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形移动终端论文和设计-李玉泽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变形移动终端,包括终端主体、与所述终端主体通讯连接的柔性屏以及用于安装所述柔性屏的表带,所述柔性屏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柔性屏连接件和第二柔性屏连接件,所述第一柔性屏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柔性屏连接件可选择性相互连接使所述柔性屏展开设置或绕所述终端主体卷绕设置,所述表带上设置有表带连接组件,所述柔性屏可通过所述表带连接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表带上。本方案形成了柔性屏智能手表与手机二合一的方案,同时兼顾了移动终端的便携性以及大屏使用性能,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使用体验的同时保证了便携性,方便用户使用。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可变形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主体、与所述终端主体通讯连接的柔性屏以及用于安装所述柔性屏的表带,所述柔性屏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柔性屏连接件和第二柔性屏连接件,所述第一柔性屏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柔性屏连接件可选择性相互连接使所述柔性屏展开设置或绕所述终端主体卷绕设置,所述表带上设置有表带连接组件,所述柔性屏可通过所述表带连接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表带上。

设计方案

1.一种可变形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主体、与所述终端主体通讯连接的柔性屏以及用于安装所述柔性屏的表带,所述柔性屏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柔性屏连接件和第二柔性屏连接件,所述第一柔性屏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柔性屏连接件可选择性相互连接使所述柔性屏展开设置或绕所述终端主体卷绕设置,所述表带上设置有表带连接组件,所述柔性屏可通过所述表带连接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表带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屏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柔性屏连接件共同组成柔性屏连接组件,所述柔性屏通过所述柔性屏连接组件与所述表带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形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柔性屏朝向所述终端主体的一侧的柔性屏支撑片,所述柔性屏支撑片采用形状记忆材料加工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形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屏连接组件为磁性连接件,所述表带连接组件上设置有能够容纳所述柔性屏连接组件的安装槽,所述柔性屏连接组件通过磁吸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安装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形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表带连接件以及第二表带连接件,所述第一表带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表带连接件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共同组成所述安装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变形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带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表带连接件分别可沿所述表带移动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变形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带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表带连接件均为磁性连接件,所述第一柔性屏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表带连接件可选择性连接,所述第二柔性屏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表带连接件可选择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变形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表带上的第一限位件以及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分别设置在所述表带的两端,所述第一限位件用于对所述第一表带连接件的移动位置进行限制,所述第二限位件用于对所述第二表带连接件的移动位置进行限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变形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带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表带卡扣,所述第二表带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表带卡扣,所述第一表带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表带连接件可通过所述第一表带卡扣和所述第二表带卡扣的配合进行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屏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柔性屏卡扣,所述第二柔性屏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柔性屏卡扣,所述第一柔性屏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柔性屏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柔性屏卡扣和所述第二柔性屏卡扣的配合进行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变形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产品的快速发展,消费者不再只满足于对普通型智能终端的需求,柔性屏终端是未来终端的一个趋势,现有产品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可穿戴移动终端就是智能手表,但是现有的智能手表通常屏幕尺寸较小,无法满足大尺寸屏幕的使用体验,因此用户通常在佩戴智能手表的同时还会具有单独的手机,两者同时使用给使用者造成携带的不便,用户体验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形移动终端,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可变形移动终端,包括终端主体、与所述终端主体通讯连接的柔性屏以及用于安装所述柔性屏的表带,所述柔性屏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柔性屏连接件和第二柔性屏连接件,所述第一柔性屏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柔性屏连接件可选择性相互连接使所述柔性屏展开设置或绕所述终端主体卷绕设置,所述表带上设置有表带连接组件,所述柔性屏可通过所述表带连接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表带上。

作为所述的可变形移动终端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柔性屏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柔性屏连接件共同组成柔性屏连接组件,所述柔性屏通过所述柔性屏连接组件与所述表带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

作为所述的可变形移动终端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柔性屏朝向所述终端主体的一侧的柔性屏支撑片,所述柔性屏支撑片采用形状记忆材料加工而成。

作为所述的可变形移动终端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柔性屏连接组件为磁性连接件,所述表带连接组件上设置有能够容纳所述柔性屏连接组件的安装槽,所述柔性屏连接组件通过磁吸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安装槽中。

作为所述的可变形移动终端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表带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表带连接件以及第二表带连接件,所述第一表带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表带连接件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共同组成所述安装槽。

作为所述的可变形移动终端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表带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表带连接件分别可沿所述表带移动设置。

