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实原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证实原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证实原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原则,经验主义,逻辑,意义,形而上学,悖论,维也纳。

证实原则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曹楚[1](2017)在《逻辑经验主义证实原则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逻辑经验主义的基本特征是遵循经验主义和反形而上学。它认为科学知识的基础不是依赖个人的感觉经验,而是依赖于公认的经验证实。在反形而上学方面,它不像孔德和马赫那样,认为形而上学是错误的,而认为它是无意义的。1在对待实体、上帝、自由和必然性等所谓“永远不能解决的问题”方面,逻辑经验论者认为这类问题争论不休的原因在于根本没有这样的问题,它们只是一些所谓“似是而非的问题”(Scheinproblem)或者是“伪命题”。另外,他们把数理逻辑作为哲学分析和论证的主要工具。正因为如此,才被称为逻辑实证主义或逻辑经验主义。可证实性原则是逻辑经验主义的中心问题之一,逻辑经验主义者说:“命题的意义是它的证实方法。”这个原则不仅是一个意义标准,还是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也是拒斥形而上学的有力武器。逻辑经验主义者对于可证实性所要求的,不是实际的可证实性,而是原则上的可证实性。一个在原则上没有可证实性的命题是没有方法证实其为真或为假的,也就无法了解它的意义。但他们认为也有无须证实的命题:即数学命题与逻辑命题。他们属于重言式命题的体系,其对象是形式的关系,不是实在的关系。它们要求的不是证实,而是证明,不是真实性,而是有效性。逻辑经验主义者提出可证实性的意义标准后,引起了国际分析哲学界许多学者的质疑,逻辑经验主义内部也在不断地反思、补充与更正。自维也纳学派形成以来,它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和变革,早已改变了它最初的模样。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卡尔纳普主张用非定性论的“经验确证”(confirmation)代替定性论的“经验证实”(verification);莱辛巴赫主张用意义的概率理论代替证实原则;艾耶尔提出强意义上的可证实和弱意义上的可证实等等。他们并不是否认证实原则,而是不断发展证实原则,提出了更为自由的意义标准。总之,逻辑经验主义证实原则所倡导的科学应在经验中检验的精神以及逻辑分析的方法,深刻地影响了当代西方哲学的发展,也为库恩的历史主义打开了大门,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7-03-27)

王振[2](2015)在《论石里克证实原则的有效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逻辑经验主义运动可谓20世纪初期西方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可以把它的核心观点看作一种"知识论"的观点:什么样的知识是有效的?逻辑经验主义者把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建立在一种"意义理论"的基础之上:一种有效的知识就是那些有意义的命题组成的知识体系。那么,有意义的命题的标准是什么呢?他们的回答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话题:意义证实原则。本文认为,从石里克对证实原则的阐述出发来分析,一个非常流行的对"证实原则"的反驳并没有人们原来想象的那么有力,因为该反驳在论证形式上是有问题的。(本文来源于《德国哲学》期刊2015年00期)

左毅[3](2015)在《论洪谦对逻辑经验主义证实原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洪谦作为维也纳学派的正式成员,终身研究、传播维也纳学派的哲学理念,方法和精神,在他一生的哲学活动中,研究主体与研究对象始终具有高度的自我相关性。研究洪谦对维也纳学派的态度具有非常明显的方法论意义。作为研究主体的洪谦基本上是由研究对象维也纳学派培养或塑造的,这使得洪谦对维也纳学派及其主要代表人物的哲学理念,方法,精神等等非常熟悉。洪谦把维也纳学派的理论核心即经验证实原则的一些基本方面,诸如证实原则的发展演变过程,两类命题的区分,经验证实的程序,逻辑方法,以及作为认识的基础而出现的记录语句,确证概念等等都比较清晰、准确而亲切的呈现在他的读者面前了。因而,在中国,甚至在全球,洪谦的名字始终与维也纳学派联系在一起。洪谦对维也纳学派的研究基本上是站在维也纳学派的立场上进行的,对维也纳学派的理论主张,哲学方法,洪谦基本上是认同或接受的。即使在某些具体问题上,洪谦和维也纳学派的具体人物的观点有所不同,但洪谦始终没能在理论上有实质性超越,没有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标准系统批判经验证实原则。洪谦一生的哲学研究几乎没有越出维也纳学派的范围,这应当说极大限制了他的理论视野和理论创造。可见,洪谦的学术特色,学术成就,学术局限,都应当也可以从研究主体与研究对象的自我相关性的角度获得理解。(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郭美云[4](2014)在《证实原则的认知逻辑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证实原则作为证实主义的一个一般性纲领认为,一个非分析性的有意义的真语句都是可以被经验所证实(因而是可知)的。用认知逻辑表明从证实原则出发可以产生费奇悖论。费奇悖论表明,证实原则不仅和信念修正中穆尔语句不能被一致地相信相关,还与动态认知逻辑中一个公式是否总能成功更新有关。我们在对动态认知逻辑对证实原则的各种修正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后认为,证实原则反映了人类学习和交流互动过程中的精致性和复杂性,这在动态逻辑的具体背景下可以进一步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本文来源于《自然辩证法研究》期刊2014年05期)

