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发生器论文和设计-柴方刚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平板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发生器,属于废气净化技术领域,其适合于处理大风量废气,且成本低、能耗低。该平板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发生器包括框架体,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高压平板电极和接地平板电极,以及等离子放电电源;框架体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高压平板电极和接地平板电极交替设置于框架体内,二者的板面均与进气气流方向相垂直;高压平板电极设有若干沿进气气流方向贯通高压平板电极的第一通孔,接地平板电极设有若干沿进气气流方向贯通接地平板电极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互交错设置;等离子放电电源的正极连接接地平板电极,负极连接高压平板电极。

主设计要求

1.平板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体(1),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高压平板电极(4)和接地平板电极(5),以及等离子放电电源(6);所述框架体(1)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口(2)和出气口(3);所述高压平板电极(4)和接地平板电极(5)交替设置于所述框架体(1)内,二者的板面均与进气气流方向相垂直;所述高压平板电极(4)设有若干沿进气气流方向贯通所述高压平板电极(4)的第一通孔(41),所述接地平板电极(5)设有若干沿进气气流方向贯通所述接地平板电极(5)的第二通孔(51),所述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51)相互交错设置;所述等离子放电电源(6)的正极连接所述接地平板电极(5),负极连接所述高压平板电极(4)。

设计方案

1.平板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体(1),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高压平板电极(4)和接地平板电极(5),以及等离子放电电源(6);所述框架体(1)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口(2)和出气口(3);所述高压平板电极(4)和接地平板电极(5)交替设置于所述框架体(1)内,二者的板面均与进气气流方向相垂直;所述高压平板电极(4)设有若干沿进气气流方向贯通所述高压平板电极(4)的第一通孔(41),所述接地平板电极(5)设有若干沿进气气流方向贯通所述接地平板电极(5)的第二通孔(51),所述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51)相互交错设置;所述等离子放电电源(6)的正极连接所述接地平板电极(5),负极连接所述高压平板电极(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51)均为长条孔,若干所述第一通孔(41)排成列并相互平行设置,若干所述第二通孔(51)排成列并相互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平板电极(4)和接地平板电极(5)插设于所述框架体(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板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体(1)为矩形框,包括顶板(11)、底板(12)和连接于所述顶板(11)和底板(12)之间的两个侧板(13);一个所述侧板(13)开设有用于插入所述高压平板电极(4)的第一插入口(131),另一个所述侧板(13)与所述第一插入口(131)相对位置设有用于卡接所述高压平板电极(4)的第一卡槽(134);一个所述侧板(13)开设有用于插入所述接地平板电极(5)的第二插入口(133),另一个所述侧板(13)与所述第二插入口(133)相对位置设有用于卡接所述接地平板电极(5)的第二卡槽(13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板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平板电极(4)和接地平板电极(5)均连接有用于连接电线(7)的凸耳(8),所述凸耳(8)设有接线孔(81),所述接线孔(81)与等离子放电电源(6)之间连接所述电线(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板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入口(131)和第二插入口(133)位于不同的侧板(13)上,连接于所述高压平板电极(4)的所述凸耳(8)从所述第一插入口(131)伸出,连接于所述接地平板电极(5)的所述凸耳(8)从所述第二插入口(133)伸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平板电极(4)包括两层第一介质层平板(42)和夹设于两层所述第一介质层平板(42)之间的第一金属电极平板(43),所述第一介质层平板(42)和第一金属电极平板(43)通过粘合剂粘接;所述接地平板电极(5)包括两层第二介质层平板(52)和夹设于两层所述第二介质层平板(52)之间的第二金属电极平板(53),所述第二介质层平板(52)和第二金属电极平板(53)通过粘合剂粘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板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层平板(42)和第二介质层平板(52)为陶瓷、石英玻璃或云母材质;所述第一金属电极平板(43)和第二金属电极平板(53)为不锈钢材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平板电极(4)和接地平板电极(5)相互平行设置。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板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发生器。

