述第二切刀可拆卸地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切刀上,且相邻两第二切刀异侧设置;

所述第一切刀包括第一刀身和两个第一刀刃,其中,两第一刀刃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刀身的前后两侧,且两个第一刀刃的刀尖相背设置;

所述第二切刀包括第二刀身和两个第二刀刃,其中,两第二刀刃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刀身的前后两侧,且两个第二刀刃的刀尖相背设置。

优化的,所述第一刀身的左右两侧分别开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二刀身的垂直连接部端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孔相配合的第一螺杆,其中,所述第二切刀可通过旋入第一螺孔内的第一螺杆与所述第一切刀形成可拆卸连接。

优化的,所述第一刀身的垂直连接部端面上设有第二螺杆,所述传动轴的外周表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螺杆相配合的第二螺孔,其中,所述第一切刀可通过旋入第二螺孔内的第二螺杆与所述传动轴形成可拆卸连接。

优化的,所述船舶艉管与传动轴的连接处上设有保护套筒,其中,所述保护套筒的一端固定在连接处的外周上,并将连接处包围,所述保护套筒的另一端为传动轴的伸入端,并靠近所述第一切刀设置,所述传动轴在伸入所述保护套筒后,与所述保护套筒形成间隙配合。

优化的,还包括驱鱼装置,其中,所述驱鱼装置包括LED水下灯、出气管和控制器;

所述保护筒的外周表面上开有若干放置槽,其中,所述LED水下灯位于所述放置槽内,所述出气管的数目为两根且分别位于所述保护筒的航行方向两侧,所述出气管的两端封闭,且所述出气管的外周表面上开有若干出气孔;

所述出气管通过管道连通有旋涡式空气增氧机,所述控制器分别通信连接所述LED水下灯的受控端和所述旋涡式空气增氧机的受控端。

优化的,所述螺旋桨本体包括桨毂和4个桨叶,其中,所述桨叶环向均匀分布在所述桨毂的外周表面,所述螺旋桨本体的直径为2245mm,且所述桨叶的叶梢高于所述桨毂。

具体的,所述桨叶的高度为485mm。

优化的,所述保护筒的外周表面上还开有若干通孔,所述保护筒的横截面为梯形结构,且所述保护筒的小口靠近所述过滤罩设置。

优化的,所述保护筒、所述过滤罩、所述第一切刀或所述第二切刀上涂抹有耐海水腐蚀材料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螺旋桨,本实用新型在航行方向上依次设有保护罩、过滤罩和切割装置,其中,保护罩将螺旋桨本体包围,能够阻挡杂物和水草直接被吸入螺旋桨本体。避免了杂物和水草直接与螺旋桨本体接触而发生缠绕的问题。

切割装置包括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其中,第一切刀垂直连接在传动轴的外周上,第二切刀垂直连接在第一切刀的两侧。通过上述设计,当传动轴在进行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转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都能够产生切割力,对航行途中的水草、杂物进行切割,防止水草和杂物缠绕到传动轴或螺旋桨本体上,造成螺旋桨本体转速降低或停止。

同时第一切刀上设有两个第一刀刃,第二切刀上设有两个第二刀刃,且刀尖相背设置。通过这样设计,船只无论是前进还是倒退,都能够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产生切割力,从水平和竖直方向上切割水草和杂物。大大的提高了水草和杂物的切割效果,避免了螺旋桨本体被缠绕的问题。另外,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均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通过这样设计,能够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快速的更换,大大的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还在保护罩和切割装置之间设有过滤罩,且过滤罩的底部口径大于保护套的端部口径,通过上述设计,使得被切碎的水草和杂物直接从过滤罩的两侧排出,避免了被切碎的水草和杂物再次进入到保护罩,缠绕螺旋桨本体的问题。另外,过滤罩还不会阻挡水流的流动,避免了船只因水流流动受到阻碍而速度变慢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旋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未安装保护罩的螺旋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的传动轴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护套筒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ED水下灯的具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旋桨本体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旋桨本体的正视图。

上述附图中,1-螺旋桨本体;2-传动轴;3-船舶艉管;4-保护筒;5-过滤罩;6-第一切刀;7-第二切刀;8-第一螺孔;9-第一螺杆;10-第二螺杆;11-第二螺孔;12-保护套筒;13-LED水下灯;14-出气管;15-出气孔;101-桨毂;102-桨叶;401-放置槽;402-通孔;601-第一刀身;602-第一刀刃;701-第二刀身;702-第二刀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一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螺旋桨,包括螺旋桨本体1、传动轴2和船舶艉管3,所述螺旋桨本体1通过所述传动轴2传动连接所述船舶艉管3内的艉轴,还包括沿航行方向依次设置的保护筒4、过滤罩5和切割装置,其中,所述保护筒4水平固定在船底,并将所述螺旋桨本体1包围,所述过滤罩5的底部口径大于所述保护筒4的端部口径,所述切割装置靠近所述船舶艉管3设置。

