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微血管密度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食管癌微血管密度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一、食管癌微血管密度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陈曦[1](2019)在《放化疗对食管鳞癌肿瘤微环境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目的肿瘤微环境在肿瘤的起源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索放化疗对食管鳞癌肿瘤微环境的影响,并评估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对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该研究回顾性分析104例接受单纯手术或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的食管鳞癌患者。HE染色切片评估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Fox P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和CD56+NK细胞和PD-L1表达。结果1.与单纯手术组患者比较,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患者肿瘤微环境中总TILs,CD8+TILs,CD4+TILs和NK TILs密度高(P<0.05),Foxp3+TILs浸润无明显差异(P>0.05),肿瘤细胞PD-L1表达明显增加(P<0.05)。2.TILs、CD8+TILs和CD4+TILs浸润程度与术后病理T分期和N分期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软组织浸润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Foxp3+TILs和CD56+NK TILs浸润程度与性别、年龄、分期、肿瘤位置、软组织浸润等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PD-L1蛋白与术后病理T分期和N分期相关(P<0.05),而与性别、肿瘤位置和软组织浸润无明显相关性(P>0.05)。3.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CD8+TILs,CD4+TILs和Fox P3+TILs与患者DFS相关,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CD4+TILs和Fox P3+TILs是影响D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CD8+和CD4+TILs与患者OS相关,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T分期和CD8+TILs是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4.在48例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患者中,与肿瘤无反应患者(TRG3-5)相比,25例放化疗后肿瘤组织有明显病理缓解反应(TRG1-2)的患者yp T分期较早(P<0.001),淋巴结反应明显(P=0.004),CD8+TILs浸润密度更高(P=0.027)。与无淋巴结降期的患者相比,27例新辅助放化疗后淋巴结降期(c N+-p N0)的患者yp N分期(P<0.001)较早,肿瘤组织中TILs浸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食管鳞癌患者放化疗后肿瘤组织中TILs,CD8+TILs,CD4+和CD56+TILs浸润密度增加,PD-L1表达增加。2.肿瘤浸润TILs,CD8+TILs,CD4+TILs与术后病理T分期和N分期存在相关性,病变分期晚的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密度低。3.肿瘤浸润Foxp3+TILs,CD4+和CD8+T细胞是食管癌患者可靠的预后预测因素,这为食管癌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综合抗肿瘤治疗策略提供新的依据。4.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组织反应与CD8+TILs浸润程度相关,CD8+TILs浸润高的患者,肿瘤放化疗反应明显。第二部分目的循环淋巴细胞参与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这种细胞类型具有放疗敏感性。本研究旨在测量放化疗诱导的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评估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对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该研究入组64名接受根治性性放化疗或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的食管鳞癌患者。在治疗前和放疗剂量达40Gy时收集外周血样品,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放化疗前、后外周血CD19+B细胞,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和CD56+或CD16+NK细胞各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进一步分析淋巴细胞亚群改变与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CRT后外周血CD19+B细胞比例减少(P<0.05),CD3+和CD8+T细胞比例增加(P<0.05),CD4+T细胞和NK细胞的比例未见明显变化(P>0.05)。2.放化疗后CD8+T细胞和CD4+T细胞变化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CD19+B细胞变化与年龄相关(P<0.05),而与性别、疾病分期、肿瘤位置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CD56+NK细胞与患者体重变化和肿瘤部位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疾病分期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3.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肿瘤部位和CD4+T细胞变化与患者PFS相关,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CD4+T细胞比值和TNM分期是影响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42,0.029);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肿瘤部位和CD8+T细胞变化与患者OS相关,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CD8+T细胞比值是患者OS的唯一独立影响因素(P=0.040)。进一步分析发现,放化疗后CD4+和CD8+T细胞比例均增加的患者PFS和OS均优于CD4+或CD8+比例仅有一项升高或均降低的患者(1年PFS率为63%vs 25%,1年OS率为80%vs 62%,P=0.005和0.025)。结论1.