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木连接结构及加固件论文和设计-骆运章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固件,包括面板和至少两个连接头,各所述连接头连接在所述面板的第一端面上,所述连接头包括用于与积木相卡接的弹扣和若干个用于与积木的拼插凹槽相拼接的拼插凸起,所述弹扣设置有与积木相卡接的倒钩。为了实现相同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积木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两块相互拼接的积木和至少一个上述的加固件,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积木通过至少一个所述加固件相跨接。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积木连接结构及加固件,该加固件能够实现积木之间的加固连接,避免因外部压力导致加固件脱落,保证积木之间实现稳固连接。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加固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和至少两个连接头,各所述连接头连接在所述面板的第一端面上,所述连接头包括用于与积木相卡接的弹扣和若干个用于与积木的拼插凹槽相拼接的拼插凸起,所述弹扣设置有与积木相卡接的倒钩。

设计方案

1.一种加固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和至少两个连接头,各所述连接头连接在所述面板的第一端面上,所述连接头包括用于与积木相卡接的弹扣和若干个用于与积木的拼插凹槽相拼接的拼插凸起,所述弹扣设置有与积木相卡接的倒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扣包括固定柱和弹片,所述固定柱垂直连接于所述面板的第一端面,所述弹片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柱的顶端,所述倒钩设置于所述弹片上,且所述固定柱的外壁与所述弹片之间设置有形变槽;

所述面板的第二端面设置有与各所述弹片相对应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形变槽相贯通,且所述弹片与所述通孔的孔壁之间设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弹片关于所述固定柱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的侧壁连接有加固肋板,所述加固肋板垂直连接于所述面板的第一端面,且所述加固肋板和所述弹片之间设置有间隔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和所述加固肋板均设置有第一导向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插凸起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所述拼插凸起围成正方形,各所述拼插凸起位于所述正方形的角部,所述弹扣位于所述正方形的中心,且所述固定柱的端面凸出于所述拼插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孔壁设置有用于与拆卸器相定位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通孔相贯通,且所述弹片靠近所述定位槽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导向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用于与拆卸器相连接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与所述定位槽相对设置,且所述卡接槽和所述定位槽相贯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固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拼插凸起设置有镂空槽。

10.一种积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块相互拼接的积木和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加固件,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积木通过至少一个所述加固件相跨接,所述积木设置有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凹槽,所述连接凹槽上设置有与所述拼插凸起相对应的拼插凹槽,所述连接凹槽的槽壁垂直设置有筋条,所述连接头通过所述拼插凸起与所述拼插凹槽相拼接,且所述弹扣通过所述倒钩卡接于所述筋条。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拼接玩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积木连接结构及加固件。

背景技术

积木玩具对于孩子的智力开发有着很大的作用,也是提高孩子手眼协调能力的一个方法,积木玩具的连接玩法很多,可以排列,接合,环形,对称的多种样式对于孩子的智力都有帮助的,在玩积木玩具时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己动手参与比例,对称等问题,对于孩子算数早期培养很有意义。

两块积木在拼接时,为了实现两块积木之间连接稳固,一般在两块积木上设置加固件,即将加固件跨接在两块积木上,由此使得两块积木连接稳固,但现有的加固件与积木之间的连接结构不紧凑,在加固件或积木上受到一定压力时,容易导致加固件从积木上发生脱落,使得积木之间的加固结构失效,从而无法保证积木之间稳固连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固件,该加固件能够实现积木之间的加固连接,避免因外部压力导致加固件脱落,保证积木之间实现稳固连接。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固件,包括面板和至少两个连接头,各所述连接头连接在所述面板的第一端面上,所述连接头包括用于与积木相卡接的弹扣和若干个用于与积木的拼插凹槽相拼接的拼插凸起,所述弹扣设置有与积木相卡接的倒钩。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弹扣包括固定柱和弹片,所述固定柱垂直连接于所述面板的第一端面,所述弹片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柱的顶端,所述倒钩设置于所述弹片上,且所述固定柱的外壁与所述弹片之间设置有形变槽;

所述面板的第二端面设置有与各所述弹片相对应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形变槽相贯通,且所述弹片与所述通孔的孔壁之间设有间隙。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弹片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弹片关于所述固定柱对称分布。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柱的侧壁连接有加固肋板,所述加固肋板垂直连接于所述面板的第一端面,且所述加固肋板和所述弹片之间设置有间隔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弹片和所述加固肋板均设置有第一导向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拼插凸起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所述拼插凸起围成正方形,各所述拼插凸起位于所述正方形的角部,所述弹扣位于所述正方形的中心,且所述固定柱的端面凸出于所述拼插凸起。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通孔的孔壁设置有用于与拆卸器相定位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通孔相贯通,且所述弹片靠近所述定位槽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导向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弹片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用于与拆卸器相连接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与所述定位槽相对设置,且所述卡接槽和所述定位槽相贯通。

