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筋率论文_谭皓月,张川,朱爱萍,吉珂,王芯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纵筋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混凝土,承载力,延性,钢筋,梁柱,粉末,活性。

纵筋率论文文献综述

谭皓月,张川,朱爱萍,吉珂,王芯磊[1](2019)在《低受拉纵筋率时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无腹筋梁受力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采用HRB500钢筋和LC50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的剪跨比为3的不同受拉纵筋率的无腹筋梁试验,研究了试验梁开裂和极限承载力阶段的受力特征,并着重研究了低受拉纵筋率对梁破坏模式的影响规律。结合已有的试验研究结果,对我国现行《轻骨料混凝土结构规程》(JGJ 12—2006)中梁的最小受拉纵筋配筋率取值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轻骨料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时应当考虑受拉纵筋率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10期)

曹霞,陈逸聪,唐婷,金奇志[2](2017)在《不同剪跨比下纵筋率对RPC梁受剪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6根高强钢筋RPC梁的剪切破坏试验,分析不同剪跨比下纵筋率对高强RPC梁裂缝形态、破坏形态、剪切延性和承载力的影响,并基于极限平衡理论构建了高强钢筋RPC梁抗剪承载力计算式。结果表明:纵筋率对裂缝的开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纵筋率增加,主斜裂缝倾角减小,梁的破坏形态由沿主斜裂缝的剪切错动变为斜压杆压溃破坏;剪切延性系数随纵筋率的提高而减小,随剪跨比的增大而增加,但在纵筋率较大的情况下增长较小;提高纵筋率能明显提高抗剪承载力,在小剪跨比时提高作用更显着;抗剪承载力计算式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程度高。(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孙金坤,黄双华,陈科材,周文峰,郭小康[3](2016)在《不同纵筋率的复高钛重矿渣混凝土有腹筋约束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5根纵筋率不同的复高钛重矿渣混凝土有腹筋约束梁进行抗剪性能试验研究,同时制作2根普通混凝土梁进行对比,分析该种混凝土梁的不同纵筋率对有腹筋约束梁破坏程度的影响及受剪承载力的影响。试验采用集中荷载作用于剪跨比为1.5的约束梁,观测分析梁裂缝开展及破坏情况得到:随着复高钛重矿渣混凝土有腹筋约束梁纵筋率的增加,其临界斜裂缝的倾斜角逐渐减小,梁的主要裂缝发展程度也越小,梁的抗剪能力逐渐增强;当梁的纵筋率大于某一临界值时,梁的破坏形态会由弯曲破坏转为剪切破坏。通过比较《规范》计算的抗剪承载力和抗弯承载力对应的剪力大小,能够判断复高钛重矿渣混凝土有腹筋约束梁的最终破坏形态;其抗剪承载力试验值比按《规范》计算值平均高36.1%,满足规范要求,为该种梁的工程运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16年07期)

肖文杰,刘文会[4](2016)在《不同纵筋率对圆端形实心桥墩地震响应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圆端型桥墩进行建模分析,将该桥墩放在一个叁跨连续桥中进行五组配筋设计,即配箍率不变,纵筋率逐渐变大,分别计算出五组模型对地震的响应值,并进行对比分析.(本文来源于《吉林建筑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曹霞,唐婷,彭金成,金凌志[5](2015)在《纵筋率对高强钢筋RPC简支梁受剪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纵筋率对高强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的斜向开裂荷载、斜裂缝宽度及抗剪承载力的影响,通过对3根纵筋率不同的高强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抗剪试验,分析梁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态,研究纵筋率对斜向开裂荷载、斜裂缝宽度及抗剪承载力的影响。运用桁架—拱模型公式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将试验值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公式计算值进行比对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梁的抗剪承载力与纵筋率之间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随着纵筋率的提高而提高,纵筋率由4.43%提高到6.39%和8.04%时,极限荷载提高了18.6%和19.3%;纵筋率对开裂荷载的影响较小,纵筋处裂缝宽度明显减小;按现行规范公式计算的高强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梁抗剪承载力与试验实测值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郝自强[6](2012)在《圆钢管约束高纵筋率钢筋混凝土中长柱静力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圆钢管约束高纵筋率钢筋混凝土柱是指将混凝土填充于薄壁圆钢管内,配置纵筋率较高的纵筋,钢管在梁柱节点区域断开,不直接承担纵向荷载,仅对核心混凝土产生径向约束作用的一种新型组合柱。本文对圆钢管约束高纵筋率钢筋混凝土中长柱的压弯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具体工作如下:(1)对4个圆钢管约束高纵筋率钢筋混凝土轴压中长柱和8个同参数的偏压中长柱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以长细比(λ=24、40)、偏心距(e=0mm、25mm、50mm)为主要控制参数,其中截面直径分为200mm和240mm,纵筋率分别为6%、4.2%,对应的径厚比分别为134和161。(2)对各试件的破坏模式、承载能力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试件荷载-跨中挠度关系曲线、侧向挠度沿柱长的分布曲线、荷载-钢管应力曲线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圆钢管约束高纵筋率钢筋混凝土中长柱具有较高的极限承载力和较好的延性,轴压与偏压中长柱均发生了极值点失稳破坏,长细比与偏心距对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影响较大,随着长细比和偏心距的增加,试件的极限承载力不断降低。(3)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圆钢管约束高纵筋率钢筋混凝土轴压与偏压中长柱有限元模型,通过本文试验数据与有限元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4)本文在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参数分析,分析在长细比、含钢率、混凝土抗压强度、钢材屈服强度等参数对圆钢管约束高纵筋率钢筋混凝土中长柱的轴压与偏压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2-06-01)

