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生产结构论文_嵇海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区域生产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农业生产,结构,区域,种植业,结构调整,布局,柏乡县。

区域生产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嵇海华[1](2019)在《区域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改革的重要时期,中共中央对于农业发展问题十分重视,2004-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在“叁农”上。据2015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粮食总产量已实现了十二连增,农产品市场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在此基础上,阻碍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矛盾已经由农产品总量不足转变为农产品结构不合理。然而,转变农业生产结构的经营方式必然面临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为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需要对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进行深层的探究。因此,如何有效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改善农业生产方式成为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探索了在当前历史转型时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背景下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并着重于构建区域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模式来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转型升级。在参考相关文献后,本文对本体论、农业生产结构以及区域农业经济等概念进行了简要阐述,同时对区域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涉及的相关理论做了简要梳理。在参考学者相关研究和江西省某区域的农业发展实际状况后,本文提取了四个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因素,分别为价值提供、客户服务平台、基础设施以及财务核算。最后,本文在本体论等相关研究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模型,利用e~3-value软件对江西省某区域的农业生产状况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区域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模型能够有效的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从而促进区域农产品的价值交换,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本文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一系列矛盾进行了剖析,并结合研究数据对江西省某区域的农业发展状况进行了仿真,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指导。(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期刊2019-06-01)

吴凡,卢玉栋,吴宗华[2](2018)在《区域农业生产结构对沼气发展的影响——基于2014年全国31省平行数据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析近年来沼气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基于2014年全国31省(直辖市)的平行数据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区域农业生产结构对人均沼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人均沼气量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意味着沼气产业在秸秆丰富的产粮区还有待发展,非粮作物播种比重增加将有利于沼气产业发展。牛的饲养数与人均沼气量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293),沼气在养牛业中应用得较好;但猪的饲养数与人均沼气量相关性不显着,表明猪粪沼气化处理不平衡;因为养羊业目前以放牧为主,并受技术条件的限制,沼气在养羊业未得到充分推广。在国内关于沼气的入户调查的结果表明农户利用沼气的概率与农作物播种面积、牲畜和家禽存栏数呈正相关关系;在种植业区或半农半牧地区,农户使用沼气效率更好。本研究的结果与文献中入户调查结果相似。(本文来源于《武夷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张梦瑶,陈瑛,熊兴亮[3](2018)在《市场需求对区域农业生产结构的促进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关乎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粮食供给与安全问题。根据我国区域农业生产结构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我国区域农业生产结构中存在的区域粮食作物生产弱化、品种结构矛盾突出、农产品质量效益偏低、劳动力结构老化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对策。(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8年07期)

高云才[4](2017)在《实行“两区”定向扶持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期,国务院印发指导意见,对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下简称"两区")进行总体部署。"本质就是把种植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优势区域相对固定下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通过差别化定向化扶持政策,以生产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为功能,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优化区域布局和要素组合近几年,中央有关文件中明确提出"两区"建设。"两区"是一个新事物,包括稻(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期刊2017年09期)

张真[5](2016)在《种植业生产结构区域布局与农机》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是生民安身之本,也是农机发展之基。种植业作为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物品种的种植面积、产量和效益的变化,是影响农机终端需求的关键外部因素之一。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农业部种植业司发布的《2016年种植业工作要点》中,都明确提到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并将其列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之一。(本文来源于《农机市场》期刊2016年03期)

曾衍德[6](2016)在《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这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提出这一任务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农业在粮食连年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之后,面临推动力减弱、制约因素增多的困难,突出的是品种结构矛盾和质量效益偏低。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本文来源于《农民日报》期刊2016-02-18)

任明杰[7](2016)在《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供给侧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27日,《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即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3年聚焦“叁农”。“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最大亮点。《意见》提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其中,启动实(本文来源于《中国证券报》期刊2016-01-28)

