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中型拖拉机现状及发展分析

我国大中型拖拉机现状及发展分析

一、浅析我国大中型拖拉机的现状及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苏力[1](2022)在《工人阶级领导、农民革命与工农联盟——当代中国宪制思考之一》文中指出本文旨在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什么由工人阶级领导,并以工农联盟为基础。这是因为:工人阶级是世界近代以来的工业化/现代化的动力和象征;传统农耕中国必须通过革命和建设实现工业化/现代化,重构现代中国;占中国人口最多的农民必须逐步加入这一进程,不只是作为工人阶级的同盟,更是加入工人阶级队伍。本文还以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农业机械化历程为例证,论证了前述论题。

潘家新,李莲靖,唐澍,张天[2](2022)在《广西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文中提出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通过参照对比全国农业机械化进程,从农业机械化水平、机械总动力、机械装备结构、机械化生产面积、机械购置补贴等方面分析广西近年来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指出广西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宜机化改造落后、农机装备结构不均衡、农机产业基础薄弱、综合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并提出农业机械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农业机械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农业机械产学研推体系构建、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综合服务能力提升等对策建议。

许欣[3](2021)在《农业机械化赋能工农协调发展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物质技术支撑,是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主要体现。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也是全面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但在现实中,农业农村发展仍相对落后,成为全面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四化同步”战略,党的十九大全面部署了“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已经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补齐发展短板,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任务迫切,却并非朝夕之功。农业机械化作为现代工业技术与物质装备和农业生产的结合,反映了工农业之间的互动,成为产业间连接的桥梁。未来,农业机械化的地位、作用、功能是多方面的,不仅在农业之内,更在农业之外,关乎农业农村发展全局和国民经济整体。在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化不仅发挥着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作用,更可能对种植结构、作物育种和栽培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农业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等领域掀起一轮新的技术革命;更重要的是,在工农产业之间产品和要素流动机制的作用下,农业机械化在工业和农业的互动关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在适宜的制度和政策环境下,能够发挥促进工农协调发展的积极作用。与以往大部分研究不同,本文尝试从工农关系视角出发,以农业机械化为研究对象和载体,以促进工农协调发展为落脚点,旨在充分把握促进我国工农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识别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以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赋能工农协调发展的机理和效果,根据研究结论为未来有效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切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工农协调发展提供依据和建议。本文以发展经济学二元经济理论、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要素替代与最优投入组合理论、马克思主义工农关系论述以及产业政策理论为基础,梳理总结了国内外工农关系和农业机械化相关研究文献;回顾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和工农关系的演进历程,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发展驱动因素以及制约工农协调发展制度、政策障碍,明确了农业机械化促进工农协调发展的主要机理,并测度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和工农协调发展水平;建立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机械化促进工农协调发展的效果,并进一步探讨了我国工农关系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制约工农协调发展的因素以及相关制度和政策改革方向;通过考察农机补贴政策的实现形式、补贴效果和响应程度,对其政策效果进行分析,对未来我国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提出意见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当前我国工农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投入不足、技术互助程度不高是阻碍工农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我国整体上仍处于“农业支持工业”的中后期阶段,工业、服务业发展仍高度依赖农业支持而反哺农业力度不足,以及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产业间联系不紧密是部分地区经济整体发展未能带动工农协调发展水平同步提升的原因;城镇化促进工农协调发展的效果已开始显现,在西部地区尤为明显。第二,我国工农协调发展受到制度性制约,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技术性障碍。当前阶段在土地制度、户籍制度、行政制度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对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和工农协调发展产生了制约;对农业机械与劳动力的替代弹性与边际替代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益仍有提升空间,亦间接反映了工农产品不平等的交换关系、工农产业较大的发展差距以及农业规模经营、农村劳动力实质性转移的制度、政策障碍依然存在的现实。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协调发展的目标,需要推动各领域、全方位制度改革,优化政策环境,使农业农村能够实现公平、全面发展。第三,农业机械化与工农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高度契合,是促进工农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农业机械化作为“工业反哺农业”的直接形式,通过增强农业支持工业的能力,对工农协调发展的各个主要方面和因素产生积极影响,其途径是多方面的,具体效果也有较大差异。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增加农机存量和使用成本投入均不能有效促进工农协调发展,这并非否定提升农机装备水平的必要性,而是反映了工农产品不平等的交换关系及农业发展水平和比较收益低的现实;农机跨区作业对工农协调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其效果受到经济社会条件变化的影响;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能够有效促进工农协调发展,其中补贴政策在不同区域的效果差异较大。以上结果说明农业机械化赋能工农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于提升农机的使用效率和农机服务的可获得性,亦反映了我国农业仍然面临经营规模偏小、比较收益和专业化程度偏低的现实条件。要实现农业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升,破除阻碍工农协调发展的一系列制度和政策障碍更为重要。第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工农协调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未来需要因地制宜地调整和优化。补贴政策在不同地区的实现形式、响应程度和具体效果差异较大,因此,应有针对性地调整、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同时积极引导、推动农机工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突破,探索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的新道路。整体而言,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各类农业支持政策,为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创造更为有利的制度和政策环境;以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和农机服务的可获得性为重点,实现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益的辩证统一;实施差异化的农机补贴政策,引导农机工业积极转型升级,将扩大、引导需求与促进有效供给相结合,推动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提升农业机械化赋能工农协调发展的效果,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张天琪[4](2021)在《河北省政策性农机保险调查报告》文中研究表明农业机械化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作物产量,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等方面有着积极意义。近年来我国农机保有量不断增加,2019年全国小型拖拉机数量为1780.4万台,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443.9万台,联合收割机数量为212.8万台。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农机事故时有发生,农户若没有参加农机保险,就需自己承担农机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一些农户家庭甚至会因此返贫。农机保险可以为农机作业提供风险保障,在稳定农业生产、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安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13年实施的《农业保险条例》中明确规定农机保险属于涉农保险,这为各地区推广农机保险提供了法律依据。2017年河北省开展政策性农机保险试点工作。2020年3月,河北省出台《河北省政策性农机保险实施方案》,政策性农机保险正式在河北省开展。本文以河北省政策性农机保险为研究对象。首先,论文分析了河北省农业机械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风险,对可以通过农机保险规避的农机事故风险进行重点分析。其次,介绍河北省政策性农机保险发展现状,包括相关政策、现有产品、保费补贴、承保机构四方面。为更好地了解河北政策性农机保险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河北省农机户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发现河北省政策性农机保险在开展过程中存在五方面问题:农机保险宣传不到位、保险产品种类少、农机保险地区发展不平衡、农业机械“三率”水平低、保险公司配套服务有待完善。在借鉴陕西省农机互助保险和江苏省政策性农机保险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加大政策性农机保险宣传力度、优化创新农机保险险种、缓解农机保险地区发展不平衡、积极提高农业机械“三率”水平、优化保费补贴政策、保险公司完善配套服务六方面的对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研究视角比较新颖,河北省在2017年才开始政策性农机保险试点,学术界关于政策性农机保险的研究较少,对河北省政策性农机保险的研究则更少。本文对河北省政策性农机保险进行系统研究,可以丰富河北省政策性农机保险的研究成果,为政府相关部门和保险行业提供一些相关信息和建议。本文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调查问卷样本量不够大,个别问题的统计结果不够客观;二是河北省政策性农机保险开展时间较短,相关数据非常匮乏,论文的数据支撑不够丰富。

