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悬架连杆、多连杆后悬架及汽车论文和设计-侯建勇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悬架连杆、多连杆后悬架及汽车。其中,后悬架连杆包括连杆和驱动装置,连杆包括固定杆和滑动杆,固定杆与滑动杆滑动配合且两者的中心线重合,其中,滑动杆与驱动装置连接,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滑动杆沿连杆的长度方向移动以调节连杆整体的长度,从而调节与后悬架连杆两端相连接的两个后轮之间的前束值。本实用新型的后悬架连杆,通过设置驱动装置驱动滑动杆相对于固定杆运动,以此调节连杆整体的长度,从而实现对汽车后轮前束值的调节,提高汽车在不同行驶工况下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后悬架连杆,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杆和驱动装置,所述连杆包括相滑动配合的固定杆和滑动杆,且所述固定杆的中心线和所述滑动杆的中心线重合,所述滑动杆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后悬架连杆,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杆和驱动装置,所述连杆包括相滑动配合的固定杆和滑动杆,且所述固定杆的中心线和所述滑动杆的中心线重合,所述滑动杆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架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设置有导向件,所述滑动杆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部,所述导向件伸入所述导向部内,且所述导向件能够在所述导向部内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悬架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为设置在所述固定杆一端的导向销,且所述导向销的中心线与所述固定杆的中心线重合;所述导向部为设置在所述滑动杆内且与所述滑动杆一端相通的导向孔,且所述导向孔的中心线与所述滑动杆的中心线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架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座、从动座、驱动轴和电机,所述从动座与所述固定座滑动连接,所述驱动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机和所述从动座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悬架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座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驱动轴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孔相配合的外螺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悬架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固定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与所述第一通孔固定连接;和\/或,

所述从动座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滑动杆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与所述第二通孔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悬架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座沿所述连杆的长度方向贯穿设置有滑槽,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悬架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端盖,所述端盖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滑动杆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并与所述第三通孔间隙配合。

9.一种多连杆后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后悬架连杆。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连杆后悬架。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悬架连杆、多连杆后悬架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不断上升,消费者对汽车的操控性和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影响汽车的操控性和稳定性的因素之一的多连杆后悬架成为当前研究重点。

多连杆后悬架具有可提供多个方向的控制力,能够减小车身的倾斜以及维持轮胎的贴地性等优点。目前常用的多连杆后悬架通常包括减震器、减震弹簧、定位臂和后悬架连杆,其中,后悬架连杆与汽车的两个后轮相连接,后悬架连杆用于约束后轮前束值。后轮前束值可以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和后轮轴承的安全性,并有利于减少轮胎和悬架各零件的磨损。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后悬架连杆的长度为固定值,无法进行长度调节,而汽车在不同的行驶工况下,需要不同的、合适的后轮前束值以保证汽车的稳定性并防止轮胎发生异常磨损,因此,采用现有的后悬架连杆会影响汽车在不同行驶工况下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悬架连杆、多连杆后悬架及汽车,用以提高汽车在不同行驶工况下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悬架连杆,包括连杆和驱动装置,所述连杆包括相滑动配合的固定杆和滑动杆,且所述固定杆的中心线和所述滑动杆的中心线重合,所述滑动杆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悬架连杆中,用于连接汽车两个后轮的连杆包括相互滑动配合的固定杆和滑动杆,且固定杆的中心线与滑动杆的中心线重合,滑动杆与驱动装置连接,当汽车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悬架连杆时,驱动装置由汽车的行车电脑控制,使驱动装置驱动滑动杆相对于固定杆滑动,连杆整体的长度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对汽车后轮前束值的调节。与现有的后悬架连杆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悬架连杆能够根据汽车不同的行驶工况调节连杆的长度,实现对后轮前束值的调节,以使汽车适应不同的行驶工况,从而提高汽车在不同行驶工况下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如上所述的后悬架连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设置有导向件,所述滑动杆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部,所述导向件伸入所述导向部内,且所述导向件能够在所述导向部内滑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悬架连杆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导向部与导向件,使滑动杆能够沿连杆的长度方向相对于固定杆移动,以调节连杆整体的长度,从而调节后轮前束值。

