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跃育:中国心理传记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论文

舒跃育:中国心理传记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论文

摘要知识图谱分析法可清晰展现某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为主要数据源,通过其他多种渠道补充数据源,借助Excel办公软件和CiteSpace 5.2.R2可视化软件,分别绘制发文数量的时间分布、作者及机构合作、发文期刊统计以及关键词聚类图谱。研究表明:我国心理传记学类文章年发文量曲折增加,研究群体正不断壮大,研究内容有一定的创新但进步不明显,目前尚需克服合作零散、理论创建不足等问题,推进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化,提升应用价值。

关键词CiteSpace; 心理传记学; 知识图谱

一、引言

心理传记学(Psychobiography)是把人放在特定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研究独特的、非凡人物一生的生命历程,通过揭示和重建其生命故事①,认识其心理现象发生的本质。1910年,Freud以其代表性著作《列奥纳多·达·芬奇与他童年的一个记忆》(LeonardodaVinciandaMemoryofHisChildhood)为其开山之作,开创了心理传记研究的先河,此后,心理传记学在西方若隐若续地发展。早期发展过程中,Freud、Erikson、Elms等人对相关理论进行了探讨,但理论体系并不完善,且存在史实不充分、解释过度、证据不足等缺陷,因而饱受批评。此后,Runyan、McAdams、Alexander、Elms等人出版了相关理论性著作,增强了心理传记学的理论建树。加之20世纪80年代Theodor Sarbin对叙事取向心理学的积极努力,带动了心理传记学的发展。此外,1988年,美国心理学家Gergen的《走向后现代的心理学》这一专题报告提倡研究方法的多元化以及从文化历史的视角研究人②,间接对心理传记学的发展有所促进。理论的发展、叙事心理学的影响以及后现代思潮的冲击加快了心理传记学的全球化速度,这种趋势也传到了国内,国内的心理传记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初全面展开。三十年来,心理传记学在国内的发展状况如何?相比于西方的研究,中国的心理传记学研究有何特色?中国心理传记学的未来在哪里?本文将借助CiteSpace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通过文献数据绘制图谱,以一种更直观、更清晰的方式展现中国心理传记学研究的现状,并通过对图谱的分析和讨论,揭示其在国内的发展趋势。

二、 研究方法

(一) 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以“心理传记学”作为主题检索,日期是2018年6月4日,共检索到153篇文献。去重并剔除与主题不相关者,共得到96篇文献。以“心理历史学”作为主题检索,共得到41条结果,筛选有效记录29条,去除与以“心理传记学”为关键词查到的4篇重复文献,得文献25篇。从以上已筛选文献的参考文献和引证文献出发,采用手动方式逐条筛选其他相关文献,共筛选出67篇。另通过香港、台湾数据库搜索到论文23篇。综合所有数据并汇总,共统计到211篇与心理传记学紧密相关的文献,其中包括63篇学位论文、138篇期刊论文和10篇会议摘要。

定理3.1 设(X,τ)为拓扑空间,闭集A⊆X,则A为CSI-闭当且仅当若F∈CIrr(X),F⊆A蕴含着Fδ⊆A。

(二)研究工具

本文主要采用Excel和CiteSpace 5.2.R2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知识图谱绘制。知识图谱(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又称知识域可视化或知识领域映射地图,是显示知识发展历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形③。由于CiteSpace软件所绘制的图谱特征鲜明,使得其被迅速地广泛应用④。它是由美国德雷克塞尔(Drexel)大学华裔学者陈超美教授开发的基于Java语言的可视化软件,可通过挖掘数据信息而绘制科学知识图谱,使复杂的知识网络更清晰,有助于预测知识发展前沿的新态势⑤。自2004年9月该软件推出以来,作为一个专用的科学知识图谱绘制工具,已得到国际科学计量学界相关研究机构和人员的广泛使用。

三、 数据分析与图谱解读

将数据导入CiteSpace,时间跨度为1983—2017年,时间段为1年,数据来源勾选题目、摘要和关键词,网络节点类型分别是作者、机构以及关键词,并设置合适的阈值,采用寻径算法或最小生成树剪枝算法,生成可视化知识图谱。

