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风冷热泵三联供空调机论文和设计-翁立波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分布式风冷热泵三联供空调机,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一侧通过第一铜管连接有热回收换热器,所述热回收换热器远离压缩机的一侧通过第二铜管连接有四通阀一。本实用新型的分布式设计结构根据每个楼层的能量需求调节其冷量的输入,从而大大降低大功率冷冻泵能耗及机组维持系统温度的能耗;大大降低系统配管长度,增加压缩机回气的压力,从而保证了系统的运行稳定,室内末端采用水冷低功率水泵运行,保证了其运行的节能性;解决了传统水冷机组能耗弊端,又解决了多联机系统运行弊端与系统运行舒适度过低的弊端,即有水冷系统舒适度的优势,又有分布式能源管理节能的优点。

主设计要求

1.分布式风冷热泵三联供空调机,包括压缩机(11),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1)的一侧通过第一铜管连接有热回收换热器(12),所述热回收换热器(12)远离压缩机(11)的一侧通过第二铜管连接有四通阀一(13),所述四通阀一(13)远离热回收换热器(12)的一侧连接并连通有等距水平排列的四通阀二(14)、四通阀四(16)和四通阀三(15),所述四通阀二(14)远离四通阀三(15)的一端通过第三铜管连接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下侧通过第四铜管连接有单向阀一(6),所述单向阀一(6)的下端连接有单向阀二(7),所述单向阀一(6)远离散热器的一端通过第五铜管连接有过滤器(3),所述过滤器(3)的下侧通过第六铜管连接有储液罐(4),所述储液罐(4)的上侧通过第七铜管连接有第一电子膨胀阀(5),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5)远离储液罐(4)的一端通过第八铜管连接有单向阀四(9),所述单向阀四(9)的上端连接有单向阀三(8),所述单向阀四(9)远离第八铜管的一端通过第九铜管连接有冷媒铜管分歧管(22)。

设计方案

1.分布式风冷热泵三联供空调机,包括压缩机(11),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1)的一 侧通过第一铜管连接有热回收换热器(12),所述热回收换热器(12)远离压缩机(11)的一侧 通过第二铜管连接有四通阀一(13),所述四通阀一(13)远离热回收换热器(12)的一侧连接 并连通有等距水平排列的四通阀二(14)、四通阀四(16)和四通阀三(15),所述四通阀二 (14)远离四通阀三(15)的一端通过第三铜管连接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下侧通过第四铜 管连接有单向阀一(6),所述单向阀一(6)的下端连接有单向阀二(7),所述单向阀一(6)远 离散热器的一端通过第五铜管连接有过滤器(3),所述过滤器(3)的下侧通过第六铜管连接 有储液罐(4),所述储液罐(4)的上侧通过第七铜管连接有第一电子膨胀阀(5),所述第一电 子膨胀阀(5)远离储液罐(4)的一端通过第八铜管连接有单向阀四(9),所述单向阀四(9)的 上端连接有单向阀三(8),所述单向阀四(9)远离第八铜管的一端通过第九铜管连接有冷媒 铜管分歧管(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风冷热泵三联供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铜管分 歧管(22)包括分歧管C1-1、分歧管C1-2、分歧管C1-3、分歧管C2-1、分歧管C2-2和分歧管C2- 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布式风冷热泵三联供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九铜管与 远离单向阀四(9)的一端与分歧管C1-3连接并连通,所述分歧管C1-1通过第十铜管连接有 第二电子膨胀阀(21),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21)的上端设有分布式换热器(19),所述第二 电子膨胀阀(21)的上端与分布式换热器(19)的A1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布式风冷热泵三联供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换热 器(19)的B1端通过冷媒水管(18)连接有变频水泵(20),所述变频水泵(20)的出水端连接有 风机盘管(17),所述风机盘管(17)的下侧连接有风机盘管换热器,所述风机盘管换热器通 过冷媒水管(18)与分布式换热器(19)的B2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布式风冷热泵三联供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换热 器的A2端通过第十一铜管与分歧管C2-1连接,所述分歧管C2-3通过第十二铜管与四通阀三 (15)连接,所述四通阀四(16)远离四通阀三(15)的一端连接有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 器的下侧通过第十三铜管与压缩机(1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风冷热泵三联供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的上 方安装有散热风机(1),所述散热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蒸发器(2)。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冷热泵冷热水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分布式风冷热泵三联供 空调机。