郝鸿嫣[5](2021)在《MT农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提出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随着我国制造业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业机械的装备总量也不断增加,农机先进技术与农机服务业也在蓬勃发展,我国成为带动世界农机产业发展的主要引擎。但在农业机械产业整体向好发展的局面下,受产业结构调整与行业加速发展的影响,传统农机行业所积累的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需求下降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导致我国传统农机行业利润空间逐渐缩水、竞争不断加剧。这一系列的问题使得MT农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MT农机)这类中小型农机企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因此MT农机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走在前列,就需要重新制定竞争战略。本文以MT农机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相关的战略理论知识,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运用PES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等,对企业所处的复杂的外部环境进行剖析,并对企业拥有的独特的内部资源与能力进行详细的了解。运用SWOT分析法选择出适合企业未来发展的差异化战略,列出企业实施竞争战略的重点业务内容,使企业未来业务发展规划更有针对性。并提出相应的战略保障措施,保证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持续的优势地位。也期望通过这一系列的分析与研究,为我国同类型的农机企业提供战略选择的参考。

陈旭[6](2020)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机需求影响因素与趋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是推动我国由农业大国转向农业强国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战略最终将实现乡村的“产业兴旺、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生活富裕”,其中产业兴旺是动力,对战略愿景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农业机械化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关键路径之一,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物质条件和重要基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加速了乡村振兴的步伐,引领农业进入现代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新格局。没有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更不会有产业兴旺,而农机需求的改变是研判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和进程的重要依据。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研判农机需求的影响因素和结构性变化对于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和产业振兴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机械化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基于此,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以农机需求作为研究标的,在梳理国内外研究文献以及实地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系统理论、生产要素理论、规模经济理论、诱致性技术选择理论,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回归分析、Logit模型、组合预测模型及动态仿真模型对吉林省农机需求影响因素及趋势进行综合研究,以期为吉林省农机装备产业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1)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机需求的关系。运用系统理论,参考战略管理“HCD”模型的核心理念,设计了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机需求系统的“ISRS”模型,从智能子系统(I)、服务子系统(S)、配套子系统(R)、生存子系统(S)四个方面对照乡村振兴战略的五个目标,分析二者的联动机理。认为,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途径,农业机械化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基本保证、农机需求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主要动力。(2)我国农机需求影响因素。基于2004-2018年统计数据,从宏观层面以农机总动力为因变量,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价格、农机作业服务价格、农户收入、农产品价格、农业劳动力数量、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为自变量,分别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及线性回归分析法,探究我国农机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农机需求主要作用因素的影响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农业劳动力数量(0.471)、农户收入(0.462)、农机购置补贴(0.025)、农机价格(-0.004),两模型结果相互吻合,说明全国农机装备需求受以上四个因素的影响较大。(3)吉林省农户农机需求的影响因素。