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诵读成为诗歌教学的主旋律杞春红

让诵读成为诗歌教学的主旋律杞春红

杞春红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浦贝中学651109

摘要:诗歌诵读教学是现今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诗歌,帮助他们记住诗歌的经典名句,丰富语言积累,陶冶情操,我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激发诵读兴趣;讲究“口诵心惟”;用情诵读诗歌;指导诵读方法。

关键词:诗歌教学诵读

诵读,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分析、研讨语言的前提,是积累语言、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诵读是有声的艺术,它不是静寂的字符,要读之以趣、读之以思、读之以情、读之以法。实践证明,诵读可以让学生领悟到诗歌丰富的内涵,体味到其韵外之致,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在诵读中还诗歌以生命、活力。

一、读之以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激发学生对诵读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是诵读教学的当务之急。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示范诵读感染学生,可以通过配乐诵读或播放诵读录音熏陶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分角色诵读以体验情感,也可以鼓励有诵读专长的学生进行有个性理解的诵读带动其他同学主动参与。

二、读之以思

诵读讲究“口诵心惟”,要一边读一边动脑思考它的意义,只有潜心会文,才能真正走进文本的深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应紧紧依靠语言文字的土壤,对诗歌的语言反复理解、体味、推敲、想象,对语言意蕴进行深入的探究,透过语言文字窥见其思想、领悟其精髓,从而加深学生对诗歌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敏锐的感悟能力。

如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首词的上阕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雪景,由一个总领词“望”带出后面白茫茫一片的巍巍长城、冰封雪冻的黄河、舞动奔驰的山原,还有雪后红装素裹的妖娆江山。这里,可以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各人对词的不同理解,在头脑中勾勒出一幅幅图画。这样,枯燥的文字就会变得鲜活起来,也就容易理解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对下一阕的议论也就有了理解的基础。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散文的笔法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然后在小组、班级内交流。学生的想象也可以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取长补短。

三、读之以情

诗言志,歌言情,诵读诗歌,是读者与作者感情共鸣的审美过程。诵读诗歌是表情朗读,目的是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从而入情、入境、会心。所以必须设身处地地体会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在诵读中领会作者在诗歌中意欲表达的情感,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情感体会,调动起自己心中与之产生共鸣的情感,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诗歌的强烈兴趣。

如在教学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我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要求他们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耳到。在我的带领下,学生们兴致盎然,与作者感情强烈共鸣。读诗激发了学生感情的潮汐,此时,一字、一顿、一挥手、一顿足都是一种传递感情的符号,深深印入了学生心里。学生们全部神思在美读中飞翔,情感之花随读诗而绽放。

四、读之以法

1.“预读法”。其主要目标是:读准字音,准确停顿,把握节奏;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从整体上大体了解文章内容。具体操作是: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借助工具书给生字生词注音释义;结合预习提示和语文工具书,从整体上了解课文以及作家作品、背景常识;给一些较长、难懂的句子试着划朗读节奏线,清楚准确地朗读课文多次,从而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文体特征。

2.“抄读法”。其主要目标是:熟悉文本内容,自主学习,大胆质疑,初步明确学习的重点,提出自己的难点。具体操作是:用圈点勾划、批注的方法标出生字难词、名言警句;勾划并抄写课文中难以理解的词句;记录在阅读时产生的疑难问题;阅读并摘抄与课文相关的一些材料;结合课后的“理解·探究”确立自己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3.“品读法”。其主要目标是:对文章的思想内容、结构、表现技法、语言艺术等方面作鉴赏性阅读和评价。具体操作是:从文体特征出发,整体把握文章的类型特征;领会、感悟文章内容所蕴含的东西,理清作者写作思路,揣摩赏析作者的写作技法和语言艺术;与同类型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找出其异同点,从而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除此之外,还有“解读法”、“悟读法”等形式,只要我们运用得当,一定能给学生带来更多诵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谭倩《论中学语文古典诗词的阅读教学》.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版

[2]郭冉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09硕士[M].《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研究》,2009年,11期(分类号)G633,3。

[3]戴微西南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10硕士[M].《中学语文开展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价值及途径研究》(网络出版年期),2010年,08期(分类号)G633,3。

[4]肖玲西南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10硕士[M].《中学阶段诵读教学策略研究》,2010年,08期(分类号)G633,3。

标签:;  ;  ;  

让诵读成为诗歌教学的主旋律杞春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