背景技术

市场上用于工业废气治理的等离子发生器从原理上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介质阻挡放电,另一种是电晕放电。目前,常用的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发生器通常采用圆形等离子放电管,其放电形式为线状放电,能量密度较小,因而又发展了平板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发生器。然而,现有平板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发生器受平板电极之间间距的限制,只适用于小风量的废气处理,在处理较大风量的废气时,需将多组平板放电单元组合使用,成本较高,且耗能也随之增加。因而,如何提供一种适合于处理大风量废气的平板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发生器,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项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现有平板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发生器不适合于处理大风量废气的不足,提出一种平板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发生器,适合于处理大风量废气,且成本低、能耗低。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平板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发生器,包括框架体,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高压平板电极和接地平板电极,以及等离子放电电源;所述框架体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高压平板电极和接地平板电极交替设置于所述框架体内,二者的板面均与进气气流方向相垂直;所述高压平板电极设有若干沿进气气流方向贯通所述高压平板电极的第一通孔,所述接地平板电极设有若干沿进气气流方向贯通所述接地平板电极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互交错设置;所述等离子放电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接地平板电极,负极连接所述高压平板电极。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为长条孔,若干所述第一通孔排成列并相互平行设置,若干所述第二通孔排成列并相互平行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高压平板电极和接地平板电极插设于所述框架体内。

作为优选,所述框架体为矩形框,包括顶板、底板和连接于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的两个侧板;一个所述侧板开设有用于插入所述高压平板电极的第一插入口,另一个所述侧板与所述第一插入口相对位置设有用于卡接所述高压平板电极的第一卡槽;一个所述侧板开设有用于插入所述接地平板电极的第二插入口,另一个所述侧板与所述第二插入口相对位置设有用于卡接所述接地平板电极的第二卡槽。

作为优选,所述高压平板电极和接地平板电极均连接有用于连接电线的凸耳,所述凸耳设有接线孔,所述接线孔与等离子放电电源之间连接所述电线。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插入口和第二插入口位于不同的侧板上,连接于所述高压平板电极的所述凸耳从所述第一插入口伸出,连接于所述接地平板电极的所述凸耳从所述第二插入口伸出。

作为优选,所述高压平板电极包括两层第一介质层平板和夹设于两层所述第一介质层平板之间的第一金属电极平板,所述第一介质层平板和第一金属电极平板通过粘合剂粘接;所述接地平板电极包括两层第二介质层平板和夹设于两层所述第二介质层平板之间的第二金属电极平板,所述第二介质层平板和第二金属电极平板通过粘合剂粘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介质层平板和第二介质层平板为陶瓷、石英玻璃或云母材质;所述第一金属电极平板和第二金属电极平板为不锈钢材质。

作为优选,所述高压平板电极和接地平板电极相互平行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板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发生器中,高压平板电极和接地平板电极之间的放电区域为面状放电,同时通过交错设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延长了废气在放电区域的停留时间,增加了单位时间内可处理废气的处理风量,适合于处理大风量废气,其处理成本和能耗均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平板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平板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发生器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压平板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地平板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压平板电极与接地平板电极之间废气流向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框架体的主视图;

图7为图6中从框架体内部看向右侧侧板时的右侧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从框架体内部看向左侧侧板时的左侧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仅具有一对高压平板电极和接地平板电极的平板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框架体;11、顶板;12、底板;13、侧板;131、第一插入口;132、第二卡槽;133、第二插入口;134、第一卡槽;2、进气口;3、出气口;4、高压平板电极;41、第一通孔;42、第一介质层平板;43、第一金属电极平板;5、接地平板电极;51、第二通孔;52、第二介质层平板;53、第二金属电极平板;6、等离子放电电源;7、电线;8、凸耳;81、接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2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平板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发生器,包括框架体1,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高压平板电极4和接地平板电极5,以及等离子放电电源6;框架体1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口2和出气口3;高压平板电极4和接地平板电极5交替设置于框架体1内,二者的板面均与进气气流方向相垂直;高压平板电极4设有若干沿进气气流方向贯通高压平板电极4的第一通孔41,接地平板电极5设有若干沿进气气流方向贯通接地平板电极5的第二通孔51,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51相互交错设置;等离子放电电源6的正极连接接地平板电极5,负极连接高压平板电极4。

如图5所示,处理废气时,废气从进气口2进入,并沿垂直于高压平板电极4板面的方向流向高压平板电极4,从高压平板电极4的第一通孔41穿过进入高压平板电极4和接地平板电极5之间的区域,由于接地平板电极5设置的第二通孔51与高压平板电极4的第一通孔41为交错设置,废气流经高压平板电极4和接地平板电极5板面相对的放电区域,废气中含有的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成分在放电区域内被高频高压电击碎,剩余气体从接地平板电极5的第二通孔51流出,最终从出气口3流出。该平板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发生器中,高压平板电极4和接地平板电极5之间的放电区域为面状放电,同时通过交错设置的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51延长了废气在放电区域的停留时间,增加了单位时间内可处理废气的处理风量,适合于处理大风量废气,其处理成本和能耗均较低。

