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效果论文_洪友明,常佳军,莫慧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控制效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效果,质量控制,肿瘤,支气管哮喘,直肠,高血压,手术室。

控制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洪友明,常佳军,莫慧超[1](2019)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浆颗粒蛋白前体表达水平及其与氧化应激、哮喘控制效果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浆颗粒蛋白前体表达水平及其与氧化应激、哮喘控制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该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4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包括急性期组75例与缓解期组65例,另取同期于该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儿童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组人员的血浆颗粒蛋白前体水平,采用水溶性四唑盐法、比色法与微板法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水平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期组、缓解期组、健康对照组人员血浆颗粒蛋白前体表达水平分别呈逐渐降低趋势,且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可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缓解期组、健康对照组人员的MDA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急性期组、缓解期组、健康对照组SOD、GSH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浆颗粒蛋白前体表达水平与MDA呈正相关(r=0.477,P=0.011),与SOD、GSH水平呈负相关(r=-0.523、-0.581,P=0.000、0.000)。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浆颗粒蛋白前体表达水平与哮喘控制效果、氧化应激存在密切相关,即随着血浆颗粒蛋白前体表达水平的不断升高,哮喘控制效果越差,且氧化应激反应越明显。(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24期)

王国芳,郎华,王玉娟[2](2019)在《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雾化治疗对COPD患者疾病控制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雾化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疾病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96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噻托溴铵雾化治疗,观察组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雾化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疾病控制效果,检测两组肺功能、呼吸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总有效率为95.83%(46/48),高于对照组的81.25%(3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0,P=0.025)。治疗后,两组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和肺活量(FVC)均有所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氧合指数(OI)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高于对照组的8.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雾化治疗能显着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和呼吸功能,并能减轻炎性反应,疾病控制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9年24期)

王青青,汪婷,陈缯[3](2019)在《加强手术室管理法对颅内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控制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加强手术室管理法对颅内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8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行颅内肿瘤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室管理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消毒、动态监测患者体征等手术室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加强手术室管理法。管理2个月后,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呼吸道、泌尿系统、创口感染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间、患者对手术室管理期间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呼吸道感染率(2.00%)、泌尿系统感染率(0.00%)及创口感染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呼吸道感染率(12.00%)、泌尿系统感染率(8.00%)及创口感染率(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满意度(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加强手术室管理法后,颅内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率明显降低,住院时间较短,患者对手术室管理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9年24期)

赵旭鹏,李英杰,王墨飞,周勇[4](2019)在《恒温下持续双套管冲洗引流对结直肠癌术后肠瘘患者感染控制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恒温下持续双套管冲洗引流对结直肠癌术后肠瘘患者感染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95例结直肠癌术后肠瘘患者资料,根据引流方案不同分为双套管组(n=50)与常规组(n=45),其中双套管组患者采取恒温下持续双套管冲洗引流治疗,常规组患者则采取常规单腔引流治疗。采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吻合口狭窄以及再手术发生率等采用χ~2检验;引流液量、住院时间以及各项炎性反应指标等计量资料则以■描述,采用独立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双套管组患者的引流液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双套管组患者的降钙素原下降时间、C反应蛋白下降时间、白蛋白上升时间均明显快于常规组(P<0.05);双套管组患者的术后吻合口狭窄(8.0%)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28.9%),再手术发生率(6.0%)也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恒温下持续双套管冲洗引流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肠瘘患者,具有良好临床应用效果,可有效控制感染、促进瘘口愈合、降低再次手术机率,值得进一步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6期)

吴军[5](2020)在《京张高铁隧道隐蔽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效果评价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路隐蔽工程的施工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铁路建设工程质量,为了保证铁路隧道隐蔽工程施工质量与效果,有必要研究隐蔽工程质量控制及效果评价方法。依托京张高铁新八达岭隧道工程,对隧道建设施工过程中初期支护、仰拱及拱墙衬砌等隐蔽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现状进行阐述,提出通过施工信息化手段让隐蔽工程"去隐蔽化"是控制隐蔽工程质量的关键,针对较为重要的隧道爆破开挖和锚杆支护的施工质量效果评价进行探讨。其中,隧道爆破超欠挖质量控制通过叁维激光扫描技术的点云模型达到可视化效果;锚杆支护的施工质量评价则基于现行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通过制定各评定项目的权重,对锚杆支护施工质量进行量化,该方法在保证成果数据的时效性和真实性的前提下,对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起到了有效预防作用。(本文来源于《铁道标准设计》期刊2020年01期)