作为所述的可变形移动终端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表带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表带连接件均为磁性连接件,所述第一柔性屏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表带连接件可选择性连接,所述第二柔性屏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表带连接件可选择性连接。

作为所述的可变形移动终端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表带上的第一限位件以及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分别设置在所述表带的两端,所述第一限位件用于对所述第一表带连接件的移动位置进行限制,所述第二限位件用于对所述第二表带连接件的移动位置进行限制。

作为所述的可变形移动终端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表带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表带卡扣,所述第二表带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表带卡扣,所述第一表带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表带连接件可通过所述第一表带卡扣和所述第二表带卡扣的配合进行连接。

作为所述的可变形移动终端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柔性屏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柔性屏卡扣,所述第二柔性屏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柔性屏卡扣,所述第一柔性屏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柔性屏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柔性屏卡扣和所述第二柔性屏卡扣的配合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中柔性屏与终端主体可共同安装在表带上,形成相当于传统智能手表的便携式移动终端供用户使用,同时在第一柔性屏连接件与第二柔性屏连接件相互之间不连接的状态下,柔性屏可不再卷曲,其展开形成大屏结构,形成相当于传统智能手机的便携式移动终端供用户使用,本方案形成了柔性屏智能手表与手机二合一的方案,同时兼顾了移动终端的便携性以及大屏使用性能,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使用体验的同时保证了便携性,方便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可变形移动终端柔性屏卷曲状态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可变形移动终端柔性屏卷曲状态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柔性屏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柔性屏展开状态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可变形移动终端柔性屏卷曲状态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可变形移动终端柔性屏卷曲状态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述可变形移动终端柔性屏卷曲状态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述可变形移动终端柔性屏卷曲状态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述可变形移动终端柔性屏展开且与表带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述第一表带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表带连接件位于两端的状态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述可变形移动终端柔性屏展开且与表带连接状态又一形式示意图。

图中:

100、终端主体;200、柔性屏;210、第一柔性屏连接件;220、第二柔性屏连接件;300、表带;310、第一表带连接件;320、第二表带连接件;400、柔性屏支撑片;500、安装槽;510、第一凹槽;520、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应作广义”、“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如图1-5所示:本方案提供一种可变形移动终端,包括终端主体100、与所述终端主体100通讯连接的柔性屏200以及用于安装所述柔性屏200的表带300,所述柔性屏20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柔性屏连接件210和第二柔性屏连接件220,所述第一柔性屏连接件210与所述第二柔性屏连接件220可选择性相互连接使所述柔性屏200展开设置或绕所述终端主体100卷绕设置,所述表带300上设置有表带300连接组件,所述柔性屏200可通过所述表带300连接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表带300上。

本方案中柔性屏200与终端主体100可共同安装在表带300上,形成相当于传统智能手表的便携式移动终端供用户使用,同时在第一柔性屏连接件210与第二柔性屏连接件220相互之间不连接的状态下,柔性屏200可不再卷曲,其展开形成大屏结构,形成相当于传统智能手机的便携式移动终端供用户使用,本方案形成了柔性屏200智能手表与手机二合一的方案,同时兼顾了移动终端的便携性以及大屏使用性能,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使用体验的同时保证了便携性,方便用户使用。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柔性屏连接件210与所述第二柔性屏连接件220共同组成柔性屏200连接组件,所述柔性屏200通过所述柔性屏200连接组件与所述表带300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

第一柔性屏连接件210和所述第二柔性屏连接件220起到柔性屏200两端的连接的作用,使柔性屏200可卷绕在终端主体100的外部,同时还可用于与表带300的连接。

需要指出的是,柔性屏200连接组件并不局限于上述形式,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单独设置的柔性屏200连接组件实现柔性屏200与表带300的连接。

实施例二:

如图6、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变形移动终端,包括终端主体100、与所述终端主体100通讯连接的柔性屏200以及用于安装所述柔性屏200的表带300,所述柔性屏20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柔性屏连接件210和第二柔性屏连接件220,所述第一柔性屏连接件210与所述第二柔性屏连接件220可选择性相互连接使所述柔性屏200展开设置或绕所述终端主体100卷绕设置,所述表带300上设置有表带300连接组件,所述柔性屏200可通过所述表带300连接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表带300上。所述第一柔性屏连接件210与所述第二柔性屏连接件220共同组成柔性屏200连接组件,所述柔性屏200通过所述柔性屏200连接组件与所述表带300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柔性屏200朝向所述终端主体100的一侧的柔性屏支撑片400,所述柔性屏支撑片400采用形状记忆材料加工而成。