张文学,李雪其[8](2014)在《区域农业生产结构酝酿新变局》一文中研究指出耕地面积只有30万亩的河北省柏乡县,因为一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引进,以及配套成立的合作社,农业结构、农民生产方式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 近日,柏乡县智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常乐村分社,130多亩入社土地全部种上了由总社统一配发的胡萝卜种子。分(本文来源于《农民日报》期刊2014-08-19)

张旭[9](2012)在《欠发达农村区域中心镇空间生产结构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难点在于广大的农村。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战略背景下,通过发挥中心镇连接城乡的枢纽作用来统筹城乡发展,可以推进农村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愿景。中心镇作为农村区域的增长极,是带动农村区域发展的重要空间依托。基于中心镇的研究现状和核心问题,本文探讨了欠发达农村区域中心镇的空间生产结构优化问题,构建起一个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和动力,以中心镇区建设为空间依托,以镇域空间关系为纽带的研究框架,致力于把中心镇培育成农村区域的增长极。文章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中心镇的背景,指出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评述,说明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对空间生产结构理论进行了梳理,介绍了空间经济学视角中的空间生产结构理论。第叁部分构建了欠发达农村区域中心镇空间生产结构优化研究的理论框架,包括产业发展、中心镇建设和镇域空间关系叁大内容。第四部分选取了广西德保敬德镇进行了个案研究。第五部分进行总结。本文的主要结论有:第一、产业发展是中心镇发展的核心和动力,所以中心镇的发展必须落实到具体产业上,且要面向区外大市场。第二、中心镇建设有利于吸引企业和人口的集中,可以推动农村区域的城镇化。第叁、由于镇域范围的狭小,因此中心镇要开展镇域合作,形成更大范崮的地域分工。第四、中小城市是未来中心镇发展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2-06-01)

刘健[10](2012)在《探析区域经济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区域经济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策略。主要应用线性规划方法确定农业资源合理利用,在一定数量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条件下,利用线性规划模型研究如何恰当地运用这些资源,以达到最佳的目的,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出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企业导报》期刊2012年01期)

区域生产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析近年来沼气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基于2014年全国31省(直辖市)的平行数据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区域农业生产结构对人均沼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人均沼气量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意味着沼气产业在秸秆丰富的产粮区还有待发展,非粮作物播种比重增加将有利于沼气产业发展。牛的饲养数与人均沼气量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293),沼气在养牛业中应用得较好;但猪的饲养数与人均沼气量相关性不显着,表明猪粪沼气化处理不平衡;因为养羊业目前以放牧为主,并受技术条件的限制,沼气在养羊业未得到充分推广。在国内关于沼气的入户调查的结果表明农户利用沼气的概率与农作物播种面积、牲畜和家禽存栏数呈正相关关系;在种植业区或半农半牧地区,农户使用沼气效率更好。本研究的结果与文献中入户调查结果相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域生产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嵇海华.区域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模式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9

[2].吴凡,卢玉栋,吴宗华.区域农业生产结构对沼气发展的影响——基于2014年全国31省平行数据的分析[J].武夷学院学报.2018

[3].张梦瑶,陈瑛,熊兴亮.市场需求对区域农业生产结构的促进作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

[4].高云才.实行“两区”定向扶持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J].中国食品.2017

[5].张真.种植业生产结构区域布局与农机[J].农机市场.2016

[6].曾衍德.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N].农民日报.2016

[7].任明杰.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供给侧改革[N].中国证券报.2016

[8].张文学,李雪其.区域农业生产结构酝酿新变局[N].农民日报.2014

[9].张旭.欠发达农村区域中心镇空间生产结构优化研究[D].广西大学.2012

[10].刘健.探析区域经济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模型[J].企业导报.2012

论文知识图

零部件出口比重(%)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模式框架区域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模型年交通部秦皇岛港务局组织结构图调查资料2003~2007年区域生产总值增长与结...调查资料2003~2007年区域生产总值增长与结...

标签:;  ;  ;  ;  ;  ;  ;  

区域生产结构论文_嵇海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