根据田野调查的微观数据,借鉴前文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对吉林省农户农机需求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从不同生产环节(耕地环节、播种环节、收获环节)、不同类型农户(以农为主农户、以农为辅农户)两个层面,利用二元Logit模型,对农户农机需求水平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从生产环节来看,耕地环节农机需求受到农机拥有量(-1.1462)、农机购置补贴(0.8623)、道路情况(0.7371)、年龄(-0.7323)、地貌特征(0.4218)、性别(-0.235)、农户人均收入(0.0127)、农业劳动力(0.0061)的影响;播种环节农机需求受到农机拥有量(-0.3417)、农业劳动力(0.0176)、农户人居收入(0.0123)、年龄(-0.1355)、地貌特征(0.7321)的影响;收获环节农机需求受到农机拥有量(-0.5264)、道路情况(0.5758)和地貌特征(0.7326)的影响。从农户类型分析,以农为主农户农机需求受劳动力数量、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拥有量、年龄、受教育程度、道路情况、地形特征影响,结果分别是0.1364、0.2564、-0.6314、-1.2645、0.1453、0.3672、-0.9471;以农为辅农户农机需求受农机购置补贴、年龄、地形特征的影响,结果分别是0.2315、-0.1465、-1.0421。作者认为农机拥有量、农机购置补贴、地形特征、道路情况是影响吉林省农户农机需求的关键因素,以上指标分别代表吉林省农机基础、自然禀赋、政府行为及基础设施,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政府行为和基础设施将不断优化,未来农机需求将有所调整和改善。(4)吉林省农机作业服务主体需求的影响因素。本文根据农机具原值将吉林省农机作业服务主体分为农机户、I类农机服务组织、II类农机服务组织,并以此构建服务组织农机需求的影响因素模型,基于Logistic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这三类服务组织在农机需求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其中影响农机户农机需求的因素包括耕地块数、耕地转入情况、劳动力数量、农机购置补贴、性别、健康状态、兼职情况以及耕地地貌,结果分别为-0.2543、2.3533、-1.7543、0.8473、0.5433、1.3523、0.0632、-0.2364;I类农机服务组织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最大块耕地面积、农业收入比例、劳动力数量、农机经营性收入比例、当地劳动力价格、农机购置补贴、年龄、性别、健康状态,系数分别为0.2846、1.3743、-1.3542、1.1263、0.6423、0.4324、-0.0357、0.5724、1.4164;II类农机服务组织的影响因素分别为最大块耕地面积、农业收入比例、农机现值、当地劳动力价格、农机购置补贴、年龄、性别、健康状态、耕地地貌,系数分别为0.2746、1.4235、0.7385、-0.3635、0.3432、-0.0264、0.5913、1.4935、-0.1925。结果表明,农业收入比例、劳动力数量、农机购置补贴、健康状态对三类农机服务组织影响较大,可见除政府行为外,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对市场化要求更高。而随着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规模扩大,自然禀赋的限制日益减少,这一趋势与未来乡村振兴战略土地集约化、农业产业市场化的发展方向具有一致性,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具有良好的辐射性。(5)吉林省农机需求趋势预测。基于吉林省2004-2018年农机装备使用情况构建吉林省农机需求水平指标体系,利用组合预测模型,对2019-2023年的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和服务水平进行趋势预测。进一步依据《吉林省乡村振兴规划(2018-2022)》指标中农业劳动生产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两项指标的目标值添加政策实施水平变量,分别按照1%、3%、5%的增长率构建吉林省农机需求政策效应动态仿真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控制劳动生产率按照每年1%,3%,5%的增长,农机总动力的年均增长分别为4.7%、7.5%、12.7%,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年均增长为4.9%、5.9%以及7%,机耕水平的年均增长为0.9%、1.1%、1.3%。利用动态仿真模型控制粮食综合生产率按照每年1%,3%,5%的增长,农机总动力的年均增长分别为4.8%、7.6%、9.3%,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年均增长为1.36%、3.14%以及6.23%,机耕水平的年均增长为0.93%、1.09%、1.28%。结果表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吉林省农机需求发展是有极强的推动作用,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吉林省农机需求水平。(6)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的借鉴。对日本和美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借鉴日美地少人多、地广人稀的两种农业模式,针对我国及吉林省农业地貌复杂的实际情况提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建议: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重视科研创新体系。综上,基于前文从宏观层面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研究,微观层面影响吉林省农户农机需求、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农机需求的因素研究,研判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机需求的发展趋势,同时借鉴日美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作者针对吉林省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产业发展提出应加大力度培养新农人、着力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农村生产方式转变;积极推进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组织;推进农村生产性基础建设,保障农机化生产外部环境;强化农业机械安全监管,稳定农机装备市场平衡;加快农业机械科技创新,推进全面全程高质高效农业机械化发展等政策建议。