背景技术

风冷热泵,是空调行业内区别于风冷冷水机组的一种空调机组。除具备风冷冷水 机组制取冷水的功能外,风冷热泵机组还能切换到制热工况制取热水。风冷热泵的基本原 理是基于压缩式制冷循环,利用冷媒做为载体,通过风机的强制换热,从大气中吸取热量或 者排放热量,以达到制冷或者制热的需求。

传统的风冷热泵机组制冷制热都在统一一个主机内进行,再通过冷冻水管道,将 冷冻水传输到建筑物室内的每个房间,实现整体建筑物和风冷热泵的大循环运行,所以导 致传统的风冷热泵空调运行能量不能根据使用区域调节的缺点及变频多联机运行管路过 长所导致压缩机使用寿命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为了解决风冷热泵空调运行能 量不能根据使用区域调节的缺点及变频多联机运行管路过长所导致压缩机使用寿命下降 的缺点,而提出的分布式风冷热泵三联供空调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分布式风冷热泵三联供空调机,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一侧通过第一铜管连 接有热回收换热器,所述热回收换热器远离压缩机的一侧通过第二铜管连接有四通阀一, 所述四通阀一远离热回收换热器的一侧连接并连通有等距水平排列的四通阀二、四通阀四 和四通阀三,所述四通阀二远离四通阀三的一端通过第三铜管连接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 的下侧通过第四铜管连接有单向阀一,所述单向阀一的下端连接有单向阀二,所述单向阀 一远离散热器的一端通过第五铜管连接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的下侧通过第六铜管连接有 储液罐,所述储液罐的上侧通过第七铜管连接有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远 离储液罐的一端通过第八铜管连接有单向阀四,所述单向阀四的上端连接有单向阀三,所 述单向阀四远离第八铜管的一端通过第九铜管连接有冷媒铜管分歧管。

优选的,所述冷媒铜管分歧管包括分歧管C1-1、分歧管C1-2、分歧管C1-3、分歧管 C2-1、分歧管C2-2和分歧管C2-3。

优选的,所述第九铜管与远离单向阀四的一端与分歧管C1-3连接并连通,所述分 歧管C1-1通过第十铜管连接有第二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上端设有分布式换 热器,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上端与分布式换热器的A1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分布式换热器的B1端通过冷媒水管连接有变频水泵,所述变频水泵 的出水端连接有风机盘管,所述风机盘管的下侧连接有风机盘管换热器,所述风机盘管换 热器通过冷媒水管与分布式换热器的B2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分布式换热器的A2端通过第十一铜管与分歧管C2-1连接,所述分歧 管C2-3通过第十二铜管与四通阀三连接,所述四通阀四远离四通阀三的一端连接有气液分 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下侧通过第十三铜管与压缩机连接。

优选的,所述散热器的上方安装有散热风机,所述散热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蒸发 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系统的分布式设计结构,空调在使用时是通过冷媒管道与每个楼层的分布 式换热机相连接,根据每个楼层的能量需求调节其冷量的输入,从而大大降低大功率冷冻 泵能耗及机组维持系统温度的能耗;

(2)本系统的分布式设计结构,大大降低系统配管长度,增加压缩机回气的压力, 从而保证了系统的运行稳定。室内末端采用水冷低功率水泵运行,保证了其运行的节能性;

(3)本系统解决了传统水冷机组能耗弊端,又解决了多联机系统运行弊端与系统 运行舒适度过低的弊端,即有水冷系统舒适度的优势,又有分布式能源管理节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分布式风冷热泵三联供空调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E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F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G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散热风机、2蒸发器、3过滤器、4储液罐、5第一电子膨胀阀、6单向阀一、7单 向阀二、8单向阀三、9单向阀四、10气液分离器、11压缩机、12热回收换热器、13四通阀一、14 四通阀二、15四通阀三、16四通阀四、17风机盘管、18冷媒水管、19分布式换热器、20变频水 泵、21第二电子膨胀阀、22冷媒铜管分歧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参照图1-4,分布式风冷热泵三联供空调机,包括压缩机11,压缩机11的一侧通过 第一铜管连接有热回收换热器12,热回收换热器12远离压缩机11的一侧通过第二铜管连接 有四通阀一13,四通阀一13远离热回收换热器12的一侧连接并连通有等距水平排列的四通 阀二14、四通阀四16和四通阀三15,四通阀二14远离四通阀三15的一端通过第三铜管连接 有散热器,散热器的上方安装有散热风机1,散热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蒸发器2,冷媒由压缩 机11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经第一铜管连接到热回收换热器12,夏季制冷时,热回收换热器 12将压缩机11出来的高温气体与水进行热交换从而把水制热,提供生活热水。

