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源融合速度场实现方法研究

多源融合速度场实现方法研究

论文摘要

在地球参考框架的发展历程中,空间大地测量技术一直以来都是建立高精度地球参考框架的主要手段。基于不同的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具有不同的优缺点这一主要因素,如何取长补短,设计并实现多技术融合的算法模型便成为了当前建立高精度地球参考框架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由于速度场是地球参考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参考框架的维持上和研究地球板块运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建立高精度的地球参考框架的同时必须要给出高精度的速度场结果。基于以上的原因,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1、研究了空间大地测量数据融合的相关理论与算法,并将其与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了融合,推导出了利用卡尔曼滤波实现的空间大地测量数据融合算法模型。2、研究了GNSS、SLR、DORIS和VLBI的技术内组合方法,利用软件实现了该算法并给出了结果。结果表明:GNSS技术的点位精度和融合后的精度最高,VLBI次之,SLR较差,DORIS的点位精度和融合后的精度最差,与ITRF2014中的结论一致,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软件的可靠性。3、研究了GNSS、SLR、DORIS和VLBI的技术间组合方法和数学模型,通过引入约束向量的方式使用局部连接约束并置站点的坐标和速度,在软件中实现了该算法并给出了技术间组合后的结果。软件解算的结果与ITRF2014相比在GNSS站点上为亚毫米级别,在VLBI、SLR和DORIS站点上为毫米级别;并置站点的速度差为毫米级别。本文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些结论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4、研究了无整体旋转条件的理论和其推导过程,研究了其在卡尔曼滤波中的实现方法并在软件中实现了该算法,保证建立的多源融合速度场相对地壳无整体旋转。5、设计并开发了利用卡尔曼滤波建立多源融合速度场的软件,给出了软件中各模块的功能和软件的流程图;研究了矩阵求逆的优化算法——Cholesky分解,并在软件中实现了该算法;研究了矩阵乘法的优化算法——稀疏矩阵乘法,给出了COO格式存储稀疏矩阵的优化存储方式,对比了使用不同矩阵乘法算法求解矩阵乘法所消耗的时间,给出了矩阵乘法的优化建议。6、通过软件处理了2015、2016、2017三年的GNSS、SLR、DORIS和VLBI四种技术的数据共862个站点,得到了软件解算的多源融合速度场结果,将结果与ITRF2014速度场相比表明:在704个GNSS站点中,速度精度优于1mm/a的站点有478个,优于5mm/a的站点有601个;在51个VLBI站点中有15个站点的速度精度优于5mm/a,有30个站点的速度精度优于1cm/a;在40个SLR站点中,仅有1个站点速度精度优于5mm/a,9个站点的速度精度优于1cm/a;在67个DORIS站点中,有21个站点速度精度优于5mm/a,有35个站点的速度精度优于1cm/a。7、对得到的多源融合速度场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其不足之处有(1)为对站点位置和速度的突变进行探测和采取相应策略应对(2)处理的数据时间跨度较短。给出了解决以上问题的建议并对后续所需要做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本文章节安排及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空间大地测量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
  •   2.1 空间大地测量数据
  •   2.2 协方差阵的恢复及存储
  •   2.3 ITRF组合处理算法
  •   2.4 基准定义
  •   2.5 卡尔曼滤波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技术内组合及技术间组合
  •   3.1 技术内组合策略
  •   3.2 技术间组合策略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无整体旋转条件
  •   4.1 TISSERAND条件
  •   4.2 核心站点选取
  •   4.3 无整体旋转条件在卡尔曼滤波器中的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多源融合速度场的建立及结果分析
  •   5.1 程序设计
  •   5.2 软件优化
  •   5.3 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与不足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参与的研究工作
  •   作者简历
  •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邢云剑

    导师: 程鹏飞,成英燕

    关键词: 地球参考框架,融合,全球速度场,卡尔曼滤波,局部连接,无整体旋转

    来源: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自然地理学和测绘学

    单位: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 P226

    总页数: 108

    文件大小: 3026K

    下载量: 70

    相关论文文献

    • [1].毫米级地球参考框架的建立方法与展望[J]. 测绘地理信息 2016(04)
    • [2].区域性参考框架的实现和稳定性评估方法研究[J]. 北京测绘 2015(03)
    • [3].儿童空间认知中参考框架的实验研究[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8(07)
    • [4].新HSK四级听力测试文本与《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匹配度研究[J]. 华西语文学刊 2016(01)
    • [5].时间参考框架理论评述[J]. 跨语言文化研究 2014(00)
    • [6].地球参考框架的建立和维持[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3(05)
    • [7].智障儿童空间参考框架的选择[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2(01)
    • [8].地球参考框架的实现和维持[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9(02)
    • [9].论地球参考框架的维持[J]. 测绘通报 2009(05)
    • [10].情境和任务对空间认知参考框架选择的影响[J]. 心理学探新 2008(01)
    • [11].心理旋转中的外部参考框架的眼动研究[J]. 心理科学 2008(04)
    • [12].地球参考框架转换问题的约束、推估、组合与更新[J]. 测绘学报 2020(08)
    • [13].盲童空间认知的参考框架和语言表达[J]. 中国特殊教育 2011(07)
    • [14].相似变换模型在参考框架基准实现中的应用[J]. 测绘 2010(01)
    • [15].伽利略地球参考框架对建立我国自主的地球参考框架的启示[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9(11)
    • [16].国际大地测量参考框架技术进展[J]. 测绘科学 2008(S2)
    • [17].国际大地测量参考框架技术进展[J]. 测绘科学 2008(01)
    • [18].时空参考框架普适化表达[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7(09)
    • [19].欧洲私法共同参考框架草案:批评性评估[J]. 北航法律评论 2012(00)
    • [20].冰后回弹对全球及中国参考框架的影响分析[J]. 测绘科学 2014(12)
    • [21].欧洲《共同参考框架草案》及其第六编“合同外责任”——作为欧洲私法的“工具箱”[J]. 法学家 2009(04)
    • [22].毫米级地球参考框架的构建[J]. 地球物理学报 2009(11)
    • [23].《日本外语共同参考框架》的制定、内容及启示[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9(06)
    • [24].在《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下《综合法语》课程的改革[J]. 青年文学家 2015(33)
    • [25].基于多技术全球参考框架的维持及应用分析[J]. 测绘科学 2019(06)
    • [26].译者母语对翻译过程的影响[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 [27].建立连续参考运行站的技术探讨[J]. 江西测绘 2010(02)
    • [28].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参考框架述评[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30)
    • [29].《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中文本出版[J]. 国际汉语教育 2009(01)
    • [30].山东基准站网实现区域参考框架维持的方法[J]. 导航定位学报 2019(03)

    标签:;  ;  ;  ;  ;  ;  

    多源融合速度场实现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