蔺媛媛[7](2012)在《方钢管约束高纵筋率钢筋混凝土短柱静力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管约束高纵筋率钢筋混凝土是指在薄壁钢管中填充混凝土,外包钢管在节点区断开,钢管只对核心混凝土提供环向约束,不直接承担纵向荷载,形成纵筋率较高的一种新型组合柱。钢管约束高纵筋率钢筋混凝土柱能在底部大空间结构中发挥优势,减少截面提供较高的承载力,满足建筑使用要求。本文针对方钢管约束高纵筋率钢筋混凝土短柱的静力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相应的理论分析。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进行了5个方钢管约束高纵筋率钢筋混凝土轴压短柱的试验,在距试件上下端板30mm处分别将钢管切开两条10mm的环状带,使得钢管不直接承担纵向荷载。以钢管宽厚比为参数,将试件分为2组进行对比试验。方钢管约束高纵筋率钢筋混凝土轴压短柱呈现出剪切型破坏模式,破坏剪切角约在50°-65°之间。钢管在屈服前出现屈曲,方钢管对核心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约束不均匀,角部约束效应较大,钢管对核心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约束作用,明显改善了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延性。(2)进行了4组共11个方钢管约束高纵筋率钢筋混凝土偏压短柱的试验研究,研究了偏心率、钢管宽厚比对构件受力性能的影响。方钢管约束高纵筋率钢筋混凝土压弯短柱呈现典型的压弯构件破坏模式,受压侧混凝土被压溃,对应部位钢管出现局部屈曲;在下降段,钢管以承受环向应力为主,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显着提高,在本文研究的参数范围内,截面宽厚比从133变化到160,构件的延性略有降低,但整体影响不大。(3)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分析方钢管约束高纵筋率钢筋混凝土短柱的偏压受力性能,有限元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拟合良好。在此基础上,选择合理的参数,分析了钢材屈服强度、混凝土强度、偏心率、截面宽厚比等参数对构件力学性能的影响。在本文分析的参数范围内,提高构件的含钢率,构件的承载力逐渐提高,但对延性的提高幅度不明显;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压弯构件的承载力显着增加,但延性略有降低。(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2-06-01)

肖良才[8](2011)在《高纵筋率钢管约束混凝土结构梁柱节点的轴压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纵筋率钢管约束混凝土柱(TRC-HLRR)是指薄壁钢管内填充混凝土,钢管在梁柱节点区断开,柱中纵筋配筋率率较高的一种新型组合柱。本文对高纵筋率钢管约束混凝土结构梁柱节点的轴压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具体工作如下:以截面形式、节点梁类型、节点区高度及方形截面节点的加劲方式为主要参数分别设计并制作了18个高纵筋率钢管约束混凝土结构梁柱节点试件和4个高纵筋率钢管约束混凝土短柱对比试件,其中圆形截面试件纵筋率均为4%,方形截面试件纵筋率均为6.3%,钢管径(宽)厚比均为133。对试件进行了轴压力学性能试验,分析了各个试件的破坏模式和承载能力,得到了各试件的荷载-变形曲线、荷载-钢管应变曲线、荷载-混凝土应变曲线。试验结果表明,高纵筋率圆形钢管约束混凝土梁柱节点试件均发生节点区的压溃破坏,其轴压承载力比轴压短柱对比试件低15%~30%。圆形节点试件节点区高度越小,节点轴压承载力越高;随节点梁数目增多,节点承载力明显增加,即节点梁的存在可有效提高节点区的轴压承载力。高纵筋率方形钢管约束混凝土结构梁柱节点试件均发生柱子部分的压溃破坏,其轴压承载力与轴压短柱对比试件基本一致。带加劲肋的方形节点试件承载力比普通方形节点试件高约10%,即加劲肋可有效提高方形钢管的约束作用。建立了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柱节点的轴压力学模型,提出了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柱节点的轴压承载力公式,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1-06-01)

