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酚氧化酶论文_谢微,朱东建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酚氧化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氧化酶,多酚,抑制剂,马铃薯,活性,刺梨,灌丛。

多酚氧化酶论文文献综述

谢微,朱东建[1](2019)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香芋多酚氧化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贺州香芋贮藏加工过程中所产生褐变的机理问题,以邻苯二酚作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通过对温度、p H、底物浓度等单因素的研究,探讨对香芋多酚氧化酶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香芋多酚氧化酶的最适温度是25℃,最适pH是4.0,在底物邻苯二酚的浓度为0.4 mol/L时,香芋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最高。采用中心复合设计优化试验,结合方差分析模块,得出最佳的影响因素为:贺州香芋的最适温度是25.5℃,最适pH是3.75,最适宜底物浓度是0.57 mol/L,在此条件下的香芋多酚氧化酶吸光度为最高,达到了2.1以上。(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9年10期)

谢征芸,谢杨,庄萌,何晶,代百雨[2](2019)在《不同处理方式对余甘子果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余甘子果在加工过程中的褐变问题,需对余甘子进行预处理工作。本研究以余甘子鲜果为原料,探究高温蒸汽、微波及沸水3种漂烫方式对过氧化物酶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蒸汽漂烫对POD和PPO的钝化效果较好,且耗时短。(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期刊2019年19期)

刘芳,韩倩云,倪元颖[3](2019)在《膜结合态多酚氧化酶生物学信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苹果中膜结合态多酚氧化酶(mPPO)占苹果多酚氧化酶的90%左右,而国内外对m PPO性质及作用知之甚少。本文在前期获得的mPPO一级序列基础上,利用预测技术对mPPO进行信息学分析(包括氨基酸组成及性质、二级结构、跨膜结构、亚细胞定位等),为研究mPPO结构提供新思路,为探索mPPO在苹果采后生理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mPPO氨基酸含量最多的为Thr(8.7%),其次为Asp(7.8%)和Leu(7.8%),不含有Pyl和Sec。对PPO功能起重要作用的His含量为2.5%。mPPO中暴露表面的残基为45.74%,埋藏内部的氨基酸残基为47.08%。mPPO的理论稳定指数为41.72,为不稳定蛋白。mPPO二级结构中的α-螺旋为18.67%,β-折迭为23.33%,无规卷曲为58.00%,不含310螺旋、Pi螺旋、β-桥、β-转角等结构。富士苹果mPPO位于叶绿体膜上,为疏水性膜整合蛋白,其大部分肽段位于细胞质中,肽段的1~39氨基酸残基为信号肽,82~97为N-端的一段跨膜肽段(由外到内),而548~567为C端的一段跨膜肽段(由内到外)。(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宋慕波,帅良,方方,陈振林,张志[4](2019)在《荸荠多酚氧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鲜切荸荠贮藏过程中的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RACE技术首次从荸荠中克隆得到PPO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分析其在鲜切荸荠贮藏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克隆得到的荸荠PPO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2 006 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734 bp,编码577个氨基酸,命名为CwPPO(登录号:MG702489)。预测分析表明,CwPPO编码蛋白质的分子量为64.86 ku,分子式为C_(2891)H_(4417)N_(795)O_(873)S_(18),理论等电点为6.50,属亲水性蛋白。CwPPO蛋白可能定位于线粒体基质空间,具有3个典型的保守结构域和2个铜离子结合域。此外,预测发现CwPPO有20个丝氨酸磷酸化位点、7个苏氨酸磷酸化位点及6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其二级结构以不规则卷曲为主。系统发育分析显示,CwPPO蛋白与菠萝、油棕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荧光定量分析发现,CwPPO在鲜切荸荠中的初始表达水平较低,但在贮藏后期表达量快速提高。(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7期)

马志良,赵文强,刘美[5](2019)在《高寒灌丛生长季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对增温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青藏高原东部窄叶鲜卑花高寒灌丛生长季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对增温(1.3℃)的响应,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高寒灌丛根际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季中期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显着高于生长季初期和末期;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非根际土壤中随生长季节逐步提高,在根际土壤中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在非根际土壤中,增温使生长季末期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和生长季中期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显着提高17.5%和2.2%,而在其他时期对2种土壤酶活性没有显着影响.而在根际土壤中,增温仅在生长季初期使土壤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着提高6.5%和1.3%.在整个生长季,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均表现为正根际效应,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根际效应不明显,而增温仅在生长季末期使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根际效应显着降低15.2%.这表明,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东部高寒灌丛生态系统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将发生不同的变化,进而影响高寒灌丛根际土壤生态过程.(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额日赫木,张琪,崔娜,吴建虎,郜刚[6](2019)在《真空浸渍辅助L-半胱氨酸对鲜切马铃薯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真空浸渍辅助L-半胱氨酸(L-cysteine,L-cys)处理对鲜切马铃薯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活性的抑制作用,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真空时间(t_1)、浸渍时间(t_2)、L-cys浓度对PPO活性的影响效果,然后采用响应面Box-Behnken中心组合法分析了各个响应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PPO活性的影响,并建立了回归方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各单因素对PPO活性均有显着的抑制作用,最佳条件分别是:t_1为12 min、t_2为4 min和L-cys浓度为1.2 g/kg。响应面分析法得到的优化条件参数是t_1为740 s,t_2为250 s及L-cys浓度为1.06 g/Kg时对PPO活性的抑制效果最佳。在此条件下所得PPO活性为99.75 U,与理论值97.2539 U的相对误差在2.5%左右。证明此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可以预测抑制鲜切马铃薯PPO活性的最佳真空浸渍条件。(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添加剂》期刊2019年07期)