(一)发文量随时间分布图

发文数量的变化可直观体现某一领域的发展状况,绘制心理传记类文章的发表数量随时间分布的情况,如图1所示。首篇文章发表于1983年,早期的研究者多使用传统历史学家提供的传记资料推测重要人物成年时的个性,这些对重要人物的心理传记的研究形式被看做心理历史学研究的主要形式⑥。1983—2011年间,发文量曲折增长。1987年,香港中文大学邹秉洛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国青年导师鲁迅之性格及其发展》一文中首次系统采用了心理传记学的研究方法。之后,台湾辅仁大学丁兴祥教授于1993年春天首次开设心理传记学课程,随后又指导陈祥美、赖诚斌等多位研究生完成心理传记学方向的学位论文,推动了心理传记学在台湾的发展。大陆也于1997年由郑剑虹在导师黄希庭的指导下完成第一篇心理传记学硕士论文。2005年,Schultz主编的《心理传记学手册》出版,此书同时涵盖了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其出版促进了心理传记学在国际上广泛传播,同时带动了中国心理传记学研究模式在此时期的发展。2012—2014年间发文量较之前增速较快,且在2014年达统计年限内发文数量的峰值,主要归因于《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集刊的出版,仅2013、2014这两年所统计的48篇论文中就有16篇均来源于该集刊。整体而言,发文数量随时间分布图揭示出我国心理传记学的曲折发展,总体趋势是:成果数量逐年增加,特别是学位论文的增加,直接推动了该领域的持续发展。

图1 1983—2017年国内心理传记学研究年发文量走势图

(二)作者合作图谱

作者共现分析能够识别出某领域的核心作者以及作者间合作强度。如图2所示,从各节点可看出对应作者发文量的多少,越大的节点对应发文量越多的作者;节点颜色代表发文年代,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色调由暖变冷;节点间连线和连线粗细能揭示作者间合作状况,越粗的连线揭示作者间越频繁的合作。图2中,共出现作者201个,作者间合作有89个,网络密度为0.0044。所有节点中,可明显看到5个较大节点,分别是以郑剑虹、舒跃育、丁兴祥、吴继霞、李朝旭为中心的作者群。其中丁兴祥和郑剑虹所对应的节点中心颜色更深,表明丁兴祥、郑剑虹是我国较早开始心理传记学研究的学者。另外也有一些小合作团队,节点间只有一条连线,其网络并没有展开,因而只局限于两人合作,合作力量较弱。总览全图,可以看到很多比较孤立的点,且各团体间的网络联结比较少,说明该领域作者间的学术合作十分欠缺,中国心理传记学的研究还处于比较分散的状态。

图2 1983—2017年国内心理传记学研究作者合作图谱

统计数据表明,发文数量最多的作者是郑剑虹,共发文19篇,基于普莱斯定律对核心作者的界定,在本领域中发文量≥3的为高产作者。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作者如表1:

表1 1983—2017年国内心理传记学研究高产作者

序号作者发文量/篇首发文章时间单位1郑剑虹191995岭南师范学院2舒跃育162008西北师范大学3丁兴祥111994辅仁大学4吴继霞102007苏州大学5赖诚斌51994辅仁大学6李朝旭42016曲阜师范大学7杨玲42008西北师范大学8陈祥美41994辅仁大学9朱晨海41999上海市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所10王世明32013闽南师范大学

如表1所示,除排名居前4的作者发文数量较多外,其他作者的发文量普遍较少,表明国内长期稳定从事心理传记学研究的人员较少。从作者的单位分布可见,辅仁大学、苏州大学、岭南师范学院⑦和西北师范大学是从事心理传记学研究的主要机构。从初次发文时间来看,丁兴祥和郑剑虹等人是最早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学者,李朝旭等人是心理传记学研究的新生力量。赖诚斌、陈祥美、朱晨海等研究者虽然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有相关学术文章发表,但后期再没有产出更多心理传记作品。

(三) 机构合作图谱

利用CiteSpace软件生成机构合作知识图谱,可借此直观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在国内的分布情况。图3中研究机构用节点表示,各节点大小代表发文量,连线越粗代表机构之间的合作次数越多,节点色调由冷变暖表明机构的发文时间由远及近。图3中节点共73个,连线共16条,网络密度为0.0061,各节点间的连线较少,说明跨机构合作研究较为缺乏。图中可明显看出西北师范大学、岭南师范学院、辅仁大学、苏州大学等机构是我国心理传记学研究的主要机构,其中辅仁大学研究起始时间较早。心理传记学相关论文的产出机构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大高校,说明心理传记领域的研究已在全国逐渐展开。