刘洋,冯淑丹[6](2019)在《心理疏导疗法在老年抑郁症患者病情控制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心理疏导疗法在老年抑郁症患者病情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98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编号分为两组,每组49例,单数号为心理疏导组采用心理疏导疗法治疗,双数号为对比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患者健康评定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分别进行测评,对比测评结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心理疏导组患者经过3个月心理疏导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大幅降低,治疗显着性,总有效性及患者健康评定表测评结果显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疏导疗法在老年抑郁症患者病情控制的应用中效果较好,能够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24期)

于爱玲,黄美香[7](2019)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医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循环管理模式在医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未实施PDCA循环的127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将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146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现患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内感染质量控制检查平均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卫生合格率、院感知识知晓率、卫生学监测合格率、消毒液使用合格率、治疗性送检率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联抗生素使用率高于对照组,Ⅰ类切口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率低于对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实施可有效降低医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医院内感染控制的质量指标,降低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本文来源于《齐鲁护理杂志》期刊2019年24期)

王心怡,孙瑾[8](2019)在《基于自我效能感评估的家庭访谈对高龄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老年高血压患者因为年龄的增大,不仅记忆力、自信心及视力逐渐减退,心理方面也常呈现孤独、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能更加合理地管理好自己的身体,导致血压控制情况不佳~([1])。自我效能感是指在一个规定场景中个人对某种行为能力的判断、信念以及自我的把握、感受以及自信心。老年高血压患者对自我管理能力及血压的控制能力(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23期)

张飞飞[9](2019)在《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重症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重症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于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分别实施循证护理措施和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焦虑评分,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重症护理当中,科学地采取循证护理理念和方法,能够促进护理质量的显着改善,有助于防控护理不良事件,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并能够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创建。(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23期)

钟明霞,傅聿铭,李丽[10](2019)在《护理敏感指标与智能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在手术室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护理敏感指标与智能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在手术室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2例采用传统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手术患者为对照组,150例采用护理敏感指标和智能护理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质量管理的手术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质量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技能、患者疾病认知、护理落实、规范化服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基础护理质量、护士责任感、手术室环境及综合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安全隐患、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护理敏感指标和智能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可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手术室安全隐患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工程》期刊2019年12期)

控制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雾化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疾病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96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噻托溴铵雾化治疗,观察组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雾化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疾病控制效果,检测两组肺功能、呼吸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总有效率为95.83%(46/48),高于对照组的81.25%(3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0,P=0.025)。治疗后,两组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和肺活量(FVC)均有所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氧合指数(OI)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高于对照组的8.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雾化治疗能显着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和呼吸功能,并能减轻炎性反应,疾病控制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控制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1].洪友明,常佳军,莫慧超.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浆颗粒蛋白前体表达水平及其与氧化应激、哮喘控制效果的关系[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

[2].王国芳,郎华,王玉娟.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雾化治疗对COPD患者疾病控制效果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

[3].王青青,汪婷,陈缯.加强手术室管理法对颅内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控制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

[4].赵旭鹏,李英杰,王墨飞,周勇.恒温下持续双套管冲洗引流对结直肠癌术后肠瘘患者感染控制效果的影响[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9

[5].吴军.京张高铁隧道隐蔽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效果评价方法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20

[6].刘洋,冯淑丹.心理疏导疗法在老年抑郁症患者病情控制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7].于爱玲,黄美香.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医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2019

[8].王心怡,孙瑾.基于自我效能感评估的家庭访谈对高龄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9

[9].张飞飞.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重症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心理月刊.2019

[10].钟明霞,傅聿铭,李丽.护理敏感指标与智能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在手术室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工程.2019

论文知识图

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基本原理图驾驶员地板加速度随发动机转速变化频...、Δe的隶属度函数斜坡由3°变为4°时支撑腿、摆动腿大...斜坡由3°变为6°时支撑腿、摆动腿大...斜坡由5°变为3°时支撑腿、摆动腿大...

标签:;  ;  ;  ;  ;  ;  ;  

控制效果论文_洪友明,常佳军,莫慧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