所述切割装置包括第一切刀6和第二切刀7,其中,所述第一切刀6可拆卸地垂直连接在所述传动轴2的外周上,所述第二切刀7可拆卸地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切刀6上,且相邻两第二切刀7异侧设置。

所述第一切刀6包括第一刀身601和两个第一刀刃602,其中,两第一刀刃602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刀身601的前后两侧,且两个第一刀刃602的刀尖相背设置。

所述第二切刀7包括第二刀身701和两个第二刀刃702,其中,两第二刀刃702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刀身701的前后两侧,且两个第二刀刃702的刀尖相背设置。

如图1~3所示,下面对上述的螺旋桨进行具体结构的描述:

所述螺旋桨本体1作为船只的动力装置,在所述船舶艉管3中艉轴的传动下,通过所述传动轴2进行转动,产生推动力推动船只前进。

所述保护筒4用于将所述螺旋桨本体1包围,可以阻挡水草、杂物等外界异物,防止水草和杂物等外界异物直接与螺旋桨本体1接触,避免外界异物直接缠绕在螺旋桨本体1上,造成螺旋桨本体1停止的问题。

所述切割装置用于切碎航行途中遇到的水草和杂物等,防止水草和杂物缠绕到所述传动轴2或螺旋桨本体1上。

如图3所示,下面对所述切割装置进行具体结构的描述:

所述第一切刀6用于切割竖直方向上的杂物,所述第二切刀7用于切割水平方向上的杂物。所述第一切刀6在所述传动轴2的带动下,能够做圆周运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切刀7转动。通过上述设计,使得所述切割装置能够在竖直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都产生切割力,切碎阻挡在所述螺旋桨本体1前方的外界异物,避免外界异物缠绕到传动轴2或螺旋桨本体1上,造成螺旋桨本体1停止的问题。

当所述第一切刀6和所述第二切刀7从竖直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切碎外界的异物后,由于在保护筒4与切割装置之间设置了过滤罩5,且过滤罩5的底部口径大于保护筒4的端部口径。所以,能够保证被切碎的异物能够直接从过滤罩5的两侧排出,而不会由于螺旋桨本体1的吸力又被重新吸入保护筒3中。通过上述设计,避免了被切碎的异物重新进入保护筒4,与螺旋桨本体1直接接触,可能会发生缠绕的问题。大大的提高了螺旋桨本体1的防缠绕效果。

所述第一刀刃602分别固定在第一刀身601的前后两侧,且刀尖相背设置,所述第二刀刃702分别固定在第二刀身701的前后两侧,且刀尖也相背设置。通过这样设计,使得船舶不论是前进还是后退,均能够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切割异物,保证了异物的切割效果,进一步的提高了螺旋桨本体1的防缠绕效果。

另外,所述第一切刀6和第二切刀7均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通过这样设计,在切刀顿挫时或损坏时,能够进行快速的更换。不仅能够保证切割装置切割的有效性,还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由此通过对前述螺旋桨的描述:一方面,通过所述保护筒4,能够阻挡外界的异物与螺旋桨本体1直接接触,防止异物直接缠绕到螺旋桨本体1上,造成螺旋桨本体1转速降低或停车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所述第一切刀6和第二切刀7,能够对螺旋桨本体1前方的异物进行竖直切割和水平切割,防止异物缠绕到传动轴2或螺旋桨本体1上。大大的提高了螺旋桨本体1的防缠绕能力。同时,还通过设置过滤罩5,使得被切碎的异物直接从过滤罩5的两侧排出,避免了被切碎的异物由于螺旋桨本体1的吸力被吸入保护筒4内,与螺旋桨本体1直接接触而发生缠绕的问题。通过这样设计,进一步的保护了螺旋桨本体1。另外,所述第一切刀6和所述第二切刀7均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能够在切刀顿挫或损坏时,便于人们快速的进行更换。通过这样设计,即保证了切刀的切碎效果,还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优化的,所述第一刀身601的左右两侧分别开有第一螺孔8,所述第二刀身701的垂直连接部端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孔8相配合的第一螺杆9,其中,所述第二切刀7可通过旋入第一螺孔8内的第一螺杆9与所述第一切刀6形成可拆卸连接。

优化的,所述第一刀身601的垂直连接部端面上设有第二螺杆10,所述传动轴2的外周表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螺杆10相配合的第二螺孔11,其中,所述第一切刀6可通过旋入第二螺孔11内的第二螺杆10与所述传动轴2形成可拆卸连接。