作为优选方案,各所述拼插凸起设置有镂空槽。

为了实现相同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积木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两块相互拼接的积木和至少一个上述的加固件,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积木通过至少一个所述加固件相跨接,所述积木设置有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凹槽,所述连接凹槽上设置有与所述拼插凸起相对应的拼插凹槽,所述连接凹槽的槽壁垂直设置有筋条,所述连接头通过所述拼插凸起与所述拼插凹槽相拼接,且所述弹扣通过所述倒钩卡接于所述筋条。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相邻的两块积木之间连接后,加固件跨接在两块积木上,此时面板的第一端面贴靠于各积木表面,面板上的连接头与积木相连接,使得相邻的两块积木通过加固件实现稳固连接,连接头通过拼插凸起与积木进行拼接,且连接头通过弹扣与积木相卡接,而弹扣上设置的倒钩保证弹扣与积木之间稳固卡接,从而避免因外界压力导致加固件发生脱落,使得加固件紧凑地跨接在相连接的积木上,由此确保积木之间能够通过该加固件得到稳固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固件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A向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固件与积木之间的爆炸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固件与积木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拆卸器使得弹片发生形变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拆卸器将加固件从积木上拆卸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面板,2-连接头,3-弹扣,4-拼插凸起,5-倒钩,6-形变槽,7-通孔,8-加固肋板,9-间隔槽,10-第一导向面,11-定位槽,12-第二导向面,13-卡接槽,14-镂空槽,15-积木,16-拆卸器;3a-固定柱,3b-弹片,15a-拼插凹槽,15b-筋条,16a-卡接筋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加固件,包括面板1和至少两个连接头2,各所述连接头2连接在所述面板1的第一端面上,所述连接头2包括用于与积木15相卡接的弹扣3和若干个用于与积木15的拼插凹槽15a相拼接的拼插凸起4,所述弹扣3设置有与积木15相卡接的倒钩5。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相邻的两块积木15之间连接后,加固件跨接在两块积木15上,此时面板1的第一端面贴靠于各积木15表面,面板1上的连接头2与积木15相连接,使得相邻的两块积木15通过加固件实现稳固连接,连接头2通过拼插凸起4与积木15进行拼接,且连接头2通过弹扣3与积木15相卡接,而弹扣3上设置的倒钩5保证弹扣3与积木15之间稳固卡接,从而避免因外界压力导致加固件发生脱落,使得加固件紧凑地跨接在相连接的积木15上,由此确保积木15之间能够通过该加固件得到稳固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扣3包括固定柱3a和弹片3b,所述固定柱3a垂直连接于所述面板1的第一端面,所述弹片3b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柱3a的顶端,所述倒钩5设置于所述弹片3b上,且所述固定柱3a的外壁与所述弹片3b之间设置有形变槽6,形变槽6为弹片3b的形变提供了形变空间,采用弹片3b的弹扣3结构也更方便拆卸,即通过拨动弹片3b使得弹片3b变形,则能够取消弹扣3与积木15之间的卡接,从而便于加固件此后的拆卸;

所述面板1的第二端面设置有与各所述弹片3b相对应的通孔7,所述通孔7与所述形变槽6相贯通,且所述弹片3b与所述通孔7的孔壁之间设有间隙,由此通过上述间隙能够伸入拆卸工具,本实施例采用拆卸器16,通过拆卸器16由通孔7伸入至上述间隙,此后挤压弹片3b使其发生变形,此时弹片3b上的挂钩与积木15相分离,由此便于取下加固件。进一步地,所述弹片3b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弹片3b关于所述固定柱3a对称分布,由此使得弹扣3呈现对称结构,使得弹片3b在发生形变时沿两侧均匀受力,使得弹扣3的卡接结构更加稳定。

