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八女投江:宁死不屈的巾帼战士论文

人民日报:八女投江:宁死不屈的巾帼战士论文

初冬时节,牡丹江的支流——乌斯浑河在漫漫草木枯黄中静静流淌。“乌斯浑”是满语,有凶狠的河流之意。80年前,这条裹挟着侵华日军罪恶子弹的凶狠之河,吞噬了8条宁死不屈的英雄女儿。而今,“八女投江”纪念碑矗立在乌斯浑河东岸,透过历史的尘烟,深情凝望着这片承载过血与火的土地锻铸出的富饶与祥和。

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她们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政治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本文中Landsat 8 OLI影像数据是从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下载的,影像的时间为2015年7月,选取的数据成像质量良好且云量相对较少。影像轨道的列号为117,行号为029,其空间分辨率为30 m。在ENVI5.3软件的支持下,完成遥感数据的波段组合和辐射定标等处理,基于FLAASH模块进行大气校正处理,借助于ArcGIS完成水库的边界矢量化处理,并进行500 m的缓冲区分析,基于缓冲区边界完成遥感影像的裁剪。

如前所述,首先信号按顺序抽取为4路,分别与本地序列求相关运算,输出合并为一路信号。4路相关器具有相同的结构,主要由移位寄存器、相乘器、累加器组成,具体的相关器内部结构如图4 所示。在时钟的驱动下,接收到的数据进入到一个长度为24的移位寄存器,将该数据与对应位置的本地参考序列对应相乘。然后将相乘器输出的数据送入到累加器,将24个数据求和后得到相关峰值输出。

冷云,原名郑志民,1915年生,黑龙江省桦川县人。1931年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她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从事秘密抗日活动。1936年,她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吉乃臣(后改名周维仁)加入东北抗联第5军,后经组织批准两人结为革命伴侣,志同道合,共同进行抗日斗争。冷云先在军部秘书处做文化教育工作,后调到第5军妇女团担任小队长和指导员。1938年夏,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儿,随第5军第1师部队西征,任妇女团政治指导员。

在西征队伍中,妇女团的战士们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英勇作战;1938年7月12日参加了攻打楼山镇战斗。是年10月上旬,队伍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妇女团上述8名成员,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她们却被敌人围困于河边。

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面对日伪军逼降,女战士们誓死不屈。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来源:人民日报,编辑时有删改)

责任编辑:王和平

标签:;  ;  ;  ;  ;  ;  ;  ;  ;  ;  ;  

人民日报:八女投江:宁死不屈的巾帼战士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