如上所述的后悬架连杆,所述导向件为设置在所述固定杆一端的导向销,且所述导向销的中心线与所述固定杆的中心线重合;所述导向部为设置在所述滑动杆内且与所述滑动杆一端相通的导向孔,且所述导向孔的中心线与所述滑动杆的中心线重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悬架连杆中,滑动杆内设置有导向孔,固定杆上设置有导向销,导向销伸入导向孔中并能够在导向孔中运动,使滑动杆与固定杆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从而使连杆整体的长度发生变化,以此调节后轮前束值。

如上所述的后悬架连杆,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座、从动座、驱动轴和电机,所述从动座与所述固定座相连接,所述驱动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机和所述从动座相连接。驱动装置通过电机驱动从动座相对于固定座运动,从而带动滑动杆移动,使滑动杆与固定杆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以此调节连杆的长度,进而达到调节汽车后轮前束值的目的。

如上所述的后悬架连杆,所述从动座上设有螺纹孔,所述驱动轴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孔相配合的外螺纹。从动座上的螺纹孔与驱动轴上的外螺纹配合,电机与从动座传动连接,电机带动驱动轴转动时,驱动轴带动从动座沿连杆的长度方向做直线运动,从动座带动滑动杆相对于固定杆运动,来调节连杆整体的长度,进而调节后轮前束值。

如上所述的后悬架连杆,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固定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与所述第一通孔固定连接;和\/或,

所述从动座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滑动杆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与所述第二通孔固定连接。

将固定杆与固定座固定连接在一起,可以在调节连杆整体长度的过程中,使固定杆与固定座之间不产生相对运动,从而保证了驱动装置整体的稳定性。将滑动杆与从动座固定连接在一起,可以在调节连杆整体长度的过程中,使滑动杆与从动座之间不产生相对运动,从而保证了驱动装置整体的稳定性。

如上所述的后悬架连杆,所述从动座沿所述连杆的长度方向贯穿设置有滑槽,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从动座与固定座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滑槽与滑轨,当从动座在电机的驱动下与固定座发生相对运动时,从动座沿滑轨相对固定座运动,并带动滑动杆相对固定杆运动,从而调节连杆整体的长度。

如上所述的后悬架连杆,所述滑轨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端盖,所述端盖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滑动杆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并与所述第三通孔间隙配合。将滑动杆与第三通孔设置为间隙配合,保证了滑动杆能够在第三通孔内移动,端盖的设置能够防止滑轨与滑槽发生脱离。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多连杆后悬架,包括减震器、减震弹簧、定位臂以及如上所述的后悬架连杆。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连杆后悬架包括如上所述的后悬架连杆,因此也具有上述后悬架连杆的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悬架连杆、多连杆后悬架及汽车所能够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悬架连杆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悬架连杆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杆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滑动杆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座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从动座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端盖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连杆; 2-驱动装置;

11-固定杆; 12-滑动杆;

13-导向件; 14-导向部;

21-固定座; 22-从动座;

23-驱动轴; 24-电机;

25-端盖; 211-滑轨;

212-第一通孔; 213-电机安装孔;

221-滑槽; 222-第二通孔;

223-螺纹孔; 251-第三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后悬架连杆的长度无法进行调节,而影响汽车在不同行驶工况下的操控性和稳定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悬架连杆、多连杆后悬架及汽车,该后悬架连杆包括连杆和驱动装置,连杆包括固定杆和滑动杆,固定杆与滑动杆滑动配合且两者的中心线重合。当汽车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悬架连杆时,汽车的行车电脑与驱动装置相连,用于控制驱动装置,使其驱动滑动杆沿连杆的长度方向移动,以调节连杆整体的长度,从而调节与后悬架连杆两端相连接的后轮之间的前束值,提高汽车在不同行驶工况下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悬架连杆包括连杆1和驱动装置2,连杆1包括滑动配合的固定杆11和滑动杆12,且固定杆11的中心线和滑动杆12的中心线重合,滑动杆12与驱动装置2连接。