张蕴[5](2014)在《逻辑经验主义的可证实原则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逻辑经验主义视可证实原则为判断任何命题(或陈述)是否具有意义的根本方法和重要标准。可证实原则包含经验证实和逻辑证实两方面内容。本文通过阐明可证实原则的合理性及其难以克服的缺陷,从而说明逻辑经验主义在寻求意义判定标准上的失败。(本文来源于《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黄海林[6](2013)在《任意公开宣告逻辑对证实原则的逻辑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证实原则是逻辑实证主义的基础性原则,居于核心地位,因为它是划分形式真理和事实真理的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一切理论主张的基础。同时证实原则也是人们揭露和批判逻辑实证主义的关键所在,成为逻辑实证主义的致命弱点,因为逻辑实证主义在给证实原则所作的解释和所赋予的地位方面存在明显缺陷。摩尔和菲奇分别在信念逻辑和认知逻辑中质疑逻辑实证主义证实原则的科学性、合理性。在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诸多修正方案中,我们提取出Johan.van Benthen的修正方案,即他通过建立任意公开宣告逻辑公理化演算系统来修正证实原则,是把“可认知的”限制为“存在一个宣告使得对它进行宣告之后,命题被认知到”。我们用模态算子◇对公开宣告这一动作进行量化,这样我们就可以用◇p来表示“存在一个宣告使得对它进行宣告之后,p是真的”,◇Kp表示“存在一个宣告使得对它进行宣告之后,p被认知到”。我们在公开宣告逻辑语言的基础之上增加模态算子口从而得到的一个任意公开宣告逻辑,这就是任意公开宣告逻辑对公开宣告逻辑的扩张我们首先对证实原则进行介绍分析,并分析论证了菲奇悖的证明过程,接着在公开宣告逻辑的基础上定义任意公开宣告逻辑的初始语言和相应的语义解释,进而建立了一个任意公开宣告逻辑的公理化演算系统,并证明了它的可靠性和完全性。最后在任意公开宣告逻辑公理化系统的基础上对证实原则进行逻辑分析,首先定义了成功公式和可认知公式,并把可认知公式分为知道公式是真的公式和知道公式是否是真的公式两种,进而证明了这几个公式的关系,即它们的表达力。最后证明了任意公式都是知道是否为真的公式。按照以上的研究思路将论文分成以下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包括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结构。第二章菲奇悖论和证实原则修正方案,这是本文的问题分析部分。首先是介绍逻辑实证主义的重要理论,重点介绍证实原则,阐明它在逻辑实证主义中的地位和重要意义。然后是分别介绍菲奇悖论在认知逻辑和信念逻辑上的表现形式及其它们的变化形式,最后引进了解决菲奇悖论的证实原则修正方案,提出任意公开宣告逻辑的解决思路。第叁章任意公开宣告逻辑,这是本文的基础工作部分。首先是在第二章的基础之上建立公开宣告逻辑公理化演算系统,即给出公开宣告逻辑的语言和相应的语义,然后建立公理化系统,证明系统的可靠性和完全性。然后是在公开宣告逻辑的基础上增加模态算子口,并给出相应的语义解释,接着证明任意公开宣告逻辑的几则原则,最后是建立任意公开宣告逻辑的公理化系统并证明它的可靠性和完全性。证明任意公开宣告逻辑的可靠性和完全性是本文的难点之一。第四章对证实原则修正方案的逻辑分析,这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也是难点所在之处和创新点。首先提出我们对证实原则的修正方案和修正结论,然后运用第叁章所建立起来的任意公开宣告逻辑系统,严格定义“成功公式”和“可认知公式”这两个概念,区分“可认知公式”的两种形式,并论证几个概念之间的表达力,最后证明我们的修正结论,即所有的公式都是知道是否是真的公式。第六章后绪,就是总结本文研究的结论,思考后续研究的一些想法和工作。(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3-05-01)

