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复苏规范化培训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应用效果研究

新生儿复苏规范化培训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应用效果研究

(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云南红河661199)

【摘要】目的:研究规范的新生儿复苏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10月—2018年7月先后分五期进行新生儿复苏培训,培训内容:课前摸底考核、理论授课、理论考核、实践技能、案例演练、实践技能考核。结果:培训前后理论和实践技能考试成绩明显提高,规范了复苏流程,多数医院产、儿科人员能独自完成气管插管工作,提高了新生儿救治水平。结论:提高了新生儿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新生儿死亡率,降低后遗症发生率,同时,缩短平均住院时间,降低平均住院费用,提高产、儿科医护人员独立完成气管插管的成功率,整体提高新生儿复苏技术,规范了全州新生儿复苏操作,做到操作流程统一,操作标准同质化。

【关键词】新生儿复苏;规范化培训;死亡率;研究

【中图分类号】R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4-0225-02

新生儿心肺复苏是指在心跳呼吸骤停,患儿突然呼吸及循环功能停止,这时候就需要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包括采用一组简单的技术,使生命得以维持的方法。新生儿窒息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新生儿出生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是导致新生儿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诱发新生儿脑瘫、智力障碍与死亡的重要因素,据统计,新生儿窒息所导致的婴儿死亡所占比例已经超过20%。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和后果与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新生儿窒息复苏的规范性尤为重要。基本生命支持儿童基本生命支持包括一系列支持或恢复呼吸或心跳呼吸停止儿童的有效的通气或循环功能的技能。任何一个受过训练的医务人员或非医务人员都可以进行基本生命支持,它对伤病儿童的最终恢复是非常重要的。当心跳呼吸停止或怀疑停止时,同样需要迅速将患儿送到能给以进一步生命支持的医疗机构。

高级生命支持为心肺复苏的第二阶段,有经验的医护人员参与此时的抢救工作,并且常有明确的分工,协调处理呼吸、胸外心脏按压、辅助药物应用、输液、监护及必要的记录,新生儿复苏成败的关键在于复苏水平的高低,规范、娴熟的复苏操作是提高复苏成功率的关键[1]。

1.资料与方法

本项目培训分两个阶段进行:即现场培训阶段和下基层各医院督导检查培训阶段。

1.1现场培训阶段:每两个月举办一期培训班

1.1.1经过科室层层考核筛选出临床经验丰富的7名医护人员前往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接受师资培训并经过严格考核并取得师资合格证,培训议程为:课前摸底考核、理论授课、理论考核、实践技能、案例演练、实践技能考核。经过培训会担任本项目培训导师。

1.1.2现场培训共分4期完成,参加此次培训的人员分别来自于红河州所有医疗机构综合医院、部队、妇幼院、中医院等39家医疗机构,涉及到乡镇医院及地州级医院,共178位正式学员参加培训,其中:医生109人,护士49人,观摩人员为:85人,其他79人,1-5期培训正式及观摩人员总合计520人。

1.1.3本项目培训采用小班培训:即:每次控制参加培训人数,30~40人,分组培训,每组6~8人。培训前提前半个月发放培训教材通知参加人员预习理论知识,培训教材统一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16年北京修订)[2];《美国新生儿复苏教程》为培训资料;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统一制作的新生儿复苏培训8个课件;培训流程:培训前预先进行理论摸底考核→理论授课→培训后理论考核→心脏按压和高级气道管理实践技能培训→分组练习→实践技能操作考核→案例分析演练→案例分析考核。

1.1.4整个复苏过程中合理应用肥皂先生和傻瓜原则:

肥皂先生(MRS0RA):在气管插管之前经过心脏按压和复苏气囊辅助通气后心率和SPO2仍然不升的情况下进行的矫正通气,即:MRS0RA(检查面罩、重新摆放患儿体位、吸引清理呼吸道、张大口腔、增加复苏气囊压力、改变气道)等提高复苏效果。