具体实施时,固定杆11和滑动杆12的形状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固定杆11可以设置为圆柱形杆,对应的,滑动杆12也可以设置为圆柱形杆;固定杆11还可以设置为矩形杆,对应的,滑动杆12也可以设置为矩形杆;固定杆11还可以设置为由圆柱形杆与矩形杆共同组成的结构,对应的,滑动杆12也可以设置为由圆柱形杆与矩形杆共同组成的结构。下面实施例以固定杆11和滑动杆12均为圆柱形杆为例进行描述,但并不限于此,满足上述限定条件的其他形状的杆也可以。

固定杆11和滑动杆12滑动配合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在滑动杆12的外侧表面上固定连接一个销套,对应的,在固定杆11的外侧表面上固定连接一个销,销与销套间隙配合,销能够在销套内移动,使滑动杆12与固定杆11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或者,在固定杆11的外侧表面上固定连接一个销套,对应的,在滑动杆12的外侧表面上固定连接一个销,销与销套间隙配合,销能够在销套内滑动,使滑动杆12与固定杆11之间发生相对滑动。

又如,在滑动杆12上自端面向内开设一个导向部14,对应的,在固定杆11的端面上设置一个导向件13,导向件13与导向部14间隙配合,导向件13能够在导向部14内移动,使滑动杆12与固定杆11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或者,在固定杆11上自端面向内开设一个导向部14,对应的,在滑动杆12的端面上设置一个导向件13,导向件13与导向部14间隙配合,导向件13能够在导向部14内移动,使滑动杆12与固定杆11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导向部14与导向件13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

再如,在滑动杆12上自端面向内开设两个导向部14,对应的,在固定杆11的端面上设置两个导向件13,导向件13与导向部14均为间隙配合,导向件13能够在导向部14内移动,使滑动杆12与固定杆11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或者,在固定杆11上自端面向内开设两个导向部14,对应的,在滑动杆12的端面上设置两个导向件13,导向件13与导向部14均为间隙配合,导向件13能够在导向部14内移动,使滑动杆12与固定杆11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导向部14与导向件13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驱动装置2与滑动杆12连接,用于驱动滑动杆12沿连杆1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使连杆1整体的长度发生变化,以调节后轮前束值。

当上述后悬架连杆安装在汽车的后悬架上时,固定杆11远离滑动杆12的一端,以及滑动杆12远离固定杆11的一端分别与汽车的两个后轮相连接,行车电脑与驱动装置2相连接,行车电脑控制驱动装置2,在驱动装置2的驱动下,滑动杆12与固定杆11之间发生相对滑动,连杆1的长度随着滑动杆12与固定杆11之间的相对滑动发生变化,从而调节后轮前束值。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悬架连杆,用于与后车轮连接的连杆1包括可相对滑动的固定杆11和滑动杆12,滑动杆12由驱动装置2驱动,驱动装置2可由行车电脑控制,因此,当汽车在不同工况下需要调节后轮前束值时,在行车电脑的控制下,驱动装置2驱动滑动杆12相对于固定杆11滑动,使连杆1的长度增大或缩小,以调节后轮前束值,提高汽车在不同行驶工况下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请参阅图2~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悬架连杆,固定杆11的一端设置有导向件13,滑动杆12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部14,导向件13伸入导向部14内,且导向件13能够在导向部14内滑动。具体实施时,导向件13可以设置为一个,对应的,导向部14也设置为一个,且导向件13与导向部14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导向件13与导向部14滑动配合;导向件13可以设置为两个,对应的,导向部14也设置为两个,且每个导向件13与导向部14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导向件13与导向部14滑动配合。

导向件13和导向部14的横截面可以有多种形状,导向件13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对应的,导向部14的横截面也为圆形;导向件13的横截面可以为三角形,对应的,导向部14的横截面也为三角形;导向件13的横截面可以为矩形,对应的,导向部14的横截面也为矩形。固定杆11靠近滑动杆12的一端,沿自身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自端面向外伸出的导向件13,且导向件13与固定杆11的中心线重合;对应的,滑动杆12靠近固定杆11的一端,沿自身的长度方向自端面向内开设有导向部14,且导向部14与滑动杆12的中心线重合,导向件13伸入导向部14中与导向部14滑动配合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导向件13和导向部14,使固定杆11与滑动杆12能够产生相对滑动,行车电脑根据汽车行驶所处的路况自动选择合适的后轮前束预定值,指示并启动驱动装置2,驱动装置2驱动滑动杆12相对于固定杆11滑动,使连杆1整体的长度发生变化,当后轮前束值到达预定值时,行车电脑关闭驱动装置2,完成对后轮前束值的调节。

