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间论文_王健,林琰

导读:本文包含了区域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区域,模型,税收,能源,收入,投入产出,集线器。

区域间论文文献综述

王健,林琰[1](2019)在《区域间大米价格的传导路径分析——基于国际与国内大米期现货价格传导数据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粮食市场化、国际化和金融化程度日趋加深,探究国内外大米价格传导中的核心市场,对于构建我国的稻米价格预警体系至关重要。本文基于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相较于粮食贸易的进口传导机制,期货市场的信息传导机制对我国大米市场的影响更为显着。从国内大米市场区域间的整合关系及传导路径来看,品种间差异明显,籼米市场的地区间整合程度较粳米市场要高,粳米市场表现为销区价格影响产区价格,籼米市场则正好相反,而湖北和北京分别处于全国籼米和粳米市场的核心区域。未来在制定和完善我国粮食安全政策时,应更加注重核心地区的价格波动情况,根据品种差异来优化大米的生产、储备和贸易结构,进一步提升国内大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来源于《价格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8期)

杜立新,徐丽笑[2](2018)在《区域间贸易与收入不平等转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港澳台及西藏外)为研究对象,利用扩展的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各地区的不平等足迹,考察2010年由于区域间贸易所引起的地区劳动力收入不平等转移状况,识别出产生不平等的关键地区。结果表明,省份之间通过区域间贸易,互相提供支持,使得不平等伴随着产品和服务的转移而转移;从消费角度考虑,在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区域间贸易使22个省份的本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降低,但也加剧了8个省份的本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因此,各省在缩小本地区的收入差距时,需将区域间贸易纳入政策考虑的范围,以期更为有效地缩小本地区的收入差距。(本文来源于《经济统计学(季刊)》期刊2018年01期)

王娟,余依凡,马瑞莹[3](2019)在《欠发达地区区域间信息化协作背景下教育教学模式变革研究——基于宁夏固原市泾源县的实地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各种新技术推动下,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运用越来越广泛,但信息化协作背景下教育教学模式发展却较为缓慢,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此种状态更加凸显。通过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了解经济欠发达地区现阶段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应用等情况,并在分析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加强教师培训针对性、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提升教师对教育教学资源获取与利用能力、多方协力探索有效合作模式等建议,以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实践相融合,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来源于《宁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吴嘉豪,曾成碧,苗虹[4](2019)在《计及子区域间能量交换的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协调经济调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模式下,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由于地理位置分散,往往都是独立运行,彼此间缺乏协调,难免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这不利于各区域的经济调度。文章首先提出一种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协调经济调度模型,其不仅能实现各自区域内的电热功率平衡,还能实现不同区域间的电热互补,然后采用分布式优化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对比协调模式与传统的非协调模式,仿真结果表明,在该协调模式下,不同区域通过电能和热能交换,能够合理分配能源,实现综合能源系统的经济运行。从能源总需求量、储能设备调度结果和各区域间能源集线器(energy hub,EH)的能量交换情况3个方面验证了所构建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力建设》期刊2019年11期)

宋海鹤[5](2019)在《区域间差异视角下我国商贸流通业就业吸纳能力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2012-2017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区域间商贸流通业就业吸纳能力的差异。实证结果发现,对地区就业人员总数而言,东部地区的流通业就业吸纳能力最强,西部地区略低,但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相较之下就业吸纳能力则明显偏低,约比全国平均就业吸纳能力水平低四个百分点。基于此,在进一步考察中,本文发现,不同区域商贸流通业产业结构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离,尤其是中部地区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偏离了近20%,进而导致不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就业增长。此外,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对流通行业的就业吸纳能力要比全行业(地区就业人员总数)的就业吸纳能力低4个百分点,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对流通行业的就业吸纳能力要比全行业(地区就业人员总数)的就业吸纳能力分别约高3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这说明在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更多地促进了其他行业的经济增长,而中部地区商贸流通业主要带动了流通行业的就业人数增长,对其他行业的就业增长不起明显作用或者起到负面作用,西部地区则处于比较均衡的水平,这也进而解释了中部地区为何总体就业吸纳能力明显偏低。(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20期)

赵艾凤,付文林[6](2019)在《高质量发展下区域间要素收入流动性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立在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上。区域间要素收入分配与生产要素集聚的交互作用,会改变各地区的相对竞争优势,从而影响地区的长期经济增长潜力。文章利用收入转换矩阵和收入流动性指数,对2002-2017年我国地区间劳动、资本两大要素收入流动性进行了分解测算,同时重新定义P指数,考察了要素收入流动性对区域差距的影响,并利用排序probit模型,对影响资本收入流动性的因素进行了实证考察。结果表明:中国的要素收入流动性显着低于国际一般水平,区域分配格局相对僵化;资本收入流动能够有效缩小区域间的要素收入差距,进而缩小总体经济差距;资本回报率、产业结构和资本性税收对我国区域间资本收入流动性的影响较大。因此,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应积极消除要素跨地区流动的制度性障碍,还应重视资本要素在均衡收入分配关系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华东经济管理》期刊2019年11期)