(四)发文期刊统计

通过发文期刊可以了解一个领域文章的质量如何,越高级别的期刊收录的该领域的文章越多,表明文章质量相对较高,学界对其的认可度也较高。使用Excel软件统计1983—2017年间发文数量在2篇及以上的期刊,记录首次发表心理传记学类文章的时间,并统计所收录文章占所有统计到的期刊文章的比例,结果如表2。

对于腕表而言,同轴擒纵系统可减少机心内部的摩擦,提高机械效率,保证腕表的长期耐用性。对于消费者而言,同轴擒纵系统可保证腕表在更长周期内的精准走时,延长了腕表的保养周期。

图3 1983—2017年国内心理传记学研究机构合作图谱

表2 1983—2017年国内心理传记学研究主要发文期刊

期刊名称次数文章始发时间比例(%)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18201313.04心理科学 *819995.80应用心理研究619994.35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619834.35社会心理科学520083.62阴山学刊520113.62湛江师范学院学报520063.62心理技术与应用420142.90学习与探索219881.45心理学进展220131.45江汉论坛219881.45欧美文学论丛220051.45西北师大学报220151.45宁德师专学报219971.45

备注:*标注的为心理学核心期刊

如表2所示,目前国内该领域的文章主要发表于心理学类和人文社科综合类杂志。心理学类杂志中《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和《应用心理研究》杂志均创刊于台湾,这与辅仁大学丁兴祥教授等人的积极推动密切相关。心理学核心期刊中仅有《心理科学》杂志因其对多元研究方法的更开放的态度刊载了8篇心理传记学类文章,占所统计文章的5.80%,且自1999年该杂志首发此类文章以来,约平均2年发一篇相关文章,年文章收录量相当少。《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学习与探索》、《江汉论坛》等杂志虽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发表相关文章,但在随后却没能接纳更多此类文章。整体来看,心理传记学类文章零散地分布于各杂志(其中69篇文章分布于69个不同的杂志),文章质量参差不齐,相关研究尚未引起学界持续关注。

(五)研究内容知识图谱

⑨郑剑虹:《梁漱溟人格的心理传记学研究》,重庆: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7年。

图8展示了在本文提出的移动节能策略下,UAV随地面IoT设备(L=100)的运动而改变其布署位置时的动态轨迹.此次实验共模拟100个地面移动IoT设备的实时运动,导致各簇UAV的最优布署位置动态变化过程,图8(a)展示了20个单位时间内5个UAV的分簇移动过程,图8(b)展示了10个单位时间内2个UAV的分簇移动过程,其中★为UAV的初始位置,■为UAV的最终位置.IoT设备的实时运动,导致物联网结构不断变化,设备分簇也动态更新,但基于本文的方法,UAV能够实时移动到其最优位置,在保证通信节能和移动节能的前提下,实现与移动IoT设备的数据交换.

从图4中可看到,我国心理传记学领域共可分为32个集群,按内容类别归类,可分为四大主要类别。聚类标签#0、#2分别是心理传记学和心理传记,其实质为研究方法。 聚类标签#1、#3、#6分别是心理史学、历史心理学、心理学,此为与心理传记学密切相关的学科分支。聚类标签#4为人格,是研究侧重点的体现。聚类标签#5、#7、#8、#9、#10分别是传记家、鲁迅、西尔维娅·普拉斯、马克思、诸葛亮,这些即为研究者做心理传记研究所偏爱的传主或同一研究者对某一传主的深入研究。

①P. Fouché and R. van Niekerk, “Academic Psychobiography in South Africa: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SouthAfricanJournalofPsychology, vol. 40, no. 4, 2010, pp.495-507.

