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骚会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拿骚会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拿骚会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北约,拿骚,外交政策,美国,会议,核战略。

拿骚会议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张蕊[1](2002)在《拿骚会议——兼论1960年代美国与西欧核战略冲突》一文中研究指出1962年12月19日至21日,英美召开了旨在解决两国间核武器买卖争端的拿骚会议。它深深地植根于1960年代美欧战略冲突;缘起于美国自身的战略变化;是美国促进北约战略转型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它引发的西欧国家关于北约战略的辩论又为北约最终接受“灵活反应”战略奠定了基础。 本文分为叁部分: 第一部分详细分析了拿骚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1960年代美欧核战略冲突。1961年肯尼迪政府上台后,美国根据冷战时局的变化转而执行实战性更强的“灵活反应”战略;而同时期美国的北约盟国却出于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原因仍旧固守发端于1950年代的“大规模报复”战略。这便导致美国与其盟国之间产生了尖锐的战略冲突。美国赖以威慑、屏蔽苏联的北约组织面临着分崩离析的窘境。为了统一北约国家战略步调,美国积极谋求推动西欧各国转换战略。然而,这一进程却激化了矛盾;刺激了西欧国家在核时代的安全危机感、以及对独立核威慑力量的渴求;并由于西欧的抵触在实施之初就陷入了僵局。 第二部分着重介绍拿骚会议召开的导火索——1962年英美“闪电危机”。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的“闪电导弹”研制计划无法满足“灵活反应”战略对核武器生存能力的要求,被肯尼迪政府终止。但对于仍旧坚持“大规模报复”战略,急需购买“闪电导弹”的英国而言,它却是独立国防和国际大国地位的象征。在英美都无法违背自身战略原则的情况下,“闪电危机”迅速激化,以至不得不将化解危机的希望寄托于英美高层会晤——拿骚会议及其预备会议。拿骚会前,英美通过多次不同级别的预备会议,就用“北极星”潜地导弹作为“闪电”空对地导弹的替代方案达成默契。从这层意义上讲,“闪电危机”已经得到了解决。因此,留待拿骚会议处理的实际上是两国战略思想和防务政策分歧,即英国是否应遵循“灵活反应”战略并接受美国提出的“多边核力量”计划;英国有限的资源是应该用于建立独立核威慑力量,还是壮大常规力量。 第叁部分具体叙述了拿骚会议进程,对拿骚协定进行了逐条分析,并介绍了拿骚会议的后续行动。拿骚会议第一天,英国希望以英美特殊关系为筹码;以美国的道义责任为压力:以确保英欧关系正常为交换条件,达成形式上接受“多边”计划,实质上享有独立核威慑力量的结果。而美国则想以北约其他国家的核野心为筹码,达到让英国形式上享有核武器使用权,实质上不拥有独立核威慑力量的目的。会议第二天,双方开始互相让步,并达成拿骚协定。拿骚协定内容含混,自相矛盾,但这正鲜明地体现出英美既存在战略思想的分歧,又企图调和这种矛盾心理。会议结束后,美国立即展开“莫钱特使团”出访等后续行动,企图将英美双边的“拿骚协定”推广为美国与北约盟国间旨在解决战略分歧的多边协定。拿骚会议只是美国为推动北约盟国战略转型打开的一个突破口。美国的一系列努力虽以失败告终,山此引发的西欧国家关于战略问题的辩论却为北约各国1967年最终接受“灵活反应”战略奠定了基础。 本文在1960年代的时代大背景下探讨了英美拿骚会议的缘起、经过、结果及后续行动,认为拿骚会议就象一面叁棱镜——它通过处理英美核武器买卖争端这样一个敏感的问题,折射出的是1960年代美苏军事力量消长;美国与西欧经济地位和国际政治地位的变化;美国在外交领域的新动向;特别是美国与北约盟国的战略分歧。拿骚会议研究的意义就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1960年代美国与西欧的关系。(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期刊2002-05-01)

拿骚会议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拿骚会议论文参考文献

[1].张蕊.拿骚会议——兼论1960年代美国与西欧核战略冲突[D].首都师范大学.2002

标签:;  ;  ;  ;  ;  ;  

拿骚会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