张士珂[7](2020)在《约翰迪尔(中国)农机业务核心竞争力研究》文中认为农业机械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农机市场饱和和竞争加剧,约翰迪尔(中国)农机业务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本文以迪尔中国农机业务为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为在识别企业核心竞争力前提下,制定有针对性的提升方案。首先,分别运用PEST分析法和五力模型分析法对宏观环境和行业进行分析,随后对迪尔中国农机业务背景和现状进行分析,得出迪尔中国农机业务优势和劣势以及机会和威胁。对于高端用户,应该加快引进迪尔公司国外先进产品和技术,树立在精准农业领域的技术优势,创造更大的客户价值。对于低端用户,应该降低国产农机生产成本,通过降低价格来满足客户需求。其次,在核心竞争力理论指导下,通过专家访谈法确定迪尔中国农机业务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价格和市场占有率两个维度确定直接竞争对手,运用资料查询法和问卷调查法进行数据获取,通过横向比较得出迪尔中国农机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从而针对生产成本控制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企业战略定位能力和规模经济性这四个核心竞争力指标制定提升建议。最后,约翰迪尔(中国)农机业务应该在深刻理解客户需求前提下,提升生产成本控制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企业战略定位管理能力、规模经济能力以及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本管理能力和践行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保障。通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此获得迪尔中国农机业务的稳健经营和持续增长。

野金花,渠文军,张平,袁玉萍,周晓晶,安增龙[8](2021)在《基于综合评价法的农机装备水平研究及预测》文中提出农机装备水平的高低、结构是否合理,将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及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为此,选取农机装备水平中的农业机械总动力、大中型拖拉机、小型拖拉机、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小型拖拉机配套农具、农用排灌动力机械、联合收获机、机动割晒机及农用运输车作为评价农机装备水平的指标,采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再根据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得出各年度的农机装备水平综合得分情况,对黑龙江垦区农机装备水平进行评价。然后,基于二次曲线,建立回归函数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农机装备发展情况。结果表明:在未来黑龙江垦区农机总动力仍将继续增加,大中型拖拉机及其配套农具占据主导地位,小型拖拉机及其配套农具持续减少,垦区农机装备加速换代升级,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

刘茜[9](2020)在《盐城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工作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年盐城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工作虽然在江苏省乃至全国排名靠前,但每年仍有不少农机事故发生,导致人民群众财产受到损失。本文通过系统的了解和分析有关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的基本概念界定、内容及其他相关基础理论,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盐城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盐城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工作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结合近几年发生的农机事故,发现存在:监理基础薄弱、依据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安全宣传教育不到位、行政执法处罚缺乏力度、农机事故应急救援制度不全、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上述问题既是当前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也是发生农机事故的原因,对这些问题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既是进一步加强盐城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工作的需要,也是顺应时代发展、保证农业机械操作的安全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职责所在。因此,完善盐城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工作需要做到:完善农机监理法律法规、夯实农机监理基础、丰富宣传手段和内容、构建安全监理体系、强化执法检查、制定详细应急预案等等。