食管鳞癌患者放化疗后CD19+B细胞比例下降,而CD8+T细胞比例增加。2.CD4+和CD8+T细胞是食管癌患者可靠的预后预测因素,这为食管癌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综合抗肿瘤治疗策略提供新的依据。第三部分目的炎性细胞因子在肿瘤微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分析食管鳞癌患者放化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表皮生长因子(EGF)和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 PAR)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该研究纳入了2015年至2017年期间接受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或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的食管鳞癌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放疗剂量达40Gy时采集外周血标本。通过采用细胞因子抗体芯片检测8名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其与放化疗反应的关系,筛选出了7种差异表达的细胞因子。其中,EGF和u PAR放化疗后升高和患者不良预后相关。进一步在60例食管癌患者中评估EGF和u PAR的临床价值。结果1.通过含有120中肿瘤相关细胞因子的抗体芯片检测和比较4名放化疗敏感和4名放化疗抵抗的患者放化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表达,筛选出了EGF,u PAR,MIP-1β,MIF,IL-8,PDGF-BB和BDNF 7种差异表达的细胞因子。其中,放化疗EGF和u PAR后升高和患者不良预后相关。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NM分期和u PAR表达变化与患者PFS相关,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TNM分期和u PAR表达变化仍然是影响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TNM分期和CRT后EGF表达变化与患者OS相关,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TNM分期和EGF表达变化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当ESCC患者分为两组时,CRT后EGF和u PAR比值均高的患者与其他食管癌患者相比PFS和OS较差(1年PFS率为44.2%vs.61.4%,1年OS率为64.2%vs.83.4%,P=0.033,0.029)。3.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前血清EGF与u PAR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884,P=0.0001),治疗后血清中EGF和u PAR表达水平也呈正相关(r=0.3775,P=0.0038)。结论1.血清细胞因子u PAR和EGF是食管鳞癌患者可靠、有效的独立预测指标,这为放化疗联合分子靶向分子治疗的综合抗肿瘤治疗策略提供新的依据。2.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前、后血清EGF和u PAR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提示二者可能参与同一信号转导通路。第四部分目的PD-1/PD-L1途径在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报道在非小细胞肺癌研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状态和PD-L1表达相关。本研究旨在研究食管鳞癌细胞中PD-L1表达与EGFR信号通路和放疗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术和蛋白质印记法评估ESCC细胞中EGFR和PD-L1表达;在EGF刺激ESCC细胞后,检测在有或无EGFR抑制剂AG-1478时ESCC细胞的PD-L1表达;应用EGFR信号通路芯片分析潜在的信号通路;用不同剂量照射ESCC细胞,检测在有或无EGFR抑制剂AG-1478时ESCC细胞的PD-L1表达。结果1.不同EGFR表达的ESCC细胞系中,PD-L1的表达水平与EGFR基本一致。2.EGF刺激细胞后,kyse30细胞PD-L1升高最多,TE7,TE1,Eca109,和kyse140细胞PD-L1表达中等升高(P<0.05),kyse510 and Ca Es-17 cells食管癌细胞PD-L1的表达未见明显升高(P>0.05),EGFR特异性抑制剂AG-1478抑制EGFR信号通路后,kyse30 and TE-1食管癌细胞中PD-L1的表达下降。3.应用EGFR信号通路芯片在野生型EGFR表达kyse30和TE1细胞以及EGFR突变型TE7细胞中分析发现,EGFR信号通路活化可上调PD-L1,可能与EGFR-PI3K-AKT、EGFR-Ras-Raf-Erk和EGFR-PLC-γ信号通路相关。4.放疗诱导ESCC细胞PD-L1表达以剂量和EGFR依赖方式增加,EGFR特异性抑制剂AG-1478抑制EGFR通路后PD-L1表达下降。结论1.EGF通过激活EGFR信号通路诱导食管癌细胞PD-L1的表达,这可能与EGFR-PI3K-AKT、EGFR-Ras-Raf-Erk和EGFR-PLC-γ信号通路相关。2.放疗可通过诱导EGFR信号通路活化上调PD-L1,这为食管癌的放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策略提供实验依据。

岳丽丽[2](2020)在《TAMs通过下调PTEN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内膜癌进展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及目的: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部分国家已经超过宫颈癌,成为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使女性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目前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较以往有很大程度提高,然而在发展中国家其死亡率仍然较高,且病死率有上升趋势。目前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虽然现在手术方式及技术水平有很大提高,但很多患者术后仍存在复发、局部或远处转移的风险,并且预后较差,如果是晚期或复发转移患者五年生存率不足30%。然而临床上有很多患者就诊时已属于晚期,对于晚期内膜癌及复发转移的患者,放疗和(或)化疗常常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放疗和(或)化疗副作用较大,增加患者痛苦,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因此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研究影响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机制的因素已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以期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有价值信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认识到肿瘤微环境在肿瘤的发生及进展过程中意义重大,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肿瘤微环境包括肿瘤间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是肿瘤细胞周围的生存环境,其中肿瘤间质包括: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基质细胞、细胞因子、白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等,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所占比例最大,是肿瘤间质细胞中最重要的细胞成分,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意义重大。