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金台观论文_宋婉琴,杨曙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宝鸡金台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道教,宝鸡,鹿邑,窑洞,文化,树种,道场。

宝鸡金台观论文文献综述

宋婉琴,杨曙明[1](2016)在《宝鸡金台观:张叁丰的第一道场》一文中研究指出《宝鸡县志》曰:"飞阁玲珑,朱栏璀璨,每旭日东升,夕阳晚照,则光流天际,彩彻云衢,古今艳称赤城流霞,金阁在望,而天台不得专美。"这赞誉之词,形容的是位于宝鸡市区陵塬山腰东坡上的金台观。在道书中,将神仙居住的清灵之地称作"金台"、"银台"或"玉台",把从事道教活动的地方称作"宫"、"观"、"洞"等。宝鸡金台观作为道教叁观之首,在宋朝末年开始创建,而形成规模则是在元末明初,是一处既具有黄土高原气息,又具(本文来源于《宝鸡社会科学》期刊2016年04期)

朱玉林[2](2016)在《道家文化传承在宝鸡——写在《仙道金台——张叁丰第一道场金台观》出版之际》一文中研究指出宝鸡地域和历史文化的重要特征,一是周秦发祥地的帝王之气,一是受周秦文化浸润百姓的文雅,加之这里的隽山秀水和遍布的洞天福地,形成了极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和谐环境,使之成为道家文化的传承之地,在历史长河中闪烁出夺目的光芒。明代在宝鸡金台观传承道家文化的道教领袖张叁丰便是其中最为着名的代表人物。近日,由宝鸡市委党校历史学副教授宋婉琴、陕西(本文来源于《宝鸡社会科学》期刊2016年04期)

姜守诚[3](2016)在《宝鸡金台观碑刻中的张叁丰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台观坐落于宝鸡市北郊的陵塬山腰上,为久负盛名的宝鸡道教叁观(金台、银台、玉台)之首~①。据民国时编纂的《宝鸡县志》卷七"祠祀"条载:该观创建于元末、后经多次重修,"元末邑人杨轨山等修,明宣德八年侍郎张用浣重修,嘉靖二十九年,里人赵世凤修观。"~②金台观依山而建、地势险要,从山门即可俯视整个宝鸡市区,登观远眺,秦岭渭水更尽收眼底、一览无遗,当地民间更流传有"宝鸡有个金台观,离天只有五尺半"的说法。相(本文来源于《沈万叁、张叁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08-02)

高文龙[4](2016)在《栖真味道——基于主题策划的宝鸡金台观片区城市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宝鸡金台观片区的现状调研,结合对城市生活和宝鸡旅游市场的解读,本次规划设计以城市设计中的策划理论应用为切入点,通过对道教发展历程的综合研究,确立片区总体目标,提出了以"栖真味道"为主题的规划设计理念,旨在为宝鸡金台观片区城市设计做一次科学的尝试。文章通过介绍宝鸡金台观片区城市设计,诠释策划理论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通过"栖真味道"的规划理念实践城市设计策划。(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6年12期)

李军,赵云霞[5](2011)在《明代宝鸡金台观《张叁丰遗迹记》碑考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之际,张叁丰的传说流传颇广。成于明朝天顺年间的《张叁丰遗迹记》碑在该传说的流传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然而,明清以来诸多文献所载的碑文内容,以及近人实地考察后对碑文之理解,均存在与原文不合之处。通过辨读原碑,并检讨相关文献,或可纠正数百年来辗转传抄的讹误。(本文来源于《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雒丹阳,冯德君,穆亚平,段新芳[6](2008)在《宝鸡金台观古建筑木结构树种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配合金台观文物维修工程的需要,了解其木文化特点,本文对金台观古建筑木构件木材进行了树种鉴定。制作徒手切片显微观察并对照已有标本,对宝鸡金台观古建筑17个木构件进行树种鉴定。结果为麻栎属槲栎类木材(Quercus Sect.prinus),李属木材(Prunus sp.),杨属木材(Populus spp.),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臭椿属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松属木材(Pi-nus sp.),云杉属木材(Picea spp.),桦木(Betula sp.),冷杉属木材(Abiesspp.)9类木材。为金台观古建筑的修缮、更换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孙博[7](2005)在《政协提案力促古观重振雄风》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这里要建主题公园啦!”“环境真要大变样啦!”宝鸡市区北坡上的居民闻听当地政府与一家企业签订总额达3亿元,旨在开发建设金台观成为全国道教文化主题公园的投资合同书后奔走相告。许多宝鸡市民也发出(本文来源于《各界导报》期刊2005/12/23)

田苗[8](2004)在《宝鸡金台观建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道教建筑随道教的形成而出现,并随宗教礼仪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而逐步完备。中国的道教建筑在其漫长发展过程中,既吸收世俗建筑的形式,亦为世俗建筑提供和积累不少新颖设计、布局、工艺以及巧妙独特之处理方法。 金台观作为北方典型的窑洞式道观建筑群,其基址选择、与城市的关系、总体布局、空间构成、建筑形式、装饰特点等等,受中国古代道教哲学理论思想影响极大。又由于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吸收当地窑洞民居的做法,采用木构建筑与窑洞殿堂相结合的形式,成为金台观建筑群独有的地域性特点。 金台观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北部陵塬之半坡,始建于元末明初,几百年来,各朝均有增建修葺,流传至今,现存砖木结构建筑九座,窑洞殿堂两迭、上下计二十四孔。观内建筑保存完好,从建筑技术与艺术的角度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时代变迁,金台观作为当地百姓进行道教活动场所的功能逐渐消失,但它是以前各种历史信息的载体,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社会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因此,对其的保护与利用也是论文的主要内容。 金台观道教建筑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组成部分,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的、美学的深层涵义,尤其是贯穿其中的哲学思想,对现代建筑仍有其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04-04-01)

宝鸡金台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宝鸡地域和历史文化的重要特征,一是周秦发祥地的帝王之气,一是受周秦文化浸润百姓的文雅,加之这里的隽山秀水和遍布的洞天福地,形成了极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和谐环境,使之成为道家文化的传承之地,在历史长河中闪烁出夺目的光芒。明代在宝鸡金台观传承道家文化的道教领袖张叁丰便是其中最为着名的代表人物。近日,由宝鸡市委党校历史学副教授宋婉琴、陕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宝鸡金台观论文参考文献

[1].宋婉琴,杨曙明.宝鸡金台观:张叁丰的第一道场[J].宝鸡社会科学.2016

[2].朱玉林.道家文化传承在宝鸡——写在《仙道金台——张叁丰第一道场金台观》出版之际[J].宝鸡社会科学.2016

[3].姜守诚.宝鸡金台观碑刻中的张叁丰形象[C].沈万叁、张叁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4].高文龙.栖真味道——基于主题策划的宝鸡金台观片区城市设计[J].住宅与房地产.2016

[5].李军,赵云霞.明代宝鸡金台观《张叁丰遗迹记》碑考略[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

[6].雒丹阳,冯德君,穆亚平,段新芳.宝鸡金台观古建筑木结构树种鉴定[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

[7].孙博.政协提案力促古观重振雄风[N].各界导报.2005

[8].田苗.宝鸡金台观建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

论文知识图

一2宝鸡市地图一3改建后的玉皇阁但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一9由上山神路看山门一28玉皇阁前石狮与旗杆榜悬于建筑物楹...一8窑洞院落及其平面道成仙之佳境一34东侧的层迭靠崖窑院,

标签:;  ;  ;  ;  ;  ;  ;  

宝鸡金台观论文_宋婉琴,杨曙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