方凯[10](2020)在《阿拉尔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党中央、国务院把“三农”问题作为一切问题的本源,把着力于寻找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的最佳途径作为第一要务,而农业机械化是完成这一要务的最佳路径之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它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物质基础,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分。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具体表现。本文以阿拉尔市为分析对象,通过探索分析阿拉尔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发现目前阿拉尔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并根据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给出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对推动阿拉尔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实际意义。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及意义、进行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与评述、说明了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阐述了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并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阐述了国外从不同视角研究的情况和国内从不同环节研究的进度,为下文探究提供参考依据。第二部分是阿拉尔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从农业机械化发展规模、资金投入情况、作业水平、经营情况和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总结阿拉尔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第三部分是分析阿拉尔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结构分布不合理、资金投入不足、产业发展滞后、劳动人员素质不高、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第四部分是对阿拉尔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因素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解释。第五部分是通过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和针对问题给出的政策建议。通过各项数据指标对阿拉尔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实证分析,得出研究的主要结论,找到发展的政策建议,提供今后研究的方向和启示。本文研究的结论是:1.阿拉尔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有:结构分布不合理、资金投入不足、产业发展滞后、劳动人员素质不高、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等。2.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得到阿拉尔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因素的影响次序是:交通运输业生产总值占比全社会生产总值百分比(0.8871)、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占比全社会生产总值百分比(0.8409)、单位面积大中型拖拉机拥有量(0.8302)、单位面积农机动力拥有量(0.7769)、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0.76639)、农业职工人均耕地面积(0.76119)、配套农具与大中型拖拉机比例(0.74599)、农业服务业从业人员平均服务人数(0.72289)、第一产业固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投资比例(0.69399)和农业职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0.62029)。3.通过上述分析,给出的推动阿拉尔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倡议是:加快农业机械结构转型升级、加大农业机械资金投入力度、拓展农业机械产业链深广度、强化农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加强农业机械服务体系建设。

二、浅析我国大中型拖拉机的现状及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我国大中型拖拉机的现状及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工人阶级领导、农民革命与工农联盟——当代中国宪制思考之一(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
二、工人阶级与工业化/现代化
三、中国革命和现代化与农民
四、以农业机械化为例证
五、也算结语

(2)广西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发展现状
    1.1 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重要突破
        1.1.1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1.1.2 优势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
    1.2 农业机械总动力总体稳步提升
    1.3 农业机械装备总量平稳增长
        1.3.1 大中型拖拉机需求增长
        1.3.2 小型拖拉机需求增长
        1.3.3 谷物联合收割机需求下降,机动脱粒机需求旺盛
        1.3.4 甘蔗联合收获机需求迫切
    1.4 机械化生产面积总体不断扩大
    1.5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成效显着
2 存在问题
    2.1 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
    2.2 宜机化改造落后
    2.3 农机装备结构不均衡
    2.4 农机产业基础薄弱
    2.5 农机综合服务能力不强
3 对策建议
    3.1 推进农业机械装备产业转型升级
    3.2 加快建设农业机械产业园区基地
    3.3 构建农业机械产学研推体系
    3.4 加强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
    3.5 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3.6 持续提升农机综合服务能力
4 结论

(3)农业机械化赋能工农协调发展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目标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结构
    1.6 可能创新及不足
        1.6.1 可能创新
        1.6.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工农协调发展相关研究
        2.1.1 工农关系研究
        2.1.2 工农协调研究
    2.2 农业机械化发展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2.2.1 农业机械化发展特征研究
        2.2.2 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2.3 农业机械化与工农协调发展
        2.3.1 农业机械化发展促进作用研究
        2.3.2 制约协调发展的农机化短板
    2.4 文献述评
第三章 农业机械化赋能工农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
    3.1 二元经济理论
    3.2 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
    3.3 要素替代与最优投入组合理论
    3.4 马克思主义工农关系相关论述
    3.5 产业政策理论
第四章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和水平分析
    4.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
        4.1.1 农业机械化起步阶段
        4.1.2 农业机械化推进阶段
        4.1.3 农业机械化高速发展阶段
        4.1.4 农业机械化转型发展阶段
    4.2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特点
        4.2.1 现实国情农情决定必然性
        4.2.2 作业水平提高体现技术性
        4.2.3 特色经营模式凸显适应性
    4.3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驱动因素
        4.3.1 自然因素
        4.3.2 技术因素
        4.3.3 经济因素
        4.3.4 政策性因素
    4.4 农业机械化发展指标体系及水平测度
        4.4.1 农业机械化发展指标体系
        4.4.2 数据来源和测算方法
        4.4.3 测算结果和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工农关系演进与工农协调发展水平测度
    5.1 我国工农关系历史演进
    5.2 工农关系不同阶段形式和特点
        5.2.1 农业支持工业发展形式和特点
        5.2.2 工业反哺农业主要形式和特点
    5.3 影响工农协调制度因素
        5.3.1 土地制度
        5.3.2 户籍制度
        5.3.3 行政资源
        5.3.4 教育资源
    5.4 工农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及水平测度
        5.4.1 工农协调指标体系
        5.4.2 数据来源和测算方法
        5.4.3 测算结果及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农业机械化赋能工农协调发展效果的实证检验
    6.1 农业机械化赋能工农协调的机理
        6.1.1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
        6.1.2 农业机械化是衔接工农的桥梁
        6.1.3 农业机械化是工农协调的表征
    6.2 农业机械化赋能工农协调的效果分析
        6.2.1 模型构建
        6.2.2 数据来源
        6.2.3 实证结果及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农业机械化赋能的政策动力——农机补贴效果考察
    7.1 农机补贴政策与工农协调发展
    7.2 农机补贴政策与农业机械化发展
    7.3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7.4 估计结果及分析
        7.4.1 变量平稳性检验
        7.4.2 协整关系分析
        7.4.3 原序列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7.4.4 差分序列格兰杰因果检验
        7.4.5 农机补贴和农机总动力格兰杰因果检验
        7.4.6 农机补贴和大中型拖拉机格兰杰因果检验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ABSTRACT