上述平板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发生器中,高压平板电极4和接地平板电极5相对设置,二者板面相对的区域即为放电区域。为了使放电均匀,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优选,高压平板电极4和接地平板电极5相互平行设置。

针对高压平板电极4和接地平板电极5上设置的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51,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51均为长条孔,若干第一通孔41排成列并相互平行设置,若干第二通孔51排成列并相互平行设置。这样设置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51,一方面便于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51的交错设置,另一方面便于控制废气在高压平板电极4和接地平板电极5之间的流向,避免气流过于紊乱。

针对高压平板电极4和接地平板电极5的具体结构,如图5所示,高压平板电极4包括两层第一介质层平板42和夹设于两层第一介质层平板42之间的第一金属电极平板43,第一介质层平板42和第一金属电极平板43通过粘合剂粘接;接地平板电极5包括两层第二介质层平板52和夹设于两层第二介质层平板52之间的第二金属电极平板53,第二介质层平板52和第二金属电极平板53通过粘合剂粘接。这样设置的高压平板电极4和接地平板电极5,具有更好的放电效果。作为优选,第一介质层平板42和第二介质层平板52为陶瓷、石英玻璃或云母材质;第一金属电极平板43和第二金属电极平板53为不锈钢材质。

为了便于高压平板电极4和接地平板电极5与等离子放电电源6之间的连接,如图1-图4所示,高压平板电极4和接地平板电极5均连接有用于连接电线7的凸耳8,凸耳8设有接线孔81,接线孔81与等离子放电电源6之间连接电线7。在本实施例中,凸耳8具体连接于高压平板电极4的第一金属电极平板43以及接地平板电极5的第二金属电极平板53上。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金属电极平板43和第二金属电极平板53的外周除连接凸耳8处外均通过绝缘橡胶密封,以进行绝缘。

针对高压平板电极4和接地平板电极5在框架体1内的设置方式,如图2所示,高压平板电极4和接地平板电极5插设于框架体1内,便于高压平板电极4和接地平板电极5的安装和更换。具体的,如图6-图8所示,框架体1为矩形框,包括顶板11、底板12和连接于顶板11和底板12之间的两个侧板13;一个侧板13开设有用于插入高压平板电极4的第一插入口131,另一个侧板13与第一插入口131相对位置设有用于卡接高压平板电极4的第一卡槽134;一个侧板13开设有用于插入接地平板电极5的第二插入口133,另一个侧板13与第二插入口133相对位置设有用于卡接接地平板电极5的第二卡槽132。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连接等离子放电电源6,作为一种优选,第一插入口131和第二插入口133位于不同的侧板13上,连接于高压平板电极4的凸耳8从第一插入口131伸出,连接于接地平板电极5的凸耳8从第二插入口133伸出。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框架体1内可以仅设置一对高压平板电极4和接地平板电极5(如图9所示),也可以设置多对高压平板电极4和接地平板电极5(如图1所示),高压平板电极4和接地平板电极5的数量可根据废气处理风量大小具体选择。

上述平板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发生器的使用方法如下:用电线7将高压平板电极4连接于等离子放电电源6的负极,将接地平板电极5连接于等离子放电电源6的正极,利用等离子放电电源6供电,使高压平板电极4和接地平板电极5之间形成放电区域;将待处理废气从进气口2通入框架体1内,废气穿过高压平板电极4的第一通孔41和接地平板电极5的第二通孔51,在废气穿过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51的过程中废气流经放电区域,废气中含有的VOCs成分在放电区域内被高频高压电击碎,剩余气体从出气口3流出。

设计图

平板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发生器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8981.3

申请日:2019-01-1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5(青岛)

授权编号:CN209438339U

授权时间:20190927

主分类号:B01D 53/32

专利分类号:B01D53/32

范畴分类:23A;

申请人:青岛双星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青岛双星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66400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泊里镇港兴大道88号

发明人:柴方刚;王怀国;刘培华;纪道伦;孟宪亮

第一发明人:柴方刚

当前权利人:青岛双星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代理人:李祺;张玲

代理机构:37256

代理机构编号: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平板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发生器论文和设计-柴方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