王嵩,张建清,范斐,周雅慧[7](2019)在《科学技术有效流动与区域间非行政壁垒》一文中研究指出协同创新要求突破创新主客体间壁垒,促进科学技术的有效流动以充分释放创新要素活力。构建了区域间科学技术流动潜力的引力模型,通过地区间地理距离、经济距离和技术距离矩阵,计算不同区域技术吸收水平,并利用改进的Romer模型计算了科学技术流动的地理壁垒、经济壁垒和技术壁垒。结果表明:①就全国整体而言,地理壁垒的约束作用最强,但在2009年以后弱化。技术壁垒的约束作用最小,在2014年以后有不断扩大的趋势。经济差距壁垒的变化趋势与总壁垒相同,是后期影响科学技术有效流动的最主要因素。中国科学技术流动的总壁垒呈现出在波动中减小的趋势,并先后由地理壁垒、经济壁垒和技术壁垒主导;②从空间上看,阻碍科学技术流动的非行政壁垒的空间分布差异显着,东北及西部沿边地区地理壁垒较为突出,东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经济壁垒更为明显,而技术壁垒则主要集中在华北和西南地区。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区域间科学技术高效合理流动。(本文来源于《科技进步与对策》期刊2019年22期)

欧阳华生,张光忠,李欣娱[8](2019)在《我国区域间地方税收增长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结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税制改革一直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税收增长一直是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的2001-201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从地方总体以及分区域分别对税收增长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一是地区间存在税收竞争,且税收竞争对自身的税收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以西部地区最为明显;二是养老基金缴费水平也会对地方税收收入产生影响,加强养老金的征管会抑制税收收入的增长,而且会造成资本流入征管不严的地区;叁是当前第叁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亟待提高,税收贡献亟待增强,第二产业依然是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在此基础上,需要加大政策激励,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地方税收可持续增长,需要继续规范政府行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普惠的减税降费政策,需要提升养老金征管水平并适当降低养老保险费率等。(本文来源于《公共财政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王勇[9](2019)在《区域间体育技能检测初探——以锦州市太和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就如何规范区域内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考核,如何做好年级与年级之间教学内容的承接,如何处理好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学内容的均衡,使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具科学性、持续性、合理性进行了系统阐述。(本文来源于《体育教学》期刊2019年10期)

许海英[10](2019)在《初中英语教师区域间学习共同体建设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教研活动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在初中英语教研活动中,加强区域学习共同体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形成教研合力,使英语教师在相互交流中实现共同提高,是英语教研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对初中英语教师区域学习共同体建设提供一些策略,以期有借鉴之处。(本文来源于《中华少年》期刊2019年30期)

区域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港澳台及西藏外)为研究对象,利用扩展的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各地区的不平等足迹,考察2010年由于区域间贸易所引起的地区劳动力收入不平等转移状况,识别出产生不平等的关键地区。结果表明,省份之间通过区域间贸易,互相提供支持,使得不平等伴随着产品和服务的转移而转移;从消费角度考虑,在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区域间贸易使22个省份的本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降低,但也加剧了8个省份的本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因此,各省在缩小本地区的收入差距时,需将区域间贸易纳入政策考虑的范围,以期更为有效地缩小本地区的收入差距。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域间论文参考文献

[1].王健,林琰.区域间大米价格的传导路径分析——基于国际与国内大米期现货价格传导数据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9

[2].杜立新,徐丽笑.区域间贸易与收入不平等转移[J].经济统计学(季刊).2018

[3].王娟,余依凡,马瑞莹.欠发达地区区域间信息化协作背景下教育教学模式变革研究——基于宁夏固原市泾源县的实地调查[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9

[4].吴嘉豪,曾成碧,苗虹.计及子区域间能量交换的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协调经济调度[J].电力建设.2019

[5].宋海鹤.区域间差异视角下我国商贸流通业就业吸纳能力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9

[6].赵艾凤,付文林.高质量发展下区域间要素收入流动性及影响因素[J].华东经济管理.2019

[7].王嵩,张建清,范斐,周雅慧.科学技术有效流动与区域间非行政壁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

[8].欧阳华生,张光忠,李欣娱.我国区域间地方税收增长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结果[J].公共财政研究.2019

[9].王勇.区域间体育技能检测初探——以锦州市太和区为例[J].体育教学.2019

[10].许海英.初中英语教师区域间学习共同体建设探微[J].中华少年.2019

论文知识图

物流企业Z在配送区域中的物流服务移...移动物流服务节点网络凝聚子群划分复合材料基体区域的元素组成回风巷顶板离层监测点现场布置关系举例重金属污染场地电阻率法探测模型

标签:;  ;  ;  ;  ;  ;  ;  

区域间论文_王健,林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