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义冲击论文_赵彦志,李凤羽

导读:本文包含了名义冲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名义,导向,货币政策,门限,粘性,向量,医保。

名义冲击论文文献综述

赵彦志,李凤羽[1](2010)在《国际市场冲击、名义汇率和股票市场收益——基于汇改后数据的经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协整理论和时滞增广VAR模型,研究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我国A股市场、外汇市场和美国股票市场的联动关系及其传导机制,发现美国股票市场通过"流量"渠道对我国股票市场和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我国资本市场受到国际资本市场影响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实行的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而不是人民币汇率制度。因此,维护我国资本市场稳定的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转变过程中要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本文来源于《税务与经济》期刊2010年03期)

隋建利[2](2007)在《我国名义冲击与实际冲击内在关联与影响的经济计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宏观经济学角度出发,采用经典计量经济学的多种模型和方法,深入研究我国名义冲击与实际冲击之间的内在关联性问题,从而判断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基本事实和特征,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经验性结论,并提出了一些对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大有裨益的经济政策启示。首先,本文详细介绍了名义冲击与实际冲击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研究现状;其次,描述了宏观经济冲击之间关联的理论模型,即货币变量中性与古典两分法,这是研究名义冲击与实际冲击关联性的理论基础;第叁,在定量分析我国名义冲击与实际冲击在规模和活性上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关系的同时,利用协整关系、误差修正和Granger影响检验等模型,详细分析了我国实际变量、货币变量和金融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以及短期波动模式;第四,利用价格水平的膨胀或紧缩作为名义冲击与实际冲击关联的中介工具,通过进行变量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分析以及冲击反应函数分析,检验了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过程在名义冲击与实际冲击之间的中介作用机制。此外,采用门限自回归模型进一步测度和检验不同门限区间内名义冲击与实际冲击之间的关系;第五,通过运用马尔可夫区制转移模型和冲击响应分析等计量经济学方法,系统地检验了名义冲击与实际产出之间的动态关系,发现名义冲击对实际产出的影响存在着显着的非对称性,实际产出对名义冲击的反应也存在着“低度反应”和“高度反应”区制,进而,通过运用时变转移概率方法进一步检验并且描述了非对称反应的叁种可能形式,即关于货币政策冲击方向、货币政策冲击规模和经济周期阶段的非对称形式。(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7-04-08)

金鹂[3](2003)在《“经济药房”为“平价”正名》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药房”现身上海“开心人”终获认可日前,上海市政府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上海开办“经济药房”将不再受开办数量和间距的限制,政府有关部门正采取六项措施对“经济药房”进行扶持,并在市场准入、市场监管以及帮助、促进“经济药房”健康有序运营等方面(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期刊2003/10/10)

刘金全,张艾莲[4](2003)在《我国货币政策对于实际冲击和名义冲击反应的灵敏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如果注重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则货币政策应该具有外生的规则性;如果强调实际和名义经济对于货币政策的反馈作用,则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内生属性。通过估计和比较货币政策反应的时滞长度和灵敏性,可以发现我国货币政策对于实际冲击具有比较灵敏的反应,而对于价格冲击的反应却比较微弱和缓慢。因此,我国货币政策反周期操作的短期目标是保持经济增长,其长期目标是保持价格水平稳定。目前的货币政策兼顾了促进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货紧缩的双重目标。(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问题》期刊2003年02期)

刘金全,张屹山[5](2001)在《名义粘性假设下就业和货币政策冲击的交互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建立名义粘性假设下的扩展卡根方程和菲力普斯曲线方程,求解名义变量鞍点路径上的稳态解,我们刻画了货币政策和就业政策冲击形式和强度的复合作用,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政策冲击的中间传导主要由名义工资和价格水平的调整实现,扩张性货币政策和就业政策对名义变量具有方向相反的独立影响。(2)扩张性货币政策同就业政策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对增加就业没有直接作用,解决就业压力必须依靠就业“自然水平”的移动。(3)一次性的持久货币扩张政策也能够调整价格的绝对水平,并且形成产出和就业的阶段性非稳定调整,具有扩张内需的作用。(4)经济接近自然率水平时,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的两分性质增强,这时宏观调控应该注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机结合。(本文来源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期刊2001年06期)

名义冲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从宏观经济学角度出发,采用经典计量经济学的多种模型和方法,深入研究我国名义冲击与实际冲击之间的内在关联性问题,从而判断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基本事实和特征,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经验性结论,并提出了一些对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大有裨益的经济政策启示。首先,本文详细介绍了名义冲击与实际冲击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研究现状;其次,描述了宏观经济冲击之间关联的理论模型,即货币变量中性与古典两分法,这是研究名义冲击与实际冲击关联性的理论基础;第叁,在定量分析我国名义冲击与实际冲击在规模和活性上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关系的同时,利用协整关系、误差修正和Granger影响检验等模型,详细分析了我国实际变量、货币变量和金融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以及短期波动模式;第四,利用价格水平的膨胀或紧缩作为名义冲击与实际冲击关联的中介工具,通过进行变量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分析以及冲击反应函数分析,检验了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过程在名义冲击与实际冲击之间的中介作用机制。此外,采用门限自回归模型进一步测度和检验不同门限区间内名义冲击与实际冲击之间的关系;第五,通过运用马尔可夫区制转移模型和冲击响应分析等计量经济学方法,系统地检验了名义冲击与实际产出之间的动态关系,发现名义冲击对实际产出的影响存在着显着的非对称性,实际产出对名义冲击的反应也存在着“低度反应”和“高度反应”区制,进而,通过运用时变转移概率方法进一步检验并且描述了非对称反应的叁种可能形式,即关于货币政策冲击方向、货币政策冲击规模和经济周期阶段的非对称形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名义冲击论文参考文献

[1].赵彦志,李凤羽.国际市场冲击、名义汇率和股票市场收益——基于汇改后数据的经验研究[J].税务与经济.2010

[2].隋建利.我国名义冲击与实际冲击内在关联与影响的经济计量分析[D].吉林大学.2007

[3].金鹂.“经济药房”为“平价”正名[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

[4].刘金全,张艾莲.我国货币政策对于实际冲击和名义冲击反应的灵敏性分析[J].中国经济问题.2003

[5].刘金全,张屹山.名义粘性假设下就业和货币政策冲击的交互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

论文知识图

通货膨胀、名义利率以及GDP增长率不确定性均衡条件下(group3)的脉冲反...实际汇率对名义冲击的响应函数图贸易余额对一个标准差冲击的脉冲响应价格对一个标准差冲击的脉冲响应1 1980 年~1993年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的...

标签:;  ;  ;  ;  ;  ;  ;  

名义冲击论文_赵彦志,李凤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