注释

图4 1983—2017年我国心理传记学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

表3 1983—2017年我国心理传记学研究关键词频次

序号关键词频次序号关键词频次1心理传记学7114鲁迅52心理传记3915精神分析53人格3516毛泽东54心理历史学2417自杀55历史心理学1818诸葛亮56心理史学1719人格特质47人格特征1320梁漱溟48历史学家1221心理分析49弗洛伊德922曾国藩410生命故事723悬念性问题411心态史学724传主412西尔维娅·普拉斯725学科413心理学6

表3中 “人格”、“人格特征”、“人格特质”的频次排名均靠前,揭示出当前我国心理传记学研究者对传主人格研究的重视。郑剑虹⑨、杨波⑩、朱晨海、傅安国、舒跃育等人的研究均从人格层面出发对传主进行心理分析。“心理历史学”、“历史心理学”、“心理史学”、“历史学家”体现了心理传记研究的跨学科性质,从历史来看,在“Psychobiography”这一英文词出现之前,心理历史学在某种程度上与心理传记学等同。开展心理传记研究需要一定的历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基于史料前提的分析更有助于对传主真实心理动机的阐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频次较高,一方面因为弗洛伊德是心理传记学研究的开拓者,很多相关文章中谈到历史起源不免都会提及弗洛伊德,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研究者主要采用精神分析理论分析传主。“生命故事”的出现频次高,源于研究过程中将传主的生命编排成连贯而富有启发性的故事,可以更好地理解传主生命。关于传主,对西尔维娅·普拉斯、鲁迅、毛泽东、诸葛亮、梁漱溟及曾国藩的研究者较多或者研究较深入,因此这些词语出现频次较高。“悬念性问题”的研究模式是近年来较吸引人的一种研究方式,以悬念性问题为线索,更有助于研究者就传主生命中的“悬念”展开进一步的原因追踪,同时也容易引起读者对心理传记研究的兴趣。

1.会影响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家长给孩子营造了一个抱怨烦躁痛苦的环境。孩子的心无法静下来。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动不动就抱怨,性格极其烦躁易激惹。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很难培养出乐观向上的性格

四、讨论

(一)中国心理传记学发展的重要成果与主要问题

1. 心理传记学在中国的重要成果

研究结果表明,国内的心理传记学所取得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发展规模的增加和研究内容的丰富创新两方面。一方面,心理传记类文章发文数量、参与该领域研究的作者数量和相关研究机构的增加均体现了我国心理传记学发展规模的增加。究其根本,国内目前已经加强了心理传记学的制度化建设,成立了相关的学会、研究所和专业委员会,主办了相应期刊,相关学术期刊先后开辟“心理传记学”专栏。例如,“心理传记学专题”在台湾《应用心理研究》杂志的开辟(2001)、“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学术研讨会”的召开(2012)、《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杂志的创刊(2012)、“心理传记学研究所”组织的成立(2013)、“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会”的成立(2014)以及“心理学质性研究专业委员会”的筹建(2017)等,均对心理传记学在国内的推进影响颇大。另一方面,研究内容的关键词聚类图和关键词频次统计表中可看出该领域研究内容的创新。“人格”“悬念性问题”等词语较凸显,这与质量结合的研究模式紧密联系。该模式由传主人格的评估与分析和悬念性问题的确定与分析两部分构成,它是大陆学者郑剑虹在开展心理传记学研究过程中的创新,也是我国心理传记学研究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对传主人格的评估分析须从外显和内隐两方面进行互为补充和印证的综合性评估,以获得对传主人格的全面理解。它通过定性或定量方法确定悬念性问题后,以其为主要线索,将传主生命编排成连贯而有启发性的故事,达到更好地诠释传主的目的。与大陆的创新不同的是,心理传记学在台湾逐渐形成了主客对话的研究模式。所谓的主客对话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对话,主体即指研究者,客体也就是心理传记学研究中的传主。此种研究模式下,研究者更多基于自身的生命经验和传主的立场,与传主本人和理论进行对话,研究传主的生命经历而勾动研究者本身的生命经验。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重要成果均是我国研究者努力谋求心理传记学的发展所创造的,但需注意的是,质量结合的研究模式虽新颖,但也存在科学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结合的矛盾。这主要是因为量化研究基于实证主义的哲学观,假设一切心理现象都客观存在,研究者独立于被研究者之外,且价值中立。而质性研究偏向以现象学、诠释学、符号互动论等思想为其理论基础,假定心理现象与研究主体的涉入紧密联系,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彼此互动,价值中立不可能存在。二者无论从哲学基础,还是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等方面都有本质区别,彼此对立,矛盾突出。此外,主客对话的研究模式主要受德国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Martin Buber的对话哲学思想的影响,从人与人的关系出发,强调关系中的对话、包容与共享,使心理学更“人化”。整体看来,我国在创新过程中依然依托于西方哲学思想,或许今后可以尝试提出我们自己的本体论、方法论等。