优选地,所述固定柱3a的侧壁连接有加固肋板8,所述加固肋板8垂直连接于所述面板1的第一端面,加固肋板8使得固定柱3a与面板1之前连接更加牢固,避免在弹扣3在受力时使得固定柱3a发生断裂,从而使得弹扣3与积木15之间稳定卡接,且所述加固肋板8和所述弹片3b之间设置有间隔槽9,间隔槽9为弹片3b的侧向形变提供了形变空间,当弹片3b侧部收到挤压,弹片3b也能够相应发生轻微变形,由此使得弹片3b上受到的挤压力得到缓冲,避免弹片3b受损。进一步地,所述弹片3b和所述加固肋板8均设置有第一导向面10,第一导向面10使得弹片3b和加固肋板8能够顺畅地伸入至积木15内并与积木15相卡接,即将加固件向下压动时,加固件能够沿着第一导向面10运动,从而使得加固件与积木15之间的连接更加顺畅。

其中,所述拼插凸起4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所述拼插凸起4围成正方形,各所述拼插凸起4位于所述正方形的角部,所述弹扣3位于所述正方形的中心,且所述固定柱3a的端面凸出于所述拼插凸起4,则使得连接头2与积木15的拼接处受力更均匀,使得加固件与积木15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稳定,而在拆卸加固件时,松开弹扣3与积木15的卡接,此后再使得拼插凸起4与拼插凹槽15a相分离,从而顺利完成加固件与积木15之间的拆卸。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孔壁设置有用于与拆卸器16相定位的定位槽11,所述定位槽11与所述通孔相贯通,由此在需要对积木15上的加固件进行拆卸时,定位槽11方便拆卸器16的定位连接,且所述弹片3b靠近所述定位槽1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导向面12,而第二导向面12则使得拆卸器16能够更顺畅地推动弹片3b发生形变,使得弹片3b上的倒钩5与积木15相脱离,从而解除弹片3b与积木15之间的卡接,由此便于加固件的拆卸。进一步地,所述弹片3b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用于与拆卸器16相连接的卡接槽13,所述卡接槽13与所述定位槽11相对设置,且所述卡接槽13和所述定位槽11相贯通,参见图6至图7,即本实施例中的拆卸器16的卡接筋条16a沿卡接槽13卡入,从而使得弹片3b沿着形变槽6发生形变,从而实现加固件与积木15之间的拆卸,而定位槽11方便于拆卸器16的准确卡接,进一步使得拆卸操作便捷。

优选地,各所述拼插凸起4设置有镂空槽14,镂空槽14使得拼插凸起4具有一定的弹性,避免拼插凸起4在多次拼插时磨损,从而延长该加固件的使用寿命,且使得加固件与积木15之间的拼接省力。

为了实现相同的目的,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积木15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两块相互拼接的积木15和至少一个上述的加固件,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积木15通过至少一个所述加固件相跨接,所述积木15设置有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凹槽,所述连接凹槽上设置有与所述拼插凸起4相对应的拼插凹槽15a,所述连接凹槽的槽壁垂直设置有筋条15a,所述连接头2通过所述拼插凸起4与所述拼插凹槽15a相拼接,且所述弹扣3通过所述倒钩5卡接于所述筋条15a,本实施例以两块积木15及一个加固件为例,两块积木15相拼接后,加固件跨接在两块积木15上,加固件上的拼插凸起4与积木15上的拼插凹槽15a实现连接,且加固件通过弹扣3与积木15进一步卡接,同时弹扣3上设置的倒钩5与积木15的筋条15a相卡接,避免加固件因外部受力而与积木15相分离,从而保证加固件能够紧固地连接在两块积木15上,由此使得两块积木15通过该加固件实现稳定连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积木15连接结构及加固件,相邻的两块积木15之间连接后,加固件跨接在两块积木15上,此时面板1的第一端面贴靠于各积木15表面,面板1上的连接头2与积木15相连接,使得相邻的两块积木15通过加固件实现稳固连接,连接头2通过拼插凸起4与积木15进行拼接,且连接头2通过弹扣3与积木15相卡接,而弹扣3上设置的倒钩5保证弹扣3与积木15之间稳固卡接,从而避免因外界压力导致加固件发生脱落,使得加固件紧凑地跨接在相连接的积木15上,由此确保积木15之间能够通过该加固件得到稳固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积木连接结构及加固件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2630.7

申请日:2019-01-0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0(成都)

授权编号:CN209530111U

授权时间:20191025

主分类号:A63H 33/10

专利分类号:A63H33/10

范畴分类:15J;

申请人:骆运章

第一申请人:骆运章

申请人地址: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人和乡人和上街1号

发明人:骆运章

第一发明人:骆运章

当前权利人:骆运章

代理人:颜希文;黄华莲

代理机构:44202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积木连接结构及加固件论文和设计-骆运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