杨卓琦,罗林,王启智[9](2010)在《纵筋率对钢筋混凝土梁剪切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腹筋梁剪切强度试验数据虽然不少,但影响梁的剪切强度因素众多,单独研究纵筋率对钢筋混凝土梁剪切强度影响的试验数据不但不足且存在偏差。所以使用数据过滤的方法对最新文献全面收集的无腹筋矩形梁在集中荷载下的剪切试验数据进行过滤,从而减小数据缺失或偏差和其他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进而得到纵向配筋率对梁的剪切强度影响规律,提出考虑纵筋率影响的钢筋混凝土无腹筋梁剪切强度计算公式。(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0年09期)

吴博[10](2010)在《高纵筋率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短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纵筋率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柱是将薄壁钢管外包于钢筋混凝土柱,柱中所配纵筋率较高,柱总含钢率接近钢管混凝土柱或型钢混凝土柱的新型组合构件。高纵筋率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柱中,外包薄壁钢管在梁柱节点处断开,不直接承担纵向荷载,仅对混凝土起环向约束作用。高纵筋率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柱可有效解决钢管混凝土及型钢混凝土等传统组合柱构件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节点复杂的问题。本文对高纵筋率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短柱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具体工作如下:以轴压比、剪跨比及钢管径(宽)厚比为参数分别设计并制作了4个高纵筋率圆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短柱试件及4个高纵筋率方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短柱试件,各试件纵筋率均为4%,径(宽)厚比分别为100及133,剪跨比为2和1.5。对所有试件进行了滞回试验,得到了试件的滞回曲线及钢管剪切面的荷载-跨中应变关系曲线;分析了各试件的破坏模式、骨架曲线、耗能性能、变形能力及钢管全过程应力状态。试验结果表明,高纵筋率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短柱试件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即使剪跨比为1.5的超短柱试件发生剪切破坏,但其弹塑性极限层间位移角均满足规范对混凝土框架柱层间变形能力的要求。当构件的破坏模式为剪切破坏时,随轴压比提高,构件的延性降低,但抗剪承载力提高。当构件的破坏模式为弯曲破坏时,试件的水平承载能力随轴压比的提高而增加,但轴压比对试件延性并无明显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结果,建议了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柱的抗剪承载力公式,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0-06-01)

纵筋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6根高强钢筋RPC梁的剪切破坏试验,分析不同剪跨比下纵筋率对高强RPC梁裂缝形态、破坏形态、剪切延性和承载力的影响,并基于极限平衡理论构建了高强钢筋RPC梁抗剪承载力计算式。结果表明:纵筋率对裂缝的开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纵筋率增加,主斜裂缝倾角减小,梁的破坏形态由沿主斜裂缝的剪切错动变为斜压杆压溃破坏;剪切延性系数随纵筋率的提高而减小,随剪跨比的增大而增加,但在纵筋率较大的情况下增长较小;提高纵筋率能明显提高抗剪承载力,在小剪跨比时提高作用更显着;抗剪承载力计算式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程度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纵筋率论文参考文献

[1].谭皓月,张川,朱爱萍,吉珂,王芯磊.低受拉纵筋率时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无腹筋梁受力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9

[2].曹霞,陈逸聪,唐婷,金奇志.不同剪跨比下纵筋率对RPC梁受剪性能的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7

[3].孙金坤,黄双华,陈科材,周文峰,郭小康.不同纵筋率的复高钛重矿渣混凝土有腹筋约束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科学.2016

[4].肖文杰,刘文会.不同纵筋率对圆端形实心桥墩地震响应影响分析[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6

[5].曹霞,唐婷,彭金成,金凌志.纵筋率对高强钢筋RPC简支梁受剪性能的影响[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6].郝自强.圆钢管约束高纵筋率钢筋混凝土中长柱静力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7].蔺媛媛.方钢管约束高纵筋率钢筋混凝土短柱静力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8].肖良才.高纵筋率钢管约束混凝土结构梁柱节点的轴压力学性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9].杨卓琦,罗林,王启智.纵筋率对钢筋混凝土梁剪切强度的影响[J].工业建筑.2010

[10].吴博.高纵筋率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短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论文知识图

试件设计简图轴压比和塑性位移角的关系纵筋配筋率和塑性位移角的关系纵筋配筋率不同时柱构件的荷载-位移曲...文献[41]中L形异形柱不同加载角时的受...纵筋配筋率和塑性位移角的关系

标签:;  ;  ;  ;  ;  ;  ;  

纵筋率论文_谭皓月,张川,朱爱萍,吉珂,王芯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