主人公非常地喜欢花。“……现在却如同想见到朋友一样地想看花。”花对于主人公来说是朋友般的存在。主人公曾想把酢浆草挖起来带回囚室,但是“看守用可怕的目光盯着我,”因而没能成功。这也是主人公每次到运动场活动时都要向酢浆草问候七十次的原因之一。

网址:http://yjfx.chinamet.cn E-mail:yjfx@analysis.org.cn

一方面,作者合作图谱和机构合作图谱中清晰显示出该领域学者间、机构间合作研究较零散。这主要因为心理传记学的研究模式在我国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理论基础薄弱,暂未能形成系统的规范,缺乏心理学研究工作者的普遍认可。这导致一些研究者短期内看不到发展前景,虽然对该研究模式有一定的兴趣,但为了谋求更稳妥的发展,只能在初步涉足之后放弃而选择他向,学术拓展未能继续,从而造成研究的零散。另一方面,发文机构和期刊的统计表明我国心理传记学尚处于心理学大环境的“边缘地带”,有待引起学界同仁关注。依主流评价体系来看,心理传记学类文章的高产高校在国内高校中心理学学科实力排名并不靠前,且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主流高校相比,此类高校的心理学发展状况堪称滞后。心理学核心期刊中唯《心理科学》杂志收录仅有的几篇心理传记学类文章,其他文章零散收录于人文社科综合类杂志中。心理传记学的研究模式何以见诸“边缘学校”、“边缘期刊”?也许正是因为在这些“边缘化”体系中,主流实证的霸权地位还未植根于更深层次,多元化的心理学研究思想更易被接纳,才使得心理传记学谋得一席空间。综合分析,我国心理传记学发展进程中之所以面临以上问题,可从内在和外在两方面进行原因分析。从内在看来,目前高水平的心理传记学类文章寥寥无几,研究者需努力提升个人研究水平,促进心理传记文章质量的提升,让其研究价值体现于应用中。从外在来看,当前的主流评价体系更偏爱实证研究,心理传记学的研究价值并未突出。学界同仁有必要改变思想,对人文取向的心理学研究模式持更开放的态度,让心理传记学被接纳。

(二) 心理传记学会在近十年内快速发展的原因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一门科学,心理学的研究要从人出发,而又归结到人。心理学的根本任务是要科学地阐明人是什么,以求得对人的实质有充分的正确理解”。客观地讲,我国主流心理学研究模式以“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为前提,将作为研究主体的人的整体心理现象分散和消解,其对实证科学文化的过于崇拜导致盲目,缺乏系统周密的逻辑论证,虽然关注到了人类心理的客观性、生物性和遗传性特征,却忽视了其主观性、社会性以及历史性特征,使得人类心理与历史文化背景相脱离,无法达到理解整体的人的心理的目的。与此相反,人文取向的心理学反对还原论和客观主义,主张研究统一的人,认为“人是一种成长中的存在”,重视人的自主能动性。相比于科学主义取向的心理学研究,此种研究更趋向于对人性的探讨,重人文取向的心理传记学可谓为心理学走向人文的一条回家路。实质上,我国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多从心理的道德与精神层面展开。不同于西方自下而上的研究,这是一种自上而下形式的研究,本质就是人文取向的心理学研究。因此,人文取向的心理学在中国兴起,可谓为心理学找到了一条回家的路。此外,虽然我国有越来越多的心理学从业者,但无论在理论还是技术层面却严重缺乏研究的独特性和创新性。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研究者没能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系统地审视学科根基,缺乏自己的宏观思考,过于局限于具体而零碎的研究,理论建树缺乏,属于我们自己的学科理论体系或研究范式并未系统建立。此种情况下,以本文化中历史名人为研究对象的心理传记学,为解决当前主流心理学所遇到的困境提供了可能。

(三)中国心理传记学的未来

③陈悦、刘则渊、陈劲、侯剑华:《科学知识图谱的发展历程》, 《科学学研究》2008年第3期。

五、 小结

本文以CiteSpace知识图谱为参考,通过对1983—2017年间的心理传记相关论文的分析,直观地揭示了目前中国心理传记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从发展总趋势来看,目前中国心理传记学的研究正在积极向前推进,发文量曲折增长,作者数量逐渐增多,新生力量正融入该领域,多所高校对此领域研究有所涉及,心理学核心期刊中亦收录有此类文章,传主的选择及研究方法逐渐多元化。但是,当前国内心理传记学研究中尚存在诸多不足,研究零散、边缘化、创新不足等各问题都需要关注并改善,这样才有利于我国心理传记学的长足进步。