傻瓜原则(DOPE):在气管插管之后经过复苏心率和SPO2仍然不升的情况下进行的矫正通气,即:DOPE(检查是否导管异位、管道堵塞、有没有发生气胸、复苏设备是否发生故障。

1.1.5案例分析培训采取团队配合方式进行,及每组至少6~8人组成人,分别承担复苏总指挥者、气道管理者、按压者、静脉通路管理者、助手等角色,每个人轮流承担不同的角色进行培训。

1.2基层督导阶段:每两个月下基层督导培训一次

1.2.1基层督导阶段每次规范培训后第二个月下基层进行现场督导培训,一年之内先后到19家医疗机构26个科室,督导培训522人次。

1.2.2督导培训阶段具体方法每次培训后的次月到基层进行督导培训,查看参加培训人员回医院进行科室培训的情况,了解参加规范化操作培训的人员和未参加培训的人员对复苏技能掌握的情况,即:组织全科人员到场,现场抽查几名医护人员现场进行新生儿复苏操作,当场反馈存在问题,并再次指导培训,当场指出操作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

2.结果

2.1新生儿复苏培训前后对比

见表1。

表1培训前后理论与实践技能对比

注:培训后理论、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均比培训前高,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满意度较满意。

2.2红河州新生儿复苏培训前后对比

见表2。

2.3四期培训通过严格的理论、实践技能、案例分析等考核142人取合格证书。

3.结论

3.1通过新生儿复苏规范化培训,提高了儿、产、妇幼保健院等医护人员的对新生儿复苏急救技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水平,同时也让各级医院的儿、产科和医院领导均重视复苏技能培训,在设备和人才培养方面的资金投入给予大力支持。新生儿因窒息而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复苏技术不够成熟造成新生儿的脑损伤,因此预防窒息的发生及窒息发生后的正确复苏技术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的主要措施,规范的复苏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复苏效果[3]。

3.2按最新新版(2016版)的流程图实施新生儿复苏,首先从观念改变急救意识,不是要等到发生窒息才进行复苏,而是通过规范的复苏技术减少窒息的发生率。同时,提高复苏技能的培训也提高了产儿科医护人员对危急重症患儿快速评估病情的能力。

3.3分析不能独立完成气管插管的科室的原因为:单位没有配备气管插管的喉镜等设备;国家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后多数高危孕产妇都转上级医院,基层医院缺乏危重新生儿就治的机会。同时,和领导沟通交流如何提高复苏技能,包括设备和人员培训等资金方面的问题,以得到医院和科室领导的支持。

3.4培训方式:利用品管圈管理工具,按照PDCA循环管理,采用小班培训、分组教学,做的一对一,手把手教学,理论知识编程口诀,加深印象、方便记忆。

3.5规范了全州新生儿复苏操作,做到操作流程统一,操作标准同质化。

3.6新生儿死亡率按要求应控制在5%以下,我们复苏培训后的全州的新生儿死亡率由培训前的4.61%降至3.23%,负责全州复苏培训机构科室的新生儿死亡率由培训前的0.339%降至0.125%。

【参考文献】

[1]李龙,努尔亚,苏雅洁,等.综合运医院开展新生儿复苏院内培训的实践及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妇女保健研究,2016,27(9):1161-1164.

[2]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16年北京修订)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6,19(7):481-486.

[3]王盘妹,莫革琴,潘淑英,等.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4):61-62.

[4]姚春美,赵荣江.病例临床模拟教学在新生儿复苏培训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刊,2017.52.(7):105-107.

[5]李群,探讨新生儿窒息规范化复苏的临床价值[J].临床探究,2014.14.(5):75-77.

[6]冯娟,李秋兰.产科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管理临床模式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5.12.35(12):232-233.

[7]谭玮,丁香平,周锦龙等.新生儿窒息流程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3.28.(4):256-258.

[8]刘艳林,钱敏,孙雪,张玲、周伟.小儿危重症专科护士对NICU护理人员T-组合复苏器操作培训模式的探讨与评价[N].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6815-816.

标签:;  ;  ;  

新生儿复苏规范化培训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