如图3和图4所示,下面对第一切刀6和第二切刀7的安装结构进行具体的描述:

所述第一刀身601作为所述第一刀刃602的安装载体,所述第二刀身701也作为第二刀刃702的安装载体。

所述第一刀身60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螺孔8,所述第二刀身701的垂直连接部的端面上设有第一螺杆9。通过上述设计,使得所述第二切刀7可通过第一螺杆9与所述第一螺孔8的相互配合,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第一切刀6上。

同理,所述第一切刀6可通过第二螺杆10与第二螺孔11的相互配合,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传动轴2上。

通过上述设计,使得所述第一切刀6和第二切刀7的更换变得极其便捷,当第一切刀6和第二切刀7因长时间使用而变得顿挫或损坏时,工作人员能够快速的更换相应的切刀。一方面,既保证了切刀的切碎效果;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优化的,所述船舶艉管3与传动轴2的连接处上设有保护套筒12,其中,所述保护套筒12的一端固定在连接处的外周上,并将连接处包围,所述保护套筒12的另一端为传动轴2的伸入端,并靠近所述第一切刀6设置,所述传动轴2在伸入所述保护套筒12后,与所述保护套筒12形成间隙配合。

如图5所示,下面对所述保护套筒12进行具体结构的描述:

所述保护套筒12用于包围所述传动轴2与船舶艉管3的连接处,避免水草、杂物等外界异物缠绕在连接处,造成传动轴2转动不顺畅或无法转动的问题。

所述保护套筒12的伸入端靠近所述第一切刀6设置的原因是:防止水草和杂物缠绕在第一切刀6与保护套筒12之间,阻碍传动轴2的转动。

优化的,还包括驱鱼装置,其中,所述驱鱼装置包括LED水下灯13、出气管14和控制器。

所述保护筒4的外周表面上开有若干放置槽401,其中,所述LED水下灯13位于所述放置槽401内,所述出气管14的数目为两根且分别位于所述保护筒4的航行方向两侧,所述出气管14的两端封闭,且所述出气管14的外周表面上开有若干出气孔15。

所述出气管14通过管道连通有旋涡式空气增氧机,所述控制器分别通信连接所述LED水下灯13的受控端和所述旋涡式空气增氧机的受控端。

如图1和图6所示,下面对驱鱼装置进行具体的描述:

由于船只在航行中,螺旋桨本体1在转动过程中很有可能会遭遇到鱼群,如果不驱赶鱼群,螺旋桨本体1会造成鱼群中的鱼类大量死亡,严重的影响了水中鱼类的生活。所以设置驱鱼装置用于驱赶鱼类,防止螺旋桨本体1损伤鱼类。

在所述放置槽401内的LED水下灯13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能够以一定频率进行闪烁,对附近的鱼群进行驱赶。所述旋涡式空气增氧机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能够产生压缩空气,并通过所述出气管14上的出气孔15进行释放,在水中形成一层气泡幕,对鱼类进行驱赶。通过上述两种方式的结合,能够有效地驱赶船只附近放入鱼类,大大的降低了螺旋桨本体1损伤鱼类的几率。

所述LED水下灯13驱赶鱼类的原理:以一定频率闪烁的灯是一种典型的突发光刺激,通过光强度在短时间内发生变化而对鱼群产生视觉冲击,从而阻止鱼群的靠近。

所述气泡幕驱赶鱼类的原理为:通过在水中释放压缩空气,在水中形成一道气泡幕墙,从视觉、听觉以及感觉上阻拦鱼类。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一定频率的闪烁的灯驱赶鱼群和通过压缩空气形成气泡幕驱赶鱼群均是一种现有的技术。

在本实施例中,举例控制器和所述旋涡式空气增氧机均设置在船舶上,举例所述LED水下灯13和所述旋涡式空气增氧机的电源也来自船舶,且所述LED水下灯13的闪烁频率为每分钟60次。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LED水下灯13是一种现有设备,它是安装在水底的一种,能够放在水面5米以下的灯具,由于需要承受一定的压力,所以一般是采用不锈钢材料,8-10MM钢化玻璃、优质防水接头、硅胶橡胶密封圈,弧形多角度折射强化玻璃、防水、防尘、防漏电和耐腐蚀。

优化的,所述螺旋桨本体1包括桨毂101和4个桨叶102,其中,所述桨叶102环向均匀分布在所述桨毂101的外周表面,所述螺旋桨本体1的直径为2245mm,且所述桨叶102的叶梢高于所述桨毂101。