(4)河北省政策性农机保险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4 写作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写作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点
        1.5.2 本文的不足
2 河北省农业机械发展现状及风险分析
    2.1 河北省农业机械发展现状
    2.2 农业机械面临的风险分析
        2.2.1 作业环境风险
        2.2.2 农机操作风险
3 河北省政策性农机保险发展现状
    3.1 河北省政策性农机保险相关政策
    3.2 河北省政策性农机保险现有产品
        3.2.1 拖拉机运输机组交强险
        3.2.2 农业机械综合险
    3.3 河北省政策性农机保险保费补贴
    3.4 河北省政策性农机保险承保机构
4 河北省政策性农机保险调查问卷设计与统计分析
    4.1 调查问卷设计
        4.1.1 问卷设计思路
        4.1.2 问卷发放及收集
    4.2 调查问卷结果统计
        4.2.1 农户基本情况
        4.2.2 农机基本情况
        4.2.3 农机投保情况
5 河北省政策性农机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
    5.1 农机保险宣传不到位
        5.1.1 政府部门宣传不到位
        5.1.2 保险公司缺乏宣传
    5.2 保险产品种类少
    5.3 农机保险地区发展不平衡
        5.3.1 农机保险发展不平衡与政府重视程度有关
        5.3.2 农机保险发展不平衡与县级财力不平衡有关
    5.4 农业机械“三率”水平低
    5.5 保险公司配套服务有待完善
        5.5.1 农户投保不方便
        5.5.2 保险专业人才缺乏
6 其他省份开展农机保险的经验借鉴
    6.1 江苏省政策性农机保险的发展经验
        6.1.1 政府大力支持
        6.1.2 保险服务不断优化
    6.2 陕西省农机互助保险的发展经验
        6.2.1 保险种类多样化
        6.2.2 多方举措提高农民投保积极性
        6.2.3 农机保险配套服务比较到位
7 河北省政策性农机保险发展对策及建议
    7.1 加大政策性农机保险宣传力度
        7.1.1 政府部门加大宣传力度
        7.1.2 保险公司加强宣传
    7.2 优化创新农机保险产品
        7.2.1 优化保险期限
        7.2.2 为农户提供多档费率选择
        7.2.3 创新农机保险险种
    7.3 缓解农机保险地区发展不平衡
        7.3.1 提高政府对农机保险的重视程度
        7.3.2 提高省级财政补贴比例
        7.3.3 刺激当地经济发展
    7.4 优化保费补贴政策
    7.5 积极提高农业机械“三率”水平
        7.5.1 加大农机安全宣传力度
        7.5.2 加大农机监管力度
    7.6 保险公司完善配套服务
        7.6.1 增加基层营业网点的数量
        7.6.2 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
        7.6.3 加大保险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河北省政策性农机保险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
致谢

