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鑫磊建材有限公司726199
摘要:我国科技的不断崛起,带来了建筑业建筑材料的研发热潮,也带来了新技术工艺的研发热潮。有关人员不仅关注建筑材料的质量,而且越来越重视建筑材料的环保和美观。建筑原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直接影响建设项目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如何采取科学的质量检测方法已经成为了相关建筑人士钻研的热点问题。本文讨论了施工原料的质量和控制管理,并提出了保证材料质量的建议,以达到更高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施工原材料;质量检验与控制;优化策略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项目的数量和设计要求越来越高,这意味着建筑材料越来越多样化。面对各种各样的建筑材料,首先要确保其质量能过关,其次才是探讨材料与建筑的适应性。因此,如何加强材料质量和控制管理工作成为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如果没有科学的质量检测方式和控制方法,材料使用稍有差错,很容易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给人们造成财产损失,甚至剥夺人们的生命健康权利。
一、质量检验
(一)质量检验的意义
随着经济发展,在建筑领域兴起了许多中小型企业,为了谋求经济利益,这些企业往往会采取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由于劣质材料的使用和施工人员的忽视,“豆腐渣”工程并不少见,严重影响了中国建筑业的进步。在这样的环境中,建筑材料的质量对整个项目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1]。一批优质的建筑材料,能够延长建筑的使用年限,减少后期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减少经济损失。
(二)质量检验的影响因素
影响建筑材料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有的建材的性质会受到气温的影响,在对样本进行检测时要确保气温适宜。有些建材在检测其力学性能的时候会受到加荷速度的影响,在测试时就要保证加荷速度在正常范围内。部分建材在测试力学性能时会受到尺寸和精度的影响,检测时要使用标准配件,减少因为尺寸问题出现的测量误差。另外,当执行质量检查时,如果检查员的操作存在问题,则可能发生检测错误。此外,还存在一些无论如何都无法避免的测量误差,并且通常允许这样的误差。
(三)质量检验方法
1.感官检验法
感官测试是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中最基本的方法。它主要依靠检测人员的眼睛和鼻子两种感官,通过观察和嗅觉检验,评判材料的质量是否合格。例如,木材质量通过自身的颜色和味道等物理性质,就能直接得出结论。如此一来,大大节省了检测员的时间,为其他材料检测省出了空间。可是,感官感受到的一般情况下都是材料的表面性质,感官体验有波动性,直接通过感官进行检测,有时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2.物理检验法
物理检验法就是在尽量不改变建筑原材料性质的情况下,采取一定的物理手段,对原材料不同方面的性能进行检验。它包括物理量检查方法和机械性能检查方法。物理量检验方法主要用于高质量的材料,并测试其尺寸。机械性能检验方式是对原材料抗压能力、抗洪水能力、防震能力等元素的检验,这种检验方式对建筑质量好坏负主要责任。
3.化学仪器检验法
化学检验法,顾名思义就是对材料样本进行一些化学实验,通过实验过程中反映出的化学现象,对样本进行质量分析。在进行化学反应前,还要在化学仪器中对材料样本的物理性质进行初步分析。化学检验方法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化学检验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对建材结构内部进行科学、合理的检验,还能够及时的发现其问题,从根本上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2]。
二、质量控制
(一)质量控制意义
为了施工原料的质量和施工项目的质量,必须进行质量控制工作。一般来说,建设项目的很大一部分成本是用于原材料。严格控制建筑材料的质量是一项重大任务。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能确保在有限的成本内,最大限度地使用质量良好的原材料,减少劣质材料的使用,进一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满足消费者对高性价比建筑的需求,由此及彼,带动整个建筑业的兴旺。
(二)质量控制现状
1.对建筑材料认识不够
建筑材料一般由财务部门计算,并由采购部门购买。以这种方式计算的物料的固定购买价格不会根据物料的实际市场价格的波动而变化。采购部门用不符合市场波动的低价无法采购到质量合格的建筑材料[3]。采购人员对建材的认识往往不够深入,在采购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常常受到冷落,对于产品样品的质保书也不多加检测。这两个方面都增加了质量控制工作的困难。
2.对材料使用管理不当
大多数建筑公司分批购买材料。在储存材料时,使用的空间要么是临时搭建的棚屋,要么直接露天,对材料的使用管理不恰当。比如钢筋长期在露天情况下风吹雨淋,很容易氧化,生成锈迹。水泥随意堆积,如果环境中的湿度相对较重,水泥的质量会逐渐下降。
(三)质量控制措施
1.材料采购阶段
在材料采购阶段加强质量控制,要求采购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质量控制意识。采购人员对建筑原材料有专业知识还不够,还需要与材料市场打交道的经验。采购时,严谨比对所需材料的各种基本信息,分批次购买需要的材料,减少材料的机械浪费。最重要的是,在与材料提供公司沟通时,必须要求其出示材料样品的质保书。
2.材料运输与进场阶段
购买完材料之后,要对材料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方便材料的运输。运进施工现场之后,质量检测人员要对材料的各项性能进行核验。核验结果与实际所需不符合时,及时将材料运回厂家,要求退换。核验符合时,要仔细检查材料的合格证,以便后期出现非人为材料问题时及时检查,然后将近期需要的材料放进专门的材料储存地进行存放。
3.材料存放阶段
施工原材料移入库房存放时,库房管理员要再次核对材料的基本信息,并记录下来,保证材料符合存放条件。核对正确之后,库房管理员要对不同类型的材料分开存放,按照建材的不同特质,移入适宜的环境中。当有人来领取材料时,库房管理人员要记录领取的数量,然后进一步检查所领材料是否已经变质。管理员要及时汇报材料库存情况,避免材料供应不足的情况出现。
4.材料使用阶段
在现场施工时,质量控制反映在避免材料损坏和减少材料浪费上。施工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施工技术和建筑材料知识,充分利用现有材料,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选择适合工程项目的材料。施工人员应合理放置材料,防止他人对材料造成破坏。对于体积与质量较大的施工材料,需要通过机械设备进行施工辅助工作来完成施工,这就需要在确保材料质量的同时,需要定期维护和维护机械设备,以保持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4]。这样,在使用机械设备处理材料时,就不会因为设备故障和老化,白白浪费材料。
三、结束语
简而言之,建筑材料在建筑项目的质量当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管理人员比对完材料的各项数据后,要详细记录下来,并定期对材料进行抽样检查,最大程度保护施工材料的安全。在储存和使用材料时,要详细阅读材料的说明事项,正确储存和使用,减少外界因素对材料的破坏,提高材料的利用率。若材料有余,不可当做建筑垃圾处理,要分类存放,减少资源的浪费,达到控制材料的目的,确保建筑的高质量。如果剩余材料储存得当,还能运输到下个施工项目现场,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叶凤平.浅谈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与监控[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04(上):151
[2]成正.建筑材料产品质量检验方法的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7:206
[3]余赞松.建筑工程项目中材料质量的控制[J].科技展望,2016,16:24
[4]郝春晖.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材料的质量控制与监督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6,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