魏屹东[7](2012)在《证实原则与意义标准的语境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实证原则和意义标准是逻辑经验主义的核心主张。运用语境论重新审视实证原则和意义标准是科学哲学的重要任务。实证原则和意义标准一般经历了从独断论到语境论、从单一事实检验到事态语境判断、从经验检验到语用重建的历史发展阶段和思想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科学哲学家石里克、卡尔纳普、亨普尔、赖欣巴哈、艾耶尔等人对此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属于语境论者。(本文来源于《学术研究》期刊2012年06期)

张妍[8](2011)在《逻辑经验主义证实原则的认识论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以实践为基础,以认识和实践为核心问题,实现了对传统认识论框架的变革。本课题基于对逻辑经验主义证实原则的考察和反思,将证实原则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尤其是实践标准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吸收和借鉴其合理因素和积极成果,从而在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逻辑经验主义证实原则包括经验证实和逻辑证实,证实原则这种判定科学真理的思路和观点是简单而清晰的。它有力地回应了西方近代认识论的理论困境,也引领了它所产生的那个分析哲学的时代。然而,逻辑经验主义证实原则所坚持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基本立场,以及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出现,逐步显现出了证实原则的局限。但是,逻辑经验主义证实原则为认识论提供了理论遗产,它促使人们加深并扩展了对经验证实和逻辑证实的认识,明确了它们在人类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证实原则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与真理问题相结合,并由此形成了两种真理观即真理符合论和真理融贯论。而对于科学命题或理论真理性的检验和确认问题的解决,证实原则是一个具有一定合理性,同时又面临着困难的检验标准。因此将证实原则和实践检验结合起来,说明检验科学真理的实践是整个科学研究活动、是全部人类实践的总和,实践检验和科学进步在检验科学真理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尤其是实践检验得到完善和细化。(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1-12-01)

黄其洪[9](2006)在《论逻辑实证主义的意义理论和证实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逻辑实证主义认为,一个命题、一个理论如果能在经验中找到根据,那么它就是有意义的,而有意义的命题或理论,才是科学的命题或理论。这种意义理论需要一种直接或间接的证实原则,而这种证实原则以逻辑实证主义的经验概念为基础。由于逻辑实证主义内部的理论困惑直接导致了它的经验概念经历了心理主义时期、物理主义时期和整体主义时期叁个阶段,最后在以奎因为代表的整体主义的经验论中走向了自己的反面。(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陈晓平[10](2005)在《关于可证实原则的形而上学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形而上学”这个术语是有歧义的。黑格尔传统的学者常常把形而上学看作辩证法的对立面,即一种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逻辑实证主义传统的学者则把形而上学看作可证实原则的对立面,即在经验上不可检验的哲学命题,特别是关于世界本体或先验范畴的那些命题(本文来源于《哲学研究》期刊2005年06期)

证实原则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逻辑经验主义运动可谓20世纪初期西方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可以把它的核心观点看作一种"知识论"的观点:什么样的知识是有效的?逻辑经验主义者把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建立在一种"意义理论"的基础之上:一种有效的知识就是那些有意义的命题组成的知识体系。那么,有意义的命题的标准是什么呢?他们的回答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话题:意义证实原则。本文认为,从石里克对证实原则的阐述出发来分析,一个非常流行的对"证实原则"的反驳并没有人们原来想象的那么有力,因为该反驳在论证形式上是有问题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证实原则论文参考文献

[1].曹楚.逻辑经验主义证实原则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2].王振.论石里克证实原则的有效性[J].德国哲学.2015

[3].左毅.论洪谦对逻辑经验主义证实原则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5

[4].郭美云.证实原则的认知逻辑分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4

[5].张蕴.逻辑经验主义的可证实原则述评[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

[6].黄海林.任意公开宣告逻辑对证实原则的逻辑分析[D].西南大学.2013

[7].魏屹东.证实原则与意义标准的语境解释[J].学术研究.2012

[8].张妍.逻辑经验主义证实原则的认识论反思[D].燕山大学.2011

[9].黄其洪.论逻辑实证主义的意义理论和证实原则[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6

[10].陈晓平.关于可证实原则的形而上学基础[J].哲学研究.2005

标签:;  ;  ;  ;  ;  ;  ;  

证实原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