以上为本人对标本电性参数测量工作研究与认识的一些总结,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对于该项工作的帮助,如有不足之处,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除上述措施之外,笔者还建议我国事业单位应借助预算管理进一步加强经费管控的实施力度。现阶段,无论何种单位性质和类型,预算管理都是实施内部管控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事业单位改革改制的进展,很多事业单位都在单位内部管控中引入了预算管理机制。因此,事业单位可以在预算编制和执行监督中,加入对经费数据的调取、分析、监控。

由于低碳农业是一个新的经济发展领域,所以相应法律、制度还不是很完备。发展低碳农业,需要对农业生产进行制度创新,实行涉农生产节能减排的管理考核责任制,碳减排与碳汇技术的集成应用研究,并逐步开发完善农业能源效率标准。而目前的法律法规对这些规定都处于空白状态,需要从国家法律的高度予以具体的规范,以减少法律层面对低碳农业发展的风险威胁[6]。

频次较高的关键词能代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统计关键词频次在4次以上的关键词,如表3。

②马晓羽、葛鲁嘉:《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本土社会心理学的启示》,《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人的心理兼具生物和社会特性,这必然意味着心理学研究必须具备实证和人文两种取向的研究。所以心理学之偏重于实证研究而忽视人文研究必然不利于其长期发展,而心理传记学的发展,正是人文取向的心理学逐渐被学界重视的体现之一。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心理传记学这种人文取向的研究模式有必要进一步丰富我国心理学的研究内容。首先,结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构建独立的学科本体论和方法论,使心理学理论本土化,心理传记学的研究从而可告别单纯地依靠西方的理论解释我国历史人物。高校需加强对理论心理学课程的重视,鼓励理论思考和创新,提升学生理论素养。同时以学术研讨会或学术报告的形式研究和探讨我国传统文化思想资源,构建本土心理学的知识体系。对儒家和道家哲学思想的学习和反思均有助于我们提炼凝聚我国历史文化气息的心理学理论。只有结合具体的文化背景,心理学才能全面保证其真正的科学性。其次,资料筛选有必要更加精细化,增进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心理传记学研究的传主多为历史人物,对于历史人物的研究尤其需要注重历史证据的严谨性,研究者需要借助一切可利用资源进行实地考量或多方考证,对于已故不久远的人物可对其亲人或友人进行访谈,再综合多方访谈资料辨别史料真伪或补充史料信息。再次,提升应用价值。心理传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有助于增加其影响力。具体可从三方面着手,第一,鼓励对政治人物的心理传记学研究。一个国家的政治人物尤其是政治首脑的个人性格特点或行为对一个国家的政治决策有重大影响,甚至可能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故有必要借助心理传记学的研究模式剖析与预测政治人物心理。第二,心理咨询、教育与心理传记学结合。心理传记学研究多为个案研究,尤其是研究过程中涉及对个人行为背后动因的分析,可将对个案行为的分析与心理咨询中来访者的个人行为或教育中个体的异常行为结合起来,发现共同点并找出可能原因,对来访者或个体进行心理疏导。第三,心理传记研究应用于人才任用及选拔。因不同岗位对人才的个人特质需求不同,而心理传记学的研究视传主为独特的人,因此可借助心理传记学的研究模式评估候选人的独特性,将岗位人才分配合理化。总之,未来心理传记学的理论、方法和实践均需不断改进,以促进心理传记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中国心理传记学发展进程中的主要问题

④陈悦、陈超美、刘则渊、胡志刚、王贤文:《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科学学研究》2015年第2期。