散热器的下侧通过第四铜管连接有单向阀一6,单向阀一6的下端连接有单向阀二 7,单向阀一6远离散热器的一端通过第五铜管连接有过滤器3,过滤器3的下侧通过第六铜 管连接有储液罐4,储液罐4的上侧通过第七铜管连接有第一电子膨胀阀5,第一电子膨胀阀 5远离储液罐4的一端通过第八铜管连接有单向阀四9,单向阀四9的上端连接有单向阀三8。

单向阀四9远离第八铜管的一端通过第九铜管连接有冷媒铜管分歧管22,冷媒铜 管分歧管22包括分歧管C1-1、分歧管C1-2、分歧管C1-3、分歧管C2-1、分歧管C2-2和分歧管 C2-3,第九铜管与远离单向阀四9的一端与分歧管C1-3连接并连通,分歧管C1-1通过第十铜 管连接有第二电子膨胀阀21,第二电子膨胀阀21的上端设有分布式换热器19,第二电子膨 胀阀21的上端与分布式换热器19的A1端连接,单向阀四9连接第九铜管到分歧管C1-3,如有 多个室内机单元,则冷媒经分歧管C1-3同时流入分歧管C1-2到下个室内机单元的分歧管, 完成以下连接流程,以此类推。

分布式换热器19的B1端通过冷媒水管18连接有变频水泵20,变频水泵20的出水端 连接有风机盘管17,风机盘管17的下侧连接有风机盘管换热器,风机盘管换热器通过冷媒 水管18与分布式换热器19的B2端连接,分布式换热器的A2端通过第十一铜管与分歧管C2-1 连接,如有多个室内机单元,则冷媒经分歧管C2-2回到C2-3,以此类推,分歧管C2-3通过第 十二铜管与四通阀三15连接,四通阀四16远离四通阀三15的一端连接有气液分离器,气液 分离器的下侧通过第十三铜管与压缩机11连接,经C2-3连接第十二铜管到四通阀三15进, 由四通阀四16出连接到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连接第十三铜管到压缩机11完成制冷循 环。

本实用新型中,冷媒由压缩机11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经第一铜管连接到热回收换 热器12,夏季制冷时,热回收换热器12将压缩机11出来的高温气体与水进行热交换从而把 水制热,提供生活热水,热回收换热器12连接第二铜管到四通阀一13进,由四通阀二14出连 接第三铜管到散热器,散热器连接第四铜管到单向阀一6,单向阀一6连接第五铜管到过滤 器3,过滤器3连接第六铜管到储液罐4,储液罐4连接第七铜管到第一电子膨胀阀5,第一电 子膨胀阀5连接第八铜管到单向阀四9,单向阀四9连接第九铜管到分歧管C1-3,如有多个室 内机单元,则冷媒经分歧管C1-3同时流入分歧管C1-2到下个室内机单元的分歧管,完成以 下连接流程,以此类推,分歧管C1-1连接第十铜管到第二电子膨胀阀21,第二电子膨胀阀21 连接到分布式换热器19的A1端,第二电子膨胀阀21连接分布式换热器19的同时,分布式换 热器19的B1端经冷媒水管18连接变频水泵20,变频水泵20将冷媒水送入风机盘管17换热, 由风机盘管换热器连接冷媒水管18到分布式换热器19的B2端,与此同时,由分布式换热器 19的A1端流入的冷媒进入分布式换热器19进行水氟热交换,再由分布式换热器19的A2端连 接第十一铜管到分歧管C2-1,如有多个室内机单元,则冷媒经分歧管C2-2回到C2-3,以此类 推,经C2-3连接第十二铜管到四通阀三15进,由四通阀四16出连接到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 器连接第十三铜管到压缩机11完成制冷循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 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之内。

设计图

分布式风冷热泵三联供空调机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1046086.1

申请日:2019-01-1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8671203U

授权时间:20190329

主分类号:F24F3/06

专利分类号:F24F3/06;F24F13/30

范畴分类:35C;

申请人:浙江巴斯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浙江巴斯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23000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天宁工业区和平路65号

发明人:翁立波

第一发明人:翁立波

当前权利人:浙江巴斯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汪浩

代理机构:11530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华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分布式风冷热泵三联供空调机论文和设计-翁立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