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短桩复合地基论文_郭院成,杜昊,胡玉宏,卞晓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长短桩复合地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基,长短,荷载,相互作用,刚性,承载力,应力。

长短桩复合地基论文文献综述

郭院成,杜昊,胡玉宏,卞晓飞[1](2019)在《刚性基础下长短桩复合地基桩桩相互作用机制的模型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了解刚性长短桩复合地基桩桩桩相互作用机制,本文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了单桩复合地基与四桩复合地基的荷载-沉降曲线、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桩土应力比和桩顶上刺入的试验结果。单桩复合地基与四桩复合地基中,各桩在位于距桩顶1/3桩长处出现轴力拐点和桩侧摩阻力中性点。但由于长桩与短桩相互作用,四桩复合地基中长桩的轴力出现第二个轴力拐点和桩侧摩阻力中性点,而短桩受到影响较小,且随着荷载的增加,短桩对长桩轴力的影响逐渐减小。(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张桂平,左志刚,李伟昊,张赫路[2](2019)在《长短桩复合地基桩土相互作用问题探讨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长短桩复合地基是复合地基的一项分支,与传统的复合地基相比较,长短桩地基在控制地基沉降、减少工程造价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长短桩复合地基有着一定的复杂性,可以在继承传统的复合地基的研究基础,从相互作用的方面进行深化研究。从"复合地基"和"相互作用"两方面出发,分别探讨两个领域的研究现状,并从模型建立、假定分析和非线性分析3方面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加以概括。(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开发》期刊2019年11期)

刘彬[3](2019)在《长短桩布桩方式对复合地基沉降变形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蒙华铁路岳阳段软土和松软土地基问题,为了有效控制地基沉降,提出了采用分离式布桩和交叉式布桩的长短桩复合地基加固方案。基于离散元颗粒流仿真技术分析两种布桩形式、不同桩间距对软土地基沉降的影响规律和机理,提出合理的加固方案并通过现场测试验证。研究表明:①分离式布桩和交叉布桩下,复合地基最大沉降位移/桩体最大沉降位移均与桩间距均呈指数函数分布;②分离式布桩复合地基最大沉降位移出现在地基面上两种桩型的衔接处,桩体最大沉降位移出现在两种桩型衔接处的多向搅拌桩桩顶位置。③交叉式布桩复合地基最大沉降位移出现在地基面上的线路中心线处,桩体最大沉降位移出现在加固地基顶面中线附近的多向搅拌桩桩顶。④相同桩间距条件下,分离式布桩复合地基沉降和路基面宽度范围内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量明显小于交叉式布桩复合地基。(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9年07期)

赵兰芳[4](2019)在《长短桩复合地基不均匀沉降控制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软基经等长桩布置复合地基处理后,承受上部结构均匀荷载的筏板基础,而筏板复合地基出现沉降变形分布的,基本都是由于施工地形环境改变,由于周围变小,中心变大的差异,造成抛物面式的不均匀沉降,而长短桩复合地籍可以通过对不同长度的桩体进行调整,保证支撑刚度和荷载分布的平衡性,保证将地基的沉降差控制在最低水平,减小上部结构和基础部分的次应力。本文利用数值计算模拟分析长短桩复合地基控制沉降差效果,得到短桩桩长对最大沉降值的影响规律,长短桩桩长比对不均匀沉降的影响规律。(本文来源于《四川水泥》期刊2019年02期)

继之皓,蔡璟珞,梁仁旺[5](2018)在《混凝土长短桩复合地基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试验室内开展了一系列混凝土长短桩复合地基的静载荷物理模型试验,并对复合地基的荷载分担特性、桩体的端阻和侧阻的发挥程度等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说明:随着长桩桩长的增加,长桩的荷载分担比不断提高,短桩的荷载分担比变化幅度不大,桩间土的荷载分担比有所下降;随着桩中心距的扩大,长桩和短桩的荷载分担比均在一定程度上下降,桩间土的荷载分担比上升;随着荷载的增大,侧阻和端阻发生了重新分配,桩端阻力发挥水平越来越高,桩侧阻力分担减小,且长桩愈短,桩端阻力愈大。(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8年12期)

周立欣,贾文亮,郑曼[6](2018)在《长短桩复合地基在某工程方案优化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了长短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思路进行方案优化,较长的刚性桩贯穿浅层软土将荷载向深层土传递,改善各层土状态以达到较小的沉降变形,较短的柔性桩改善浅层软土承载力,减少沉降,柔性短桩也具有相对于刚性桩造价低的特点,通过一工程案例方案设计,施工过程及施工后跟踪沉降观测,表明长短桩复合地基在处理软土地基中既技术可行,且经济合理,实现了节约资源,降低造价的目的。(本文来源于《粉煤灰综合利用》期刊2018年05期)