通过设置柔性屏支撑片400,在采用展开的方式使用便携式移动终端时能对柔性屏200具有一定支撑效果,避免操作柔性屏200界面的过程中柔性屏200受压变形而导致使用体验不佳,同时可以避免柔性屏200损坏。

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屏200连接组件为磁性连接件,所述表带300连接组件上设置有能够容纳所述柔性屏200连接组件的安装槽500,所述柔性屏200连接组件通过磁吸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安装槽500中。

具体的,所述第一柔性屏连接件210和所述第二柔性屏连接件220均为磁性连接件,两者可以相互吸引实现扣合,磁吸的方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

需要指出的是,本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磁吸的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为所述第一柔性屏连接件210上设置有第一柔性屏200卡扣,所述第二柔性屏连接件220上设置有第二柔性屏200卡扣,所述第一柔性屏连接件210与所述第二柔性屏连接件220通过所述第一柔性屏200卡扣和所述第二柔性屏200卡扣的配合进行连接。

实施例三:

如图8-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变形移动终端,包括终端主体100、与所述终端主体100通讯连接的柔性屏200以及用于安装所述柔性屏200的表带300,所述柔性屏20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柔性屏连接件210和第二柔性屏连接件220,所述第一柔性屏连接件210与所述第二柔性屏连接件220可选择性相互连接使所述柔性屏200绕所述终端主体100卷绕设置或展开设置,所述表带300上设置有表带300连接组件,所述柔性屏200可通过所述表带300连接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表带300上。所述第一柔性屏连接件210与所述第二柔性屏连接件220共同组成柔性屏200连接组件,所述柔性屏200通过所述柔性屏200连接组件与所述表带300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柔性屏200朝向所述终端主体100的一侧的柔性屏支撑片400,所述柔性屏支撑片400采用形状记忆材料加工而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屏200连接组件为磁性连接件,所述表带300连接组件上设置有能够容纳所述柔性屏200连接组件的安装槽500,所述柔性屏200连接组件通过磁吸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安装槽500中。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表带300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表带连接件310以及第二表带连接件320,所述第一表带连接件310与所述第二表带连接件320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510以及第二凹槽520,所述第一凹槽510与所述第二凹槽520共同组成所述安装槽500。所述第一表带连接件310和所述第二表带连接件320分别可沿所述表带300移动设置。

将第一表带连接件310和第二表带连接件320设置成各自独立的结构,同时将两者设置为可沿所述表带300进行移动,使柔性屏200在表带300上的位置可调,从而提供更为灵活的使用体验。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表带连接件310和所述第二表带连接件320均为磁性连接件,所述第一柔性屏连接件210与所述第一表带连接件310可选择性连接,所述第二柔性屏连接件220与所述第二表带连接件320可选择性连接。

将第一表带连接件310、第二表带连接件320、第一柔性屏连接件210和第二柔性屏连接件220均采用磁性部件制成,在柔性屏200卷绕状态下以及柔性屏200展开状态下均可实现第一表带连接件310与第二柔性屏连接件220的连接和第二表带连接件320与第二柔性屏连接件220的连接,在展开状态下也能够将柔性屏200固定在表带300上使用,无需将柔性屏200与表带300完全分离,从而提高便携性。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第一表带连接件310以及所述第二表带连接件320并不局限于上述磁性部件的形式在,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带连接件310上设置有第一表带300卡扣,所述第二表带连接件320上设置有第二表带300卡扣,所述第一表带连接件310与所述第二表带连接件320可通过所述第一表带300卡扣和所述第二表带300卡扣的配合进行连接。

为了防止柔性屏200被过度拉伸导致损坏,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表带300上的第一限位件以及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分别设置在所述表带300的两端,所述第一限位件用于对所述第一表带连接件310的移动位置进行限制,所述第二限位件用于对所述第二表带连接件320的移动位置进行限制。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可变形移动终端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1231816.X

申请日:2019-07-3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731338U

授权时间:20191203

主分类号:H04M1/02

专利分类号:H04M1/02;G04G17/04

范畴分类:39A;

申请人: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霄边社区东门中路168号

发明人:李玉泽

第一发明人:李玉泽

当前权利人: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新爱

代理机构:11638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可变形移动终端论文和设计-李玉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