郝云彬,相兴伟,周宇芳,夏文水[7](2019)在《复合无硫抑制剂对中华管鞭虾中多酚氧化酶的协同作用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抑制虾类黑变的发生,研发无硫复合抑制剂协同防黑变技术。通过优化无硫复合抑制剂主要成分对中华管鞭虾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的抑制作用,并从抑制类型、抑制剂分子结构以及动力学模型出发,分析推断抑制交互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柠檬酸、抗坏血酸、4-己基间苯二酚(4-Hexylresorcinol,4-HR)有极显着的抑制作用,部分抑制剂之间存在显着的交互作用。当4-HR、抗坏血酸、柠檬酸、EDTA-2Na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 46~0. 68、0. 01~0. 018、4. 85~7. 20、1. 58~2. 90 mg/mL时,酶活抑制率达60%以上; 4种抑制剂均对酶促反应有延滞作用,均表现为竞争性抑制类型,均可与PPO的双铜活性中心结合;在复合抑制剂中,4-HR起主导抑制效果,一定浓度的柠檬酸、抗坏血酸、EDTA-2Na可协同提高抑制效果。该研究为无硫复合抑制剂在海水虾捕捞与加工过程中的应用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9年19期)

俞露,穆波,吉升阳[8](2019)在《刺梨多酚氧化酶的提取工艺及其抑制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刺梨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的提取条件,并研究不同抑制剂[抗坏血酸、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 disodium salt,EDTA-2Na)、柠檬酸]对刺梨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PO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底物邻苯二酚的浓度为0.12 mol/L,提取温度为30℃,缓冲液的p H值为6.0。同时,抗坏血酸、EDTA-2Na、柠檬酸对刺梨PPO活性均有抑制效果,其中抗坏血酸对PPO活性抑制效果最强,其次是柠檬酸、EDTA-2Na。(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15期)

刘辉,周罗娜,贺圣凌,王梅,罗林丽[9](2019)在《四种苦荞茎叶提取物对甘薯多酚氧化酶的抑制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酚氧化酶(PPO)是导致甘薯褐变的关键酶。以4个苦荞品种(黔苦2015、黔苦2号、黔农7014、西农9940)为材料,进行室内发芽培养获得幼苗,收集茎叶,并磷酸盐缓冲液为提取液获得4种苦荞茎叶提取物,研究其对甘薯块茎PPO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黔农7014苦荞品种的茎叶磷酸盐提取物的抑制效果最佳,抑制类型为非竞争性可逆过程,抑制常数(KI=KIS)为33.53μL。研究结果可为探寻甘薯PPO的天然抑制剂奠定关键基础。(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9年13期)

李晓霞,朴金花,梁振兴[10](2019)在《氮掺杂石墨烯/多酚氧化酶修饰电极检测苯酚》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基于氮掺杂石墨烯的多酚氧化酶修饰电极,并将其应用于苯酚的检测。首先利用改进的Hummers方法制备氧化石墨,然后以聚苯胺为氮源,采用水热还原法制备了氮掺杂石墨烯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对制备得到的氮掺杂石墨烯进行微观结构表征。将制备得到的氮掺杂石墨烯与多酚氧化酶复合,利用戊二醛交联的方法制备酶修饰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差示脉冲伏安法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该酶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及最优运行条件,结果表明在pH值为6.5时酶修饰电极性能最优;该酶修饰电极对苯酚的检出限为1.21×10~(-6)mol·L~(-1)(S/N=3),线性检测范围为2×10~(-5)~7.7×10~(-4)mol·L~(-1)。同时,该酶修饰电极具有很好的抗干扰性能,可用于水中苯酚含量的检测。(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9年07期)

多酚氧化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决余甘子果在加工过程中的褐变问题,需对余甘子进行预处理工作。本研究以余甘子鲜果为原料,探究高温蒸汽、微波及沸水3种漂烫方式对过氧化物酶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蒸汽漂烫对POD和PPO的钝化效果较好,且耗时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酚氧化酶论文参考文献

[1].谢微,朱东建.响应面法优化提取香芋多酚氧化酶[J].食品工业.2019

[2].谢征芸,谢杨,庄萌,何晶,代百雨.不同处理方式对余甘子果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J].现代食品.2019

[3].刘芳,韩倩云,倪元颖.膜结合态多酚氧化酶生物学信息分析[J].中国食品学报.2019

[4].宋慕波,帅良,方方,陈振林,张志.荸荠多酚氧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鲜切荸荠贮藏过程中的表达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9

[5].马志良,赵文强,刘美.高寒灌丛生长季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对增温的响应[J].应用生态学报.2019

[6].额日赫木,张琪,崔娜,吴建虎,郜刚.真空浸渍辅助L-半胱氨酸对鲜切马铃薯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9

[7].郝云彬,相兴伟,周宇芳,夏文水.复合无硫抑制剂对中华管鞭虾中多酚氧化酶的协同作用机理[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

[8].俞露,穆波,吉升阳.刺梨多酚氧化酶的提取工艺及其抑制剂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

[9].刘辉,周罗娜,贺圣凌,王梅,罗林丽.四种苦荞茎叶提取物对甘薯多酚氧化酶的抑制效果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

[10].李晓霞,朴金花,梁振兴.氮掺杂石墨烯/多酚氧化酶修饰电极检测苯酚[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9

论文知识图

细胞壁木质素的染色Fig.4-1Stainingo...的双倒数图茶黄素化学结构式Fig.1-1Thechemical...茶黄素合成途径高速逆流色谱原理图α表达载体Fig.1-4pPICZαexpre...

标签:;  ;  ;  ;  ;  ;  ;  

多酚氧化酶论文_谢微,朱东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