(5)MT农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3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1.3.1 理论基础
        1.3.2 相关文献综述
第二章 MT农机发展现状
    2.1 MT农机公司概况
    2.2 MT农机组织结构
    2.3 MT农机生产销售情况
    2.4 MT农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T农机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环境
        3.1.4 技术环境
    3.2 行业环境分析
        3.2.1 全球农机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3.2.2 我国农机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3.2.3 农机行业产品市场分析
    3.3 行业竞争分析
        3.3.1 行业中现有竞争者分析
        3.3.2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3.3.3 供应商议价能力的分析
        3.3.4 消费者议价能力的分析
        3.3.5 替代品的威胁
    3.4 机遇与威胁分析
        3.4.1 公司的机遇
        3.4.2 公司的威胁
第四章 MT农机内部环境分析
    4.1 企业资源分析
        4.1.1 技术资源
        4.1.2 品牌资源
        4.1.3 渠道资源
    4.2 企业能力分析
        4.2.1 生产能力
        4.2.2 营销能力
        4.2.3 新产品开发能力
    4.3 竞争优势与劣势分析
        4.3.1 公司的优势
        4.3.2 公司的劣势
第五章 MT农机竞争战略选择
    5.1 MT农机SWOT分析
    5.2 MT农机总体竞争战略分析
    5.3 MT农机竞争战略重点业务
        5.3.1 塑造特色农机品牌
        5.3.2 创新研发个性化产品
        5.3.3 探索个性化营销手段
        5.3.4 打造个性化服务
        5.3.5 深耕国内外市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MT农机竞争战略实施措施与保障
    6.1 组织结构优化
    6.2 积极培养与吸引专业人才
    6.3 新技术引进
    6.4 优化信息平台建设
    6.5 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机需求影响因素与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户
        2.1.2 农机服务组织
        2.1.3 农机户
        2.1.4 农机需求
    2.2 理论基础
        2.2.1 系统理论
        2.2.2 生产要素理论
        2.2.3 农户行为理论
        2.2.4 规模经济理论
        2.2.5 诱致性技术选择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机需求的关系研究
    3.1 乡村振兴与农机需求的逻辑关系分析
        3.1.1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途径
        3.1.2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基本保证
        3.1.3 农机需求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主要动力
    3.2 乡村振兴与农机需求的系统分析
        3.2.1 乡村振兴的系统分析
        3.2.2 农机需求的系统分析
        3.2.3 乡村振兴与农机需求的系统耦合
    3.3 乡村振兴与农机需求的联动机制
        3.3.1 HCD模型原理
        3.3.2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机需求系统“ISRS”模型
        3.3.3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机需求的联动机理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农机需求状况的宏观视角分析
    4.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史脉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1.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史脉络
        4.1.2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4.1.3 我国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4.2 农机需求主导影响因素的确定
        4.2.1 灰色关联分析法介绍
        4.2.2 变量选择与数据处理
        4.2.3 数据描述性分析及预处理
        4.2.4 农机需求影响因素关联度排名
    4.3 我国农机需求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4.3.1 计量模型构建
        4.3.2 数据检验
        4.3.3 回归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吉林省农户农机需求影响因素研究
    5.1 吉林省乡村振兴发展现状
    5.2 吉林省农户农机使用现状及需求特征
        5.2.1 吉林省农户农机使用现状
        5.2.2 吉林省农户农机需求特征
    5.3 农户农机需求分析
        5.3.1 样本描述
        5.3.2 农户农机需求描述性统计
    5.4 农业生产环节对农机需求的影响
        5.4.1 研究假设
        5.4.2 模型构建
        5.4.3 回归结果分析
    5.5 农户农机需求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吉林省农机作业服务主体的农机需求影响因素研究
    6.1 吉林省农机作业服务主体发展现状
    6.2 吉林省农机作业服务主体农机需求特征
    6.3 农机作业服务主体农机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6.3.1 数据样本描述
        6.3.2 模型构建
        6.3.3 计量方法介绍
        6.3.4 回归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机需求趋势的预测研究
    7.1 吉林省农机需求预测指标体系构建
        7.1.1 农机需求水平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7.1.2 农机需求水平指标体系设计
    7.2 吉林省农机需求预测模型构建
        7.2.1 组合预测原理
        7.2.2 组合预测确定最优权重
        7.2.3 单一预测模型介绍
    7.3 吉林省农机需求水平预测
        7.3.1 农业机械装备需求体量预测
        7.3.2 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预测
        7.3.3 农业机械化服务的专业化程度预测
    7.4 吉林省农机需求政策效应动态仿真模拟
        7.4.1 吉林省农机需求动态仿真模型构建
        7.4.2 农机需求政策效应动态仿真模型的参数评估
        7.4.3 吉林省农机需求政策效应动态仿真分析的情景分析
    7.5 吉林省农机需求趋势分析
    7.6 小结
第8章 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及启示
    8.1 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经验
        8.1.1 日本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
        8.1.2 美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
    8.2 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经验的启示
        8.2.1 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启示
        8.2.2 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启示
    8.3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9.1 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
        9.2.1 加大力度培养新农人,着力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
        9.2.2 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农村生产方式转变
        9.2.3 推进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组织
        9.2.4 推进农村生产性基础建设,保障农机化生产外部环境
        9.2.5 强化农业机械安全监管,稳定农机装备市场平衡
        9.2.6 加快农机科技创新,推进全面全程高质高效农机化发展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导师简介
致谢