具体的,所述桨叶102的高度为485mm。

如图7和图8所示,下面对所述螺旋桨本体1进行具体结构的描述:

所述螺旋桨本体1是船舶航行的核心动力器件,螺旋桨本体1的结构决定着船舶航行的速度。

所述桨叶102的最外端称为叶梢,螺旋桨本体1在旋转时,叶梢旋转的圆形轨迹称为梢圆,梢圆的直径即为所述螺旋桨本体1的直径。

所述螺旋桨本体1的直径往往影响着船只的推进效率,在理想情况下,为了获得更大的推进效率,通常选择直径较大的螺旋桨本体1,但是由于受到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螺旋桨本体1的推进效率不仅仅只受到螺旋桨本体1直径的影响。

所述螺旋桨本体1的直径为2245mm,通过这样设计,通过增加所述螺旋桨本体1的直径,进而使螺旋桨本体1获得较大的推进效率,提高船只的航行速度。

同时设置所述桨叶102叶梢的高度高于所述桨毂101,通过这样设计,提高了螺旋桨本体1的扭矩,又由于螺旋桨本体1的扭矩与转速成2次方关系,所以通过增加扭矩,可以增加转速,而推力也与转速成2次方关系。所以,通过提高所述螺旋桨本体1的扭矩,进而可以增加所述螺旋桨本体1的推力,最终提高船只的航行速度。

通过上述设计,通过设置所述螺旋桨本体1具有较大的直径和较大的扭矩,可以增加所述螺旋桨本体1的推力,进而提高船只的航行速度,增加船只的运输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旋桨本体1的扭矩与转速的关系,推力与转速的关系均为现有数据。

优化的,所述保护筒4的外周表面上还开有若干通孔402,所述保护筒4的横截面为梯形结构,且所述保护筒4的小口靠近所述过滤罩5设置。通过上述设计,使得保护筒4内的水流能够从所述通孔402流出,避免因螺旋桨本体1在运行时,水流的排出受到保护筒4的阻碍而影响船只速度的问题。设置所述保护筒4的横截面为梯形结构,且小口靠近所述过滤罩5的原因为:也是为了螺旋桨本体1在转动时,使得水流能够快速的排出保护筒4,保证船只的航行速度。

优化的,所述保护筒4、所述过滤罩5、所述第一切刀6或所述第二切刀7上涂抹有耐海水腐蚀材料层。通过上述设计,能够防止海水侵蚀上述器件,保证保护筒4、过滤罩6和切割装置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举例所述耐海水腐蚀材料层为ZS-711无机防腐材料,ZS-711具有防腐效果好和防腐时间长(可达50年)的优点,能够保证长时间的防腐效果。

综上,采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螺旋桨,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一方面,通过所述保护筒4,能够阻挡外界的异物与螺旋桨本体1直接接触,防止异物直接缠绕到螺旋桨本体1上,造成螺旋桨本体1转速降低或停车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所述第一切刀6和第二切刀7,能够对螺旋桨本体1前方的异物进行竖直切割和水平切割,防止异物缠绕到传动轴2或螺旋桨本体1上。大大的提高了螺旋桨本体1的防缠绕能力。同时,还通过设置过滤罩5,使得被切碎的异物直接从过滤罩5的两侧排出,避免了被切碎的异物由于螺旋桨本体1的吸力被吸入保护筒4内,与螺旋桨本体1直接接触而发生缠绕的问题。通过这样设计,进一步的保护了螺旋桨本体1。另外,所述第一切刀6和所述第二切刀7均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能够在切刀顿挫或损坏时,便于人们快速的进行更换。通过这样设计,即保证了切刀的切碎效果,还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2)通过所述驱鱼装置,能够在航行途中驱赶船只附近的鱼类,避免螺旋桨本体1损伤鱼类的问题,减小对鱼类生存的影响。

(3)通过设置所述螺旋桨本体1的直径,能够增加螺旋桨本体1的推力,同时设置所述桨叶102的叶梢高于所述桨毂101,可以提高螺旋桨本体1的扭矩,进而进一步的提高螺旋桨本体1的推力。通过上述设计,大大的增加了船只的航行速度,提高了船只的运输效率。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螺旋桨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2850.1

申请日:2019-03-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3(湖南)

授权编号:CN209683978U

授权时间:20191126

主分类号:B63H5/16

专利分类号:B63H5/16

范畴分类:32D;27D;

申请人:龙志国

第一申请人:龙志国

申请人地址:413000 湖南省益阳市南县明山头镇明山村第七村民小组

发明人:龙志国

第一发明人:龙志国

当前权利人:龙志国

代理人:左正超

代理机构:51224

代理机构编号: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螺旋桨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