李鹏飞,梁仁旺,蔡璟珞[7](2018)在《长短桩复合地基桩土荷载分担比的试验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长短桩复合地基处理工程为原型,进行了"五长四短"的长短桩复合地基室内模拟试验,分别探究了改变长桩桩长、桩径、桩距对长短桩复合地基桩土荷载分担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增大长桩桩长,桩径以及适当减小桩间距时,桩承担荷载的比例会增大,同时也能够使桩较早的发挥承担更多荷载的作用,而桩间土承担的荷载比例在减小。(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文》期刊2018年13期)

陈国升,杨美玲,何江斌,杨力[8](2018)在《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桩与土的空间作用效应,使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性能与单桩承载性能之间存在显着差异。通过现场静载试验和叁维数值计算,对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长短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中,3.5 m管桩的桩土应力比在2到3之间,而5.5 m管桩的桩土应力比在6到8之间;随着桩数的增加,四桩复合地基变形沉降值要大于等同条件下单桩复合地基的变形沉降值;长短桩群桩效应系数为0.616,长短桩复合地基可以弱化群桩效应;随着桩数和桩长的增加,桩土应力比随之增大。受刚性基础下的影响,复合地基中长桩的桩土应力比相对较大,降低了桩间土体受到的荷载值,从而使复合地基整体变形沉降值较小。研究成果可以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公路工程》期刊2018年01期)

张丽华,张昌进,程一杰,耿琳苑[9](2018)在《长短桩复合地基沉降试验模型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合地基的沉降特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在长短桩复合地基方面。通过室内长短桩复合地基模型试验对复合地基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沉降进行分析,研究分析长短桩共同加固区、短桩与下卧层交接面的沉降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了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下卧层应力变化规律。试验表明:(1)长短桩复合地基的沉降与桩长的变化呈负相关。桩长越长,总沉降量越小;桩长越短,总沉降量越大。长桩作为主控桩对沉降量的控制有显着效果。(2)在长短桩共同加固区域,桩体沉降变化幅度不大;长桩单独加固区对沉降控制效果比较明显。(3)受到加固区桩土相互作用的影响,下卧层中的附加应力和桩间土附加应力的受力机理相反。长桩受迫沉降,带动桩间土协同变形,以致使中心桩下卧层应力最大。(本文来源于《施工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陈好平[10](2017)在《高层建筑长短桩复合地基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增长,各种各样的基础形式层出不穷,本文结合武汉地区某地块实际地质情况,重点讨论了桩基础和长短桩复合地基基础的设计和经济效益,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及参考。(本文来源于《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期刊2017年31期)

长短桩复合地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长短桩复合地基是复合地基的一项分支,与传统的复合地基相比较,长短桩地基在控制地基沉降、减少工程造价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长短桩复合地基有着一定的复杂性,可以在继承传统的复合地基的研究基础,从相互作用的方面进行深化研究。从"复合地基"和"相互作用"两方面出发,分别探讨两个领域的研究现状,并从模型建立、假定分析和非线性分析3方面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加以概括。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长短桩复合地基论文参考文献

[1].郭院成,杜昊,胡玉宏,卞晓飞.刚性基础下长短桩复合地基桩桩相互作用机制的模型试验[J].建筑科学.2019

[2].张桂平,左志刚,李伟昊,张赫路.长短桩复合地基桩土相互作用问题探讨与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9

[3].刘彬.长短桩布桩方式对复合地基沉降变形影响研究[J].人民长江.2019

[4].赵兰芳.长短桩复合地基不均匀沉降控制数值分析[J].四川水泥.2019

[5].继之皓,蔡璟珞,梁仁旺.混凝土长短桩复合地基模型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8

[6].周立欣,贾文亮,郑曼.长短桩复合地基在某工程方案优化中的应用[J].粉煤灰综合利用.2018

[7].李鹏飞,梁仁旺,蔡璟珞.长短桩复合地基桩土荷载分担比的试验探究[J].中国科技论文.2018

[8].陈国升,杨美玲,何江斌,杨力.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性能分析[J].公路工程.2018

[9].张丽华,张昌进,程一杰,耿琳苑.长短桩复合地基沉降试验模型与研究[J].施工技术.2018

[10].陈好平.高层建筑长短桩复合地基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

论文知识图

长短桩复合地基剖面长短桩复合地基工作区域5 长短桩复合地基平面示意图长短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分布柔性承台下刚性长短桩复合地基...柔性基础下长短桩复合地基(RCD...

标签:;  ;  ;  ;  ;  ;  ;  

长短桩复合地基论文_郭院成,杜昊,胡玉宏,卞晓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