(7)约翰迪尔(中国)农机业务核心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预期创新点
第2章 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
    2.1 核心竞争力理论综述
        2.1.1 核心竞争力理论溯源
        2.1.2 核心竞争力研究现状
        2.1.3 核心竞争力基本特征
    2.2 核心竞争力评价方法综述
    2.3 制造行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2.3.1 制造行业核心竞争力构成因素分析
        2.3.2 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因素界定
第3章 约翰迪尔(中国)农机业务内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2 行业环境分析
    3.3 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3.3.1 约翰迪尔全球公司介绍
        3.3.2 约翰迪尔(中国)农机业务存在的问题
    3.4 约翰迪尔(中国)农机业务SWOT分析
第4章 约翰迪尔(中国)农机业务核心竞争力评价
    4.1 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建立
        4.1.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4.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 约翰迪尔与竞争对手核心竞争力比较
        4.2.1 竞争对手的选取
        4.2.2 约翰迪尔及竞争对手指标数据获取
        4.2.3 核心竞争力数据分析
第5章 约翰迪尔(中国)农机业务核心竞争力提升措施建议
    5.1 坚定战略定位
    5.2 提升新产品开发
    5.3 加强生产成本控制
    5.4 发挥规模经济优势
    5.5 核心竞争力提升保障措施
        5.5.1 加强人力资本管理
        5.5.2 推进组织架构优化
        5.5.3 践行诚信企业文化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展望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基于综合评价法的农机装备水平研究及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黑龙江垦区农机装备水平现状
    1.1 数据来源及农机装备水平评价指标确立
    1.2 农机装备现状分析
2 黑龙江垦区农机装备水平的综合评价
    2.1 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2.2 权重求解
    2.3 综合得分
3 黑龙江垦区农机装备数量预测
4 结论

(9)盐城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工作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析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2 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2.1 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相关概念界定
    2.2 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的意义与作用
    2.3 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的基础理论
3 盐城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工作的现状
    3.1 盐城市农机化发展情况概述
    3.2 盐城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理体系的现状
    3.3 盐城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工作依据的法律法规
    3.4 盐城市农机安全监理措施
4 盐城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工作问题分析
    4.1 盐城市农业机械事故总体情况
    4.2 农业机械事故分析
    4.3 农机事故隐患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4.4 农机事故应急和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5 完善盐城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的对策建议
    5.1 完善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工作的总体思路
    5.2 完善农机监理法律法规,构建法制支撑体系
    5.3 夯实农机监理基础,改变监管方式
    5.4 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监理宣传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5.5 坚持安全发展,着力构建安全监理体系
    5.6 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执法检查
    5.7 增强事故处理能力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阅读文献(50)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阿拉尔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第2章 阿拉尔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
    2.1 农业机械化发展规模
    2.2 农业机械资金投入情况
    2.3 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
    2.4 农业机械经营情况
    2.5 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第3章 阿拉尔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农业机械结构分布不合理
    3.2 农业机械资金投入不足
    3.3 农业机械产业发展滞后
    3.4 劳动人员素质不高
    3.5 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第4章 阿拉尔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1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相关概念
    4.2 变量选择与数据收集
    4.3 灰色关联计算
    4.4 结果分析
第5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浅析我国大中型拖拉机的现状及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工人阶级领导、农民革命与工农联盟——当代中国宪制思考之一[J]. 苏力.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22(01)
  • [2]广西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J]. 潘家新,李莲靖,唐澍,张天. 热带农业科学, 2022
  • [3]农业机械化赋能工农协调发展效果研究[D]. 许欣. 河南农业大学, 2021
  • [4]河北省政策性农机保险调查报告[D]. 张天琪. 河北经贸大学, 2021(12)
  • [5]MT农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郝鸿嫣.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6]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机需求影响因素与趋势研究[D]. 陈旭. 吉林大学, 2020(03)
  • [7]约翰迪尔(中国)农机业务核心竞争力研究[D]. 张士珂. 山东大学, 2020(05)
  • [8]基于综合评价法的农机装备水平研究及预测[J]. 野金花,渠文军,张平,袁玉萍,周晓晶,安增龙. 农机化研究, 2021(01)
  • [9]盐城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工作问题的研究[D]. 刘茜.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10]阿拉尔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D]. 方凯. 长江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我国大中型拖拉机现状及发展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