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2012年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分析

大连市2012年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分析

侯君栾明春吕秋月任月徐丹姜杰(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连辽宁116021)

【摘要】目的了解大连市就诊腹泻病人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点,以有效控制大连市食品污染,减少食源性疾病发生。方法对2012年夏季在中心医院腹泻门诊就诊的腹泻病人采用个案调查方式和采集病人粪便进行细菌和病毒检测,并对个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采集的425份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等三种致病菌的检出率是:29.65%;轮状病毒的检出率是:6.12%;诺如病毒未检出。结论大连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情况不容乐观,应加强食源性疾病知识宣传教育,建立和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和预警预报系统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腹泻病人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各级政府都应该引以为重。大连市已于2007年加入了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并于2012年在大连市首次开展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工作。现将大连市2012年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监测对象病例定义:以腹泻症状为主诉就诊的门诊病例,每日排便3次或3次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等)的在大连市中心医院肠道门诊就诊病人。

1.2方法

1.2.1监测内容按照《大连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方案》要求,在监测点肠道门诊就诊的病例,要求详细询问并登记监测对象一般信息、饮食史、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

1.2.2识别和报告食源性疾病聚集性事件哨点医院监测肠道门诊的医务人员按照《2012年大连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方案》要求开展病例个案调查,填写《食源性疾病个案信息调查表》,详细询问病人的基本情况、主要临床症状、就诊前治疗情况以及发病72h可疑食物史调查情况。一旦发现食源性食物中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的腹泻病人,及时填报“食源性疾病(腹泻病人)个案报告卡”,疑似食源性疾病爆发疫情还需填写“食源性疾病暴发疫情调查表”,并报告当地卫生部门进行疫情处理。

1.2.3腹泻病人的样品采集和送检对符合监测要求的病例进行粪便采集,部分粪便置于Cary-Blair运送培养基中,在6h内送医院实验室进行致病菌检测,剩余部分粪便置于-20℃暂存,一周内送到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病毒检测。

1.2.4病原检测各实验室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制定的《2011—2012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手册》规定对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细菌及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进行检验。只要检出其中1种即确诊阳性病例,检出阳性者则要求及时登记和报告。

2结果

2012年8月-10月肠道门诊共采集符合病例定义的粪便426份。在426份样品中,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检出率最高的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122株,检出率为28.64%(122/426);其次是宋内氏菌,检出2株,检出率0.47%(2/426);沙门氏菌检出一株,检出率均为0.23%(1/426)。常见病毒主要以轮状病毒为主,检出26株,检出率为6.10%(26/426),诺如病毒未检出。其中14份样品中同时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和轮状病毒,比率为3.29%(26/426),占检出轮状病毒总数的53.85%(14/26)。

3讨论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分布极为广泛,其自然生存环境为近海岸和海湾的水域,海水中含有丰富的动物性有机物,有利于该菌生长繁殖。在日本,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约占食物中毒总例数的30%,食物中毒总人数的20%左右[1],因此日本学者对有关副溶血性弧菌的研究报道较多。在我国,刘秀梅等调查显示,近几年我国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病原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沿海地区,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已经高居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首位[2]。本次调查显示,大连市夏秋季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高达28.64%。提示监管部门应加强水产品人群消费行为教育,如①原料冷藏,美国贝类卫生操作手册(NationalShellfishSanitationProgram)建议采收的贝类产品贮运温度应低于7.2℃以控制该菌的繁殖[3];②煮熟烧透,56℃加热5分钟或90℃加热1分钟灭活;③防止生熟食物操作过程交叉污染;④夏季厨房应加强通风降温,剩余食品要放置冰箱,隔餐或过夜的食物在食前充分加热[4]。

目前,轮状病毒已成为感染性腹泻的重要病因,大量调查表明,A组人轮状病毒是引起世界范围内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目前也是世界各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5];西方发达国家报道每年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占感染性腹泻病的30%~40%,已明显高于细菌性腹泻病例[6]。本次调查的季节非流行季节,但仍有6.12%的检出率。同时检出副溶血性弧菌与轮状病毒的病例占3.29%,占轮状病毒总检出率的53.85%。是否提示轮状病毒的人群携带率比较高?还应做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宫本秀树,静冈县にぉけゐ食中毒?感染症の统计疫学分析と微生物析の応用[M].厚生省科学研究费助金?新?再感染症研究事业总合研究报告,152.

[2]刘秀梅,陈艳,樊永祥,等.2003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的监测资料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6,35(2):201-204.

[3]NationalShellfishSanitationProgram:GuidefortheControlofMolluscanShellfish2009Revision.2009.

[4]聂青和.感染性腹泻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65-375.

[5]SantosN,HoshinnoY.Globaldistributionofrotavirusserotypes/genotypesanditsimplicationforthedevelopmentandimplementationofaneffectiverotavirusvaccine[J].RevMedVirol,2005,15(1):29-56.

[6]章海文,张政.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研究进展[J].中国热带医学,2008,8(7):3521.

标签:;  ;  ;  

大连市2012年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