TAMs主要分为两型:M1型和M2型,M1型为经典活化型,抗原提呈功能强,能够激活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具有抗肿瘤活性;M2型为替代活化型,抗原提呈能力弱,能够抑制炎症反应,抑制免疫反应,从而促进肿瘤生长。TAMs具有与M2型巨噬细胞相似的表型特征和功能特点,其数量异常将导致严重的免疫抑制。TAMs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有关,因此我们推测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也存在TAMs数量异常的可能,所以研究其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分布特点,有助于深入了解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机制。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全称为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已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与细胞生长、增殖、凋亡及黏附等多种细胞生物学相关。PTEN基因被学者们称为子宫内膜癌的看家基因,因为据研究它与子宫内膜癌关系最密切,在子宫内膜癌中突变率最高。PTEN基因1997年被发现,位于人类染色体的10q23.3,由9个外显子,8个内含子所组成,长度约为200KB,是第十号染色体上缺失的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基因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关系密切,有研究表明,在前列腺癌中PTEN基因表达的缺失与TAMs浸润增加相关。然而PTEN与TAMs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关系如何还不清楚,因此本研究试图通过组织学及细胞学角度初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目前研究发现多种信号通路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其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与子宫内膜癌关系密切。PI3K被激活后,与细胞内AKT的PH结构域结合,进而AKT被激活,然后从细胞膜向细胞质和细胞核转移,继而磷酸化调控下游mTOR。mTOR是调节细胞存活、生长及繁殖等的汇合点,细胞由G0/G1期进入S期及启动翻译信号必需mTOR,因此它能够调节细胞合成代谢及细胞有丝分裂。该信号通路是将细胞外信号传递到细胞核最重要的信号通路之一,在细胞新陈代谢、细胞生存、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增殖及凋亡、微血管生成等方面发挥极其重要作用。肿瘤的发生发展是由肿瘤细胞本身及其与周围微环境共同作用下的产物,TAMs作为肿瘤间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通过何种机制起作用的?是否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目前还没有研究,因此本研究拟通过细胞学实验初步探讨TAMs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关系,以期对内膜癌机制的研究提供有价值信息。研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中不同部位和临近正常组织中CD163+巨噬细胞密度及分布特点,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MVD及VEGF之间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D163标记的TAMs密度和PTEN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依次使用PMA(48h)和IL-4(24h)作用人THP-1单核细胞72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诱导后THP-1细胞中CD163标记物表达情况。用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与PTEN过表达质粒共培养,建立PTEN过表达子宫内膜癌细胞系。体外将TAMs细胞分别与子宫内膜癌细胞和PTEN过表达子宫内膜癌细胞共培养,应用CCK-8实验、侵袭实验和迁移实验评估TAMs和PTEN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将诱导后的TAMs与子宫内膜癌细胞(RL95-2)、PTEN过表达内膜癌细胞、PTEN过表达阴性对照内膜癌细胞及分别加入PI3K抑制剂(LY294002)、m TOR抑制剂(Rapamycin)的内膜癌细胞进行非接触共培养,应用CCK-8、增殖实验、侵袭实验、凋亡实验检测TAMs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生物学习性的影响。将诱导后的TAMs与子宫内膜癌细胞(RL95-2)、PTEN过表达子宫内膜癌细胞、PTEN过表达阴性对照内膜癌细胞及分别加入PI3K抑制剂(LY294002)、mTOR抑制剂(Rapamycin)的内膜癌细胞进行非接触共培养,应用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共培养体系中子宫内膜癌细胞(Rl95-2)、PTEN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及其mRNA表达情况。结果:1.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多分布于癌巢、肿瘤间质及向肌层浸润的边缘,其密度大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1)。2.TAMs密度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子宫内膜癌边缘TAMs密度与子宫内膜癌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内膜癌间质TAMs密度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癌巢内TAMs密度与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年龄、体重指数、绝经与否及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内膜癌边缘TAMs密度与子宫内膜癌患者年龄、体重指数、绝经与否及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3.