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良陕西省周至县第二高级中学710400
(1)对信息技术认识不明确,重视度不够,教育观念滞后;(2)信息技术教育资金投入不够,基础设施落后,有限资源得不到合理应用;(3)信息技术教材内容有偏差,课程设置不合理;(4)广大教师信息技术素质不高,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随意性大,教学教研水平低。
针对以上存在的壁垒,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首先是要转变传统教育评价标准和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将知识型人才观转变为素质型的人才观。
以前,我们评价教育结果的唯一标准就是考试分数,其实,怎样利用现有知识创造新的知识,如何利用、检索、加工复杂的信息,则更为重要。
在目前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要想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改变观念,可以试试走以下三条路:(1)在学校让学生参加全国统一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并将其列为参加高考的必要前提之一。(2)高考模式中增加一个X,即3+2+X,这个X即为每个学生的选考内容。如想要报考电子专业、计算机专业、信息专业的学生必须选考信息技术这一门学科。(3)可以像体艺类招生一样,信息技术也来个单独招生。
要转变教育观念,领悟新课标教学精神。首先要正确认识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必要性,在实际教学中,不要只强调“计算机学科”教学,还要注重计算机技能的培养以及德育和情感教育。
二、多渠道筹措经费,增加投入,确保设备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
(1)政府、学校投资。(2)企业赞助。(3)个人投资出租使用。(4)多方联合,共同解决。(5)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
三、结合实情,创新教材,规范课程设置
就学校信息技术课程而言,知识是教学的核心,课程的主线应该是紧紧围绕“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这个核心,学习用信息技术处理各类信息,学习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处理的各种方法。
1、灵活处理教材。
信息技术是一门更新换代非常迅速的课程,教师可以大胆创新,对教材重新整合,适当进行增删,重新设计,使课程内容适应农村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应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2、科学合理安排课程。
课程课时设置都要符合教育规律,要体现理论联系实际。要结合农村实情,注重培养农村学生“三教统筹”的意识,紧密联系小动物的饲养、植物小株的栽培养护、家庭产品的了解与开发、对家乡环境和土地的保护、对农民利用空闲外出打工的具体现实壁垒,引导学生亲自去了解农村、了解农民、帮助农民,从小养成爱家乡、爱祖国、以发展中国农业为己任的远大志向和高尚情操。
四、提高专业技能、素质、科研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完善教学评估
1、作为教师来说:
(1)必须提高专业技能,紧跟时代发展,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2)必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有效利用已有资源。教师应定时长期参加业务培训,及时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要激发兴趣,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2)要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气氛,培养合作精神。(3)教学形式要求讲练结合,注重学生上机实践的时间安排;要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4)尊重农村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对差生应耐心指导,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勤作尝试。
3、学校要对现代教育信息人员和骨干学科教师进行更高层次的培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壁垒,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地去面对、探索和解决,商讨出解决方案。随着各界同仁的不断努力,相信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