⑤刘则渊、王贤文、陈超美:《科学知识图谱方法及其在科技情报中的应用》,《数字图书馆论坛》2009年第10期。

⑥德莫斯、孙建平:《新心理历史学》,《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3年第6期。

⑦湛江师范学院于2014年更名为岭南师范学院。

⑧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200-209页。

关键词是对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因此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有助于了解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并从中发现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图4为高频关键词聚类图谱,其中,节点532个,连线627个,网络密度0.0044。左上角信息栏中出现的Modularity和Silhouette参数值用来评估聚类效果,Modularity是网络模块化评价指标,Modularity 值即Q值,其取值区间为[0,1],Q值越大代表聚类越好,Q>0.3 时聚类显著;Silhouette 值能评估网络同质性,该值越趋近于1,网络同质性越高,当 Silhouette>0.7 时,聚类信度较高⑧。本研究中Q值为0.7871,比0.3大,聚类非常显著,Silhouette值为0.9562>0.7,聚类信度较高。

⑩杨波:《司马迁人格特征及成因的心理传记学研究》,《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朱晨海、孔克勤:《近现代中国文化名人人格的扩展研究》,《心理科学》2002年第6期。

傅安国:《人格与事业生涯的发展——以金庸的心理传记学研究为例》,《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舒跃育:《历史人物之二重形象研究——以诸葛亮的心理传记分析为例》,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观察上述患者护理前后MUIS评分情况,其总分为100分,分值越好,患者的焦虑等不良症状越高。并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分析。

郑剑虹:《心理传记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与学科体系》,《心理科学》2014年第4期。

张继元、丁兴祥:《弗洛伊德百年之后:“辅仁心理传记学”的继往开来》,《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2013年第1期。

秦金亮、郭秀艳:《论心理学两种研究范式的整合趋向》,《心理科学》2003年第1期。

乐国安、管健:《试析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对心理学的影响》,《理论与现代化》2005年第2期。

潘菽:《论人的实质的自然方面——新三界说》,《心理学报》1985年第1期。

(1)初剪。先反复观看视频,把抖动的、镜头之间的连接部分、不需要的视频镜头全部剔除,凡是可以使用的镜头都尽可能保留,并注明从几分几秒到几分几秒对应哪些解说词。然后按照脚本,把视频、语音编辑好。

高申春:《困惑与反思:关于理论心理学的理论思考》,《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年第2期。

孟维杰:《梳理与反思:心理学科学划界“观”的别样思考》,《自然辩证法通讯》2008年第2期。

郑荣双:《人的类本质的失落与回归——科学主义取向心理学的基本特征与人文主义取向心理学的追求》,《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第2期。

彭彦琴:《另一种声音:现代新儒学与中国人文主义心理学》,《心理学报》2007年第4期。

根据表2,我们可以看出实证分析的结果与理论模型基本相一致。汇率升值降低企业加成率和边际成本,从而降低企业出口价格,其中汇率变动对出口价格的影响只有15%来自于对加成率的影响。垂直专业化水平增加同时提高了加成率和边际成本的汇率弹性,从而提高了出口价格的汇率弹性,并且垂直专业化对出口价格汇率弹性的影响也主要来自于边际成本方面。

舒跃育:《学派建设与中国心理学的未来》,《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6年第3期。

杨鑫辉:《应当重视从中国文化的视角研究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1期。

杨鑫辉:《危机与转折心理学的中国化问题研究》,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41-52页。

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在街道尺度上具有明显的集聚分布现象,在武汉市中心城区存在3个明显的“热点”,其中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江汉区、江岸区、武昌区和洪山区,形成了以民权、汉正、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ese Psychobiography Research: Based on Knowledge Mapping of CiteSpace

Shu Yueyu Li Huifang Wang Liling

(Psychobiography Institute, School of Psychology,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mapping analysis can show the research status in certain field clearly, and intuitively reveal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Chinese psychobiography, providing important references for future research. The data in this paper is mainly collected from CNKI, with supplementary data sources from other databases. Both Excel and CiteSpace 5.2.R2 are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By using a combination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s, it draws the time distribution diagram of the number of posts, the authors’ cooperation map, the universities’ cooperation map and the keywords’ cluster map.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ber of psychobiographyical papers published in China is increasing with obvious fluctuation.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academic articles on psychobiography directly contributes to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is field, and predicates a bright future in this research field.

Key words: CiteSpace; psychobiography; knowledge mapping

收稿日期2019-02-2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心理学学科分裂危机的理论根源及整合的哲学基础”(18BZX048);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重点项目“学业倦怠的成因与干预:多取向整合模式下的个案研究”(GS[2016]GHBZ018)

责任编辑 曾新

标签:;  ;  ;  ;  ;  ;  ;  ;  

舒跃育:中国心理传记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