对TAMs密度和VEGF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癌间质及肿瘤浸润性边缘TAMs密度与VEGF存在显着正相关性(P<0.05)。4.对TAMs密度与MVD之间的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癌间质及肿瘤浸润性边缘TAMs密度与MVD之间存在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57和0.51,P值分别为0.018和0.011)。癌巢内TAMs密度与MVD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为0.17,P=0.353)。5.子宫内膜癌间质中CD163+细胞密度与PTEN蛋白表达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P<0.05)。CD163+细胞密度增加与PTEN蛋白表达缺失相关。6.流式细胞仪分析诱导后THP-1细胞中CD163标记物表达明显增加,即THP-1细胞被成功诱导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7.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与PTEN过表达质粒共培养后,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可检测出高水平的PTENmRNA和蛋白质,成功建立稳定PTEN过表达RL95-2细胞系。CCK-8实验、侵袭实验、迁移实验结果显示:TAMs能够促进RL95-2内膜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PTEN过表达能够抑制TAMs诱导的RL95-2内膜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8.CCK-8实验、侵袭实验、迁移实验、凋亡实验结果显示:TAMs能够促进RL95-2内膜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抑制RL95-2内膜癌细胞凋亡,PTEN过表达、PI3K抑制剂(LY294002)、mTOR抑制剂(Rapamycin)能够抑制TAMs诱导的RL95-2内膜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促进RL95-2内膜癌细胞凋亡。9.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内膜癌RL95-2细胞与TAMs共培养后p-PI3K、p-AKT、p-mTOR蛋白含量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1)。PTEN过表达组、PI3K抑制剂(LY294002)组、mTOR抑制剂(Rapamycin)组p-PI3K、p-AKT、p-mTOR蛋白含量均降低,差异有显着性(P<0.01)。Real-time PCR发现各组PI3K、AKT及mTORmRNA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不同部位TAMs密度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关系不同,肿瘤间质及肿瘤浸润性边缘部位TAMs密度更高,并与VEGF及MVD密切相关。2.TAMs细胞密度增加与PTEN蛋白表达缺失相关。TAMs能够促进内膜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PTEN过表达能够抑制TAMs诱导的RL95-2内膜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3.TAMs通过降低PTEN含量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从而促进内膜癌进展。PTEN过表达、PI3K抑制剂(LY294002)、m TOR抑制剂(Rapamycin)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从而抑制TAMs的促进内膜癌进展作用。

曹明[3](2019)在《食管鳞癌中Mel-18、Bmi-1、CD34及D2-40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文中提出目的:探讨Mel-18、Bmi-1、CD34及D2-40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和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7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和手术标本,采用实时定量PCR实验方法检测Mel-18和Bmi-1在食管鳞癌及癌旁组织中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方法对食管鳞癌及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Mel-18、Bmi-1的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Mel-18、Bmi-1、CD34及D2-40在76例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计数食管鳞癌组织CD34阳性的微血管密度(MVD)和D2-40阳性的微淋巴管密度(LVD)。分析e1-18、Bmi-1、CD34及D2-40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和相关性,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实时定量PCR实验结果显示,用域值循环数根据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相对癌旁正常食管组织的基因表达倍数分析,在食管鳞癌组织中Mel-18 mRNA低表达53.94%(41/76)而Bmi-1mRNA高表达63.16%(48/76)。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Mel-18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683±0.125,在癌旁食管组织相对表达量为0.917±0.062,食管鳞癌组织中Mel-18蛋白的表达量显着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20,P<0.001);Bmi-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985±0.104,在癌旁食管组织相对表达量为0.747±0.131,食管鳞癌组织中Bmi-1蛋白的表达量显着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05,P<0.001)。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食管鳞癌组织中Mel-18阳性表达率为30.3%(23/76),癌旁组织中Mel-18阳性表达率为67.1%(51/76),有统计学意义(χ2=20.646,P<0.05)。Bmi-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7.6%(59/76),Bmi-1在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7.6%(21/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106,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CD34阳性表达率为88.2%(67/76),癌旁组织中CD34阳性表达率为31.6%(24/76),有统计学意义(χ2=50.630,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D2-40阳性表达率为80.3%(61/76),癌旁组织中D2-40阳性表达率为23.7%(16/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734,P<0.05)。