请参阅图2~图4,导向件13为设置在固定杆11一端的导向销,且导向销的中心线与固定杆11的中心线重合;导向部14为设置在滑动杆12内且与滑动杆12一端相通的导向孔,且导向孔的中心线与滑动杆12的中心线重合。具体实施时,固定杆11靠近滑动杆12的一端,沿自身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自端面向外伸出的导向销,导向销与固定杆11的中心线重合;对应的,滑动杆12靠近固定杆11的一端,沿自身的长度方向自端面向内开设有导向孔,导向孔与滑动杆12的中心线重合,导向销伸入导向孔中与导向孔配合连接,且导向销能够在导向孔中移动,使滑动杆12与固定杆11之间产生相对滑动,从而调节连杆1整体的长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导向销和导向孔,使滑动杆12在由驱动装置2驱动下,与固定杆11产生相对滑动,使连杆1整体的长度产生变化,实现了对后轮前束值的调节。

请参阅图1、图5和图6,驱动装置2包括固定座21、从动座22、驱动轴23和电机24,从动座22与固定座21滑动连接,驱动轴23的两端分别与电机24和从动座22相连接。具体实施时,固定座21上设置有电机安装孔213,电机24安装在电机安装孔213内,并通过驱动轴23与从动座22传动连接,从动座22与固定座21滑动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滑槽221设置在固定座21上,对应的,滑轨211设置在从动座22上,从动座22通过滑轨211在固定座21的滑槽221内滑动。

又如,滑轨211设置在固定座21上,对应的,滑槽221设置在从动座22上,从动座22通过滑槽221在固定座21的滑轨211上滑动。电机24启动后带动驱动轴23转动,驱动轴23带动从动座22相对于固定座21滑动,由于从动座22与滑动杆12相连接,因此从动座22与固定座21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时,从动座22带动滑动杆12相对于固定杆11滑动,使连杆1整体的长度发生改变。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包括电机24、固定座21、从动座22和驱动轴23在内的驱动装置2,驱动装置2与连杆1中的滑动杆12相连接,使电机24驱动从动座22相对于固定座21滑动,在从动座22相对于固定座21滑动的同时,从动座22带动滑动杆12相对于固定杆11滑动,以此来调节连杆1整体的长度,达到调节后轮前束值的目的。

请参阅图6,从动座22上设有螺纹孔223,驱动轴23上设置有与螺纹孔223相配合的外螺纹。具体实施时,从动座22上的螺纹孔223与驱动轴23表面上设置的外螺纹相配合,电机24带动驱动轴23转动的同时,驱动轴23的外螺纹与螺纹孔223传动配合,带动从动座22移动,当电机24带动驱动轴23正向旋转时,从动座22沿驱动轴23长度方向做远离固定座21的运动,连杆1整体的长度增大;当电机24带动驱动轴23逆向旋转时,从动座22沿驱动轴23长度方向做靠近固定座21的运动,连杆1整体的长度减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动座22通过螺纹孔223与驱动轴23配合,结构简单,造价低。