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el-18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与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性别和年龄无明显相关。Bmi-1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与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而与年龄、性别和肿瘤的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食管鳞癌组织中MVD计数为45.76±15.19,而癌旁组织为5.38±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年龄、性别外,食管鳞癌组织中MVD与肿瘤临床病理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和分化程度有关。食管鳞癌组织中LVD计数为11.21±5.84,而在癌旁组织中为4.02±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LVD与肿瘤临床病理、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而于年龄、性别无关。Mel-18和Bmi-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呈负性相关(r=-0.261,p=0.007)。食管鳞癌组织中CD34和D2-40的表达MVD和LVD呈正相关性(r= 0.426,p=0.002)。结论:Mel-18、Bmi-1、CD34及D2-40与食管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可能有望成为食管鳞癌发展及预后的预测指标。

二、食管癌微血管密度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食管癌微血管密度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放化疗对食管鳞癌肿瘤微环境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放化疗对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TILs浸润及PD-L1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实验试剂和材料
        1.1.3 实验仪器和设备
        1.1.4 免疫组化染色
        1.1.5 结果判定
        1.1.6 实验数据统计分析
    1.2 结果
        1.2.1 病人基本临床特征
        1.2.2 放化疗对食管鳞癌浸润淋巴细胞及 PD-L1 蛋白表达的影响
        1.2.3 食管癌组织中TILs浸润、PD-L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1.2.4 食管鳞癌组织中TIL浸润、PD-L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1.2.5 新辅助放化疗患者肿瘤组织中 TILs 浸润与放化疗反应的关系
    1.3 讨论
    1.4 小结
二、食管鳞癌患者放化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实验试剂和材料
        2.1.3 实验仪器和设备
        2.1.4 流式细胞术检测
        2.1.5 实验数据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病人临床病理特征
        2.2.2 放化疗前、后各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2.2.3 放化疗后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2.4 放化疗后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2.3 讨论
    2.4 小结
三、食管鳞癌患者放化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EGF、u PAR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实验试剂和材料
        3.1.3 实验仪器和设备
        3.1.4 ELISA检测
        3.1.5 实验数据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病人基本临床病理特征
        3.2.2 放化疗前、后食管鳞癌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筛选
        3.2.3 放化疗后血清EGF和u PAR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3.2.4 食管鳞癌患者uPAR和EGF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3.3 讨论
    3.4 小结
四、EGFR介导的信号通路调控食管鳞癌细胞PD-L1的表达
    4.1 对象和方法
        4.1.1 实验试剂
        4.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4.1.3 实验方法
        4.1.4 实验数据统计分析
    4.2 结果
        4.2.1 ESCC细胞的PD-L1表达
        4.2.2 EGF诱导的PD-L1表达
        4.2.3 PD-L1表达不受EGFR-STAT3信号传导途径的影响
        4.2.4 潜在的EGFR信号传导途径参与PD-L1表达的调节
        4.2.5 放疗诱导EGFR高表达的ESCC细胞株PD-L1表达
    4.3 讨论
    4.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放化疗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及相关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TAMs通过下调PTEN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内膜癌进展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分布及临床意义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1.1 临床资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2 方法
        2.2.1 标本采集及保存
        2.2.2 HE(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染色过程
        2.2.3 SP法免疫组化染色具体过程(Streptavidin-perosidase)
        2.2.4 VEGF、CD34、CD163 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采用SP法
        2.2.5 结果判断
        2.3 实验设计与统计学分析
        2.3.1 实验设计