请参阅图2和图5,固定座2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212,固定杆11穿过第一通孔212,并与第一通孔212固定连接。具体实施时,固定连接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固定杆11与第一通孔212之间可以设置为过盈配合,在对后轮前束值进行调节的过程中,滑动杆12与固定杆11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固定杆11与固定座21之间不发生相对运动;又如,固定杆11与第一通孔212也可以设置为焊接连接,在对后轮前束值进行调节的过程中,滑动杆12与固定杆11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固定杆11与固定座21之间不发生相对运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固定杆11与第一通孔212固定连接在一起,使滑动杆12与固定杆11之间产生相对滑动时,固定杆11与固定座21之间不产生相对运动,从而保证了驱动装置2整体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2和图6,从动座22上设置有第二通孔222,滑动杆12穿过第二通孔222,并与第二通孔222固定连接。具体实施时,固定连接的方式有多种,例如,滑动杆12与第二通孔222之间可以设置为过盈配合,在对后轮前束值进行调节的过程中,从动座22带动滑动杆12沿滑动杆12的长度方向滑动,滑动杆12与从动座22之间不发生相对运动;又如,滑动杆12与第二通孔222可以设置为焊接连接,在对后轮前束值进行调节的过程中,从动座22带动滑动杆12沿滑动杆12的长度方向滑动,滑动杆12与从动座22之间不发生相对运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滑动杆12与从动座22上设置的第二通孔222固定连接在一起,使滑动杆12与固定杆11之间产生相对滑动时,滑动杆12与从动座22之间不产生相对运动,从而保证了驱动装置2整体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5和图6,从动座22沿连杆1的长度方向贯穿设置有滑槽221,固定座21上设置有滑轨211,滑轨211伸入滑槽221内,从动座22能够在滑轨211上滑动。具体实施时,从动座22与固定座21之间的滑动装置设置为相互配合的滑槽221与滑轨211,滑槽221与滑轨211的设置方式有多种,例如,滑槽221设置为一个,并沿连杆1长度方向贯穿从动座22,对应的,滑轨211也设置为一个,并位于固定座21面向从动座22的一面;

又如,滑槽221设置为两个,并沿连杆1长度方向贯穿从动座22,对应的,滑轨211也设置为两个,并位于固定座21面向从动座22的一面。滑轨211沿连杆1的长度方向自固定座21的表面伸出,且能够伸入滑槽221内并在滑槽221内滑动,从动座22在电机24的驱动下与固定座21发生相对滑动时,固定座21上的滑轨211固定不动,从动座22沿着滑轨211的长度方向在滑轨211上滑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滑槽221与滑轨211,使从动座22与固定座21之间能够产生相对滑动,继而能够带动滑动杆12与固定杆11之间产生相对运动。这样的设置便于调节连杆1的长度,且保证了从动座22与固定座21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2和图7,滑轨211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端盖25,端盖25上设有第三通孔251,滑动杆12穿过第三通孔251并与第三通孔251间隙配合。连杆1分别穿过第一通孔212、第二通孔222和第三通孔251,第三通孔251与滑动杆12设置为间隙配合,滑动杆12能够在第三通孔251内滑动,端盖25起限位的作用,当从动座22移动至与端盖25接触时,此时连杆1的长度为调节的最大限度。与现有技术中的后悬架连杆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悬架连杆中,从动座22沿着滑轨211的长度方向在滑轨211上滑动,端盖25的设置能够防止滑轨211与滑槽221发生脱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连杆后悬架,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后悬架连杆。后悬架连杆如图1、图2所示,其包括连杆1和驱动装置2,连杆1包括相滑动配合的固定杆11和滑动杆12,滑动杆12与驱动装置2连接。本实施例提供的多连杆后悬架具有上述实施例中后悬架连杆所具有的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多连杆后悬架。当上述多连杆后悬架安装在汽车上时,后悬架连杆中的固定杆11远离滑动杆12的一端,以及滑动杆12远离固定杆11的一端分别与汽车的两个后轮相连接,行车电脑与驱动装置2连接,用于控制驱动装置2,使驱动装置2驱动滑动杆12相对固定杆11运动,连杆1的长度随着滑动杆12与固定杆11之间的相对滑动发生变化。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中,多连杆后悬架能够在约束后轮前束值的同时调节后轮前束值,从而提高了汽车在不同行驶工况下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设计图

后悬架连杆、多连杆后悬架及汽车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02020.0

申请日:2019-01-0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683381U

授权时间:20191126

主分类号:B60G17/015

专利分类号:B60G17/015;B60G21/05

范畴分类:32B;32G;

申请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仁和镇双河大街99号

发明人:侯建勇

第一发明人:侯建勇

当前权利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张晓霞;刘芳

代理机构:11205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后悬架连杆、多连杆后悬架及汽车论文和设计-侯建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