        2.3.2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患者基本临床病理资料
        3.2 CD163+巨噬细胞在子宫内膜癌不同部位的分布
        3.3 TAMs密度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3.4 TAMs密度、VEGF和 MVD表达的相关性
    4 讨论
        4.1 TAMs在内膜癌组织中不同部位的分布
        4.2 TAMs密度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4.3 TAMs密度与VEGF、MVD表达的相关性
第二部分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PTEN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关系的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2.1.1 主要仪器
        2.1.2 主要试剂
        2.2 研究对象和分组
        2.2.1 临床资料
        2.2.2 实验所需细胞系
        2.2.3 细胞实验分组
        2.3 实验方法
        2.3.1 标本采集及保存
        2.3.2 HE(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染色过程
        2.3.3 SP法免疫组化染色具体过程(Streptavidin-perosidase)
        2.3.4 PTEN、CD163 均采用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2.3.5 细胞培养
        2.3.6 THP-1诱导为M2型巨噬细胞及表型鉴定
        2.3.7 细胞转染实验
        2.3.8 M2 型巨噬细胞与子宫内膜癌细胞Transwell非接触共培养体系建立
        2.3.9 细胞增殖实验(CCK-8实验)
        2.3.10 侵袭实验
        2.3.11 迁移实验
        2.3.12 免疫组化结果判断
        2.3.13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CD163+细胞和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分布及表达
        3.2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D163+细胞密度与PTEN表达的相关性
        3.3 TAMs的诱导和鉴定
        3.3.1 显微镜下THP-1、TAMs的形态观察
        3.3.2 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诱导和鉴定
        3.4 PTEN过表达RL95-2 细胞株的建立
        3.5 TAMs促进人子宫内膜癌RL95-2 细胞的增殖(CCK-8 实验)
        3.6 侵袭实验
        3.7 迁移实验
    4 讨论
        4.1 TAMs与 PTEN在内膜癌组织中的分布
        4.2 TAMs的诱导及表型鉴定
        4.3 PTEN过表达RL95-2 细胞株的建立
        4.4 TAMs与 PTEN对内膜癌RL95-2 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第三部分 :TAMs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内膜癌进展的机制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研究对象和分组
        2.2.1 实验所需细胞系
        2.2.2 细胞实验分组
        2.3 实验方法
        2.3.1 细胞培养
        2.3.2 M2型巨噬细胞诱导及表型鉴定
        2.3.3 细胞转染
        2.3.4 构建M2 型巨噬细胞与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Transwell非接触共培养体系
        2.3.5 细胞增殖实验(CCK-8实验)
        2.3.6 细胞凋亡实验
        2.3.7 侵袭实验
        2.3.8 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
        2.3.9 Western blot实验
        2.3.10 RT-PCR实验
        2.3.11 统计学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TAMs的诱导和鉴定
        3.2 PTEN过表达RL95-2 细胞株的建立
        3.3 TAMs对各组别子宫内膜癌RL95-2 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3.4 TAMs对各组别子宫内膜癌RL95-2 细胞凋亡的影响
        3.5 TAMs对各组别子宫内膜癌RL95-2 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3.6 TAMs对各组别子宫内膜癌RL95-2 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3.7 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别内膜癌RL95-2 细胞PTEN/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的表达
        3.8 RT-PCR实验检测各组别内膜癌RL95-2 细胞PTEN/PI3K/AKT/mTOR信号通路关键蛋白mRNA表达情况
    4 讨论
        4.1 在子宫内膜癌中TAMs对 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作用
        4.2 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对TAMs及内膜癌的影响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食管鳞癌中Mel-18、Bmi-1、CD34及D2-40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实验材料及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
外文论文

四、食管癌微血管密度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放化疗对食管鳞癌肿瘤微环境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研究[D]. 陈曦.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2]TAMs通过下调PTEN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内膜癌进展的机制研究[D]. 岳丽丽.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3]食管鳞癌中Mel-18、Bmi-1、CD34及D2-40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D]. 曹明. 山东大学, 2019(09)

标签:;  ;  ;  ;  ;  

食管癌微血管密度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